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药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的表达特点及其对N-(1-奈基)邻氨甲酰苯甲酸的响应
1
作者 尹冬 徐升胜 +4 位作者 段延碧 程园 郭凤根 王仕玉 龙雯虹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9,共8页
为了探讨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s和PINs在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通过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系统研究了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s和PINs在山药不同部位茎蔓及其他组织中的... 为了探讨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s和PINs在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通过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系统研究了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AUXs和PINs在山药不同部位茎蔓及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其对N-(1-奈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的响应。结果如下:利用Delta Ct、NormFinder、geNorm和Comparative△Ct软件对8个候选内参基因(MYB、GADPH、TRX-2、ACT-1、EF-1α、F-box、HIS、α-TUB)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筛选出MYB基因可用作山药不同部位茎蔓中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RT-qPCR分析结果表明,DoAUX2、DoAUX3、DoPIN1、DoPIN3和DoPIN7基因在山药茎蔓幼嫩部位的上端表达量高于下端表达量;DoAUX1、DoAUX2和DoPIN3基因在茎蔓成熟部位的上端表达量高于下端表达量;DoPIN3基因在茎蔓幼嫩部位和成熟部位的上端表达量高于下端。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在山药茎尖、叶片、根系、珠芽、雄花及雌花中均有表达,其中,DoAUX1、DoAUX2和DoPIN7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DoAUX3和DoPIN1基因在茎尖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DoPIN3和DoPIN6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清水对照相比,NPA处理显著影响DoAUX1、DoAUX2、DoAUX3、DoPIN1、DoPIN3、DoPIN6和DoPIN7基因的表达,且大多表现为下调表达。综上,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通过调控生长素在山药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调控其生长发育,NPA能通过调控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的表达影响生长素在山药植株中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运输载体基因 山药 表达特点 茎蔓 N-(1-奈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尾山药病毒病危害情况调查与茎段脱毒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园 徐升胜 +4 位作者 段延碧 徐馨蕾 郭凤根 王仕玉 龙雯虹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9-1338,共10页
为探究云南特色品种牛尾山药携带的病毒及其危害情况,明确病毒抑制剂、热处理和低温处理对山药病毒的脱毒效果,以期得到较好的脱毒方法。研究调查了牛尾山药病毒病发病率、植株病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病毒种类,研究了不同脱毒处... 为探究云南特色品种牛尾山药携带的病毒及其危害情况,明确病毒抑制剂、热处理和低温处理对山药病毒的脱毒效果,以期得到较好的脱毒方法。研究调查了牛尾山药病毒病发病率、植株病症,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病毒种类,研究了不同脱毒处理下山药斑驳病毒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牛尾山药携带山药斑驳病毒,叶片可见明显的褪绿斑,发病率为41.67%~43.33%。RT-PCR检测结果显示,60 mol·L^(-1)盐酸吗啉胍处理、60 mol·L^(-1)利巴韦林药剂处理能降低山药成活率和生长量,但能有效脱除山药斑驳病毒。采用高温处理(45℃12 h、40℃24 h、45℃24 h)结合顶芽培养能有效脱除山药斑驳病毒,40℃处理24 h的山药生长量显著降低,而45℃处理12 h、45℃处理24 h的山药生长量和成活率均显著降低。低温处理(0℃24 h、5℃24 h)结合顶芽培养能显著降低山药成活率和生长量,但能有效脱除山药斑驳病毒。综合考虑成活率、生长量和脱毒效果,建议采用60 mol·L^(-1)盐酸吗啉胍处理或40℃高温处理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斑驳病毒病 高温 脱毒培养 茎段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改转 修建华 +2 位作者 魏兰芳 姬广海 李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6,共5页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 sp.carotovora(Ecc)是引起魔芋和马蹄莲软腐病的主要病原细菌.本研究根据细菌L-氨基酸渗透酶同源基因设计URP核苷酸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普通PCR、巢式PCR,同时采用细菌16S-23S rDNA间...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 sp.carotovora(Ecc)是引起魔芋和马蹄莲软腐病的主要病原细菌.本研究根据细菌L-氨基酸渗透酶同源基因设计URP核苷酸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普通PCR、巢式PCR,同时采用细菌16S-23S rDNA间的ITS序列设计引物及TaqMan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对样品中存在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进行检测,并比较了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品,其中存在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的最低菌悬液浓度可达10 cfu/mL;巢式PCR灵敏度也可检测到10 cfu/mL;而用普通PCR最低可检测到103cfu/mL.用实时荧光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病菌,其灵敏度都比常规PCR提高了100倍,且实时荧光PCR方法更快速、简便、安全、准确,不需PCR的后续处理.实时荧光PCR方法适用于种苗、种球等检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 特异性引物 分子检测技术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母性影响的油菜种子性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超 汪骞 +5 位作者 唐伟杰 李丽萍 夏张婷 赵海洋 韩月鑫 林良斌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2,共4页
以种子含油量和大小2种显著差异性状的甘蓝型油菜DH系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材料(DH 0216为高含油量的小种子,DH 0729为低含油量的大种子)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并对正反交种子进行相关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种子与亲本某些性状差异显... 以种子含油量和大小2种显著差异性状的甘蓝型油菜DH系甘蓝型油菜为亲本材料(DH 0216为高含油量的小种子,DH 0729为低含油量的大种子)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并对正反交种子进行相关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种子与亲本某些性状差异显著,尤其在种子含油量以及子叶含油量上,表现出严重的偏母性。但种子大小、脂肪酸组成等差异不明显,也未表现出偏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正反交 种子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轻简化油菜种植技术和几点思考 被引量:9
5
作者 孙超 林良斌 +6 位作者 唐伟杰 隋丽波 张慧 夏张婷 赵海洋 韩月鑫 李丽萍 《南方农机》 2017年第19期17-20,共4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的匮乏。而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油菜产区一直还延续人工育苗移栽和翻耕打塘点播精耕细作种植,这种模式严重阻碍种植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推广免耕、撒播、机械化收获的轻简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的匮乏。而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油菜产区一直还延续人工育苗移栽和翻耕打塘点播精耕细作种植,这种模式严重阻碍种植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推广免耕、撒播、机械化收获的轻简化种植新技术,以节约生产过程中投入,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提高油菜种植面积,保证国家食用油产量的安全。其次油菜种植属于高强度人工投入,相关研究表明油菜种植中劳动力成本的投入约占到总成本的50%,轻简化种植模式可以提高油菜的投入产出的比,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着重叙述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以及相关技术要点,同时对目前制约轻简化油菜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提出自己几点思考并给予部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撒播 机械化收获 轻简化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驳病毒对‘牛尾’山药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馨蕾 施令祥 +1 位作者 段延碧 龙雯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572,共7页
为了解斑驳病毒对‘牛尾’山药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不同病害程度的‘牛尾’山药叶片的叶绿素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轻病植株的叶片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显著低于健康植株,重病植株的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也较健康植株低,但轻... 为了解斑驳病毒对‘牛尾’山药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对不同病害程度的‘牛尾’山药叶片的叶绿素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轻病植株的叶片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显著低于健康植株,重病植株的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也较健康植株低,但轻病植株与健康植株间无显著差异。斑驳病毒侵染山药后,轻病和重病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低于健康植株,但胞间CO_(2)浓度与健康植株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山药感染斑驳病毒后光合效率下降,从而导致生理机能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斑驳病毒病 叶绿素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DoIPTs基因克隆及珠芽发芽期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文芳 徐升胜 +4 位作者 段延碧 龙雯虹 杨荣萍 张雪梅 孟金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了克隆山药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并检测该基因在山药珠芽发芽期的表达特征,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山药IPT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表达量。... 为了克隆山药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并检测该基因在山药珠芽发芽期的表达特征,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山药IPT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山药中克隆到了长为1398,1044,1349 bp的3条核酸序列,依次命名为DoIPT1、DoIPT5a和DoIPT5b,基因登录号依次是:MW353160、MW353016、MW353017,各基因的阅读框长度依次为1137,861,1011 bp,编码氨基酸长度分别为378,286,336 aa。分析氨基酸生物信息得知,DoIPTs属于不稳定外在膜亲水性蛋白,DoIPT5b存在2个信号肽,其余无信号肽;3个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与三级结构模型图相符;DoIPTs的编码区与其他植物的异戊烯基转移酶蛋白高度同源。DoIPTs编码区域显示,DoIPTs N端含有P-loop NTPase结构域GXXGXGKS(T),具有催化形成细胞分裂素的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22℃无外界水条件下珠芽发芽时表皮中DoIPT5a的表达量最高,在潮湿环境下DoIPT1和DoIPT5b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多效唑处理能够使DoIPTs基因的表达上调。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山药DoIPTs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基因克隆 DoIPT基因 珠芽 多效唑 相对定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