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 被引量:44
1
作者 高东 何霞红 朱书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617-7624,共8页
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类在多样性的形成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人类结合自然进化创造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发挥了很多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保障粮食安全;维持... 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人类在多样性的形成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人类结合自然进化创造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发挥了很多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保障粮食安全;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赋予农村经济适变性。但当前人类毁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速度更为惊人。在总结石油农业单一化种植的生态负效应、传统农业提倡"天人合一"的生态正效应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种内遗传多样性3个层次,归纳了构建和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基于病理学、生态学、营养学和生理学等学科领域,从群体异质效应、稀释效应、微生态效应、诱导抗性效应、物理阻隔效应、生理学效应和化感效应等7个方面,归纳了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基础原理。寻求低投入、高效益、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是当今世界许多科学家、决策者和生产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农业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在现代农业框架下,是合情合理构建持续、稳定、健康、高产的农田生态系统,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金钥匙。为此必须加强四方面的课题研究:各种作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各种有害生物的主要天敌种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适生环境;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全面、持续控制有害生物的农业生产模式;与其相配套的农艺措施与农业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葡萄酒产区酵母多样性及特色菌种酿酒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悦 孙庆扬 +4 位作者 杨宽 朱怡凡 毛如志 邵建辉 何霞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0-356,共7页
酵母菌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我国葡萄酒产区主要位于35~40°N,仅在云南有很小一部处于28~30°N。该产区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气候类型,这为优质酵母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主要对云... 酵母菌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我国葡萄酒产区主要位于35~40°N,仅在云南有很小一部处于28~30°N。该产区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气候类型,这为优质酵母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主要对云南葡萄酒产区酵母多样性以及特色菌种酿酒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本土葡萄酒酵母资源的开发及特色葡萄酒的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葡萄酒 酵母多样性 非酿酒酵母 特色菌种 酿酒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建孟 何汉明 +1 位作者 朱有勇 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1-457,共7页
理解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利用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库,自然环境背景信息和不同民族的人口分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 理解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利用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地理分布数据库,自然环境背景信息和不同民族的人口分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中心主要集中在云南南部地区;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的人口比重与稻作品种的丰富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稻作品种多样性的保存和维持可能与不同民族的饮食习俗、耕作方式和宗教文化有关;不同民族的稻作文化在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方面可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稻作品种保存传统的稻作文化的保护是稻作品种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与稻作作物的区系起源比较一致,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在云南南部地区,表征生境异质性的海拔高差显著影响稻作品种的多样性(P<0.05)。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格局受到自然和文化因素的双重影响。从稻作品种的留存和栽培历史来看,文化因素可能起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但从其区系起源和生态适应性来看,环境因素则可能起着间接或根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品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格局 文化因素 环境因素 解释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变化及换种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东 何霞红 朱有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1-313,共3页
为了评估哈尼水稻地方品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调查了元阳县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和箐口村水稻种子的更换情况,结果显示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的减少比发达地区缓慢的多。在婚姻状况和海拔梯度两方面,哈尼的换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为了评估哈尼水稻地方品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调查了元阳县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和箐口村水稻种子的更换情况,结果显示元阳水稻地方品种多样性的减少比发达地区缓慢的多。在婚姻状况和海拔梯度两方面,哈尼的换种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68.6%的非本村互婚户从外村引种,55.1%的本村互婚户在村内互换种子,购买种子的农户极少;35%的农户从低海拔调换种子,40%的农户从高海拔调换种子,25%的农户种子来自几乎相同的海拔。结果暗示了频繁、规律的换种是保证哈尼水稻地方品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样性 哈尼梯田 地方品种 种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建孟 何汉明 +1 位作者 朱有勇 李成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8516-8520,共5页
利用云南地区5285份稻种资源信息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口比重与... 利用云南地区5285份稻种资源信息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口比重与稻作品种的丰富度密切相关;不同民族文化和稻作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对传统稻作品种的留存和栽培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稻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格局 民族 人口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裸子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被引量:7
6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56,共6页
该研究利用云南地区裸子植物的地理分布信息,探讨了该地区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区系构成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拥有裸子植物106种,分属于32属,10科,是中国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比较重要的科为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 该研究利用云南地区裸子植物的地理分布信息,探讨了该地区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区系构成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拥有裸子植物106种,分属于32属,10科,是中国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比较重要的科为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eae、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和杉科Taxodiaceae;比较重要的属为圆柏属Sa-bina、松属Pinus和罗汉松属Podocarpus.无论是在科还是在属的水平上,云南地区裸子植物区系总体上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表现出强烈的温带区系特征.温带起源的松科、杉科和柏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北部,尤其是滇西北地区,这与喜马拉雅山的抬升作用和相对温凉的环境是一致的.热带起源的罗汉松科、买麻藤科和苏铁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地区,这与其相对温暖的环境和稳定的地质历史是一致的.云南地区裸子植物科的种系分化强度的高值主要出现在滇西北地区,这可能与其相对活跃的地质历史和复杂的地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区系组成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物多样性构建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99-2003,共5页
农业集约化生产方式加速了农业生态系统单一化的进程,导致系统平衡破坏,病、虫、草害频发。在以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为手段的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发展的模式中,以农作物多样性的合理布局来提高农业生物多样性水平和控制病、虫、草害的实... 农业集约化生产方式加速了农业生态系统单一化的进程,导致系统平衡破坏,病、虫、草害频发。在以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修复为手段的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发展的模式中,以农作物多样性的合理布局来提高农业生物多样性水平和控制病、虫、草害的实践,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即将不同物种的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栽种模式进行合理的间栽和套作,将病、虫、草害的发生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构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与水稻共存的稻作系统,利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稻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利用模式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稻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对稻作生态系统的改善,特别是水稻病、虫、草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稻田 病害 虫害 草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三七工厂化育苗工程技术体系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文彩 朱有勇 +1 位作者 杜迁 奚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69-2073,共5页
结合三七的生长特性,从系统工程视角分析了三七工厂化育苗的基本工艺流程;将三七工厂化育苗周期划分为播种前期准备、播种期实施和播种后期管理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相关设施设备的现状,指出设备选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研发适宜三... 结合三七的生长特性,从系统工程视角分析了三七工厂化育苗的基本工艺流程;将三七工厂化育苗周期划分为播种前期准备、播种期实施和播种后期管理三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相关设施设备的现状,指出设备选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研发适宜三七的精密播种机,针对三七育苗不同生长阶段对自动控制设备进行改进,研发三七大田移载与精准施肥相关设备,研发三七机械化收获与烘干工程等设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工厂化育苗 工程技术体系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丽芬 孔垂思 +6 位作者 郭建伟 杨建 郭娟 高源 王宏飞 李成云 丛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03-2009,共7页
【目的】确定云南屏边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致病谱、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墨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刺伤接种、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确定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致病谱,采用生长速率法、血... 【目的】确定云南屏边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致病谱、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墨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刺伤接种、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确定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致病谱,采用生长速率法、血球计数板法测试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分离鉴定了云南屏边的2株墨兰炭疽病分离物,经形态学特征、回接发病特征及基于IT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胶孢炭疽菌。该菌还能侵染兜兰、建兰、红柱兰,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甘氨酸,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8,最适光照为暗培养;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最适温度35℃,致死温度60℃,最适pH值为7,光照对产孢影响不显著。【结论】云南屏边野生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对兜兰、建兰、红柱兰致病,病原菌的环境适应性强,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应禁止栽培兜兰、建兰、红柱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兰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七产业农机农艺融合工程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文彩 朱有勇 +1 位作者 张汝坤 宁旺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5,129,共5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经济作物,开发潜力巨大。在阐述三七生长特性及云南省三七产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云南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然后结合三七栽培规范,从系统工程视角,利用三七育苗工程技术和...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经济作物,开发潜力巨大。在阐述三七生长特性及云南省三七产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云南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然后结合三七栽培规范,从系统工程视角,利用三七育苗工程技术和三七大田栽培工程技术构建起农机、农艺融合的三七栽培工程技术体系,为云南省三七产业向工程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Panax notoginseng)产业 农机农艺融合 工程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裸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0-835,共6页
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裸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属和种的水平上,裸子植物的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但在科的水平上无明显变化趋势。在科和属的水平上,... 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裸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属和种的水平上,裸子植物的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但在科的水平上无明显变化趋势。在科和属的水平上,裸子植物的区系分化强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较高的裸子植物多样性和区系分化强度主要出现在北部地区。区系分化强度与表征地形复杂度的单位面积海拔高差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区系分化强度明显影响研究区域内裸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这可能与地质历史上滇西北地区地层的差异性抬升和地形格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地理分布格局 区系分化 裸子植物 滇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胡洲 吴毅歆 +1 位作者 毛自朝 何月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9-614,共6页
采用硅酸盐细菌培养基分离法从全国采集的288份土样中分离出具有解钾能力的硅酸盐细菌8株,依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它们被鉴定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采用火焰亮度计测定其可溶... 采用硅酸盐细菌培养基分离法从全国采集的288份土样中分离出具有解钾能力的硅酸盐细菌8株,依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它们被鉴定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采用火焰亮度计测定其可溶性钾的含量,其中K1和K3菌株的解钾量分别比对照组高48.16%和56.57%,达到7.73μg/g和9.08μg/g。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25 d后K1提高玉米苗的根长、株高、叶宽和鲜质量分别达42.91%、18.88%、9.11%和116.73%,K3分别对应提高72.51%、22.81%、14.06%和19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分离 解钾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棒孢霉对橡胶树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肖兰 黄伟明 +3 位作者 贺春萍 吴伟怀 李锐 郑服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81-786,共6页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多主棒孢霉菌丝体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8—30℃,最适酸碱度为pH9,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L-组氨酸,菌丝致死温度为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棒孢霉 橡胶树 致病性 抑菌效果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1-625,共5页
物种特有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区系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科、属组成,区系性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拥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5属,分属于59科,共含... 物种特有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区系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利用大尺度的植物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科、属组成,区系性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拥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125属,分属于59科,共含种子植物246种,是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含特有属较多的科主要为菊科Composit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禾本科Gramineae和唇形科Labiatae。从各属所包含的物种数来看,单型属占主体地位。根据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云南地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主要起源于热带地区。从属的生活型构成来看,主要以草本植物属为主,而木本植物属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暗示着研究区域内特有属的区系兼有年轻成分和古老成分,但以年轻成分为主。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特有属主要分布在"田中线"以东地区。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不同,我们发现云南地区拥有3个重要的特有属分布中心和3个次级分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有属 区系成分 生活型 分布格局 种子植物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桐子叶斑病菌塔宾曲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源 周春香 +6 位作者 杨丽芬 杨建 杨静 刘林 陈吉岳 李成云 郭建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小桐子叶斑病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uingensis Moss.)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十字交叉法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方面对塔宾曲霉菌丝生长、产孢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小桐子叶斑病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uingensis Moss.)的影响,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十字交叉法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方面对塔宾曲霉菌丝生长、产孢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塔宾曲霉在尿素、甘氨酸为唯一氮源之外的其他17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的生长,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牛肉膏;菌丝在23~37℃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5℃,致死温度为65℃;培养基中pH值4~8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8;此外,光照能促进菌丝生长。塔宾曲霉在尿素为唯一氮源之外的其他18种培养基上均能产孢,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在23~37℃均能产孢,最适温度35℃;培养基中pH值4~8时均能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孢子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塔宾曲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酸碱度敏感,可能与寄主小桐子的生长环境及叶片的生理生化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宾曲霉 生物学特性 小桐子叶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三七机械化精密播种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文彩 朱有勇 +1 位作者 杜迁 王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以"标准化、规模化、工程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探索三七现代化种植模式。引入系统思想,将三七机械化精密播种系统分为三七工厂化育苗农艺、机械化播种流程及标准、精密播种技术3个子系统,从农机农艺融合的视角,通过分析各... 以"标准化、规模化、工程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探索三七现代化种植模式。引入系统思想,将三七机械化精密播种系统分为三七工厂化育苗农艺、机械化播种流程及标准、精密播种技术3个子系统,从农机农艺融合的视角,通过分析各系统的方法及技术集成,研究3个子系统的统筹协调和相互适应性;对包衣三七种子的物理机械特性(三轴尺寸、千粒重、孔隙率、休止角、滑动摩擦角)进行测定,得到包衣种子的3轴尺寸平均值分别为6.20、5.82、5.46 mm,千粒重165.86 g,孔隙率32%,休止角平均值23.2°,在不锈钢板、铁皮板、塑料板上的滑动摩擦角平均值分别为21.6°、27.65°、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农艺融合 机械化精密播种 三七种子物理机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灰斑病研究方法:Ⅰ.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的培养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正龙 吴兴兴 +1 位作者 毛自朝 何月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58,161,共4页
为了明确玉米灰斑病菌的产孢条件,将玉米灰斑病菌接种到马铃薯蔗糖(PSA)、燕麦番茄碳酸钙(OTCA)、玉米叶粉碳酸钙(MLPCA)、燕麦粉(OA)、粗面粉(CWPA)等5种培养基上,于25℃下培养,测定该菌生长速度、产孢时间和产孢量。结... 为了明确玉米灰斑病菌的产孢条件,将玉米灰斑病菌接种到马铃薯蔗糖(PSA)、燕麦番茄碳酸钙(OTCA)、玉米叶粉碳酸钙(MLPCA)、燕麦粉(OA)、粗面粉(CWPA)等5种培养基上,于25℃下培养,测定该菌生长速度、产孢时间和产孢量。结果表明,菌丝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均较慢,每天平均生长0.33ITEm左右,其中以在0A和PSA上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基于上述结果,构建了玉米灰斑病菌孢子培养的二级分段培养法,即将菌丝块接种于加有10-15粒直径为5mm玻璃珠的马铃薯蔗糖(PS)液体培养基三角瓶里,在25℃,18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5d,形成菌丝悬液,再取菌丝悬浮液涂布在MLPCA培养基上,避光培养13d左右,可获得大量供接种的分生孢子。长期光照促进菌丝生长,不利于孢子的形成,而长期黑暗不利于菌丝生长,但有利于孢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菌 振荡培养 产孢 二级分段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银丽 白建波 +1 位作者 胡先奇 卯昇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09,共2页
芒果叶斑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害,对云南红河地区的芒果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探讨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氮比等条件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芒果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芒果叶斑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害,对云南红河地区的芒果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探讨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氮比等条件对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芒果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云南红河地区芒果叶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其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5~9之间菌丝均能生长,pH值为7时生长最好;在3种光照条件下菌丝均能扩展,最适光照为全黑暗环境;在碳氮比为3~7的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碳氮比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树 叶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圆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卢灿华 吴毅歆 +2 位作者 黄莲英 毛自朝 何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现已报道玉米圆斑病菌有5个生理小种,分别为0号(CCR0)、1号(CCR1)、2号(CCR2)、3号(CCR3)和4号(CCR4)。CCR0菌株不侵染玉米,但可侵染杂草;CCR1菌株具有寄主专化性,可分泌专化性毒素HC-toxin;CCR2菌株毒性普遍较低;CCR3除可侵染玉米外,... 现已报道玉米圆斑病菌有5个生理小种,分别为0号(CCR0)、1号(CCR1)、2号(CCR2)、3号(CCR3)和4号(CCR4)。CCR0菌株不侵染玉米,但可侵染杂草;CCR1菌株具有寄主专化性,可分泌专化性毒素HC-toxin;CCR2菌株毒性普遍较低;CCR3除可侵染玉米外,还可危害水稻,分泌水稻专化性毒素BZR-cotoxin;CCR4对含有B73遗传背景的自交系致病。CCR2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而CCR3主要在冷凉的山区,CCR1和CCR4分布有限,近年来未见CCR0。我国已报道3个小种,分别为CCR1,CCR2和CCR3;CCR1和CCR2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而西南地区以CCR3为主。一般认为CCR2是CCR1,CCR3的共同祖先,CCR2和CCR4亲缘关系较近,均可能从CCR0进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圆斑病菌 生理小种 鉴别 分布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建孟 朱有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49-2253,共5页
植物区系分析是理解植被起源、性质和分布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区系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田中线"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东亚分布... 植物区系分析是理解植被起源、性质和分布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区系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云南地区种子植物东亚分布成分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田中线"的生物地理意义。结果表明,东亚分布成分及其亚型所占比重均随着纬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中国—日本植物分布亚型所占的比重从东到西呈递减趋势,而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所占比重的经度格局则与此相反。东亚分布成分在云南地区的扩散方向以由北到南为主,其次为经度梯度上的双向迁移。与过去的研究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分布成分在云南地区的起源中心更可能为滇西北。我们未能证实"田中线"对中国—喜马拉雅分布亚型的分布具有限制意义,但对东亚分布成分(总体)和中国—日本分布亚型在云南地区的分布具有严格的限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分布 地理分布格局 起源中心 田中线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