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连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付丽娜 汪娅婷 +2 位作者 王星 姬广海 魏兰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目的】针对三七土传病害根腐病日益突出的问题,探讨三七根际土壤和根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组成及代谢活性与根腐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连作3年三七和连作4年三七的健康植株和感病植株根际土壤进行Biolog ECO代谢功能多样... 【目的】针对三七土传病害根腐病日益突出的问题,探讨三七根际土壤和根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组成及代谢活性与根腐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连作3年三七和连作4年三七的健康植株和感病植株根际土壤进行Biolog ECO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对三七根际土和根组织采用多种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根据细菌16S r DNA序列和真菌ITS区序列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Blast同源比对及其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健康植株组与感病植株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植株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理活性高于感病植株组;从根际土壤中培养出172株菌株,其中,健康植株组土壤以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节杆菌(Arthrobacter)等为优势菌群;感病植株组土壤以黄杆菌(Flavobacterium)、毛霉菌(Mucor)和镰刀菌(Fusarium)等为优势菌群;从根组织中分离出121株菌株,其中,健康植株根部以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优势菌群,感病植株根部以镰刀菌(Fusarium)、拉恩氏菌(Rahnella)、欧文氏菌(Erwinia)等为优势菌群。【结论】三七土传病害根腐病的发生与植株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代谢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为从微生态角度改善三七土壤健康状况及控制三七根腐病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根际微生物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淼 周丽洪 +3 位作者 刘雅婷 刘峰 杨俊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为快速和准确的检测根肿病菌在土壤中的含量,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的生物学测定方法对云南省十字花科蔬菜基地22份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土壤孢子数量和病情指数呈... 根肿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为快速和准确的检测根肿病菌在土壤中的含量,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传统的生物学测定方法对云南省十字花科蔬菜基地22份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土壤孢子数量和病情指数呈线性相关,随着土壤中根肿病孢子数量增加,生物学测定的病情指数也随之增加;所检测的土壤中孢子密度最高为1×108.96g-1,病情指数为95.56%,最低为1×103.12g-1,相应的病情指数为3.33%。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和定量土壤中病原菌,为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土壤的检测预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芸薹根肿菌 生物学测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主产水稻和野生稻渗入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俊 周丽洪 +3 位作者 陈玲 张敦宇 程在全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5-670,共6页
为揭示生产中栽培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病能力,本文采用中国标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4~C9,对近年来云南省培育的水稻主栽品种和省区试材102份以及300份野生稻渗入系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参鉴的402份种质材料中... 为揭示生产中栽培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病能力,本文采用中国标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小种C4~C9,对近年来云南省培育的水稻主栽品种和省区试材102份以及300份野生稻渗入系进行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参鉴的402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得到271份材料对小种HEN11表现出抗性,159份材料对小种SCYC-6表现出抗性,249份材料对小种YN7表现出抗性,270份材料对小种YN11表现出抗性,35份材料对FUJ表现出抗性,111份材料对YN24表现出抗性;其中7份地方品种、12份野生稻材料对云南的优势小种都表现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 抗病品种 野生稻渗入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软腐病的魔芋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丽洪 李淼 +3 位作者 姬广海 王永吉 杨俊 魏兰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7-553,共7页
本研究采用相似生境分离方法分离魔芋内生细菌后经室内平板初筛、温室复筛试验筛选获得对魔芋软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研究共分离出127株内生细菌,经过多重筛选后获得3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M3,M2,1-7)。经培养性状、菌落形... 本研究采用相似生境分离方法分离魔芋内生细菌后经室内平板初筛、温室复筛试验筛选获得对魔芋软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研究共分离出127株内生细菌,经过多重筛选后获得3株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菌(M3,M2,1-7)。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将M3,M2,1-7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这是将寄主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生防菌防治该病害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内生细菌 魔芋细菌性软腐病 生物防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促生细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长素分泌能力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汪钱龙 张德智 +3 位作者 王菊芬 邓必强 周丽洪 魏兰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4-498,共5页
本研究采用生防菌处理玉米种子后测定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获得7株对玉米具有促生作用的生防细菌;利用Salkowski比色液对7株菌进行吲哚乙酸(IAA)分泌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显示:7株菌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鲜重、干... 本研究采用生防菌处理玉米种子后测定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获得7株对玉米具有促生作用的生防细菌;利用Salkowski比色液对7株菌进行吲哚乙酸(IAA)分泌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显示:7株菌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其中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3处理后,玉米鲜重、干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指标提升最高,较对照分别提升了185%,215%,66%;7株菌均可分泌IAA,其中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3生长素分泌能力最强,为251.37 mg/m L。该研究是国内将解淀粉芽孢杆菌作为玉米促生细菌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植物促生细菌 农艺性状 吲哚乙酸(I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