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进的香蕉种质资源对云南枯萎病菌株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立娜 杨宝明 +12 位作者 王永芬 曾莉 黄玉玲 李永平 尹可锁 李迅东 彭学彬 徐胜涛 番华彩 白亭亭 张晶 李舒 郑泗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68,73,共7页
以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引进的11份香蕉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温室内接种不同浓度的云南枯萎病菌野生型菌株TR4(15-1),通过球茎解剖调查和病情指数分析,结合已报道香蕉种质资源对其他来源TR4菌株的抗病性评估,筛选对云南菌株TR4(15-1)抗性较... 以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引进的11份香蕉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温室内接种不同浓度的云南枯萎病菌野生型菌株TR4(15-1),通过球茎解剖调查和病情指数分析,结合已报道香蕉种质资源对其他来源TR4菌株的抗病性评估,筛选对云南菌株TR4(15-1)抗性较好的香蕉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接种菌株TR4(15-1)常规浓度(1×10^(6)个孢子/mL)条件下,Kazirakwe、Igitsiri、Mbwazirume、Inkira、Pahang是云南菌株TR4(15-1)的抗病种质,接种20d的病情指数范围为20.31~29.27;Akpakpak、GCTCV-119和Gros Michel为中抗种质;Baxi Jiao、Banksii和Ibwi是感病种质。在TR4(15-1)高浓度(1×10^(8)个孢子/mL)侵染下,常规浓度筛选到的5份抗病种质仍然表现为抗病,GCTCV-119、Gros Michel、Baxi Jiao、Banksii和Ibwi为感病种质。结合不同浓度病原菌侵染的病害调查分析,11份香蕉种质资源对云南菌株TR4(15-1)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TR4(15-1)的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Kazirakwe>Inkira>Pahang>Akpakpak>Igitsiri>Mbwazirume。本研究筛选的6份香蕉种质资源,即Kazirakwe、Inkira、Pahang、Akpakpak、Igitsiri、Mbwazirume对云南菌株TR4(15-1)具有较好抗病性,为广谱性抗病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种质资源 枯萎病菌 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TR4 抗病性 云南 强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丝紫链霉菌A8发酵条件优化、活性成分初步分析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明环 孙爱丽 +7 位作者 赵联晶 刘列 赵添琦 董文汉 罗琼 黄惠川 李成云 杨根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5-817,共13页
为了获得直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rectiviolaceus A8最佳发酵水平,并初步确定其代谢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通过碳、氮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其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 为了获得直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rectiviolaceus A8最佳发酵水平,并初步确定其代谢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通过碳、氮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其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菌株A8产生的活性物质进行初步检测,将鉴定出的不同组分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作为指示菌进行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同时在大田开展菌株A8对水稻纹枯病的生防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菌株A8的最佳发酵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黄豆粉0.6%,酵母膏0.4%,NaCl 0.05%,K_(2)HPO_(4)·3H_(2)O 0.05%,MgSO_(4)·7H_(2)O 0.05%,FeSO_(4)·7H_(2)O 0.001%;最佳发酵条件:装液量100-200 mL/500 mL,接种量3%-7%,培养温度28℃-31℃,初始pH 7.0-8.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菌株A8发酵液粗提物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共鉴定出26个化合物,其中3-甲基-1,2-环戊二酮、1,2,4,5-四甲基苯和二氢-3-亚甲基-2,5-呋喃二酮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达到70%以上,二氢-3-亚甲基-2,5-呋喃二酮、2-呋喃羧酸,酰肼、邻苯二酚和3-甲基-1,2-环戊二酮对蜡状芽胞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强,该放线菌具有潜在的同时抑制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对开发广谱生防制剂提供很好的材料。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8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防治效果与枯草芽胞杆菌BT205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紫链霉菌A8 发酵条件 代谢生物活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水稻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防御反应相关基因对稻瘟病菌的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潮 王慧 +2 位作者 刘林 杨静 李成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4-511,共8页
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6个水稻品种(分别含有抗病基因Pik-s、Pita、Pit、Pi1、Pi9的近等系及回交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与稻瘟病菌互作过程中多个信号相关及PR基因的表达。... 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病原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6个水稻品种(分别含有抗病基因Pik-s、Pita、Pit、Pi1、Pi9的近等系及回交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与稻瘟病菌互作过程中多个信号相关及PR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带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k-s、Pita、Pit的水稻品种和LTH对稻瘟病菌#626侵染表现为亲和互作,带Pi1和Pi9的水稻品种表现为非亲和互作;稻瘟病菌接种后,亲和互作中MAPK6和MAPK12表现为上调表达,带有抗性基因Pi9的水稻品种IRBL22中BIMK2表现为上调表达。总体来看,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水稻近等系中的PR基因对稻瘟病菌的响应较为多样,非亲和互作中在早期或早中期表现为PR基因上调表达,而亲和互作中主要在晚期上调表达,说明这些PR基因表达的时间在植物与病原互作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防御相关基因 水稻近等基因系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