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地区桥梁灌注桩桩端后注浆优化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熊彩凤
徐甫
+1 位作者
冯泓鸣
周志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5-1593,共9页
对传统注浆喷头进行优化设计,验证新型注浆喷头的工程适用性。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注浆喷头的模型桩基进行静载试验以及开挖观测,从承载特性和浆液扩散2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新型注浆喷头的注浆加固效果。在相同注浆参数下,采用新型...
对传统注浆喷头进行优化设计,验证新型注浆喷头的工程适用性。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注浆喷头的模型桩基进行静载试验以及开挖观测,从承载特性和浆液扩散2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新型注浆喷头的注浆加固效果。在相同注浆参数下,采用新型注浆喷头的模型桩(S2桩)较传统注浆喷头下的模型桩(S1桩)承载力提高了20%,S1桩侧摩阻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2桩从桩深55cm截面处向下持续增大,侧摩阻力的发挥特性被显著改善。极限荷载下S1桩的端阻力占比为38.33%,而S2桩的端阻比仅为27.78%,采用2种注浆喷头的模型桩均表现出了端承摩擦桩的特性。开挖模型箱发现,S1桩在注浆后浆液主要在桩底大范围扩散,桩端以上小范围内有浆脉向上劈裂的痕迹,S2桩浆液不仅在桩端向桩身四周劈裂,而且在无泥浆护壁情况下从桩端沿着桩侧上返了50 cm,显著改善了桩身下半部的桩-土界面。通过分析模型桩静载试验结果以及对模型桩进行开挖观测浆液在桩端的扩散情况,验证了新型注浆喷头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表明其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桩端后注浆
模型试验
侧摩阻力
浆液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中墙连拱隧道爆破振动监测和安全控制方法
被引量:
7
2
作者
茶增云
范孝刚
+4 位作者
肖振江
孟德生
和振海
孙印国
廖明进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0,138,共8页
无中墙连拱隧道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形式由于其两拱相连,间距过小,导致后行洞爆破施工时对先行洞支护结构及围岩易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爆破进行监测及安全控制。以云南曼腊公路隧道为依托,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结合,对后行洞...
无中墙连拱隧道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形式由于其两拱相连,间距过小,导致后行洞爆破施工时对先行洞支护结构及围岩易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爆破进行监测及安全控制。以云南曼腊公路隧道为依托,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结合,对后行洞爆破开挖进行分析研究。在后行洞爆破施工过程中对先行洞洞壁振动速度进行监测,得到该工程地质条件下后行洞爆破时先行洞洞壁振动速度的传播和衰减规律。建立数值模型,模拟连拱隧道后行洞爆破开挖的施工过程,对模型计算得到的振动速度传播的衰减规律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确保离散元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对模型中后行洞爆破开挖对先行洞衬砌变形和围岩损伤进行分析,得到衬砌支护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综合振动传播规律和数值模拟结果,在确保支护结构和围岩安全的前提下提出针对该隧道的最大段药量,在该工程条件下,建议后行洞爆破时最大段药量不超过15 kg。结合最大段药量和振动衰减规律确定最大允许振动速度,于爆破工作面同一平面的先行洞迎爆侧中墙处振动速度不超过22 cm/s。在后续施工中该安全控制方法可靠有效,可为类似连拱隧道爆破开挖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振动监测
振动衰减规律
离散元
衬砌变形
围岩损伤
安全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地区桥梁灌注桩桩端后注浆优化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熊彩凤
徐甫
冯泓鸣
周志军
机构
云南交发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长安大学
公路
学院
西安长大
公路工程
检测中心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5-159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8064)。
文摘
对传统注浆喷头进行优化设计,验证新型注浆喷头的工程适用性。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注浆喷头的模型桩基进行静载试验以及开挖观测,从承载特性和浆液扩散2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新型注浆喷头的注浆加固效果。在相同注浆参数下,采用新型注浆喷头的模型桩(S2桩)较传统注浆喷头下的模型桩(S1桩)承载力提高了20%,S1桩侧摩阻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2桩从桩深55cm截面处向下持续增大,侧摩阻力的发挥特性被显著改善。极限荷载下S1桩的端阻力占比为38.33%,而S2桩的端阻比仅为27.78%,采用2种注浆喷头的模型桩均表现出了端承摩擦桩的特性。开挖模型箱发现,S1桩在注浆后浆液主要在桩底大范围扩散,桩端以上小范围内有浆脉向上劈裂的痕迹,S2桩浆液不仅在桩端向桩身四周劈裂,而且在无泥浆护壁情况下从桩端沿着桩侧上返了50 cm,显著改善了桩身下半部的桩-土界面。通过分析模型桩静载试验结果以及对模型桩进行开挖观测浆液在桩端的扩散情况,验证了新型注浆喷头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表明其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
灌注桩
桩端后注浆
模型试验
侧摩阻力
浆液扩散
Keywords
cast in place pile
post-grouting
model test
side friction
slurry diffusion
分类号
U443.1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中墙连拱隧道爆破振动监测和安全控制方法
被引量:
7
2
作者
茶增云
范孝刚
肖振江
孟德生
和振海
孙印国
廖明进
机构
云南
勐绿高速
公路
投资开
发
有限公司
云南
交
投集团投资
有限公司
云南交发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
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铁开
发
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出处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0,138,共8页
基金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创新及示范项目(云交科教[2019]79号)。
文摘
无中墙连拱隧道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形式由于其两拱相连,间距过小,导致后行洞爆破施工时对先行洞支护结构及围岩易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对爆破进行监测及安全控制。以云南曼腊公路隧道为依托,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结合,对后行洞爆破开挖进行分析研究。在后行洞爆破施工过程中对先行洞洞壁振动速度进行监测,得到该工程地质条件下后行洞爆破时先行洞洞壁振动速度的传播和衰减规律。建立数值模型,模拟连拱隧道后行洞爆破开挖的施工过程,对模型计算得到的振动速度传播的衰减规律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对,确保离散元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对模型中后行洞爆破开挖对先行洞衬砌变形和围岩损伤进行分析,得到衬砌支护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综合振动传播规律和数值模拟结果,在确保支护结构和围岩安全的前提下提出针对该隧道的最大段药量,在该工程条件下,建议后行洞爆破时最大段药量不超过15 kg。结合最大段药量和振动衰减规律确定最大允许振动速度,于爆破工作面同一平面的先行洞迎爆侧中墙处振动速度不超过22 cm/s。在后续施工中该安全控制方法可靠有效,可为类似连拱隧道爆破开挖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拱隧道
振动监测
振动衰减规律
离散元
衬砌变形
围岩损伤
安全控制方法
Keywords
double arch tunnel
vibration monitoring
vibration attenuation law
discrete element model
deformation of tunnel lining
damage of surrounding rock
safety control method
分类号
TD235.3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地区桥梁灌注桩桩端后注浆优化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熊彩凤
徐甫
冯泓鸣
周志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中墙连拱隧道爆破振动监测和安全控制方法
茶增云
范孝刚
肖振江
孟德生
和振海
孙印国
廖明进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