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锡高峰山矿段矿柱回采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虞云林 侯克鹏 +3 位作者 杨八九 程涌 卢泰宏 张楠楠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57,共13页
为了更合理地回收云锡老厂分公司残矿资源,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峰山矿段残留矿柱回采进行模拟分析,提出6种不同的矿柱回收方案,针对分析结果确定了合适的矿柱回采工艺,并开展了工业试验。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多个维度分析剩余矿... 为了更合理地回收云锡老厂分公司残矿资源,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峰山矿段残留矿柱回采进行模拟分析,提出6种不同的矿柱回收方案,针对分析结果确定了合适的矿柱回采工艺,并开展了工业试验。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多个维度分析剩余矿柱是否具备回收条件和回收价值。结果表明:可采用进路规格为4 m×4 m的两步骤胶结充填采矿法进行矿柱回采,一步骤胶结充填强度大于3.52 MPa,二步骤充填强度大于1.08 MPa;矿段内有4条矿柱相对完整、保有资源量大且品位高,现阶段具备回采条件,其中南盘区4#盘区矿柱需在锡精矿市场金属价格大于24.48万元/t时进行回采,其余3条矿柱可在锡精矿市场金属价格大于10.05万元/t时进行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矿资源 数值模拟 矿柱置换 矿柱回采 回采条件 胶结充填采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扩散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志全 侯克鹏 +2 位作者 梁维 程涌 杨八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7-24,共8页
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能较准确地计算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扩散参数(如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等)的理论公式,导致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应用。以牛顿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牛顿流体... 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能较准确地计算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扩散参数(如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等)的理论公式,导致理论远滞后于工程应用。以牛顿流体流变方程及渗流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牛顿流体的流变性、注浆压力、地下水压力及配置流体的水体温度对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影响;并设计注浆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牛顿流体柱-半球面渗透注浆形式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与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的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和柱体部分扩散高度理论值与注浆试验实测值间虽有30%左右的差异,但它们都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内。因此,研究成果可为实际注浆施工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顿流体 柱-半球面渗透注浆 半球体部分扩散半径 柱体部分扩散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石土层中注浆扩散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志全 牛向东 +5 位作者 侯克鹏 周宗红 梁维 郭延辉 程涌 杨八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97-402,共6页
采用注浆模拟试验与数值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砾石土层中注浆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注浆形成的结石体抗压强度等参数预测计算模型,并设计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砾石土层中注浆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结石体的抗压强... 采用注浆模拟试验与数值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砾石土层中注浆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注浆形成的结石体抗压强度等参数预测计算模型,并设计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砾石土层中注浆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结石体的抗压强度等参数预测计算模型计算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结石体抗压强度的理论值与试验实测值间虽分别有10%、5%、10%左右的差异,但均相差不大,因此,可用来预测砾石土层实际注浆工程中的注浆量、浆液扩散半径及注浆形成的结石体的抗压强度等参数。研究成果不仅可为砾石土层实际注浆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还可为砾石土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土 注浆模拟试验 数值分析 注浆扩散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与卸载交替作用对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变形失稳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志全 张震 +5 位作者 侯克鹏 杨溢 肖慧 杜俊 程涌 杨八九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5,共8页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尖山磷矿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为工程背景,依据相似理论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开挖与卸载交替作用对这类型岩质边坡变形失稳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随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其对应...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尖山磷矿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为工程背景,依据相似理论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分析开挖与卸载交替作用对这类型岩质边坡变形失稳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随开挖深度的逐渐增加,其对应的位移变形量也逐步变大,边坡整体上表现为上部向下运动,下部受压向临空面方向隆起的变形规律;同时当开挖至一定的深度后,坡面与坡中均会发育较多的走向裂缝,且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其不断向坡体深部延伸发展。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坡体中会发育形成"平面与圆弧面复合型的潜在最危险滑移面,且表现为滑移-弯曲-剪切的变形失稳破坏特征。对边坡开展的浅部卸载作用效果不理想,虽其位移变形量有所减小,但没有改变坡体整体的变形失稳趋势,对边坡施加的深部卸载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使坡面及坡顶产生的裂缝几乎完全消除。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上陡下缓型高陡层状岩质边坡的预警预报与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与卸载交替作用 上陡下缓 高陡层状岩质边坡 相似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台阶排土场粒径分布特征与抗剪强度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杜俊 侯克鹏 +1 位作者 程涌 李晨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3,39,共6页
以南加排土场高台阶排土工程为例,运用颗粒分析试验测定土体粒径分布规律,并设计不同粗粒含量的重塑土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结果表明,排土台阶自上而下,粒径大于5 mm的粗颗粒含量由43.2%增至95.7%,其中粒径5~60 mm的颗粒含量先增后减,... 以南加排土场高台阶排土工程为例,运用颗粒分析试验测定土体粒径分布规律,并设计不同粗粒含量的重塑土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结果表明,排土台阶自上而下,粒径大于5 mm的粗颗粒含量由43.2%增至95.7%,其中粒径5~60 mm的颗粒含量先增后减,且最大含量58.6%位于台阶中下部;台阶底部多为超大粒径块石并呈现为颗粒架空结构。级配组成不同的重塑土样在受剪切变形时,剪切面萌生与扩展伴随有块石的旋转、咬合与翻滚,出现塑性流动破坏。土样应变硬化与剪缩特征显著,竖向荷载愈大,硬化现象与剪缩变形愈加明显,粗粒含量增多,土样剪缩变形量减小。从排土台阶坡顶至坡底,土体黏聚力减小而内摩擦角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台阶排土场 土石混合体 粒径分布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采场应力阻隔及地压控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八九 侯克鹏 +1 位作者 孔学伟 彭朝智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以云锡卡房分公司大白岩矿区I-9矿群开采过程中的采场结构参数及顶板地压控制优化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岩石力学实验及矿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3D-σ,对开采现状及后期开采过程中采场结构参数和地压控制进行了研究。结... 以云锡卡房分公司大白岩矿区I-9矿群开采过程中的采场结构参数及顶板地压控制优化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岩石力学实验及矿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3D-σ,对开采现状及后期开采过程中采场结构参数和地压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些开采区域目前有应力集中现象,主要表现为安全率偏低,且塑性区连片,继续采用全面法开采剩余矿体会造成大的地压活动,安全隐患极大。通过多方案对采场结构参数及回采顺序的论证,建议在合理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在15、16地质剖面线位置留6m的连续矿柱将现有采空区隔离,将剩余矿体分为A、B、C、D、E、F六个区域独立开采进行应力阻隔,能有效控制地压,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 矿群 地压控制 结构参数 3D-σ 应力阻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崩落法底部结构应力状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者亚雷 侯克鹏 +1 位作者 程涌 杨八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3,共3页
以普朗铜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拉底工程在自然崩落法中的重要性,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拉底过程中,逐渐增大拉底推进线尺寸时,底部结构应力状态的分布情况,得到一个聚矿槽开挖距拉底推进线较有利的距离。并且,在实测地应力的基础... 以普朗铜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拉底工程在自然崩落法中的重要性,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拉底过程中,逐渐增大拉底推进线尺寸时,底部结构应力状态的分布情况,得到一个聚矿槽开挖距拉底推进线较有利的距离。并且,在实测地应力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水平构造应力值,研究了4种不同应力状态下,底部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分别得出有利于矿石崩落及底部结构稳定的应力状态。该研究成果将对自然崩落法矿山的采矿工艺设计和安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拉底推进线 底部结构 水平构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堆置状态粗粒土剪切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杜俊 程涌 +2 位作者 冯国建 徐艳伟 刘和山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研究不同堆置条件下排土场粗粒土的力学响应规律,开展了终排土体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和在排土体快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固结排水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先弹性后屈服再弱硬化的规律,体积⁃应变曲线有拐点,低围压时先剪缩后剪... 为研究不同堆置条件下排土场粗粒土的力学响应规律,开展了终排土体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和在排土体快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固结排水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先弹性后屈服再弱硬化的规律,体积⁃应变曲线有拐点,低围压时先剪缩后剪胀,高围压时以剪缩为主。在排土体快剪试验具有峰值强度,100~400 kPa时,峰值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20%~30%之间,且剪应力⁃位移曲线呈弱化趋势;600~1200 kPa时,峰值强度出现在剪切位移30%~40%,随剪切位移增加,土体抗剪强度基本保持恒定或略有增大。不同堆置状态排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取值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粗粒土 三轴压缩 直接剪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