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军杰 房以好 +6 位作者 王浩瀚 张淑霞 詹继聪 李延鹏 徐会明 谭坤 肖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2-233,共12页
为了解由不相连的天池片区(天池)和龙马山片区(龙马山)组成的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2019年3月—2020年7月,沿海拔梯度布设61台红外相机(天池29台,龙马山32台)进行调查。天池和龙马山的累计工作日分别为6228 d和9498 d;... 为了解由不相连的天池片区(天池)和龙马山片区(龙马山)组成的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2019年3月—2020年7月,沿海拔梯度布设61台红外相机(天池29台,龙马山32台)进行调查。天池和龙马山的累计工作日分别为6228 d和9498 d;独立有效照片分别为1211张和1160张。共鉴定出兽类6目12科21种,鸟类6目17科60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种、20种,保护区新记录25种。保护区内相对丰富度最高的5种野生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猕猴Macaca mulatta、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2个片区共同调查到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53%;相似性检验表明,2个片区的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鸟类:R=0.068,P=0.044;兽类:R=0.149,P=0.001)。本研究更新了保护区内鸟兽物种名录,分析了2个片区的群落差异,为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多片区 群落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龙天池国家级保护区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锦堂 潘志立 +5 位作者 田云海 侯佳蓝 彭明春 段禾祥 李云芳 李永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091-9099,共9页
云南松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树种。云南松林是暖温性针叶林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于滇中高原。云南松种群是否可以自我更新,将影响滇中地区的植被动态。明晰未受干扰的云南松种群的结构和动态是研究云南松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省... 云南松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树种。云南松林是暖温性针叶林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于滇中高原。云南松种群是否可以自我更新,将影响滇中地区的植被动态。明晰未受干扰的云南松种群的结构和动态是研究云南松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云南省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内的云南松林是较为原始的森林。以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云南松天然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和谱分析。结果表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云南松年龄结构为倒J型,种群年龄结构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_(pi)为28.29%,存在外部干扰时侯的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V'_(pi)为1.77%,种群动态指数V_(pi)和V'_(pi)都大于0,种群在外部环境干扰下承担的风险概率P_(max)为6.25%,以上结果表明云南松种群为增长型种群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云南松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生存分析发现生存率、累计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在Ⅰ-Ⅶ龄级(胸径<35 cm)变化较大,Ⅶ-XVI龄级(胸径35-80 cm)趋于稳定;谱分析结果表明第Ⅲ龄级(胸径10-15 cm)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阶段。以上结果说明云南松种群的低龄级个体数量波动大,个体死亡较多,高龄级衰退,建议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云南松幼龄林和中龄林可以采取抚育间伐措施来促进其种群的生长发育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静态生命表 龄级结构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生物多样性对千年尺度气候突变的快速响应:以云南云龙天池湖泊末次冰消期记录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罗海 李杰 +1 位作者 邹亚菲 徐会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9-299,共11页
湖泊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湖泊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多样性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其如何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却知之甚少,而千年时间尺度与预测未来变化最为相关。本文以云南云龙天池湖泊... 湖泊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湖泊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多样性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其如何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却知之甚少,而千年时间尺度与预测未来变化最为相关。本文以云南云龙天池湖泊为研究对象,以湖泊重要的初级生产力硅藻为研究手段,分析了末次冰消期期间硅藻生物多样性对千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响应。云龙天池硅藻生物多样性表现为暖期高、冷期低。随着全球温度的快速变化,硅藻生物多样性亦对应的快速响应:在转暖时(Bolling/Allerod暖期)快速增加,在转冷时(Herinrich 1和Younger Dryas)快速降低。这些变化主要与温度变化驱动的湖泊环境条件的变化(比如冰封期长短、边岸带水生植被的变化等)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末次冰消期期间,云龙天池湖泊硅藻生物多样性与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同步,而且在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暖对高山湖泊生物多样性可能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生物多样性 末次冰消期 千年尺度 云龙天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龙县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4
作者 字平辉 赵春艳 +1 位作者 李云芳 董俊彬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云龙县拥有丰富的核桃资源,但因其产业链较短,附加值偏低,核桃产业在促进群众增收以及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尚不显著。本文分析了云龙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管理方式粗放,产业化水平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市场化管理... 云龙县拥有丰富的核桃资源,但因其产业链较短,附加值偏低,核桃产业在促进群众增收以及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尚不显著。本文分析了云龙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管理方式粗放,产业化水平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市场化管理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措施,包括强化核桃营养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型健康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加强政策保障等,旨在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云龙县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产业 提质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响应异质性
5
作者 申佳艳 范泽鑫 +8 位作者 张慧 彭新华 李金花 余潇 杨文雄 李云芳 李新宇 刘悦宁 苏建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2,共15页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学方法,采集各树种分布区内树轮样本,构建树轮宽度年表,结合各采样点1958—2018年的气温、降水、帕尔默干旱指数等气象资料,利用响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3种松树采样点的气候均呈暖干化特征。限制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因子对高山松为当年5月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9.8%和27.5%;对云南松为上一年10月、12月和当年1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38.8%、15.4%和25.4%;对思茅松为当年生长季(7月)、上一年和当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3.8%、30.9%和15.3%。云南松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高山松和思茅松。气候暖干化使高山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气温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减弱,对生长季(8月)气温的敏感性增强;使思茅松对7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温度的敏感性减弱,对上一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气候变暖使3种松树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变得不稳定,主要发生在各采样点气候突变时间段,与区域气候波动同步,且不同树种具有一致性。【结论】高山松和思茅松对干旱的适应性强于云南松。气候变暖使气温对高海拔区高山松径向生长的促进效应减弱,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低降水敏感转变为对生长季低温敏感;气候变暖抑制思茅松生长季充足水分条件的促生长作用,增强气候因子对径向生长影响的滞后效应,使3种松树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性变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云南松 思茅松 年轮 气候变化 气候响应 敏感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亚高山草甸两种优势草本植物生物量分配策略的影响
6
作者 魏兆喆 李春兰 +2 位作者 陈扬 张彩彩 黄志旁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亚高山草甸通常在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如云杉、冷杉林)遭到破坏并经历长期放牧利用后形成。亚高山草甸优势植物通过调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策略来响应和适应长期的放牧干扰。本研究以云南云龙天池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两种优势植物翻白委... 亚高山草甸通常在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如云杉、冷杉林)遭到破坏并经历长期放牧利用后形成。亚高山草甸优势植物通过调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策略来响应和适应长期的放牧干扰。本研究以云南云龙天池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两种优势植物翻白委陵菜(Potentilla discolor)和野草莓(Fragaria vesca)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这两种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轻度和重度放牧相比,翻白委陵菜在中度放牧强度下具有更小的叶面积和比根面积,地下干物质含量则更高。野草莓则在中度放牧干扰下具有相对较大的叶面积和根面积,其比叶面积和综合性状PCA2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地下干物质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这些发现表明叶面积和地下干物质含量是草本植物响应放牧干扰的关键功能性状。(2)翻白委陵菜和野草莓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且在中度放牧强度下相关性最为显著,说明在中等放牧干扰下,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存在强烈的权衡,即植物增加对地上资源的投资往往以牺牲地下资源的投资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优势种 功能性状 放牧干扰 权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山地核桃林与天然林的春季鸟类群落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淑霞 任国鹏 +4 位作者 肖文 李施文 徐会明 赵建刚 王永兴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8-927,共10页
人工种植林正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但目前这些人造景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却未被深入理解。2015年春季,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和永平县内的核桃种植林,及其邻近保护区内的天然林进行了鸟类和植被结构调查。所有60个样点鸟... 人工种植林正在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但目前这些人造景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却未被深入理解。2015年春季,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和永平县内的核桃种植林,及其邻近保护区内的天然林进行了鸟类和植被结构调查。所有60个样点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8种,仅在天然林中出现的物种有54种,仅在核桃林中出现的有14种,2种林型中共有的物种有20种。2个核桃林研究地点中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低于相应天然林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比较显示核桃林与天然林的鸟类群落组成也明显不同,永平县的核桃林和天然林之间鸟类群落组成差异更大。与天然林相比,利用核桃林的物种多为普通物种、森林边缘和开阔地活动物种,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和食果鸟、啄木鸟类、多数画眉科等特殊鸟类仅在天然林中出现。典型对应分析表明鸟类群落分布与天然乔木盖度、藤本植物盖度密切相关,天然乔木及其附属的林下植被对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即使在非落叶季节邻近天然林的核桃林中,其中的鸟类多样性仍远低于天然林。与天然林相比,核桃林这一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有限。本研究从保护鸟类的角度出发,为云南省核桃林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复杂度 林下植被 中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