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风味成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
1
作者 邓雅元 华蓉 +5 位作者 孙达锋 游金坤 王娟 杨璐敏 代秋琼 曹燕妮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6期97-103,共7页
食用菌是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如挥发性的醛、酮、酯类等和非挥发性的游离氨基酸等。食用菌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常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嗅闻-质谱仪、全二维气相色谱-飞... 食用菌是集美味、营养于一身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如挥发性的醛、酮、酯类等和非挥发性的游离氨基酸等。食用菌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常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嗅闻-质谱仪、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电子鼻等仪器进行检测;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常用浸提法、水解法、生物酶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舌等进行测定。通过综述食用菌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为食用菌风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非挥发性风味物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L-色氨酸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游金坤 孙达锋 +3 位作者 代秋琼 曹燕妮 邓雅元 华蓉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6期72-77,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食用菌中L-色氨酸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采用Acclaim^(TM)120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5 moL·L^(-1)乙酸钠缓冲液(用冰乙酸将pH...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食用菌中L-色氨酸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采用Acclaim^(TM)120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5 moL·L^(-1)乙酸钠缓冲液(用冰乙酸将pH调至4.0~5.0)和纯甲醇为流动相(体积比为70∶30)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显示L-色氨酸在4~1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55。精密度、重复性、24 h内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n=6),加标回收率为87.5%(相对标准偏差为0.63%)。说明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离度好,适用于食用菌中L-色氨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L-色氨酸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功能性成分定向发酵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代秋琼 华蓉 +4 位作者 孙达锋 邓雅元 王娟 张琳 游金坤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食用菌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酶对食用菌活性成分进行降解、结构修饰和转化的过程。目前食用菌发酵技术主要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2种方式。本文中总结了不同发酵技术对食用菌功能成分含量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食用菌发酵... 食用菌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酶对食用菌活性成分进行降解、结构修饰和转化的过程。目前食用菌发酵技术主要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2种方式。本文中总结了不同发酵技术对食用菌功能成分含量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食用菌发酵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功能成分 固体发酵 液体发酵 菌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休闲食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璐敏 邓雅元 +5 位作者 熊永生 华蓉 王娟 曹燕妮 游金坤 代秋琼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3期86-90,120,共6页
食用菌产业是一种大食物观产业。食用菌因其丰富的营养以及独特的风味被消费者所喜爱,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观念的不断变化和新加工技术的运用,食用菌休闲食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实际品种单一,食用菌功效成分的优越性未能得... 食用菌产业是一种大食物观产业。食用菌因其丰富的营养以及独特的风味被消费者所喜爱,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观念的不断变化和新加工技术的运用,食用菌休闲食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实际品种单一,食用菌功效成分的优越性未能得到良好体现,产品附加值不高。通过对食用菌休闲食品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产生出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各种食用菌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休闲食品 现状 加工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油体外美白功效试验
5
作者 崔佳丽 谭莹 +1 位作者 代秋琼 游金坤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为探索灵芝孢子油体外美白功效,利用细胞试验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灵芝孢子油对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的影响。结果发现,灵芝孢子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与浓度成正比。灵芝孢子油在质量浓度为20μg·mL^(-1)和50μg·... 为探索灵芝孢子油体外美白功效,利用细胞试验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灵芝孢子油对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的影响。结果发现,灵芝孢子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与浓度成正比。灵芝孢子油在质量浓度为20μg·mL^(-1)和50μg·mL^(-1)时,能明显降低黑色素瘤细胞株(B16-F10)细胞内黑色素的相对含量(P<0.01或P<0.001),而在质量浓度为10μg·mL^(-1)时,灵芝孢子油对黑色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灵芝孢子油在10、50μg·mL^(-1)浓度下均能明显降低B16-F10细胞中酪氨酸酶的表达(P<0.01或P<0.001),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因此,在本次试验条件和所使用的浓度范围内,灵芝孢子油具有明显的体外美白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灵芝孢子油 体外美白 黑色素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6种核苷酸的U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代秋琼 孙达锋 +5 位作者 华蓉 陈勇 曹燕妮 邓雅元 吴素蕊 游金坤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5期58-61,69,共5页
对建立的UHPLC测定食用菌中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肌苷5’-核苷酸、5’-磷酸腺苷、黄嘌呤核苷酸含量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YMC-Pack QDS-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和10 mmol·L^(-1)乙酸... 对建立的UHPLC测定食用菌中尿嘧啶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肌苷5’-核苷酸、5’-磷酸腺苷、黄嘌呤核苷酸含量的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YMC-Pack QDS-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和10 mmol·L^(-1)乙酸铵(乙酸调pH至4.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显示建立的UHPLC检测方法下6种核苷酸在4~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精密度、重复性、24 h内稳定性RSD(n=6)均小于15%,加标回收率为90.61%~117.47%(RSD为2.12%~7.72%)。建立的食用菌中6种核苷酸UHPLC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离度好,适用于食用菌中6种核苷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核苷酸 含量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市售野生食用菌中3种活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燕妮 游金坤 +2 位作者 邓雅元 代秋琼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4期54-57,62,共5页
以市售11种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总三萜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含量。结果表明,11种野生食用菌的粗多糖含量为1.44~5.27 g·100-1·g^(-1),总三萜含量为0.75%~1.60%,腺苷含量为657~3349 mg... 以市售11种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总三萜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含量。结果表明,11种野生食用菌的粗多糖含量为1.44~5.27 g·100-1·g^(-1),总三萜含量为0.75%~1.60%,腺苷含量为657~3349 mg·kg^(-1)。其中,白牛肝菌(Boletus bainiugan)的粗多糖和腺苷含量最高,香肉齿菌(Sarcodon aspratus)的总三萜含量最高。3种活性物质的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腺苷、粗多糖、总三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粗多糖 总三萜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新品种“中菌金球盖1号”的基因组Survey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雪松 刘绍雄 +5 位作者 孙达锋 张俊波 马明 罗孝坤 岳万松 华蓉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7期53-58,共6页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一种营养丰富、口味鲜美的食用菌,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用真菌。为了深入对金黄色大球盖菇的子实体发育、颜色调控等遗传机理开展研究,为金黄色大球盖菇基因组的精细图谱、分子育种等研究打下基础...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一种营养丰富、口味鲜美的食用菌,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药用真菌。为了深入对金黄色大球盖菇的子实体发育、颜色调控等遗传机理开展研究,为金黄色大球盖菇基因组的精细图谱、分子育种等研究打下基础,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金黄色大球盖菇品种“中菌金球盖1号”开展全基因组Survey分析。结果表明,金黄色大球盖菇品种“中菌金球盖1号”的基因组大小约为55.20 Mb,测序深度为140×,杂合率为0.80%,(G+C)含量为47.25%;基因组初步组装后,得到25802条重叠群(Contigs),Contig N50为14.923 Kb。该研究结果对于开展金黄色大球盖菇的颜色调控等遗传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金黄色大球盖菇下一步的基因组精细图谱的构建和分子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基因组survey 杂合率 基因组大小 GC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野生紫丁香蘑的分离鉴定及其菌种扩繁技术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岳万松 刘绍雄 +4 位作者 郭相 余金凤 张俊波 李雪松 罗孝坤 《食用菌》 2020年第4期29-32,共4页
以云南昆明的1个野生香蘑属真菌的子实体为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Z1,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分别用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制备Z1的栽培种,分析比较两种制种方式流程及制种周期。综合形态特征和ITS... 以云南昆明的1个野生香蘑属真菌的子实体为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纯培养菌株Z1,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然后分别用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制备Z1的栽培种,分析比较两种制种方式流程及制种周期。综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将菌株Z1鉴定为紫丁香蘑(Lepista nuda)。用固体菌种制备紫丁香蘑栽培种平均需88 d;而用液体菌种制备紫丁香蘑栽培种仅需66 d,比用固体菌种制栽培种周期平均缩短22 d。用液体菌种制紫丁香蘑的栽培种,生产效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蘑 ITS序列 液体菌种 固体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风味沙拉酱的研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晓莉 张沙沙 +2 位作者 曹晶晶 毛玲 张微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6-210,共5页
为进一步丰富美味牛肝菌的加工产品类型,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加工附加值,实现牛肝菌资源的综合利用,本论文以美味牛肝菌的残次菇、杀青水等加工副产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盐、胡椒粉等辅料研制美味牛肝菌风味沙拉酱。对影响沙拉酱产品质量、... 为进一步丰富美味牛肝菌的加工产品类型,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加工附加值,实现牛肝菌资源的综合利用,本论文以美味牛肝菌的残次菇、杀青水等加工副产物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盐、胡椒粉等辅料研制美味牛肝菌风味沙拉酱。对影响沙拉酱产品质量、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指标,最终确定了美味牛肝菌风味沙拉酱的最佳配方为:蛋黄酱200 g,美味牛肝菌粉33.3 g,美味牛肝菌酶解液15 g,美味牛肝菌杀青水浓缩液15 g,食盐4 g,黑胡椒粉1.3 g。应用该配方加工的沙拉酱,味道鲜美、组织细腻,整体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沙拉酱 最佳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杀青时间对4种食用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晓莉 张沙沙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9期31-33,共3页
以榆黄菇、鸡腿菇、鸡枞和青头菌为试材,采用微波杀青的方法,探讨杀青时间对4种食用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时间的延长,SOD,CAT,POD,PPO 4种酶活性都迅速下降,且酶活性的钝化时间存在差异;4种食用菌在杀青2 min时PPO,SOD... 以榆黄菇、鸡腿菇、鸡枞和青头菌为试材,采用微波杀青的方法,探讨杀青时间对4种食用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时间的延长,SOD,CAT,POD,PPO 4种酶活性都迅速下降,且酶活性的钝化时间存在差异;4种食用菌在杀青2 min时PPO,SOD,CAT,POD酶活性均基本被钝化。因此,以微波杀青2 min进行杀青有利于进一步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杀青 食用菌 酶活性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预处理对松茸采后酶活性和品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8
12
作者 罗晓莉 张沙沙 +1 位作者 邓雅元 郭永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9-331,336,共4页
为探究减压预处理对松茸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的压力(1500Pa、800Pa)和时间(36h、48h)对松茸进行预处理,然后放入冰箱(2±0.5℃)中继续冷藏,同时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 为探究减压预处理对松茸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的压力(1500Pa、800Pa)和时间(36h、48h)对松茸进行预处理,然后放入冰箱(2±0.5℃)中继续冷藏,同时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减压预处理条件均抑制了松茸贮藏过程的PPO活性,保持POD、CAT、SOD活性在较高水平,延缓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上升,有效延长了松茸的贮藏保鲜期,其中以1500Pa处理48h的保鲜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减压预处理 酶活性 可溶性蛋白质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个黑木耳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容 罗孝坤 +2 位作者 尚陆娥 徐丕曦 郭永红 《中国食用菌》 2014年第4期28-31,34,共5页
通过对24个黑木耳栽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观察一级种、二级种到栽培种的整个培养过程,从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农艺学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本地主栽品种黑20(云菌木耳2号)为对照,筛选出适合云南栽培的产量高、... 通过对24个黑木耳栽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观察一级种、二级种到栽培种的整个培养过程,从菌丝长势、菌丝日均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农艺学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本地主栽品种黑20(云菌木耳2号)为对照,筛选出适合云南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黑24(云菌木耳5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栽培品种 品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肉灵芝人工栽培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绍雄 刘春丽 +4 位作者 李建英 张俊波 尚陆娥 罗孝坤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6,共5页
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是我国西南地区灵芝属的一个重要种类,因其菌肉洁白,活性成分多糖和三萜含量较高,是高品质的灵芝种类,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对白肉灵芝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活性功能成分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 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是我国西南地区灵芝属的一个重要种类,因其菌肉洁白,活性成分多糖和三萜含量较高,是高品质的灵芝种类,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通过对白肉灵芝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活性功能成分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白肉灵芝人工栽培技术和药用价值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灵芝 人工栽培 活性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处理对松茸保鲜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沙沙 邓雅元 +1 位作者 罗晓莉 郭永红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通过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在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胞膜透性、色度值和感官评价)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减压预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对松茸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减压处理过的松... 通过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在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胞膜透性、色度值和感官评价)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减压预处理结合低温贮藏对松茸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减压处理过的松茸能够有效的降低失重率,明显抑制呼吸强度并推迟呼吸峰的出现,延缓硬度的下降、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及褐变的发生,使松茸原有风味保持更长久。其中,第9天,处理组A2的失重率是对照组的50%;处理组呼吸峰的出现比对照组延迟2d;第18天,对照组与处理组A2的色度值相差8%。这说明减压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松茸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延长保鲜期,其中以1500Pa处理48h的保鲜效果较佳,可以使松茸贮藏12d后,好菇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减压处理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木耳漆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雪松 孙达锋 +5 位作者 华蓉 岳万松 刘春丽 袁绍保 罗孝坤 刘绍雄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52-59,共8页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漆酶主要参与真菌形态建成、色素合成、应激反应等多种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皱木耳的漆酶进行筛选和定位分析,然后对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模体、结构域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结...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漆酶主要参与真菌形态建成、色素合成、应激反应等多种重要的生长发育过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皱木耳的漆酶进行筛选和定位分析,然后对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模体、结构域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皱木耳8个漆酶分布在基因组的不同位置上,系统发育树上与木耳属物种聚为一枝,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皱木耳漆酶蛋白的理化性质总体差异较小。同时,分析皱木耳漆酶基因结构,结果显示8个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大小与位置不一致,表现出复杂的基因结构;而氨基酸序列的结构以随机卷曲为主,且8条氨基酸序列的三维结构十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木耳 漆酶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测定松茸中麦角甾醇含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燕妮 华蓉 +2 位作者 游金坤 代秋琼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6期69-73,共5页
以松茸为试材,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ltrahigh-performance LC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快速测定麦角甾醇含量,为松茸中麦角甾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以松茸为试材,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ltrahigh-performance LC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快速测定麦角甾醇含量,为松茸中麦角甾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甲醇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μL,串联质谱为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源正离子模式、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在50~10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92.1%、90.1%、98.5%,相对标准偏差为2.49%、1.57%、1.99%。该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性高的优点,可以满足松茸中麦角甾醇的批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麦角甾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松茸副产物加工香辣酱工艺配方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晓莉 张沙沙 +2 位作者 曹晶晶 毛玲 张微思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12期30-33,共4页
为实现珍稀野生食用菌松茸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以松茸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次菇和边角料为原料,研制松茸香辣酱。对影响香辣酱产品品量、风味的白砂糖、辣椒面、豆瓣酱、芝麻花生酱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和验证试验,... 为实现珍稀野生食用菌松茸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以松茸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次菇和边角料为原料,研制松茸香辣酱。对影响香辣酱产品品量、风味的白砂糖、辣椒面、豆瓣酱、芝麻花生酱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和验证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松茸香辣酱的最佳配方为酱制后松茸100 g,植物油50 g,姜末3 g,蒜末2 g,白砂糖3 g,辣椒面3 g,豆瓣酱8 g,芝麻花生酱3 g,蚝油3 g,五香粉0.3 g。按此配方制得的香辣酱产品菇香浓郁、鲜香微辣、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副产物 香辣酱 工艺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