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OSELM算法在片烟复烤过程水分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雷 马永帅 +5 位作者 洪斌斌 熊开胜 徐大勇 堵劲松 李银华 邹泉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针对片烟复烤过程中关键质量指标出口烟叶含水率难以直接在线检测,且离线化验滞后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Online Sequenti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OSELM)的复烤干燥过程自适应建模方法,实时在线检测干燥区出... 针对片烟复烤过程中关键质量指标出口烟叶含水率难以直接在线检测,且离线化验滞后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Online Sequenti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OSELM)的复烤干燥过程自适应建模方法,实时在线检测干燥区出口烟叶的含水率。首先,采用专家知识与互信息方法选择与烟叶含水率相关性最强的辅助变量,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并降低复杂度。然后,针对复烤过程的强非线性和显著时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遗忘因子的OSELM建模方法,设计的自适应遗忘因子策略能够根据复烤工况的变化动态迭代更新,以此增强软测量模型对复杂工况的在线跟踪能力。最后,基于某复烤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软测量建模方法,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在线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 烟叶含水率 复烤机 互信息 软测量 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法制备陶瓷球处理水的分析评价及其在烟草制丝工艺中的应用
2
作者 易斌 李雯琦 +13 位作者 黄江华 熊开胜 唐军 张立斌 范羿 舒云波 吴峰 林文强 廖晓祥 聂蓉 邓佩珊 索自立 李晖 刘丹楹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99-106,共8页
为实现陶瓷球处理水的连续化制备并探究其在卷烟制丝工艺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开发了一种新型陶瓷装柱装置,结合^(17)O-核磁共振半峰宽分析、ICP-OES元素检测、电导率及pH测定与感官评吸等方法分析水质特性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陶瓷球... 为实现陶瓷球处理水的连续化制备并探究其在卷烟制丝工艺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开发了一种新型陶瓷装柱装置,结合^(17)O-核磁共振半峰宽分析、ICP-OES元素检测、电导率及pH测定与感官评吸等方法分析水质特性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陶瓷球处理水为碱性的小分子簇水,半峰宽为47.108 Hz,Ca元素含量明显降低,Mg元素含量和电导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储存24 d后,pH、电导率及核磁半峰宽波动率均保持稳定。在烟丝加工中,添加可使含水率为12.5%的烟丝水分活度提高,糖料表观溶解度明显提升,致香成分总量增加67.89%,感官评吸中清晰度、甜香及细腻度明显优化。这表明陶瓷球处理水可替代自来水作为卷烟制丝工艺用水,提升卷烟综合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球处理水 连续法制备 烟丝水分活度 糖料溶解度 感官评吸 卷烟制丝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卷烟纸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杨蕾 李立鹏 +5 位作者 刘远上 张伟 陶鹰 詹建波 梁佳欣 许春平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3,共7页
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以香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香草精油微胶囊,对其进行包埋率、水分和溶解度测定,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研究香草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然后采用加速试验对微胶囊耐候性进行考察,并将香草精... 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以香草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司班-80为乳化剂制备香草精油微胶囊,对其进行包埋率、水分和溶解度测定,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研究香草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然后采用加速试验对微胶囊耐候性进行考察,并将香草精油微胶囊在卷烟纸上进行加香应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可成功包埋香草精油制备香草精油微胶囊,香草精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482 nm,包埋率为41.1%,水分含量为7.2%,溶解度为46.2%;香草精油微胶囊热稳定性良好,存放13天后,质量损失4.2%,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加速试验结果表明,保存温度对其耐候性影响较大,在较低温度(25和4℃)下保存10天后,其质量损失保持在30%以内;在60℃下保存10天后,质量损失最大,达36.2%,因此,香草精油微胶囊不适合在较高温度环境下保存;结合感官评吸结果可知,在卷烟纸上添加香草精油微胶囊的感官评吸效果优于空白卷烟,添加量为2.0%时,卷烟感官评吸整体效果较好,卷烟香气量增加,具有甜香韵、刺激性小、余味舒适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精油 微胶囊 性能表征 卷烟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烟叶加热状态下的失重及产物释放特性的热重-质谱联用分析
4
作者 马俊 王晓斌 +4 位作者 朱绍胤 赵云川 周娜 李腾 梁淼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4,共7页
【目的】考察烟叶在加热状态下的失重及产物释放行为。【方法】利用热重—质谱(thermogravimetricmass spectrometry,TG-MS)联用技术研究云南C3F烟叶在400℃下的热失重特性,对热失重过程的各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甘油对烟叶失重及产... 【目的】考察烟叶在加热状态下的失重及产物释放行为。【方法】利用热重—质谱(thermogravimetricmass spectrometry,TG-MS)联用技术研究云南C3F烟叶在400℃下的热失重特性,对热失重过程的各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考察甘油对烟叶失重及产物释放的影响。【结果】(1)施加甘油降低了非等温干燥脱水阶段的最大速率和脱水量,提高了挥发性成分析出阶段的最大失重速率和失重率,降低了香味物质的起始释放温度,并提升了综合热释放指数。(2)脱水过程可用非等温Page干燥模型描述,甘油增加了干燥活化能;挥发性成分析出和半纤维素及纤维素热分解过程符合F1.5级化学反应模型,且施加甘油降低了这2个阶段的活化能,增加了热分解反应活性。(3)甘油提升了烟碱等成分的释放量,有利于促进热解反应进程和热解产物释放。【结论】施加甘油对烟叶原料加热状态下的失重过程和成分释放有明显影响,TG-MS可为烟叶的失重和产物释放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热重分析 动力学 热重—质谱(TG-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气化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香精油中甲醇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学琰 李欢 +4 位作者 朱洪悦 于康 罗迎春 戴毅 王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4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全气化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香精油中甲醇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时间、温度、样品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和2 min条件下,<80μL的样品接近全气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RSD<3.89%)和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在97.8... 提出了一种全气化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香精油中甲醇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时间、温度、样品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和2 min条件下,<80μL的样品接近全气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RSD<3.89%)和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在97.8%~101%之间)。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操作简单,可批量检测液体香精香料中残留的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香精油 顶空分析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复烤烟叶不同地点醇化过程中可培养真菌种群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光丽 孙玮宏 +6 位作者 董高峰 王毅 宋鹏飞 马永凯 魏云林 季秀玲 李海燕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较全面的了解云南复烤烟叶在不同地点醇化过程中真菌多样性,挖掘其中的有益微生物,提高烟草醇化品质,以复烤烟叶为试验材料,利用18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其醇化过程中可培养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复烤烟叶叶... 为较全面的了解云南复烤烟叶在不同地点醇化过程中真菌多样性,挖掘其中的有益微生物,提高烟草醇化品质,以复烤烟叶为试验材料,利用18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其醇化过程中可培养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复烤烟叶叶面真菌数量除曲靖仓库在6月有所上升外,其余各地均随着醇化的进行而逐渐下降,其中曲靖和楚雄两地非常接近,元江最少;通过形态特征及18S rDNA鉴定,烟叶叶面真菌包括根霉属真菌、青霉属真菌、曲霉属真菌等24个真菌属(种)。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烟叶叶面真菌的数量、种类及优势种群不尽相同,而根霉属真菌始终为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烤烟叶 醇化 真菌 18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云南雪茄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分析
7
作者 李萌 谢云霄 +5 位作者 王凯 韩敬美 何晓健 肖冬 马林 饶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57-2965,共9页
【目的】探究云南不同产地及用途雪茄烟叶农业发酵后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雪茄烟叶功能微生物筛选及提高雪茄烟叶发酵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德宏、临沧和普洱3个产地不同用途(茄衣、茄芯、茄套)的雪茄烟叶为试验材料,... 【目的】探究云南不同产地及用途雪茄烟叶农业发酵后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雪茄烟叶功能微生物筛选及提高雪茄烟叶发酵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德宏、临沧和普洱3个产地不同用途(茄衣、茄芯、茄套)的雪茄烟叶为试验材料,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分析预测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结果】按照97%相似性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分析,共得到2393个OTUs,各个样品OTUs数在125~442,样品之间OTU数存在较大差异。同一产地不同用途烟叶样品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有所差异,均表现为茄套烟叶高于茄衣和茄芯烟叶;同一用途不同产地烟叶样品比较,德宏和普洱2个产地烟叶样品的3个指数均高于临沧产地烟叶样品,具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种类。不同产地烟叶样品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优势菌门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不同用途烟叶优势菌属差异明显,3个产地茄衣烟叶中克雷伯杆菌属(Klebsiella)相对丰度占比较大,临沧和普洱茄芯烟叶中泛菌属(Pantoea)占主导地位,而3个产地茄套烟叶优势菌属种类更多元化且更丰富。KEEG和COG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9个烟叶样品微生物功能代谢途径和功能类型基本一致,但相对丰度存在较大差异。KEEG功能预测代谢通路主要有全局和概览地图、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COG功能种类预测主要分布在未知功能、氨基酸运输和代谢、转录、无机离子运输和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等。【结论】烟叶用途是影响云南雪茄烟叶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烟叶产地的影响相对较小,茄套烟叶微生物丰富度高于茄衣和茄芯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功能预测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雪茄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与细菌群落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丽君 张鸽 +7 位作者 陈晓娜 张瑶 金永明 段如敏 邓帅军 白晓莉 王帆 张海波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背景和目的】解析云南雪茄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与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基于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雪茄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4个发酵周期5个样本的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 【背景和目的】解析云南雪茄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与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基于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雪茄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4个发酵周期5个样本的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与13种化学成分变化的关联性。【结果】(1)不同发酵时期烟叶样本中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异戊酸、丁二酸、草酸、柠檬酸和油酸含量均有所增加,水分、烟碱、果糖、苹果酸、丙二酸和反丁烯二酸含量逐渐降低。(2)云南雪茄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菌属是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Aurei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Methylorubr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泛菌属(Pantoea)。(3)云南雪茄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5个样本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呈逐渐上升趋势。(4)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烟碱、草酸和油酸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甲基杆菌属和鞘氨醇菌属细菌与烟碱显著相关。【结论】云南雪茄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5个样本表面细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是不断变化的,且所测化学成分与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人工发酵 化学成分变化 细菌群落变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望子多糖在造纸法烟草薄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晶 周桂园 +3 位作者 赵昕煜 董高峰 张梦源 李慧帆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72,共11页
将罗望子多糖(TSP)分别添加到造纸法烟草薄片的抄造及涂布工序中,选用烟草薄片配方体系中易挥发的凉味薄荷醇、甜橙油作为涂布液主要添加剂,探究TSP的保香留香功能。通过检测烟草薄片的致香成分含量、涂布率、网部留着率、物理性能并进... 将罗望子多糖(TSP)分别添加到造纸法烟草薄片的抄造及涂布工序中,选用烟草薄片配方体系中易挥发的凉味薄荷醇、甜橙油作为涂布液主要添加剂,探究TSP的保香留香功能。通过检测烟草薄片的致香成分含量、涂布率、网部留着率、物理性能并进行感官评价,考察TSP在烟草薄片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结果表明,在涂布工序中添加0.8%(相对于烟草薄片定量,下同)的TSP,(-)-薄荷醇和(+)-柠檬烯在烟草薄片中的保留率相比未添加TSP的烟草薄片分别增大了28.27%和581.81%;涂布率平均值达到最大,为47.90%。在抄造工序中添加0.8%的TSP,网部静态留着率相比未添加TSP的烟草薄片提高了4.64个百分点。相比于涂布工序,在抄造工序中添加TSP制备烟草薄片,对其物理性能改善效果更好,且TSP添加量越大,烟草薄片抗张强度越高,而松厚度、透气度则越低。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添加TSP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烟草薄片的感官综合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多糖(TSP) 涂布率 保香 致香成分 感官评吸 留着率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酶与微生物降低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乐 周桂园 +5 位作者 胡巍耀 龚嘉蕾 马婷婷 田丽君 黎娟 殷沛沛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背景和目的】梗膏中含有大量果胶和蛋白质,为提升梗膏及再造烟叶品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优化法相结合,探究利用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和微生物(微杆菌和芽孢杆菌)降解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最佳试验条件,并分析酶、微... 【背景和目的】梗膏中含有大量果胶和蛋白质,为提升梗膏及再造烟叶品质。【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优化法相结合,探究利用酶(酸性蛋白酶和果胶酶)和微生物(微杆菌和芽孢杆菌)降解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的最佳试验条件,并分析酶、微生物以及两者互配对梗膏化学成分、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1)通过响应面法得到酶最佳酶解条件为:果胶酶浓度233.5 U/g,酸性蛋白酶235.8 U/g,温度50℃,时间2 h;微生物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添加量9.2%(微杆菌:芽孢杆菌=1:1),温度29℃,时间34 h。(2)酶处理可有效降低梗膏中果胶和蛋白质、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微生物处理有利于提升梗膏感官质量。(3)酶与微生物互配过程中以先酶后微生物处理的方法更有利于果胶降解、香气物质含量增加及感官质量改善。【结论】采用先酶后微生物的方法处理梗膏,对梗膏品质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 微杆菌 芽孢杆菌 梗膏 果胶 蛋白质 酶与微生物互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技术对烟草糖料溶解性及化学成分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左雯 张霞 +7 位作者 李国智 刘泽 王丽芳 朱明 侯鹏娟 喻绍新 戴天胜 朱雪峰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8期40-44,共5页
为研究卷烟加工过程中糖料料液中不溶物质溶解性及料液内在化学成分体系的稳定性,通过物理离心分离和热处理技术,分离料液中的不溶物质并测定其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料液中挥发性半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煮沸热... 为研究卷烟加工过程中糖料料液中不溶物质溶解性及料液内在化学成分体系的稳定性,通过物理离心分离和热处理技术,分离料液中的不溶物质并测定其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料液中挥发性半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煮沸热处理操作有助于提高配料混合后物质的溶解性能;煮沸热处理操作对料液样品中挥发性与半挥发性化学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经煮沸处理后,糖料样品中极易挥发的薄荷醇、2,3-丁二醇、2-呋喃甲醇等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丙二醇、香兰素、尼古丁、乙酸、乙基麦芽酚等高沸点化合物其含量呈升高趋势,煮沸热处理操作利于糖料中高沸点化合物的溶解稳定,但不利于极易挥发物质的稳定性。为制丝加料工艺技术改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料 溶解性 挥发性与半挥发性成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在烟草和烟气化学成分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申钦鹏 张涛 +4 位作者 刘春波 何沛 王昆淼 杨光宇 刘志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77-85,共9页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以其高效和快速的优点已经在烟草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包括其优点和应用局限;其次对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流程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总结了近红外定量分析计量学方法,包括光...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以其高效和快速的优点已经在烟草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包括其优点和应用局限;其次对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流程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总结了近红外定量分析计量学方法,包括光谱预处理方法和近红外定量分析的化学计量学算法;最后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在烟草和烟气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状况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烟草 烟气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工业分级与精细化分类在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田栾栾 殷美荣 +9 位作者 瞿磊 李建荣 温亚东 鲁勇 史永刚 杨开伟 张千子 夏峰 王翔飞 贾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48-152,共5页
构建了原烟在线近红外检测模型,从打叶复烤加工环节提高烟叶原料加工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该模型对工业分级后的原烟进行精细化烟碱分类,然后采用精细化加工进行模块配打。结果表明,与常规加工相比,精细化分类后的原烟烟碱平均变异系... 构建了原烟在线近红外检测模型,从打叶复烤加工环节提高烟叶原料加工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通过该模型对工业分级后的原烟进行精细化烟碱分类,然后采用精细化加工进行模块配打。结果表明,与常规加工相比,精细化分类后的原烟烟碱平均变异系数由17.14%降至6.47%;精细化加工方式的配方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烟碱变异系数VCO1B从2.76%降至2.47%,VBO3S从1.62%降至1.16%,均匀性控制效果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烟 近红外模型 精细化分类 打叶复烤工艺 均质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色谱分析技术及其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荆磊磊 刘春波 +6 位作者 张凤梅 吴亿勤 刘志华 张安丰 杨光宇 申钦鹏 缪明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7-60,65,共5页
二维色谱峰容量高,且有着强劲的分离与分辨能力,使得二维色谱在分析复杂组分时极具优势。概述了3种不同的二维色谱分析技术(气相-气相二维色谱、液相-液相二维色谱、液相-气相二维色谱)的原理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分类介绍了每种二维色谱,... 二维色谱峰容量高,且有着强劲的分离与分辨能力,使得二维色谱在分析复杂组分时极具优势。概述了3种不同的二维色谱分析技术(气相-气相二维色谱、液相-液相二维色谱、液相-气相二维色谱)的原理以及其他相关内容,分类介绍了每种二维色谱,并简述了二维色谱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最后对二维色谱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色谱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复杂组分 烟草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降焦减害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凌军 杜宇 +4 位作者 张天栋 陈兴 杨乾栩 蔡波 周博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5-8,共4页
烟叶加工工艺过程控制,不仅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也影响到烟叶有害成分含量的高低。结合烟叶加工工艺的发展,概述了烟叶调制、打叶复烤及醇化、制丝3个重点工艺环节中的降焦减害关键技术,并对烟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降焦减害技术发展趋势... 烟叶加工工艺过程控制,不仅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也影响到烟叶有害成分含量的高低。结合烟叶加工工艺的发展,概述了烟叶调制、打叶复烤及醇化、制丝3个重点工艺环节中的降焦减害关键技术,并对烟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降焦减害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调制 打叶复烤 醇化 制丝 降焦减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膜对香茅提取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6
作者 刘月森 刘春波 +7 位作者 朱志扬 曾熠程 何沛 杨继 张凤梅 朱丽 陕绍云 唐石云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通过分析不同孔径纳滤膜对香茅提取液中挥发性成分及含量的影响,为香茅天然香精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使用10 kDa、1 kDa、500 Da、300 Da、200 Da 5级不同孔径的纳滤膜对香茅提取液进行精细化分离,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孔径纳滤膜... 通过分析不同孔径纳滤膜对香茅提取液中挥发性成分及含量的影响,为香茅天然香精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使用10 kDa、1 kDa、500 Da、300 Da、200 Da 5级不同孔径的纳滤膜对香茅提取液进行精细化分离,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孔径纳滤膜分离所得滤液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计算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茅提取液中共检出56种挥发性成分,不同孔径纳滤膜分离得到的滤液香型基本接近,随着纳滤膜孔径的减小,滤液中烃类、酸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减少,醇类和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升高,化合物总含量逐渐减少。同一种挥发性成分,随着纳滤膜孔径的降低,其含量逐渐降低。通过OAV分析发现,(+)-香茅醛、香叶醇、香茅醇等18种化合物为香茅提取物特征风味的关键贡献成分。由感官相似度评价结果可知,不同孔径纳滤膜分离得到的滤液香型基本接近,不易被分辨;但纳滤膜孔径越小制得的滤液的感官辨识度越高,越容易被分辨。纳滤膜可有效地降低香茅提取液风味物质体系的复杂度,希望研究可为开发稳定实用的香茅香精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香茅草 纳滤膜 挥发性成分 香气活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巴在加热非燃烧稠浆法再造烟叶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刘鑫 肖永银 +4 位作者 刘劲芸 常健 雷萍 杜超 吴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78-182,194,共6页
[目的]为开发葫芦巴作为加热非燃烧稠浆法再造烟叶固体香料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为加热卷烟香料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青海、甘肃和新疆3个产地葫芦巴,研究其对再造烟叶物理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热裂解香味成分和赋香功效。[结... [目的]为开发葫芦巴作为加热非燃烧稠浆法再造烟叶固体香料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为加热卷烟香料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青海、甘肃和新疆3个产地葫芦巴,研究其对再造烟叶物理性能、微观形貌的影响,以及热裂解香味成分和赋香功效。[结果]多糖含量高的葫芦巴更有利于提升再造烟叶物理性能,添加2.0%多糖含量为12.0%的葫芦巴固体香料后,再造烟叶较对照样抗张强度提升46.67%,松厚度降低10.08%,密实感和均匀性明显提升;葫芦巴的中性香味成分,尤其是内酯类中性香味成分可明显地提升烟香,碱性香味成分可通过中和烟草原料中的酸性成分改善香气质和口感。[结论]适用于加热非燃烧稠浆法再造烟叶的葫芦巴应具有较高含量的多糖,同时应以中性、内酯类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 加热非燃烧 稠浆法再造烟叶 固体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纤维种类及打浆方式对造纸法烟草薄片性能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董高峰 周桂园 +4 位作者 刘晶 李慧帆 胡巍耀 刘梦茹 顾鹏坤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3,共9页
本研究选取了6类外源纤维,根据其纤维特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打浆,分析评价了分类打浆对外源纤维特性、制备的基片松厚度、烟草薄片的热水可溶物含量和其他理化性能,以及卷烟烟支感官质量的影响,筛选出匹配度最佳的外源纤维。结果表明,... 本研究选取了6类外源纤维,根据其纤维特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打浆,分析评价了分类打浆对外源纤维特性、制备的基片松厚度、烟草薄片的热水可溶物含量和其他理化性能,以及卷烟烟支感官质量的影响,筛选出匹配度最佳的外源纤维。结果表明,采用分类打浆方法制备的基片平整,松厚度和匀度较好,两面差较小,表面几乎看不到较大的颗粒,有利于涂布液在基片表面的均匀分布及Z向均匀渗透;添加打浆度43°SR的马尼拉麻浆作为外源纤维,制得优化后基片形成了较多小孔隙,有利于促进后续涂布液的均匀渗透和保留;优化后烟草薄片厚度上升更明显,接近基片厚度的2倍,其截面孔隙疏松程度较基片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法烟草薄片 外源纤维 感官评吸 热水可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吸烟者尿液中的苯并[a]芘及3-羟基苯并[a]芘的含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维松 杨叶昆 +5 位作者 陆舍铭 徐玉琼 耿永勤 缪恩铭 杨光宇 李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1-626,共6页
以索氏提取装置为基础,结合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柱层析的实践,自行设计并制成了集萃取、净化与浓缩于一体的新型样品前处理装置,用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吸烟者尿液中苯并[a]芘(B[a]P)和3-羟基苯并[a]芘(3-OHB[a]P)含量时的样品前处理... 以索氏提取装置为基础,结合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柱层析的实践,自行设计并制成了集萃取、净化与浓缩于一体的新型样品前处理装置,用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吸烟者尿液中苯并[a]芘(B[a]P)和3-羟基苯并[a]芘(3-OHB[a]P)含量时的样品前处理。采集尿样50mL,加入乙酸盐缓冲溶液(pH 5.0)0.5g,β-葡糖苷酸-芳基硫酸酯酶0.1mL,于38℃振荡水解5.0h。从中分取试液20.00mL,浓缩至近干,并分散于2.0g硅胶中。将此分散体烘干后,按规程移入于上述前处理装置中。用60mL环己烷-乙醇(98+2)混合液于90℃水浴加热回流提取45min。继续加热蒸发溶液至近干,用1 mL乙腈溶解残留,并过滤后供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分析中用ACQUITY UPLCTM BEH 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乙腈-水(68+32)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出峰时间在0~6.5min时用λex365nm和λem450nm,荧光检测3-OHB[a]P,在6.5~12.0min时用λex384nm和λem406nm,荧光检测B[a]P,两者的质量浓度依次在4.0~200μg·L^(-1)和10~250μg·L^(-1)内与相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依次为0.65,3.6μg·L^(-1)。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6.8%~92.8%和91.2%~95.7%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样品前处理装置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光度检测 苯并[A]芘 3-羟基苯并[a]芘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基型嚼烟中19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法测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洁云 王惠平 +5 位作者 刘巍 顾健龙 孙浩巍 张轲 龙杰 李超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4,共6页
建立了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测定胶基型嚼烟中19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内标法定量,分别对样品预处理方式和串联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9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可达0.04~... 建立了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GC-MS/MS)测定胶基型嚼烟中19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方法,内标法定量,分别对样品预处理方式和串联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①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9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可达0.04~0.14,0.14~0.46 ng/mL,线性相关系数达0.998以上;②高、中、低3个加标浓度样品回收率范围为92.26%~109.46%;③方法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77%~3.85%,1.57%~4.86%,均小于5.00%(n=6)。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是胶基型嚼烟质量控制监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基型嚼烟 多环芳烃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