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诊疗指南 被引量:12
1
作者 明溪 吴力群 +32 位作者 王紫薇 王博 郑佳琳 霍婧伟 韩梅 冯晓纯 张葆青 赵霞 王孟清 薛征 常克 王有鹏 秦艳虹 袁斌 陈华 王力宁 任献青 许华 孙丽平 吴振起 赵鋆 李新民 李敏 陈健 王俊宏 姜永红 闫永彬 高恒妙 付红敏 黄永坤 杨景晖 陈竹 熊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2-732,共11页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按照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小儿慢性咳嗽的特点以及需要形成共识的问题,基于德尔菲法和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步骤制定《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诊疗指南》,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及定...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按照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小儿慢性咳嗽的特点以及需要形成共识的问题,基于德尔菲法和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步骤制定《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诊疗指南》,内容包括适用范围、术语及定义、病因与诊断、辅助检查、治疗、预防与调护等内容。旨在厘清中医药在诊治儿童慢性咳嗽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提高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给予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儿童 慢性咳嗽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吴氏扶阳学术流派辨治痛风的特色和理论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妮沁 郗域江 +4 位作者 沈嘉艳 杨小又 李兆福 彭江云 谢招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历经五代传承,在痹证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国家级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痛风可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湿阻,痰瘀互结”,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病机要点为“湿热壅盛、痹阻经脉”,据此提出了健脾渗湿和清热通络的治法,并创立了健脾渗湿方和清热通络方分别用于痛风非急性期和急性期的治疗。流派第三、四代传承人彭江云教授和李兆福教授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以“清热通络-健脾渗湿”序贯疗法为主治疗痛风的辨治体系,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该文从理论层面对流派的辨治思路及理论依据进行阐述,以期为痛风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痛风 清热通络 健脾渗湿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其所得”理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2
3
作者 晏蔚田 刘念 +3 位作者 殷建美 张昊喆 王兴强 彭江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随其所得”理论源自《金匮要略》,是中医“治病求本”思想的重要延伸及发挥。该文基于“随其所得”理论,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该理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治中的指导意义。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虽然存在较... “随其所得”理论源自《金匮要略》,是中医“治病求本”思想的重要延伸及发挥。该文基于“随其所得”理论,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该理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治中的指导意义。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虽然存在较大异质性,但基本病机总不离肝肾精血亏虚,热毒、瘀血等实邪为患,且常可因激素的使用造成证候特殊改变。治疗时将疾病分期和激素治疗阶段作为辨证分型的依据,同时不忘顺应脏腑生理特性用药,从而最大程度激发脏气,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其所得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脏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胶囊(三七总皂苷)对皮肤冻伤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成 孔祥一 +4 位作者 廖晨希 李润丽 王芳 杨雪松 叶建州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0-437,共8页
目的探讨血塞通胶囊(三七总皂苷)对皮肤冻伤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 mg/kg)和血塞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036、0.072、0.144 g/kg),每组8只,采用干冰冷冻陶瓷(铁氧体)磁铁造模法... 目的探讨血塞通胶囊(三七总皂苷)对皮肤冻伤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1 mg/kg)和血塞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036、0.072、0.144 g/kg),每组8只,采用干冰冷冻陶瓷(铁氧体)磁铁造模法建立皮肤冻伤小鼠模型。造模第2天,各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14 d。观察各组小鼠伤口愈合情况、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素(TX)B2、6-醛前列环素(6-K-PGF)1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生化检测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醇(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Toll样受体(TLR)4、磷酸化核转录因子(p-NF)-κB p65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皮肤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 19 mRNA表达。结果末次给药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创面痂皮部分脱落,创面愈合,伤口面积较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层与皮下组织剥脱游离,附属器部分缺失,皮下软组织疏松、水肿,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hs-CRP、TXB2、ET水平升高(P<0.05,P<0.01),6-K-PGF1α、NO水平降低(P<0.05,P<0.01);皮肤组织SOD活性降低(P<0.01),MDA水平升高(P<0.01);皮肤组织TNF-α、IL-1β、IL-6、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皮肤组织LncRNA H 19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血塞通胶囊干预可缩小创面面积(P<0.01);降低血清hs-CRP、TXB2、ET水平(P<0.05,P<0.01),升高6-K-PGF1a、NO水平(P<0.05,P<0.01);升高皮肤组织SOD活性(P<0.05,P<0.01),降低MDA水平(P<0.05,P<0.01);降低皮肤组织TNF-α、IL-1β、IL-6、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皮肤组织LncRNA H 19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血塞通胶囊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损伤、恢复血管内皮功能等减少小鼠皮肤冻伤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通过下调LncRNA H 19的表达、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胶囊 三七总皂苷 冻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LncRNA H 19 TLR4/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甲丸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和内质网应激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作用
5
作者 闵晓黎 石颖 +8 位作者 李艺 郭利华 刘颖 王亮开 李东鸽 刘建丽 杨小霞 张双双 吴盛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3-1660,共8页
目的 探讨银甲丸调节自噬和内质网应激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作用。方法 CCK-8法筛选银甲丸干预质量浓度,将HeLa细胞分为空白组、溶剂组(0.1%DMSO)、银甲丸组(10 mg/m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克隆实验测定... 目的 探讨银甲丸调节自噬和内质网应激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作用。方法 CCK-8法筛选银甲丸干预质量浓度,将HeLa细胞分为空白组、溶剂组(0.1%DMSO)、银甲丸组(10 mg/m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克隆实验测定集落形成;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LC3Ⅱ/I、p62、Beclin-1、CHOP、ATF4、XBP-1、GRP7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LC3B、CHOP蛋白表达。同时验证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自噬抑制剂CQ、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对银甲丸的逆转作用。结果 银甲丸可以抑制HeLa细胞增殖活力,10 mg/mL时效果接近IC_(50)值(P<0.01)。与对照组比较,银甲丸组HeLa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减弱(P<0.01),p-PI3K、p-Akt、p-mTOR、CHOP、ATF4、XBP-1、GRP78、LC3Ⅱ/I、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LC3B、CHOP蛋白荧光表达增强(P<0.01)。使用PLY294002处理细胞后可以有效逆转银甲丸的作用。结论 银甲丸可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和内质网应激,进而促进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甲丸 宫颈癌 内质网应激 自噬 细胞凋亡 HELA细胞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影响胆汁酸代谢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荣漪 李小丝 +3 位作者 马建国 杨学情 王华宁 祁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1,共9页
目的探讨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溃结康12.8 g·kg^(-... 目的探讨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溃结康12.8 g·kg^(-1)(KJK.H)、3.2 g·kg^(-1)(KJK.L)组,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糖原PAS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观察结肠杯状细胞数量及黏液层修复;LC-MS/MS技术测定粪便胆汁酸含量;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FXR靶基因和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溃结康明显改善UC小鼠结肠缩短,降低疾病活动及结肠病理组织评分,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和黏液蛋白的分泌,调控粪便初级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含量,并增加乳酸杆菌等其他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此外,明显上调结肠组织中FXR、FGF15 mRNA和蛋白变化,下调肝脏CYP7A1 mRNA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道胆汁酸变化与肠道菌群种类、关键药效指标及胆汁酸代谢基因明显相关。结论溃结康激活肠道FXR-FGF15-CYP7A1通路,进而调节胆汁酸代谢,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能为其改善UC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康 溃疡性结肠炎 胆汁酸 肠道菌群 FXR CYP7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肾-子宫轴”理论探析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选穴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怡心 姜丽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7,共3页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现临床选穴多根据生殖轴理论,选取任脉、脾经、胃经穴位,却忽略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主之责在肾虚,肾阴癸水为月经基础物质。若一味清除痰浊等病理产物,忽视肾为疾病之本,治标不治本。同时多囊卵巢综合征“...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现临床选穴多根据生殖轴理论,选取任脉、脾经、胃经穴位,却忽略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主之责在肾虚,肾阴癸水为月经基础物质。若一味清除痰浊等病理产物,忽视肾为疾病之本,治标不治本。同时多囊卵巢综合征“尤贵乎心”,患者因求子心切,多因情志损及心阴,治疗过程中应顾护心神。作者认为或可基于“心-肾-子宫轴”理论,采用循经选穴和局部取穴法,选取肾经穴位为主以补肾气、滋肾阴而调经,心经穴位为辅以交通心肾、条畅情志、调节血液,配以胞宫附近穴位直达病所,以期达到更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心-肾子宫轴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中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医理认识及运用现状
8
作者 卢盈竹 喻星竹 +9 位作者 王天资 郑佳琳 李卓群 司曼真 黄会惠 贺喜盈 张馨元 付佳乐 余治鸿 明溪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0-1245,1253,共7页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生与脾肾的功能失调密不可分,痰湿、瘀血、气滞是哮喘发生的关键致病因素。芳香中药是指以挥发性物质为主要成分,具有...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生与脾肾的功能失调密不可分,痰湿、瘀血、气滞是哮喘发生的关键致病因素。芳香中药是指以挥发性物质为主要成分,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因这类药物有疏散走窜之性,而具芳香解表、理气化痰、散瘀通络、增免扶正、辟秽开窍、净洁环境等功效。芳香中药在哮喘治疗中的运用历史悠久且优势独特,通过梳理芳香中药从发现期到成熟期所经历的漫长探索和实践历程,探索主要功效与核心性能的关系,并从“芳香化湿对应哮喘痰湿”“芳香理气对应哮喘气滞”“芳香通络对应哮喘瘀血”“芳香中药内外合治有殊途同归之旨”等探析香药治哮可能的内在医理,列举芳香中药防治哮喘的现代研究概况以及目前运用现状,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在临床运用芳香中药及中医芳香疗法,研发治疗哮喘的芳香中药新制剂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中药 中医芳香疗法 芳香中药挥发油 历史源流 支气管哮喘 医理分析 性能功效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26a/TRPC6轴探究六味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
9
作者 李杨 温伟波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八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6组(n=10),即正常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低剂量组,六味地黄汤中剂量组,六味地黄汤高剂量组以及厄贝沙坦处理组。正常组常规饲...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八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6组(n=10),即正常组、模型组、六味地黄汤低剂量组,六味地黄汤中剂量组,六味地黄汤高剂量组以及厄贝沙坦处理组。正常组常规饲料喂养,联合一次性等剂量枸橼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其余50只采用高脂饲养加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六味地黄汤灌胃治疗,阳性对照使用厄贝沙坦处理。给药结束后先收集24 h尿液,生化法检测尿蛋白含量;ELISA检测空腹血糖、肌酐含量,检测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大鼠称重,处死,分离双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变化;qPCR检测miR-26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肾脏组织中TRPC6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肌酐水平明显升高,体重降低,肾指数升高,炎性因子IL-6和IL-1β表达显著升高,miR-26a表达降低,TRPC6表达水平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中肾组织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汤灌胃处理后,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肌酐水平降低,体重升高,肾指数降低,炎性因子IL-6和IL-1β表达降低,miR-26a表达增强,TRPC6表达受到抑制(P<0.05),大鼠肾组织损伤得到改善,且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miR-26a/TRPC6分子轴改善大鼠糖尿病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六味地黄汤 miR-26a TRPC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兆福基于脾为浊源理论辨治痛风临证思路探析
10
作者 段蕊 谢招虎 +4 位作者 杜时雨 郗域江 肖妮沁 刘晓丽 李兆福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1,共4页
痛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李兆福教授将其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认为不同时期病机不同,急性期由于患者素体脾虚,湿邪内生,加之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助湿生热,热盛化毒,流注于关节经络,致气血闭阻不通而发病;间歇期及慢性期,在于... 痛风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李兆福教授将其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认为不同时期病机不同,急性期由于患者素体脾虚,湿邪内生,加之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助湿生热,热盛化毒,流注于关节经络,致气血闭阻不通而发病;间歇期及慢性期,在于脾虚湿阻或痰瘀湿邪相互搏结,酿生“污浊”,流于关节肌肉或藏于肾脏。其中“湿、痰、瘀”是导致痛风发病的基础病理因素,而这些“浊邪”产生根本源于脾虚失职。故李教授提出“脾为浊源”的理论,临证治疗中,以健运脾胃为大法,准确及时抓住机体病机发展,针对性配伍清热养阴、化痰散结、活血通络等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病因病机 健运脾胃 分期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背叶楤木芽苞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研究
11
作者 王娟 袁圆 +6 位作者 尹芃程 李绍花 陈帅 钱海珊 李红芳 何红平 李宝晶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var.nuda Nakai芽苞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白背叶楤木芽苞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RAW264.7...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var.nuda Nakai芽苞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白背叶楤木芽苞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RAW264.7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2,2-dibutoxyethyl)phenol(1)、trans-linalool-3,7-oxide-6-O-β-D-glucopyranoside(2)、2′-O-(9Z,12Z,15Z-octadecatrienoyl)glycerylβ-D-galactopyranoside(3)、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O-3)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4)、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5)、p-hydroxybenzaldehyde(6)、7α-hydroxystigmasterol 3-O-β-D-glucopyranoside(7)、trans-p-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8)、funingensin A(9)、3,4-dihydroxy-acetophenone(10)、N-acetyltyramine(11)、3,4-di-O-caffeoyl quinic acid(12)、chlorogenic acid(13)、aralia cerebroside(14)、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15)、tetradecanoic acid(16)。化合物8、10、12、13的IC 50值分别为(22.19±1.59)、(35.25±1.30)、(13.38±0.72)、(15.73±1.16)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13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0、12、13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楤木 芽苞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体外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普洱生茶有效成分及理化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李雪嫣 古建兴 +1 位作者 张利军 范源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探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普洱生茶中有效成分及理化特征变化情况,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不同贮藏温度(5、20和35℃)条件下普洱生茶中没食子酸(GA)、儿茶素(C)和表儿茶素(EC)等6种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因的含量,并检测茶... 为探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普洱生茶中有效成分及理化特征变化情况,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不同贮藏温度(5、20和35℃)条件下普洱生茶中没食子酸(GA)、儿茶素(C)和表儿茶素(EC)等6种多酚类化合物和咖啡因的含量,并检测茶汤色泽和pH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7种化合物分离度良好,质量浓度范围与其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加样平均回收率99.45%~100.96%,RSD为0.08%~1.99%;温度对茶汤颜色无明显影响;pH呈现波动变化,5和20℃贮藏条件下的茶汤pH变化较平缓,35℃变化较明显;7种化合物含量变化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综上,HPLC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普洱生茶中GA、C、EC、EGCG、GCG、ECG和咖啡因7种成分的含量,且贮藏在5~20℃条件下更有利于茶汤pH及化合物含量的稳定,本研究为普洱生茶贮藏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多酚类化合物 咖啡因 贮藏温度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建洪 谢招虎 +5 位作者 杨博 李兆福 万春平 祁燕 郑喜 李小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1560-1562,共3页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晶体相关性疾病,以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属中医"痛风""痛痹"范畴。其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中医外治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治疗痛风历史悠久、疗效独特、作用迅速。近年来,...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晶体相关性疾病,以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属中医"痛风""痛痹"范畴。其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中医外治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治疗痛风历史悠久、疗效独特、作用迅速。近年来,随着对痛风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就近年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法研究作简要综述,以期为防治痛风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病因病机 中医外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被引量:7
14
作者 《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制定专家组 吴力群 熊磊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45-2551,共7页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臀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或伴发热为临床症状体征的儿童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数病例为轻症,仅以皮肤黏膜表现为主,预后良好;重症患儿还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臀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或伴发热为临床症状体征的儿童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数病例为轻症,仅以皮肤黏膜表现为主,预后良好;重症患儿还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病变。本病在中医属“温病”“时疫”“疮疹”“疱疹”范畴。其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也是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针对手足口病不同阶段的治疗,中西医互参,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制定项目组采用文献分析、制订临床问题、文献分析、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研、中西医专家会议讨论等方法,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修订)(2016年版)》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以期规范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治疗优势,切实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童 中西医结合治疗 诊疗指南 病因病机 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妮沁 沈嘉艳 +2 位作者 郑淑宇 李兆福 谢招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206,共5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痛风性关节炎目前的治疗研究进展,笔者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报道,对该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常用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西医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免疫学相关信号通路发... 痛风性关节炎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痛风性关节炎目前的治疗研究进展,笔者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报道,对该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常用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西医在痛风性关节炎的免疫学相关信号通路发病机制研究方面较为深入,但治疗上仍无新的突破,而中医通过分期、分型以及外治法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但存在起效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的推广。而中西医结合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诸多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中西医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小妹 李蓉 +3 位作者 郭爽 古建兴 刘海鹏 范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5-790,共6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果肉、果皮、果核、果汁、果渣)中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咖啡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诃黎勒酸、鞣花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情况,为新鲜余甘...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果肉、果皮、果核、果汁、果渣)中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咖啡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诃黎勒酸、鞣花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情况,为新鲜余甘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B)-0.1%磷酸溶液(D);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并以AIA格式导出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结果 7种活性成分在不同余甘子鲜果部位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槲皮素为果皮特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未在果核中检测出;果核中整体化合物含量均低于其他部位,但鞣花酸含量显著较高;果渣中咖啡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诃黎勒酸含量可达其他部位的2倍,而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鞣花酸的含量与果汁相差较小;果汁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与果肉比较,其他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小;余甘子鲜果果肉、果皮、果核、果汁、果渣的相似度分别为0.993、0.997、0.728、0.990、0.988。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同时测定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中7种成分的含量;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鲜果 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宫络学说”探讨“气化理论”在防治宫腔粘连所致反复移植失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钱艳平 姜丽娟 +3 位作者 陈茁 张永会 万茜茜 詹兴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1,共4页
反复移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多次胚胎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者,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快速发展,其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辅助生殖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临床发现RIF... 反复移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多次胚胎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者,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快速发展,其发病率日益增高,成为辅助生殖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临床发现RIF与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密切相关,对于该类患者,治疗主要采取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但术后复粘率高,着床率低等问题尚待解决。导师姜丽娟教授在“宫络学说”及“气化理论”思想指导下,分析其与RIF及IUA相关性,以“和畅子宫络脉法”为主要治疗原则,将“气化理论”贯穿于临床诊治全过程,对受损子宫内膜的修复具有良好疗效,能够显著提升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移植失败 宫腔粘连 宫络学说 气化理论 内外和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风“湿-热-寒-瘀-虚”复杂病机网络及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紫凝 邓茜 +3 位作者 孟凡雨 晏蔚田 刘念 彭江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25-3730,共6页
目前痛风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其病机可归为“湿-热-寒-瘀-虚”网络。从中医学阐述“湿-热-寒-瘀-虚”复杂病机网络的内涵,结合现代医学肠道菌群紊乱、炎症反应、氧... 目前痛风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是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确切,其病机可归为“湿-热-寒-瘀-虚”网络。从中医学阐述“湿-热-寒-瘀-虚”复杂病机网络的内涵,结合现代医学肠道菌群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和免疫功能降低的生物学基础,为痛风中医辨证施治及防治提供参考,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完善其现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湿-热-寒-瘀-虚 复杂病机网络 肠道菌群紊乱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微循环障碍 免疫功能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祛瘀化痰法探讨平喘方及拆方对哮喘小鼠Th1/Th2免疫失衡的干预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万超 虞坚尔 +3 位作者 薛征 张新光 刘亚尊 明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196,I0052,I0053,共7页
目的研究平喘方及拆方干预哮喘小鼠Th1/Th2免疫失衡的作用机制,并探究"化痰"与"祛瘀"两种治法干预气道炎症的疗效。方法对6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平喘方组、拆方1... 目的研究平喘方及拆方干预哮喘小鼠Th1/Th2免疫失衡的作用机制,并探究"化痰"与"祛瘀"两种治法干预气道炎症的疗效。方法对6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平喘方组、拆方1(祛瘀方)组、拆方2(化痰方)组共6组,每组10只,运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并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给药7 d并杀检取材,运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0(IL-10)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T盒子转录因子(T-be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病理染色显示炎症细胞侵润明显,管壁及肺组织结构受到破坏,周围组织伴有炎性物质渗出,IL-4、IL-17、GATA-3表达增高(P<0.05),INF-γ、IL-10、T-bet表达减低(P<0.05)。与模型组对比,平喘方及拆方组可显著减少病理染色中的气道炎症程度,减低IL-4、IL-17、GATA-3表达(P<0.05),升高INF-γ、IL-10、T-bet表达(P<0.05),拆方组间比较祛瘀方在改善气道病理优于化痰方,在降低IL-4、IL-17、GATA-3因子水平具有优于化痰方的统计学趋势。结论:平喘方及拆方可减少哮喘小鼠IL-4、IL-17、GATA-3表达,升高INF-γ、IL-10、T-bet表达,改善Th1/Th2免疫失衡,祛瘀与化痰两种治法相比较,祛瘀法在改善气道炎症方面疗效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平喘方 TH1/TH2失衡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生物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建华 艾健 +3 位作者 朱清广 房敏 孙武权 龚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蠕变率、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手法组。手法组: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行按揉法,力量0.5 kg、频率120次/min、时间8 min/次。3次/...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蠕变率、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手法组。手法组: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行按揉法,力量0.5 kg、频率120次/min、时间8 min/次。3次/周,共实施4周;空白组、模型组不予处理。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取与膝关节及髂骨相连的股直肌试件,进行生物力学相关数据测试。结果股直肌蠕变率指标中,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1);股直肌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指标中,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5);股直肌最大应力指标中,模型组低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5),弹性模量指标中,模型组低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1)。结论手法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生物力学性能,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手法 股直肌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