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客”视角下中医针灸海外传播路径探索
1
作者 郑艳姬 吕沁 吴凯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74,共5页
中医针灸海外传播呈地域多级化等特征,路径向双向协作转变。中医针灸在海外传播中需借助“主位-客位”联合的视角开辟协同的路径,主位从中国文化内部视角坚守中医内核,通过翻译、品牌及“互联网+”推广;客位从海外外部视角出发,借助当... 中医针灸海外传播呈地域多级化等特征,路径向双向协作转变。中医针灸在海外传播中需借助“主位-客位”联合的视角开辟协同的路径,主位从中国文化内部视角坚守中医内核,通过翻译、品牌及“互联网+”推广;客位从海外外部视角出发,借助当地居民叙事与华人社群推动本土化融合。主客位协同避免了文化本位与被动接纳,形成“技术传播-文化理解-本土创新-价值认同”链条,既坚守中医整体观内核,又尊重文化认知差异,推动中医从“文化输出”到“文化共鸣”跨越,为传统医学国际化及全球多元健康治理提供东方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非遗 海外传播 主位 客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炎症小体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青丽 许真源 +3 位作者 张素妍 张顺贞 陈文慧 石安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组织学上以肝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或伴有间质纤维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病理阶段。炎症小体是一类多蛋白复合体,也是先天性免疫的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组织学上以肝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或伴有间质纤维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病理阶段。炎症小体是一类多蛋白复合体,也是先天性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之一,能够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炎症小体受体蛋白被激活后可招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以进一步募集半胱氨酸天冬酶,释放炎症因子,从而诱发或加重炎症反应,损伤肝细胞。可见炎症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NASH取得不错的疗效,而炎症小体是部分中药改善NASH的关键途径或靶点之一。目前与NASH发病关系较为密切的有NLRP3炎症小体和NLRP6炎症小体,这两者与中医药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基于NLRP3炎症小体和NLRP6炎症小体的靶向干预,围绕清热化湿、祛瘀化痰、补益肝肾的治法,概述中医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以期为NASH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炎症小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代谢物探讨卒中异病同治
3
作者 陈绍静 蒋萍 +6 位作者 沈淑洁 俞捷 高颖 尚明英 刘广学 蔡少青 徐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4,共8页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但其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该文通过文献检索汇总了28种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且变化趋势一致的代谢标志物,并对其涉及的能量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血-脑屏...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但其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该文通过文献检索汇总了28种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且变化趋势一致的代谢标志物,并对其涉及的能量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神经损伤等方面与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异病同治、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新疗法和新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生物标志物 代谢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病对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积累的影响
4
作者 余红娅 赵艳丽 +3 位作者 刘光华 符莹莹 袁华怡 徐福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5,共9页
【目的】比较健康与感病滇重楼根茎甾体皂苷含量差异,分析感病对滇重楼根茎甾体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来自12个产地的121株健康和106株感病滇重楼根茎中8种甾体皂苷(Ⅰ、Ⅱ、Ⅲ、Ⅴ、Ⅵ、Ⅶ、H和纤细薯蓣皂苷... 【目的】比较健康与感病滇重楼根茎甾体皂苷含量差异,分析感病对滇重楼根茎甾体皂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来自12个产地的121株健康和106株感病滇重楼根茎中8种甾体皂苷(Ⅰ、Ⅱ、Ⅲ、Ⅴ、Ⅵ、Ⅶ、H和纤细薯蓣皂苷)的含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比较健康和感病植株根茎甾体皂苷含量差异及主要差异物质。【结果】在滇重楼根茎的8种甾体皂苷中,以重楼皂苷Ⅰ、Ⅱ、Ⅶ为主,共占约71%;以重楼皂苷Ⅲ、Ⅴ、Ⅵ、H和纤细薯蓣皂苷为辅,共占约29%。感病滇重楼根茎的8种皂苷总量高于健康植株,且除玉龙县太安乡和鲁甸乡外,其余10个产地的感病与健康植株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的7个产地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基于8种皂苷含量的OPLS-DA分析显示:健康和感病滇重楼差异标志物为重楼皂苷Ⅰ、Ⅱ、Ⅶ。【结论】感病滇重楼根茎甾体皂苷含量普遍高于健康滇重楼。滇重楼植株受到生物胁迫时,可能会促进根茎中甾体皂苷的合成与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感病 皂苷积累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医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玉雨 徐福荣 +1 位作者 范敏 段宝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9-456,共8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重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的药用情况,为重楼属植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共有28个少数民族使用重楼属植物,涉及11个物种,该属植物中,民间使用较广泛的物种为七叶一枝花,多叶重楼,滇重楼和狭叶重楼。重楼属...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重楼属植物在少数民族的药用情况,为重楼属植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共有28个少数民族使用重楼属植物,涉及11个物种,该属植物中,民间使用较广泛的物种为七叶一枝花,多叶重楼,滇重楼和狭叶重楼。重楼属植物在民间应用广泛,从主治疾病看,共用于16类疾病的治疗,目前在跌打损伤、蛇虫咬伤、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发炎、产后子宫出血等相关领域开发已较成熟。该属植物虽然在胃溃疡、胃炎、抗肿瘤和痈疖脓肿疾病领域临床疗效确切,但相关基础研究和制剂开发仍较薄弱,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属 民族医药 临床 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的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结合残差神经网络鉴别黄精属物种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晓燕 王元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9-1724,共16页
将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的概念首次应用于物种鉴别,建立了快速准确的黄精属鉴别方法。采集6种黄精属共计563批样品,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MIR)的一阶导数(1st)、二阶导数(2nd)、乘法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 将不同维度光谱图像的概念首次应用于物种鉴别,建立了快速准确的黄精属鉴别方法。采集6种黄精属共计563批样品,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FT-MIR)的一阶导数(1st)、二阶导数(2nd)、乘法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Savitzky-Golay(SG)5种预处理方法,构建了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同时构建了深度学习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模型,绘制了不同维度的光谱图像,包括一维MIR,同步、异步和综合二维相关光谱、三维相关光谱、三维相关光谱投影图像的10个数据集,并将其与ResNet模型相结合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结果的影响不同,MSC预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DT、RF和SVM 3种算法的准确率。基于同步二维相关光谱数据集的ResNet算法建模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100%,损失值较小,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时间成本低,可以准确鉴别黄精属物种,为食品、中草药等其他领域的鉴别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物种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 不同维度光谱图像 机器学习算法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在古今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8
7
作者 彭苑哲 任智先 +3 位作者 杨华 王皎 马云淑 王文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5-1569,共5页
蜂蜜作为药食两用和药辅合一的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在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大量中药方剂和制剂中使用蜂蜜,且用法与功能多样;但近年来对蜂蜜的研究集中于自身成分与活性,而对含蜜方剂的分析较少,对蜂蜜在中药... 蜂蜜作为药食两用和药辅合一的天然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在多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大量中药方剂和制剂中使用蜂蜜,且用法与功能多样;但近年来对蜂蜜的研究集中于自身成分与活性,而对含蜜方剂的分析较少,对蜂蜜在中药制剂中的功能认识不足。基于此,本文收集统计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急千金要方》这4本代表性中医药古籍和现代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含蜜品种,分析总结了古代用蜜方式与方剂功效间的关系以及中成药中蜂蜜的应用规律,以期通过古今对比突出蜂蜜价值、挖掘潜在新功能,为今后蜂蜜及含蜜中药制剂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古方 中药制剂 药辅合一 药食两用 低共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滇重楼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保得 蔡吹 +6 位作者 谢准 余红娅 刘光华 吕德芳 袁丽萍 胡艳芳 徐福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1612,共12页
气候变化影响着物种的生态适宜性分布,预测物种潜在适生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滇重楼为研究对象,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结合中国境内128条滇重楼有效分布点记录和32个生态因子进行模拟预测,筛选影响其生态... 气候变化影响着物种的生态适宜性分布,预测物种潜在适生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滇重楼为研究对象,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结合中国境内128条滇重楼有效分布点记录和32个生态因子进行模拟预测,筛选影响其生态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并预测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时期(2050s、2070s)3种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2.6、RCP4.5、RCP8.5)下潜在适生区分布及质心迁移趋势。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精度极高,曲线下面积值(AUC,area under curve)在各时期的均值为0.951。影响滇重楼生态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为年均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系数、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和海拔。自末次盛冰期以来滇重楼潜在适生区显著变化区域主要在高适生区,尤其在未来温室气体高排放情景下缩减区域较大,缩减面积最大达到16.86×10^(4) km^(2),缩减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东北部地区,同时,质心分析显示在气候变化情景下滇重楼高适生区质心呈高纬度高海拔迁移的趋势。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滇重楼高适宜区生境缩减,为滇重楼引种栽培和野生资源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千金黄连丸中两种降糖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毛海龙 保瑞 +1 位作者 万萧 闫鸿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1-606,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古、今千金黄连丸中生物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梓醇的含量,并比较其含量差异,初步评价不同制备工艺不同配比下千金黄连丸治疗糖尿病药效差异。方法生物碱溶剂为甲醇:盐酸(100:1),检...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古、今千金黄连丸中生物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梓醇的含量,并比较其含量差异,初步评价不同制备工艺不同配比下千金黄连丸治疗糖尿病药效差异。方法生物碱溶剂为甲醇:盐酸(100:1),检测条件为色谱柱C 18柱,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梓醇溶液为甲醇:水(20:80),检测条件为色谱柱C 18柱,甲醇-0.1%磷酸溶液(1:99),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5种成分的分离效果好,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2>0.999),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考察均符合要求。古法1:1中4种生物碱含量都最高,梓醇含量最低;古法1:10中4种生物碱含量最低;今法1:1各含量均高于古法1:10,今法1:10中仅小檗碱含量略低于今法1:1,其余均高与今法1:1。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4种千金黄连丸的化学成分含量有很大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千金黄连丸的质量控制,并为探究千金黄连丸药效差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黄连丸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碱 梓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中7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小妹 李蓉 +3 位作者 郭爽 古建兴 刘海鹏 范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5-790,共6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果肉、果皮、果核、果汁、果渣)中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咖啡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诃黎勒酸、鞣花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情况,为新鲜余甘...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果肉、果皮、果核、果汁、果渣)中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咖啡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诃黎勒酸、鞣花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情况,为新鲜余甘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B)-0.1%磷酸溶液(D);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并以AIA格式导出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结果 7种活性成分在不同余甘子鲜果部位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槲皮素为果皮特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未在果核中检测出;果核中整体化合物含量均低于其他部位,但鞣花酸含量显著较高;果渣中咖啡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诃黎勒酸含量可达其他部位的2倍,而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鞣花酸的含量与果汁相差较小;果汁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与果肉比较,其他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小;余甘子鲜果果肉、果皮、果核、果汁、果渣的相似度分别为0.993、0.997、0.728、0.990、0.988。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同时测定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中7种成分的含量;余甘子鲜果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鲜果 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黏膜、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群在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慧婷 李家生 +3 位作者 徐志昌 秦定梅 张祎 王睿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1-637,共7页
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是指肠道内定植的白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易位,突破肠道,造成组织感染,甚至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肠道黏膜作为念珠菌第一接触位点,是抵抗白念珠菌定植或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常通过物理屏障和激活宿主免疫抑制感... 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是指肠道内定植的白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易位,突破肠道,造成组织感染,甚至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肠道黏膜作为念珠菌第一接触位点,是抵抗白念珠菌定植或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常通过物理屏障和激活宿主免疫抑制感染。作为另一种防御机制,肠道内微生物群则通过调节pH,分泌抗菌肽和竞争黏附点共同抵抗白念珠菌侵袭感染。本综述总结肠道黏膜、肠道免疫和微生物群这三个关键因素在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为肠道定植引发侵袭性白念珠菌病的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白念珠菌感染 肠道黏膜 肠道免疫 肠道微生物群 白假丝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递送中阳离子脂质体结构对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浩宇 孙洁芳 +4 位作者 董慧胜 高千龙 潘琪霏 马茜 李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31,共12页
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治疗和基因沉默领域被广泛应用,其数量繁多,结构多样,有优化和改善基因递送行为的功能,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新型阳离子脂质体也被不断开发。阳离子脂质体主要有4个组成部分,即亲水的阳离子头部、疏水的脂质... 阳离子脂质体在基因治疗和基因沉默领域被广泛应用,其数量繁多,结构多样,有优化和改善基因递送行为的功能,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逐渐深入,新型阳离子脂质体也被不断开发。阳离子脂质体主要有4个组成部分,即亲水的阳离子头部、疏水的脂质尾部、连接键以及辅助脂质,每个部分的结构对基因递送中阳离子脂质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具有重要影响。可电离阳离子脂质细胞毒性较低,已有产品上市。本综述可为阳离子脂质体的设计提供一个概念框架,为阳离子脂质体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 可电离脂质 结构 转染效率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色香石竹在发育过程中花青素、总黄酮及山奈酚糖苷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赵菊 沈秋雨 +2 位作者 周旭红 王苗苗 郑永仁 《现代园艺》 2024年第7期43-47,共5页
为测定不同花色香石竹在花蕾期(F_(1))、初开期(F_(2))、半开期(F_(3))、盛开期(F_(4))以及茎、叶、花萼中花青素、总黄酮、山奈酚3-O-新橙皮苷、山奈酚三糖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pH示差法、HPLC法分别测定花青素、总黄酮及... 为测定不同花色香石竹在花蕾期(F_(1))、初开期(F_(2))、半开期(F_(3))、盛开期(F_(4))以及茎、叶、花萼中花青素、总黄酮、山奈酚3-O-新橙皮苷、山奈酚三糖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pH示差法、HPLC法分别测定花青素、总黄酮及山奈酚糖苷含量,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花青素含量表现为紫色>红色>粉色,绿色和黄色石竹未检测出花青素。随着花的生长,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高。5种花色中茎、叶和花萼中均未检测到花青素;总黄酮的含量表现为紫色>红色>绿色>粉色>黄色。随着花期的变化,黄酮的含量逐渐减少。所有品种中,花萼中黄酮的含量最低,除粉色石竹的茎中黄酮含量最高,其他品种的石竹叶中的黄酮含量最高;山奈酚三糖苷含量表现为绿色>粉色>紫色>黄色>红色。除红色石竹在初开期(F_(2))中含量最高,其他花色中山奈酚三糖苷随着花期的变化呈下降趋势。5种花色石竹中,茎中山奈酚三糖苷的含量最低。紫色和红色石竹的叶中山奈酚三糖苷的含量最高,粉色、绿色和黄色的花萼中山奈酚三糖苷的含量最高;山奈酚-3-O-新橙皮苷含量表现为粉色>绿色>红色>紫色,黄色石竹未检测出山奈酚-3-O-新橙皮苷。山奈酚-3-O-新橙皮苷含量最高的为初开期(F_(2)),表现为初开期(F_(2))>花蕾期(F_(1))>半开期(F_(3))>盛开期(F_(4))。5种花色的茎和花萼中山奈酚-3-O-新橙皮苷含量较少,叶中含量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竹 HPLC 黄酮类 山奈酚糖苷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重楼饮片分类方法
14
作者 罗晋 张俊华 +2 位作者 罗旭东 李学芳 张鑫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192,201,共8页
针对重楼属植物中毛重楼、滇重楼、白花重楼的自动化识别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重楼饮片分类模型。首先,提出两种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综合提取多种尺度特征。然后,在ECA-Net(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Network)和空间... 针对重楼属植物中毛重楼、滇重楼、白花重楼的自动化识别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重楼饮片分类模型。首先,提出两种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综合提取多种尺度特征。然后,在ECA-Net(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 Network)和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ECSA-Module(Efficient Channel and Spatial Attention Module),使特征图通道和空间信息得到充分利用。最后对主干网络进行密集连接,并使用随机擦除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实验表明,该模型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6.74%,相较于MobileNet-V2、VGG16、Xception等模型分别提高了3.26百分点、2.82百分点、2.22百分点。基于该模型开发出的重楼识别系统精度高、速度快,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分类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血桐属植物种子营养组成分析
15
作者 张桂兰 郭娟 +1 位作者 姚雨玲 田波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3,共6页
旨在更好地开发利用血桐属植物种子,以印度血桐、盾叶木和中平树种子为原料,测定了3种血桐属植物种仁的油脂、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析了种仁、种子和种皮的脂肪酸组成,以及种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印度血桐、盾叶木和中平树种仁... 旨在更好地开发利用血桐属植物种子,以印度血桐、盾叶木和中平树种子为原料,测定了3种血桐属植物种仁的油脂、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析了种仁、种子和种皮的脂肪酸组成,以及种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印度血桐、盾叶木和中平树种仁中油脂含量分别为59.70%、56.68%、58.1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64%、23.78%、21.19%,总糖含量分别为7.73%、8.88%、8.78%;3种血桐属植物种仁均以神经酸和芥酸为主要脂肪酸,印度血桐、盾叶木和中平树种仁中神经酸含量分别为45.28%、57.65%、22.97%,芥酸含量分别为35.23%、26.74%、54.83%,3种血桐属植物种皮中油酸含量最高,均超过60%,印度血桐和盾叶木种皮中分别含有20.41%和19.95%的亚油酸,而中平树种皮中棕榈酸含量达16.98%;印度血桐和盾叶木种子中油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2.74%和37.98%,中平树种子中芥酸含量最高,为40.30%;3种血桐属植物种仁的游离氨基酸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印度血桐、盾叶木、中平树种仁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3.11、2.95、2.93 mg/g,谷氨酸含量分别为2.29、4.02、6.60 mg/g。综上,印度血桐和盾叶木种仁中油脂含量和神经酸含量较高,具有生产神经酸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桐属 种仁 营养成分 神经酸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磊 虎春艳 +3 位作者 张潍纤 张祎 王睿睿 林玉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8-262,共5页
实验室是研究生从事理论验证和科学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安全与规范教育是保障研究生实验安全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与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 实验室是研究生从事理论验证和科学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安全与规范教育是保障研究生实验安全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与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整合和重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运用案例库教学、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并将课程教学与学校组织的安全培训、安全宣传以及实验室安全检查、消防演练进行有机融合。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 研究生教育 案例库教学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茴香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一谋 陈章贤 +5 位作者 沈晓江 朱奎霖 董维茂 尹蕊 何红平 董发武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为探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八角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利用理化特性和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确定所得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并采用DPPH... 为探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八角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利用理化特性和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确定所得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并采用DPPH法评价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从八角茴香果实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ydroxy-1-(4′-methoxyphenyl)-2-one(1)、ethyl 5-(acetyloxy)-3,4-dihydroxy-1-cyclohexene-1-carboxylate(2)、isoshonanin(3)、yunnanensin A(4)、isolariciresinol-9-acetate(5)、isolariciresinol-9′-acetate(6)、kinsenone(7)、对羟基肉桂酸(8)、杜荆素(9)、芹菜素-7-O-芸香糖苷(10)、槲皮素(11)、(2E,4Z)-脱落酸(12)、paratrimerins H(13)、1-(4-乙基苯基)-1,2-乙二醇(14)、麦芽酚(15)、丁香酸(16)、莽草酸(17)、莽草酸乙酯(18)、莽草酸正丁酯(19)、原儿茶酸(20)、原儿茶酸甲酯(21)、原儿茶酸乙酯(22)和原儿茶酸丁酯(23)。其中,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10、13-15、19、21-23为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8为首次从八角茴香果实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11、16、21-23比阳性对照VC表现出更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60.15±1.72)、(35.51±0.50)、(52.25±0.73)、(33.34±0.94)、(30.29±0.67)μmol·L^(-1)。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为深入开展八角茴香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新天然产物 苯丙素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炙荔枝核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蕊 杨兴 +7 位作者 董维茂 邓徐丽 王一谋 张洪川 朱奎霖 陈章贤 何红平 董发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486,共7页
目的研究荔枝核Litchi Semen盐炙品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盐炙荔枝核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 目的研究荔枝核Litchi Semen盐炙品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盐炙荔枝核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木香内酯(1)、菠萝香藤苷甲(2)、funingensin A(3)、(2 S)-pinocembrin-7-O-(6-O-a-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4)、甘草素(5)、槲皮苷(6)、芦丁(7)、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8)、原花青素A2(9)、原花青素A1(10)、原儿茶酸乙酯(11)、5-羟甲基糠醛(1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3)、烟酰胺(14)、(10 E,15Z)-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15-dienoic acid(15)。化合物6~7、9~10对DPPH自由基表现出清除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12.929±1.232)、(14.104±0.946)、(10.417±1.736)、(6.944±0.030)μmol/L;化合物6~10对ABTS+自由基表现出清除活性,其IC 50值分别(21.952±0.577)、(25.683±0.625)、(22.970±1.336)、(20.210±1.435)、(18.725±0.324)μmol/L。结论化合物1、5、14~15首次从荔枝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9~10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炙荔枝核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 ABTS+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影响胆汁酸代谢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荣漪 李小丝 +3 位作者 马建国 杨学情 王华宁 祁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1,共9页
目的探讨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溃结康12.8 g·kg^(-... 目的探讨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溃结康12.8 g·kg^(-1)(KJK.H)、3.2 g·kg^(-1)(KJK.L)组,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糖原PAS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观察结肠杯状细胞数量及黏液层修复;LC-MS/MS技术测定粪便胆汁酸含量;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FXR靶基因和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溃结康明显改善UC小鼠结肠缩短,降低疾病活动及结肠病理组织评分,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和黏液蛋白的分泌,调控粪便初级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含量,并增加乳酸杆菌等其他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此外,明显上调结肠组织中FXR、FGF15 mRNA和蛋白变化,下调肝脏CYP7A1 mRNA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道胆汁酸变化与肠道菌群种类、关键药效指标及胆汁酸代谢基因明显相关。结论溃结康激活肠道FXR-FGF15-CYP7A1通路,进而调节胆汁酸代谢,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能为其改善UC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结康 溃疡性结肠炎 胆汁酸 肠道菌群 FXR CYP7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药改良剂对农田连续栽培人参及土壤的影响
20
作者 李洁 于大德 +2 位作者 陈莹莹 朱亮亮 李西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目的:人参栽培中连作障碍严重,根腐病多发,严重影响产量及质量。寻找人参连续种植下的绿色土壤改良措施,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助力农田栽参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选择草药组合、玉米秸秆(常规对照)及农药(... 目的:人参栽培中连作障碍严重,根腐病多发,严重影响产量及质量。寻找人参连续种植下的绿色土壤改良措施,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助力农田栽参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选择草药组合、玉米秸秆(常规对照)及农药(阳性对照)作为土壤改良剂,以不使用任何材料为空白对照在大田开展实验,观察不同处理对连作土中人参根腐病的抑制作用和土壤改良作用。结果:草药改良剂处理后,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根腐病控制效果达到75.0%。草药组合的施用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的提高,有利于人参根部皂苷含量的积累,6种皂苷含量之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增加了61.5%,此外还能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Fusarium相对丰度在草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减少了50.6%。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草药组合有利于减少连作中的根腐病发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农田栽参 绿色防控 连作障碍 根腐病 草药 土壤改良 中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