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与化学计量法的普洱熟茶发酵过程中非挥发物质变化研究
1
作者 沙艮 王藤 +6 位作者 陈秋月 伯年国 赵松年 蔺佳 贺洁 赵明 马燕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85,共7页
为阐明普洱熟茶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该研究以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其发酵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测定普洱熟茶发酵前后的代谢物,对结... 为阐明普洱熟茶发酵过程中非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该研究以普洱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其发酵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活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测定普洱熟茶发酵前后的代谢物,对结果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并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及P<0.05筛选发酵前后显著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茶汤色由黄绿变为红褐;香气由清香变为陈香,滋味由鲜醇变为醇和。总儿茶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分别从163.65 mg/g、10.88 mg/g下降至76.38 mg/g、3.94 mg/g。共筛选获得238个显著差异代谢化合物(VIP>1.0,P<0.05),其中没食子酸甲酯、黄嘌呤、次黄嘌呤等154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上调;而鞣花酸、麦芽糖、香风草苷、肉桂酸甲酯等84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下调。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UHPLC-MS/MS同时检出9个含量变化趋势相同的化合物,其中,咖啡碱含量上升,而儿茶素等8种化合物含量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非挥发性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代谢组学 化学计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主产茶区晒青毛茶氟含量及与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辉 苏丹 +10 位作者 杨杏敏 赵立 李亚莉 骆爱国 杨春琦 段启雷 褚九云 何兴旺 王韦涛 童晓梅 周红杰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第2期46-50,共5页
对云南主要产茶区临沧、大理、普洱地区不同等级的晒青毛茶含氟量、茶多酚以及水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临沧、大理、普洱三地不同等级晒青毛茶,临沧2号二级含氟量最低(47.60 mg·kg^(-1)),普洱五级晒青氟含量最高(119.00 mg&... 对云南主要产茶区临沧、大理、普洱地区不同等级的晒青毛茶含氟量、茶多酚以及水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临沧、大理、普洱三地不同等级晒青毛茶,临沧2号二级含氟量最低(47.60 mg·kg^(-1)),普洱五级晒青氟含量最高(119.00 mg·kg^(-1)),且临沧茶叶品质较好;(2)同一地区等级的晒青毛茶的氟含量与原料等级呈负相关,原料越嫩氟含量越低;(3)茶叶中氟含量与茶多酚、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关系密切,茶叶品质越好氟含量越低。笔者分析了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对筛选氟含量较低的晒青毛茶原料,提高普洱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晒青毛茶 不同等级 不同地区 氟含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加工沱茶含氟量对比研究
3
作者 陈辉 赵立 +7 位作者 骆爱国 杨春琦 段启雷 李亚莉 苏丹 何兴旺 褚九云 周红杰 《茶叶》 2016年第3期155-158,共4页
本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等级生沱茶原料、熟沱茶发酵阶段样、不同等级熟沱茶原料、生熟沱茶成品的氟含量、茶多酚、水浸出物对比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生沱茶原料氟含量随着原料粗老程度增加,随着茶叶级... 本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等级生沱茶原料、熟沱茶发酵阶段样、不同等级熟沱茶原料、生熟沱茶成品的氟含量、茶多酚、水浸出物对比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生沱茶原料氟含量随着原料粗老程度增加,随着茶叶级别降低氟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级为五级原料的76.41%;经拼配压制后的生沱茶氟含量为97mg/kg;发酵阶段样氟含量随发酵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为4.72%;拼配成品熟沱茶的氟含量为119mg/kg。采用适当原料制作的生熟沱茶氟含量均远低于农业部行业标准的2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氟 沱茶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外源接种黄曲霉产毒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亚莉 康冠宏 +3 位作者 杨丽源 祝红昆 李治滢 周红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5-441,共7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进行模拟普洱茶发酵试验,并在发酵结束时通过LC-MS/MS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种的黄曲霉能在茶叶中生长繁殖...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产毒黄曲霉进行模拟普洱茶发酵试验,并在发酵结束时通过LC-MS/MS法对茶样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研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情况。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接种的黄曲霉能在茶叶中生长繁殖,初期生长较快,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黄曲霉在茶叶中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数量逐渐下降。发酵终止时,未在茶样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剂对普洱茶(熟茶)茶多酚提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段红星 周春娥 李家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50,共5页
以普洱茶(熟茶)为原料,分别采用无水乙醇、蒸馏水、不同体积分数含水乙醇为溶剂提取茶多酚,在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不同浓度含水乙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比较分析这4个因子对茶多酚提取的贡献率大小及差异性,... 以普洱茶(熟茶)为原料,分别采用无水乙醇、蒸馏水、不同体积分数含水乙醇为溶剂提取茶多酚,在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不同浓度含水乙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比较分析这4个因子对茶多酚提取的贡献率大小及差异性,并对不同溶剂提取普洱茶(熟茶)茶多酚质量分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以不同体积分数含水乙醇为溶剂,茶多酚提取质量分数最高,为13.86%;以蒸馏水为溶剂,茶多酚提取质量分数次之,为9.67%;而以无水乙醇为溶剂,茶多酚提取质量分数最低,为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熟茶) 茶多酚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提取茶汤加工普洱茶膏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冬莲 杨灿琼 +2 位作者 苏小琴 马燕 赵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2-245,共4页
普洱茶膏是云南独特的速饮茶叶产品,但目前采用大锅熬制的工艺提取茶汤,导致产品的香气低、滋味淡薄,亟需改进提取方法。本文应用高压灭菌锅和响应面设计,开展高温高压(121℃、103kPa)提取茶汤加工茶膏研究。优化发现在浸提温度为113℃... 普洱茶膏是云南独特的速饮茶叶产品,但目前采用大锅熬制的工艺提取茶汤,导致产品的香气低、滋味淡薄,亟需改进提取方法。本文应用高压灭菌锅和响应面设计,开展高温高压(121℃、103kPa)提取茶汤加工茶膏研究。优化发现在浸提温度为113℃,茶水比1∶41g/mL,时间14min的条件下,提取茶汤的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0.89%±0.81%、3.82%±0.35%和37.89%±5.35%。按优化条件提取茶汤、减压浓缩、干燥加工制成茶膏有效成分含量与感官评审得分均优于大锅熬制加工的茶膏。本研究表明高温高压提取茶汤可以改进茶膏品质,在速饮茶叶产品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茶膏 内含物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生茶)茶多酚水提法与醇提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段红星 周春娥 李家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03-2508,共6页
以普洱茶(生茶)为原料,分别采用无水乙醇、纯水、不同浓度含水乙醇为溶剂提取茶多酚,在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不同浓度含水乙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比较分析这4个因子对茶多酚提取的贡献率大小及差异性,并对醇... 以普洱茶(生茶)为原料,分别采用无水乙醇、纯水、不同浓度含水乙醇为溶剂提取茶多酚,在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不同浓度含水乙醇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比较分析这4个因子对茶多酚提取的贡献率大小及差异性,并对醇提法和水提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以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为溶媒提取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1.499%;以纯水为溶剂提取的茶多酚含量次之,为22.556%;而以无水乙醇为溶剂提取的茶多酚含量最低,为11.520%;4个因子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和差异性因提取溶剂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茶多酚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