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压裂供液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延增 聂俊 +4 位作者 叶文勇 章东哲 赵航博 宋晓梅 谭欢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77,I0005,共4页
在CO2压裂技术早期应用过程中,使用常规CO2槽车和CO2增压泵车作为压裂车的主要供液设备,施工过程中由于增压泵车的抽吸作用和地面管路的摩阻,使得CO2槽车中处于临界状态的液态CO2部分气化,导致施工排量难以提高且极不稳定,影响施工的正... 在CO2压裂技术早期应用过程中,使用常规CO2槽车和CO2增压泵车作为压裂车的主要供液设备,施工过程中由于增压泵车的抽吸作用和地面管路的摩阻,使得CO2槽车中处于临界状态的液态CO2部分气化,导致施工排量难以提高且极不稳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针对液态CO2气化导致的压裂装备走空泵、排量波动、持续供液难等问题,主要从气体增压装置、控制系统、CO2储罐及地面管汇四部分对供液系统进行设计,通过现场多井次的应用表明该供液系统可大幅提高施工排量,保持整个施工过程的排量平稳,为CO2压裂技术的现场成功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主要从技术分析、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现场应用四个方面介绍该供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 供液系统 气体增压 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致密砂岩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侯冰 宋振云 +2 位作者 贾建鹏 苏伟东 王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115,共7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改造有利于提高单井产量,但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亟待室内实验分析。利用高温高压岩石三轴仪对致密砂岩开展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岩石力学特性测试实验,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水等饱和流体作用效果... 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改造有利于提高单井产量,但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亟待室内实验分析。利用高温高压岩石三轴仪对致密砂岩开展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岩石力学特性测试实验,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水等饱和流体作用效果及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不同温度、围压和孔压对致密砂岩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泊松比和脆性指数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无孔隙流体和饱和水,饱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时砂岩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降低;饱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时,温度升高时致密砂岩岩样的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增大、泊松比和脆性指数减小,围压增大时致密砂岩岩样的抗压强度和杨氏模量先减小后增大、泊松比先稍有增大后明显减小、脆性指数先稍有减小后大幅降低,孔压增大时致密砂岩岩样的抗压强度、杨氏模量和脆性指数减小、泊松比增大。本文研究结果对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施工参数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致密砂岩 岩石力学特性 影响因素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二氧化碳驱油实验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四海 夏玉磊 +4 位作者 兰建平 叶赛 马新仿 邹建栋 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51-225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具有致密和低压的特征,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存在采收率低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致密油的开发效果。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CO2驱油细管实验、原油流变性测试实验、CO2浸泡岩心实...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具有致密和低压的特征,采用常规注水开发存在采收率低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致密油的开发效果。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注水开发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CO2驱油细管实验、原油流变性测试实验、CO2浸泡岩心实验以及岩心驱替实验,并结合润湿接触角测试方法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长7致密油储层CO2驱油的增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最小混相压力为23.9 MPa,在长7致密油储层CO2驱过程中,注采井间CO2非混相驱占主导,在注入井附近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混相驱;在地层温度压力(75℃,18 MPa)条件下,未溶解CO2原油的黏度为8.87 mPa·s,溶解CO2的原油黏度为7.99 mPa·s,其黏度降低幅度为9.9%;CO2水溶液浸泡24 h后,长7致密砂岩的润湿接触角从66.1°降低到54.0°,亲水性增强;水驱致密砂岩岩心的驱油效率为47.2%,CO2的驱油效率为71.5%,较水驱提高驱油效率24.3%,且致密砂岩渗透率越高CO2驱油效果越好。实验证明CO2驱可以显著提高长7致密油储层的驱油效率,是长7致密油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2驱 最小混相压力 驱油效率 岩心驱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堵压裂在低渗透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谢新秋 邹鸿江 +3 位作者 武龙 张红岗 徐洋 赵晨君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67,共3页
针对低渗储层,裂缝侧向存在大量死油区、微裂缝和隔夹层发育等问题,通过向储层裂缝加入暂堵剂提高缝内净压力开启微裂缝,实现裂缝转向,并在纵向突破隔夹层的限制,更大程度地动用剩余油。经过多年研究和现场应用,暂堵压裂形成了缝口暂堵... 针对低渗储层,裂缝侧向存在大量死油区、微裂缝和隔夹层发育等问题,通过向储层裂缝加入暂堵剂提高缝内净压力开启微裂缝,实现裂缝转向,并在纵向突破隔夹层的限制,更大程度地动用剩余油。经过多年研究和现场应用,暂堵压裂形成了缝口暂堵压裂、缝内暂堵压裂、多缝压裂和复合缝网压裂等4项工艺技术,现场大量试验和应用证明暂堵压裂可以达到很好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压裂 缝内净压力 微裂缝 裂缝转向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压裂参数对井内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兰建平 龚群 徐治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103,共7页
由于超临界CO_2液体的热物理性质在流动中变化剧烈,不适用于常物性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井筒内耦合流体热物性的非稳态流动传热模型。以一个气田为实例,通过数值求解3大控制方程,获得了CO_2的温度和压力沿井深的分布及随施工时间的变化规... 由于超临界CO_2液体的热物理性质在流动中变化剧烈,不适用于常物性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井筒内耦合流体热物性的非稳态流动传热模型。以一个气田为实例,通过数值求解3大控制方程,获得了CO_2的温度和压力沿井深的分布及随施工时间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计算条件下随着井深增加,井筒内CO_2温度和压力均升高;摩擦阻力对井筒内温度场有显著的影响;随着低温CO_2的注入,井筒内各点温度降低而压力上升,最后都趋于稳定;距离地面越近,井筒内的温度和压力越快达到稳定。得到的井底温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可以为地层裂缝的计算提供更准确的入口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压裂 摩擦阻力 温度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可动流体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夏玉磊 兰建平 姚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致密砂岩复杂的孔喉结构导致多变的可动流体分布,而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又是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重点。基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原理,采用离心试验、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铸体薄片等方法,建立了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孔... 致密砂岩复杂的孔喉结构导致多变的可动流体分布,而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又是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重点。基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原理,采用离心试验、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铸体薄片等方法,建立了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标准,明确了3类岩石孔隙结构参数及孔隙、喉道类型,提出了适用于目标储层转换系数的新方法,并定量评价了3类岩石可动流体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储层中Ⅰ、Ⅱ类岩石孔隙以孔径大于10μm的残余粒间孔和孔径大于1μm的溶蚀孔为主,喉道以缩小型和弯片状喉道为主,孔隙结构参数较好,大孔隙发育程度高、孔喉间连通性好、可动流体赋存量大,大部分可动流体赋存于T_(2)谱右峰对应的大孔隙中,而左峰对应的小孔隙中可动流体含量低。Ⅲ类岩石孔隙结构参数差、可动流体百分比低、孔喉以晶间孔和管束状喉道为主。目标储层平均转换系数为0.029μm/ms,但Ⅰ、Ⅱ类岩石转换系数小于Ⅲ类,转换后的Ⅰ、Ⅱ类岩石T_(2)谱的右峰与压汞孔隙半径分布的主峰相对应,而Ⅲ类岩石T_(2)谱的左峰与压汞孔隙半径分布的主峰相对应。Ⅰ、Ⅱ类岩石孔径大于1μm的孔隙中可动流体百分比高,是未来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研究成果为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 微观孔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嘧啶衍生物酸化缓蚀剂的研制与表征
7
作者 夏玉磊 兰建平 姚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7-834,共8页
采用绿色嘧啶生物材料4-氨基-6-羟基-2-巯基嘧啶(AMSN)和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一步合成了高效嘧啶衍生物酸化缓蚀剂ASMF,红外光谱表征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合成纯度较高。通过研究其合成过程中影响ASMF产率的因素发现:AMSN和DMF... 采用绿色嘧啶生物材料4-氨基-6-羟基-2-巯基嘧啶(AMSN)和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一步合成了高效嘧啶衍生物酸化缓蚀剂ASMF,红外光谱表征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合成纯度较高。通过研究其合成过程中影响ASMF产率的因素发现:AMSN和DMF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水平宜选为1∶1,反应温度不宜高于170℃,反应时间至少要有4 h,ASMF可获得较高产率。通过中试生产高效嘧啶衍生物酸化缓蚀剂ASMF,并研究其缓蚀性能,与市售生物缓蚀剂相比,中试产品嘧啶衍生物酸化缓蚀剂ASMF在高浓度酸液(>20%)中仍有优秀的缓蚀性能,其耐温能达170℃,添加量低于0.2%时,缓蚀剂ASMF仍能表现出优异的缓蚀性能。ASMF电化学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缓蚀剂ASMF能有效地抑制腐蚀过程中阴极和阳极过程的电极反应,是偏阴极抑制的混合型缓蚀剂;阻抗结果表明,ASMF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其在添加量为0.2%时,其缓蚀效率可达99.85%,具有高效的缓蚀效率;岩心损害评价表明,缓蚀剂ASMF的岩心伤害性能属于弱伤害,对环境友好。综上认为所研制的产品为绿色高效嘧啶衍生物酸化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衍生物 酸化缓蚀剂 缓蚀性能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