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患者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敬文 刘妍 郝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M)患者进展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DCA)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69例338眼H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时均进行全面眼...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M)患者进展为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DCA)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眼科收治的169例338眼H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组时均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根据近视眼黄斑病变国际摄影分类及分级系统评估HM患者DCA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M患者发生DCA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构建HM患者发生DCA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H-L)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169例338眼HM患者中34例68眼为DCA组,135例270眼为非DCA组,DCA组和非DCA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CA组患者眼轴长度(AL)、模式标准差(PSD)、碳酸酐酶2(CAII)抗体阳性比例均大于非DCA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平均缺损(MD)、等效球镜度(SE)、视网膜深层微血管密度(MVD)、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均小于非DC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年龄较大、AL较长、CAII抗体阳性均是HM患者发生DCA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视网膜深层MVD较大、25(OH)D较高均是其保护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预测HM患者发生DCA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802~0.911,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29%、88.15%。H-L检验预测模型预测HM患者发生DCA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符合度(P>0.05)。结论HM患者发生DCA受年龄、AL、CAII抗体、视网膜深层MVD和25(OH)D水平影响,通过以上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DCA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眼轴长度 微血管密度 血清25羟维生素D 视网膜自身抗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达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 被引量:1
2
作者 隋源 孙敬文 +2 位作者 张成森 李雪丽 勾晓梅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UM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1/2022-01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非感染性UME患者92例13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63眼,接受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和...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UME)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1/2022-01我院收治的难治性非感染性UME患者92例13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63眼,接受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和观察组(46例68眼,接受阿达木单抗皮下注射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玻璃体炎性混浊程度以及Th17/Treg细胞因子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患者失访3例4眼。治疗1、3、6、12 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CRT、玻璃体炎性混浊程度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CVA优于对照组,CRT、玻璃体炎性混浊程度评分、血清IL-17、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TGF-β、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阿达木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难治性非感染性UME可显著促使黄斑水肿消退,减轻玻璃体炎性混浊,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 阿达木单抗 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志杰 崔浩 张晓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158-216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6眼,患者年龄43-81(56.9±9.4)岁,术前常规进行... 目的:探讨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6眼,患者年龄43-81(56.9±9.4)岁,术前常规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和眼B超检查。玉期局部麻醉下对患者行前房穿刺术,术后局部用醋酸泼尼松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眼,联合降眼压滴眼液和甘油果糖注射液静滴等进一步控制眼压。术后第2d行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前房注气(部分病例进行睫状体扁平部穿刺放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眼压在前房穿刺术后1、2d分别为21.4±5.2、20.3±4.8mm Hg(1k Pa=7.5mm H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著降低(F=492.601,P〈0.01);青光眼滤过手术后1、3、7d,1mo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1±4.8、14.9±2.7、13.6±2.7、14.5±2.2mm H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7.508,P〈0.01);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前房注气术后1d眼压与术后3、7d和1mo随访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91、10.950、9.523,P〈0.01)。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4%,部分成功率为7%,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2眼脉络膜脱离,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行前房穿刺术后择期行青光眼滤过联合前房注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并能获得良好的眼压控制,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眼压状态 前房穿刺 前房注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红 孙丹宇 +1 位作者 刘丽娟 谷万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677-679,共3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进行图像分析,并评价其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30眼RP患者和20例40眼正常人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P病例选择依靠病史、眼前后节检...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进行图像分析,并评价其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30眼RP患者和20例40眼正常人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P病例选择依靠病史、眼前后节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电生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全层、内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正常组与RP组之间的视网膜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所有RP患者的光感受器层均变薄,正常组与RP患者的内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全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视力敏感度与全层视网膜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外层视网膜厚度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进行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而外层视网膜厚度可以对光感受器的丢失进行更好的评价,RP患者的外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且与视力敏感度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中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杰 鞠家君 赵艳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同时伴有晶状体混浊46例46眼,术中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并行玻璃体切除,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同时伴有晶状体混浊46例46眼,术中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并行玻璃体切除,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部分患者复查时前囊膜出现不同程度混浊,行YAG激光切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前囊膜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保留了眼内正常解剖结构,减少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前囊膜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门洁 张晓辉 高殿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35-336,共2页
目的: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2009-01/2011-01间我科用外路小梁切开术所做的23例42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病例随访10~34mo,记录眼压、角膜横径值和杯盘比值。结果:手术成功率术后1wk时... 目的: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2009-01/2011-01间我科用外路小梁切开术所做的23例42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病例随访10~34mo,记录眼压、角膜横径值和杯盘比值。结果:手术成功率术后1wk时为88%,远期为84%。远期观察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杯盘比值也较术前改善,角膜横径和术前值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外路小梁切开术成功率较高,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较好方法,应作为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路小梁切开术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崔浩 陈志杰 +3 位作者 王爽 张秀娟 刘江 蔡晓松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对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0例缺血型CRVO患者作为试验组,并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选取20例性别及年龄与试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对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0例缺血型CRVO患者作为试验组,并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选取20例性别及年龄与试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拍摄两组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的图像,使用Neuron J软件计算其密度,采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仪测量角膜知觉。各项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PRP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10178±6109)μm/mm^2显著低于对照组(18302±4991)μm/mm^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角膜知觉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能够导致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 共焦 角膜 视网膜静脉闭塞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秀娟 杨积荣 +2 位作者 魏彩霞 申俊 孙丽萍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4期48-49,共2页
对87例(8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瞳孔成形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视力均有所改善,未发生葡萄膜炎、瞳孔粘连、前房出血、高眼压等并发症。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眼眼位固定训练,术后密切观察术眼,预防并发症是促进患者顺... 对87例(8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瞳孔成形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视力均有所改善,未发生葡萄膜炎、瞳孔粘连、前房出血、高眼压等并发症。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眼眼位固定训练,术后密切观察术眼,预防并发症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瞳孔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瞳孔成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9
作者 陈章明 黄丹 张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436-1437,共2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无缝线透明角膜5.5mm切口下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62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先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将切口扩大至5.5mm,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1~3...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无缝线透明角膜5.5mm切口下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62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先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将切口扩大至5.5mm,植入硬性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1~3mo,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情况。结果:62例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wk视力≥0.1者58例占94%,视力≥0.3者40例占64%。7例术毕浅前房,角膜切口缝线后前房形成,角膜水肿7例。结论:无缝线5.5mm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方法安全有效,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透明角膜切口 无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快速检测水与尿液中舒芬太尼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志杰 马小卫 +2 位作者 陈薪璇 韩斯琴高娃 哈斯乌力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3-1078,1084,共7页
该文建立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检测水和尿液中舒芬太尼的方法。首先制备了银溶胶SERS基底并进行表征。随后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对比,对舒芬太尼的拉曼特征峰进行了归属。通过探索最佳实验条件,确定了促凝剂及其浓度。对水和... 该文建立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检测水和尿液中舒芬太尼的方法。首先制备了银溶胶SERS基底并进行表征。随后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对比,对舒芬太尼的拉曼特征峰进行了归属。通过探索最佳实验条件,确定了促凝剂及其浓度。对水和人工尿液中的舒芬太尼进行了SERS检测,检出限分别为0.09μg/mL和1.55μg/mL。水和尿液中舒芬太尼的特征峰(1004 cm^-1)强度与舒芬太尼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9和0.968。水和尿液中舒芬太尼的回收率分别为96.3%~107%和95.8%~1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4.7%和3.3%~5.2%。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损、操作简便等优点,为水和尿液中舒芬太尼的快速检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舒芬太尼 银溶胶 快速检测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勾晓梅 李雪丽 +1 位作者 隋源 周丽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分为模型组和大黄素组,各8只,正常组10只。大黄素组采取大黄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采取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观察大鼠角膜炎症指数、病理学特征...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模型,分为模型组和大黄素组,各8只,正常组10只。大黄素组采取大黄治疗,模型组和正常组采取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观察大鼠角膜炎症指数、病理学特征,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APK、NF-κB蛋白。结果:大黄素组大鼠角膜炎症指数、角膜炎症细胞计数、TNF-α、IL-6、ICAM-1水平、MAPK、NF-κB蛋白低于模型组,PPAR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黄素通过调控PPAR、MAPK、NF-κB蛋白,改善TNF-α、IL-6、ICAM-1炎症因子水平,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大鼠起到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烟曲霉菌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硅油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爽 崔浩 赵艳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评价Densiron 68硅油作为眼内充填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01我院眼科因复杂视网膜脱离接受重硅油充填术的患者30例30眼。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 目的:评价Densiron 68硅油作为眼内充填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6-01我院眼科因复杂视网膜脱离接受重硅油充填术的患者30例30眼。观察分析术前及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前与硅油充填术后BCVA的差异,术前与取硅油术后3mo BCV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z=-2.682,P=0.007)。平均术前眼压为16.067±4.025mmHg,硅油充填术后为20.233±8.00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而硅油取出术后眼压14.933±3.423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35,P=0.430)。重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90%,常见并发症为硅油乳化、并发性白内障。结论:重硅油Densiron 68作为眼内充填物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有效及安全,但由于重硅油乳化率较高、术后易并发白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硅油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及造模前后CREB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隋源 李雪丽 +1 位作者 勾晓梅 周丽霞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55-559,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及造模前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情况。方法 90只C57/BL6J小鼠分正常对照组及视网膜再灌注模型组。采用前房灌注法提升眼压使其高度至136 cm(110 mmHg)持续1 h。各组分别于7... 目的观察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及造模前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情况。方法 90只C57/BL6J小鼠分正常对照组及视网膜再灌注模型组。采用前房灌注法提升眼压使其高度至136 cm(110 mmHg)持续1 h。各组分别于7、14、21 d取材,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Müller细胞的改变。Western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节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与对照组相比,GFAP标记的Müller细胞增生明显。免疫切片显示,内核层与外核层发生相似比例损伤。Westernblot结果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CREB在7、14 d CREB表达下降,21 d表达上调。Real-time PCR结果显示RIR模型后CREB基因表达均下调。在14 d时最低。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会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大量丧失,CREB呈现下调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 CREB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