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J-3A/B卫星主动正反向推扫敏捷成像地面预处理技术创新与应用
1
作者 严明 王智勇 +4 位作者 耿俊超 李领 艾鹏 孙国柱 魏春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1,共10页
“北京三号”A(BJ-3A)卫星和“北京三号”B(BJ-3B)卫星是中国目前在轨成像模式最多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该卫星系统(BJ-3A/B)在常规同轨多目标、两视立体、三视立体、多条带拼幅、多条带拼接等成像模式的基础上,首创了任意航迹的正... “北京三号”A(BJ-3A)卫星和“北京三号”B(BJ-3B)卫星是中国目前在轨成像模式最多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该卫星系统(BJ-3A/B)在常规同轨多目标、两视立体、三视立体、多条带拼幅、多条带拼接等成像模式的基础上,首创了任意航迹的正南正北多条带拼幅主动正反向推扫高机动成像模式。文章针对BJ-3A/B卫星正南正北多条带拼幅主动正反向推扫成像特点,设计了一套相机成像档位地面反射率调整、反向推扫影像分段行时归一化、姿态参数高次多项式拟合与外推预处理流程,来生产主动正反向推扫成像传感器校正标准影像产品。通过对BJ-3B卫星获取的正南正北5条带拼幅数字正射影像进行平面位置中误差检测,结果表明:优于0.5 m正向推扫影像能满足1∶2 000比例尺平面精度要求,反向推扫影像能满足1∶5 000比例尺平面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三号”卫星 敏捷平台 主动成像 反向推扫 地面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农作物面积多维多尺度立体统计遥感调查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潘耀忠 李强子 +12 位作者 张锦水 史击天 朱秀芳 顾晓鹤 朱文泉 岳建伟 贾坤 杜鑫 张富民 张扬 王红岩 王文娜 李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农作物面积等农情信息是农业政策和农业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2003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多家科研院所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主要农作物面积多维多尺度立体统计遥感调查技术创新与应用,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创新发展了新一代... 农作物面积等农情信息是农业政策和农业资源配置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2003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多家科研院所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主要农作物面积多维多尺度立体统计遥感调查技术创新与应用,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创新发展了新一代的空天地农作物面积统计遥感调查技术体系,突破了多源数据农作物遥感精细识别、统计抽样与遥感测量相结合的农作物面积估算等关键技术难点,研制了统计调查空间抽样与农作物面积统计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建立了主要农作物面积统计遥感调查新制度和业务化运行系统.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农业统计调查业务中全面推广应用,并支撑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工作,实现了我国农作物面积统计从“对人”调查到“对地”调查的技术更新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面积 遥感 空间抽样 业务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北京市农业统计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静宇 史击天 张群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4期110-112,共3页
2007年,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引进了遥感技术来改进常规农业调查方式,实现了农业统计方式的跨越式革新,遥感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对北京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设施农... 2007年,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引进了遥感技术来改进常规农业调查方式,实现了农业统计方式的跨越式革新,遥感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对北京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地表动土工程、主要农作物产量测量和生态资源的遥感监测,满足了统计遥感业务工作的需要,为今后遥感技术在相关统计领域的深入发展和更好的为统计部门服务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参阅相关资料,分析如今北京市农业遥感发展现状,探讨和展望遥感在农业统计中应用的发展前景,对今后遥感在统计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业统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模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婷 武文斌 +3 位作者 何建军 乔月霞 刘烽 文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0-1308,共9页
人居环境监测作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管理实践提升的基本,是目前人居环境研究落地的重点。传统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在数据更新速度、精度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提出利用遥感数据与互联网的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 人居环境监测作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管理实践提升的基本,是目前人居环境研究落地的重点。传统的城市人居环境监测在数据更新速度、精度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提出利用遥感数据与互联网的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结合,建立人居环境监测模型。模型主要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构建自动化提取建筑物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地物特征集,以POI点对应样本为种子,利用全局最优和区域生长算法,自动提取城市建筑物,再利用全局最优算法确定其他地类的阈值;二是人居环境指标计算,将建筑物、绿地、水体信息提取结果与POI数据结合,利用密度类与距离类空间分析算法,分别计算自然、社会经济类指标。基于上述模型,利用2018年4月的北京二号遥感影像和POI点数据在北京市回龙观社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信息提取结果中,总体精度超过95%,Kappa系数超过92%,提取效率提高2.3倍,表明信息提取精度高且可信,适合工程化应用。计算回龙观社区人居环境监测指标,分析结果认为,社区内自然类指标差异不大,但缺乏水体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社区内的商业比较繁华,但是学校和医疗不充足,尤其是缺乏大型公立医院。综上,通过人居环境监测模型研究和应用分析,将遥感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结合应用于人居环境质量监测有效提高了精度和速度,有利于业务化,服务政府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北京二号 兴趣点(POI) 遥感影像 信息提取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cking InSAR和IPTA技术应用于探测宁夏隆德县滑坡隐患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川 涂宽 +3 位作者 谌华 耿丹 王文龙 李樵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2-234,共13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古滑坡分布广泛,坡体受河流切割作用强,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本研究采用时间跨度17个月共43景Sentinel-1卫星影像,利用干涉叠加(Stacking)和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Interferometry Point Target ...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古滑坡分布广泛,坡体受河流切割作用强,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本研究采用时间跨度17个月共43景Sentinel-1卫星影像,利用干涉叠加(Stacking)和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Interferometry Point Target Analysis,IPTA)对隆德县全境滑坡隐患进行了探测,根据已有滑坡隐患记录,Stacking技术有效探测44处,有效探测率93.6%,IPTA技术有效探测37处,有效探测率78.7%。两种InSAR测量结果的最大形变速率线性相关性强(R2=0.56),测量结果相互吻合。所识别滑坡隐患主要集中在缓坡和斜坡,形变速率和坡向对2种InSAR技术的有效探测率影响较小。同时IPTA时序测量结果反映出隆德县滑坡隐患区存在4种典型形变特征。该研究结果表明联合2种InSAR方法能够更好的对隆德县滑坡隐患进行全面探测。后续将开展InSAR技术滑坡隐患测量精度验证和IPTA测量方法的改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德县 滑坡隐患 时序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叠加 相干点目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小流域规划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市南湾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霞 化相国 +2 位作者 焦一之 熊志明 张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1,2,共5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在规划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现势、宏观、详细、准确的基础信息,遥感技术为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监测与分析了北京市延... 生态清洁小流域在规划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现势、宏观、详细、准确的基础信息,遥感技术为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监测与分析了北京市延庆县南湾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坡度、沟道、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基础信息的空间布局。通过对基础信息的叠加、缓冲和路径等空间分析,辅助划定了南湾小流域生态保护区31.41hm2,生态治理区348.04hm2,生态修复区1 788.38hm2,其中重点治理区域面积212.93hm2,占小流域总面积的9.8%。最后结合现场调查,辅助布设了封禁、经济林、节水灌溉等9项小流域治理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规划治理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生态清洁小流域 规划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市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山西省忻州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岩 贾树林 +1 位作者 张静宇 杨玉曼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由于国内自然资源市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各地对于政策、目标、任务、路径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针对上述形势,文章以山西省忻州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过程为例,通过分析相关政策要求,提出市级卫星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 由于国内自然资源市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各地对于政策、目标、任务、路径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针对上述形势,文章以山西省忻州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过程为例,通过分析相关政策要求,提出市级卫星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径,并围绕卫星数据统筹机制、遥感产品体系、应用服务平台、监测应用示范开展了全方位建设实践,最后总结了市级卫星中心建设需要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并提出普适性建议,以期为各地市级卫星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市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多源数据获取 遥感产品体系 应用服务平台 卫星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线技术在农业遥感系统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万里 张建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25-27,共3页
近年来,遥感技术迅猛发展,遥感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随着遥感数据源的日渐丰富,遥感数据生产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应用发展的瓶颈。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在遥感数据生产的过程中引入生产线的概念,全面改革生产流程,... 近年来,遥感技术迅猛发展,遥感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随着遥感数据源的日渐丰富,遥感数据生产效率低下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应用发展的瓶颈。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思路,在遥感数据生产的过程中引入生产线的概念,全面改革生产流程,使遥感数据生产流程化、网络化与工程化,从而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线技术 工作流程 农业遥感系统 农业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P列入生态统计指标体系的潜力分析——以北京地区NPP测算与空间分析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芳 迟耀斌 +1 位作者 王智勇 王艳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0-966,共7页
通过梳理目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统计指标(简称生态统计指标)定义和使用情况,发现国内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有待扩展,指标体系亟待标准化。NPP是衡量生态系统对环境气候响应的重要研究指标,可以考虑作为国内生态统计指标体系的有益补... 通过梳理目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统计指标(简称生态统计指标)定义和使用情况,发现国内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有待扩展,指标体系亟待标准化。NPP是衡量生态系统对环境气候响应的重要研究指标,可以考虑作为国内生态统计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因而在列入指标体系之前需要在数据来源和模型方面进行统一和验证。以目前最常使用的NPP光能利用率模型进行适用于研究地区的参数改进,利用RS、GIS技术手段,综合MODIS遥感数据、气象数据(每日降水量、每日气温、日照时间)、一些辅助矢量数据等多源信息,计算出北京地区2008年NPP的月度值和全年累计值,目标是为其进入生态指标体系建立一个系统的数据处理规范,以保证NPP统计的一致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从区位统计结果来看,城市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NPP的季节性特征变化不明显,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NPP随着时间变化比较大;从地貌统计结果来看,远山区的NPP值大于平原区,也大于半山区。以上结果与温度、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和耕地的收种时间具有一致性,证明该处理流程可以作为北京地区NPP量化及空间评估的有效手段。表明,NPP的数据来源稳定,测量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考虑将该指标纳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统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NPP 统计 生态 测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6卫星WFV数据在林地类型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晋阳 辛存林 +2 位作者 武红敢 曾庆伟 史京京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9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为了了解"高分六号"(GF-6)卫星宽视场(WFV)传感器1A级产品数据品质,评估新增4个波段在林地类型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潜力,文章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秋季GF-6卫星WFV数据为对象,开展了绝对定位精度的测试,并应用随机森林方法进... 为了了解"高分六号"(GF-6)卫星宽视场(WFV)传感器1A级产品数据品质,评估新增4个波段在林地类型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潜力,文章以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的秋季GF-6卫星WFV数据为对象,开展了绝对定位精度的测试,并应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了林地类型分类研究。结果表明,GF-6卫星的WFV平原区数据几何畸变较小,无控制点有理多项式系数校正后图像配准的中误差在1个像元之内,有助于降低遥感技术应用的门槛,提高工作效率。新增的红边1、红边2、黄边波段对林地类型分类影响显著,整体分类精度从74%提高到80%以上,紫边波段对于森林类型分类也有所贡献。因此,GF-6卫星WFV的8波段多光谱遥感数据对中国大尺度森林资源、森林灾害等的宏观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和极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视场 “高分六号”卫星 随机森林 林地类型 应用潜力 卫星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在北京森林生态系统资源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军 张萍萍 纪中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64-3469,共6页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关注,最近几年,北京市加大力度进行西北部山区矿山治理以及生态恢复,以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北京西北部山区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区,其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以北京市西北部山区为主要研... 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关注,最近几年,北京市加大力度进行西北部山区矿山治理以及生态恢复,以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北京西北部山区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区,其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以北京市西北部山区为主要研究区,以"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参考航空影像与地面调查数据,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对北京市各区县森林生态系统资源进行调查监测,统计2006年北京市各区县森林资源的地类面积,将调查结果与2006年地面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进行精度分析和综合评价。评估"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在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能力。进而为森林资源评价、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规划及效益分析等方面提供支持。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作为信息源,进行北京森林生态系统资源分析与研究是切实可行的,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针对北京而言,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的分类精度均在90%以上,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常规监测分析,对北京森林生态系统资源动态监测的快速进行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一号”小卫星 遥感影像 森林资源 土地利用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三号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婷 严明 +4 位作者 于冰洋 伍菲 徐文迪 邢锐雅 何建军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4,共9页
针对北京三号卫星多目标成像、条带拼幅成像、立体成像和沿迹成像等多种成像模式的特点,突破基于嵌入式设备的在轨智能观测和影像处理技术、适应多种成像模式的地面预处理技术及多视角卫星实景三维生产技术等,实现了“星地一体、提速提... 针对北京三号卫星多目标成像、条带拼幅成像、立体成像和沿迹成像等多种成像模式的特点,突破基于嵌入式设备的在轨智能观测和影像处理技术、适应多种成像模式的地面预处理技术及多视角卫星实景三维生产技术等,实现了“星地一体、提速提质”的能力建设。基于卫星高精度立体成像技术生成的实景三维产品,在数字孪生社区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矿区动态监测及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可以满足3维空间信息的相关需求,能进一步拓宽遥感卫星的应用领域和范围,持续提升卫星遥感大数据和空间信息综合应用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三号卫星 星载智能观测 数据预处理 实景三维产品 空间信息综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河长智慧移动终端应用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锚 尹晓楠 李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4-168,共5页
为解决河长制信息系统用户数量大、应用环境复杂、终端型号多导致的实际业务问题,运用精准定位优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跨平台系统集成技术,进行北京河长智慧移动终端应用的设计与开发,实现精准定位、事件智能上报、多平... 为解决河长制信息系统用户数量大、应用环境复杂、终端型号多导致的实际业务问题,运用精准定位优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跨平台系统集成技术,进行北京河长智慧移动终端应用的设计与开发,实现精准定位、事件智能上报、多平台交互等功能。实践表明,北京河长智慧移动终端应用为河长制业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智能的办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精准定位 巡河 AI智能交互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天华 庄国京 周会珍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优秀中华文明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文化价值。中国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众多,面临集中管理难度大、责任划分不明确、防灾减灾能力弱、缺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区内的环境演变信息等方面的挑战。卫星遥感技术... 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优秀中华文明资源,具有特别重要的文化价值。中国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众多,面临集中管理难度大、责任划分不明确、防灾减灾能力弱、缺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区内的环境演变信息等方面的挑战。卫星遥感技术具有长周期性、科学性和大范围监测等特点,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在普查登记、精细化管理、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利用高分辨率光学、SAR等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基于智能解译、定量反演等遥感技术方法,可以为普查登记、精细化管理、防灾减灾、环境演变监测等方面提供多方位支撑,助力不可移动文物的高质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环境监测 灾害监测 高质量保护 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技术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晏彬 纪中奎 赵世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968-5972,5988,共6页
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快速评价研究,构建城-镇-村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RS技术快速获取部分评价指标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土地节约集约状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 RS技术 节约集约利用 北京市通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兵团农作物实地调查样本数据集建设与应用
16
作者 张冀希 于艳 +2 位作者 翟靖超 谢小东 逯璐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33期17-20,37,共5页
该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8-2021年实地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数据,综合考虑样本间差异性、多源样本组织形式,建立兵团农作物实地调查样本数据集,为大范围遥感解译及种植情况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该文以兵团第八师作为试验区域,利用样... 该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8-2021年实地调查成果数据为基础数据,综合考虑样本间差异性、多源样本组织形式,建立兵团农作物实地调查样本数据集,为大范围遥感解译及种植情况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该文以兵团第八师作为试验区域,利用样本数据集完成试验区棉花种植分布并探讨其近四年棉花种植变化,验证实地调查样本数据集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实地调查 样本数据集 遥感影像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城市三维重建的上海徐汇地区高精度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集
17
作者 孔德裕 何建军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3期360-371,共12页
随着遥感卫星的发展和三维重建技术的进步,卫星影像在高精度城市三维建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s,NeRF)是一种新颖的三维重建方法,凭借高重建精度和无需依赖深度标签等特性逐渐成为三维视觉领域... 随着遥感卫星的发展和三维重建技术的进步,卫星影像在高精度城市三维建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s,NeRF)是一种新颖的三维重建方法,凭借高重建精度和无需依赖深度标签等特性逐渐成为三维视觉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多视角、高分辨率、高位姿精度的卫星影像数据集,这使得利用卫星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用2021–2023年北京三号国际合作星在上海市徐汇区上海体育馆周边地区的七景遥感数据,通过图像配准、自适应全色锐化、有理多项系数粗调整和捆集优化等处理,获得两组面积分别为0.73 km^(2)和0.25 km^(2)的多视角卫星影像数据集,并在数据来源可靠性、预处理流程规范性、分模块参数优化等多个维度对数据质量进行了严格把控。本数据集将为后续的卫星影像城市级三维重建研究——特别是NeRF系列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三维重建 上海徐汇区 高分辨率 北京三号国际合作星 神经辐射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F分析的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龚斌 甘小莉 +3 位作者 刘伟玲 张林波 陈婷 巢世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4-239,共6页
基于遥感图像1999—2010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2a来三江源区植被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近12a来源区植被覆盖呈整体增加趋势:(1)第一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45.62%)及对应时间系数... 基于遥感图像1999—2010年SPOT-VEGETATION NDVI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2a来三江源区植被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近12a来源区植被覆盖呈整体增加趋势:(1)第一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45.62%)及对应时间系数表明源区植被覆盖逐渐增加,且增速加快;(2)第二特征向量(方差贡献率为9.77%)及对应时间系数表明东南部和中部植被变化情况以退化为主,而东北部和西南部植被变化情况以增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植被指数 时空特征 经验正交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植被物候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广泳 姜翠红 +2 位作者 程滔 张浩然 陈占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期间MODIS16d合成EVI数据,选用阈值法模型提取了青海湖流域逐年的植被关键物候期,分析了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内植被陆续在4 月中旬-6月中旬进入返青阶段,8月中旬-10月... 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期间MODIS16d合成EVI数据,选用阈值法模型提取了青海湖流域逐年的植被关键物候期,分析了物候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内植被陆续在4 月中旬-6月中旬进入返青阶段,8月中旬-10月中旬进入枯黄期,生长季长度在100~150d之间.植被陆续进入返青期的时间在流域整体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延迟的水平地带性变化趋势,多高山分布区域的植被进入返青期时间表现出垂直非地带性特征.植被进入枯黄期的时间与进入返青期早晚的时间在空间格局上相反,生长季长短空间格局与植被进入返青时间早晚的空间格局一致.气候变化趋势下,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存在空间异质性,返青期均值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枯黄期均值提前6.4d,生长季均值缩短8.9d.流域内植被物候除受气候因子影响外,与植被退化也有密切关系.植被生长趋于茂盛,返青期呈现延迟趋势;植被生长退化趋势,返青期呈现提前倾向.枯黄期与植被退化的关系较复杂,整体上未表现出明显一致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季与植被退化呈现强负相关,即植被生长呈现茂盛趋势的区域,生长季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时空动态变化 植被退化 青海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量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冰琦 周杨 +1 位作者 李强 陈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6-511,共6页
发展公共自行车日益成为许多城市低碳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以及配车量分配是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作用的关键.为缓解公共自行车系统实际运营中的车辆供需矛盾,综合考虑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成本和用车者等待时间成... 发展公共自行车日益成为许多城市低碳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以及配车量分配是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作用的关键.为缓解公共自行车系统实际运营中的车辆供需矛盾,综合考虑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成本和用车者等待时间成本,平衡一天内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需求变化,在预测公共自行车需求的基础上,应用排队论方法,构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量优化模型;并应用于北京市的部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自行车系统 配车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