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基本策略以及与志愿服务的关系:历史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6
1
作者 童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7-23,共7页
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在寻求科学化的慈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与志愿者保持着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在社区的场景中把个人改变和社会改变结合起来。但是,在成为政府提供直接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专业之后,社会工作把专业地位的寻... 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在寻求科学化的慈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与志愿者保持着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在社区的场景中把个人改变和社会改变结合起来。但是,在成为政府提供直接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专业之后,社会工作把专业地位的寻求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专业内部,出现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冲突;在专业外部,出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平等合作关系的断裂。全球化带来经济竞争的加剧,改变了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促使社会福利服务从政府为主转变成多方参与的多元服务模式。80、90年代西方社会普遍认识到政府和市场机制的限制,鼓励非政府组织加入社会福利服务系统。这样,在全球化处境下社会工作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专业位置,它不仅是政府多层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与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合作的政府代言人,只有通过与志愿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才能在社区中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符合本地需要的专业服务。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经验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帮助中国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志愿服务 专业地位 基本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社会工作的百年审视与本土理论体系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童敏 许嘉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0,共8页
西方社会工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是有关它的理论基础仍然认识不清,总是面临"浅显"的质疑。显然,对"深度"社会工作的探究不仅是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以及本土理论体系建构... 西方社会工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是有关它的理论基础仍然认识不清,总是面临"浅显"的质疑。显然,对"深度"社会工作的探究不仅是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以及本土理论体系建构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对西方理论流派的百年历史考察发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从早期开始就一直处于"深度"的探究中,又无法摆脱"浅显"的质疑,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从自然生活场景和历史社会场景两个维度抗争"浅显"的挑战,但仍然由于其一直站在个人的立场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无法超越个人当下实践的经验。因此,需要提倡一种从环境立场出发的"深度"社会工作,在不断变动的场景实践中实现人们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自觉,提升人们的实践理性。这对于场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工作来说,既是实践的要求,也是本土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它为中国社会工作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平等对话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问题视角到问题解决视角——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再审视 被引量:46
3
作者 童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优势视角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就得到强烈反响,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工作发展的主导原则。然而有关优势视角理论基础的研究至今寥寥无几。优势视角对问题视角开展了深刻反思,把优势概念带入了社会工作,假设人人都有优势。但是优势视角的... 优势视角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就得到强烈反响,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工作发展的主导原则。然而有关优势视角理论基础的研究至今寥寥无几。优势视角对问题视角开展了深刻反思,把优势概念带入了社会工作,假设人人都有优势。但是优势视角的理论基础源于人本主义,根植于西方启蒙运动推崇的基本理念,它本身不仅无法避免强势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的盛行,而且忽视了人的生活总是面临某种问题这一事实。问题解决视角正好弥补了优势视角这一不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上,注重运用问题和优势相结合的平衡服务。更为重要的是,问题解决视角将解决问题与学习放弃和放下结合起来,拓展了西方社会工作的观察视角,并且为西方社会工作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问题视角 优势视角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本质的百年探寻与实践 被引量:52
4
作者 童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7,共8页
从20世纪初社会工作专业化形成的开始阶段起,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以玛丽.里士曼为代表的强调科学、理性的专业化的个案服务模式和以简.亚当斯为领袖的注重融合、公平的能力导向的社区发展模... 从20世纪初社会工作专业化形成的开始阶段起,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以玛丽.里士曼为代表的强调科学、理性的专业化的个案服务模式和以简.亚当斯为领袖的注重融合、公平的能力导向的社区发展模式。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就是围沿着这两种模式的基本要求展开的,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但反映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中的两个方面的本质诉求:一,提供关爱的专业化服务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内涵;二,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是社会工作的基本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专业化 人与环境互动 价值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路口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困境与本土道路 被引量:18
5
作者 童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41,213,共6页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其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缺乏专业身份和专业服务需求的实际服务处境又不断挫伤其专业化的发展热情,使我国社会工作陷于空心化的困境。从表面上看,这... 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其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缺乏专业身份和专业服务需求的实际服务处境又不断挫伤其专业化的发展热情,使我国社会工作陷于空心化的困境。从表面上看,这一专业困境是由一线社会工作者逃避专业服务中的现实压力造成的,而究其实质,它恰恰反映的是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要求与缺乏专业身份和专业服务需求这一现实服务处境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通过对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演变历程的历史回顾发现,这种以"人在情境中"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工作提供的是一种连续服务谱系。它既有抽离日常生活场景、针对个人症状的治疗性服务和针对社会"歧视"的公正性服务,也有融入日常生活场景、针对生活问题的实用性服务。西方社会工作走了一条抽离日常生活场景、需要专业身份和专业服务需求的专业化道路,而我国显然需要探索不依赖专业身份和专业服务需求的专业化道路,在生活场景中建立以生活问题为导向的实用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社会工作 专业化 专业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心理-社会的结合还是整合?——精神病医院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 被引量:21
6
作者 童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7,23,共8页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精神病医院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开拓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对一所市级精神病医院的个案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精神病医院的康复服务已经逐渐迈向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但仍面临患者比较...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精神病医院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开拓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对一所市级精神病医院的个案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精神病医院的康复服务已经逐渐迈向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但仍面临患者比较被动、服务活动松散、社会支持缺乏等难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运用病症的视角规划和设计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的活动,使患者成为被动的参与者。在这样的处境下开展精神病医院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转变服务介入的视角,以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和发展为核心,通过尊重、合作的方式挖掘和调动患者的能力,围绕患者的发展要求与患者一起规划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不同活动,增强患者自我决定和选择的能力,加强患者与家人以及其他人之间的社会支持,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方面的服务整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精神病医院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凝聚的测量:深圳社会质量调查数据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武艳华 黄云凌 徐延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本文立足于沃尔夫冈·贝克等人的社会质量理论,借鉴和调整了艾伦·沃克的指标体系,用以探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会凝聚状况,并据此评估转型期的社会质量。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社会凝聚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阶层、城... 本文立足于沃尔夫冈·贝克等人的社会质量理论,借鉴和调整了艾伦·沃克的指标体系,用以探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会凝聚状况,并据此评估转型期的社会质量。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社会凝聚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阶层、城乡和代际差异。低收入阶层、农村人口和年轻人的社会资本、社会参与、利他意愿及社区认同普遍偏低。因此,当前政府应调整资源分配机制,促进社会成员的社会参与,提升社会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质量 社会凝聚 社会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和谐村庄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胡荣 黄晨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4,共6页
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大家共同熟悉和认可的、已形成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有关"。因此,社会资本与和谐村庄建设之间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四县市农村居民面临冲突的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等个人社... 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大家共同熟悉和认可的、已形成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有关"。因此,社会资本与和谐村庄建设之间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四县市农村居民面临冲突的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等个人社会特征以及社团参与、信任、社会网络等社会资本因素对村民与本村其他村民之间的冲突有着显著影响。透过社会资本等因素关注村庄冲突状况,有利于了解冲突发生的内生机制,帮助寻求化解冲突的方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社会资本 和谐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家庭”:“福利院儿童”社会化的新路径 被引量:8
9
作者 奂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8,共7页
近年来,"模拟家庭"日益成为儿童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一大亮点,其在帮助"福利院儿童"更好地社会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福利院儿童"主要有福利院模式和"模拟家庭"模式... 近年来,"模拟家庭"日益成为儿童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一大亮点,其在帮助"福利院儿童"更好地社会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福利院儿童"主要有福利院模式和"模拟家庭"模式两种教养模式。随着后者的出现,"福利院儿童"的教养实现了由机构教养向社会教养的转变。"模拟家庭"模式在运作方式、生活氛围、成员关系等几个方面优越于福利院模式,更加适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另外,"模拟家庭"模式更加突出了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家庭” “福利院儿童” 社会化 儿童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网络资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荣 阳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8,共8页
运用"中国八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经历调查"(JSNET2009)的数据,将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户籍、党员身份、就业单位性质、单位主管部门以及职业类别作为解释变量,以社会资本及其各指标作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回归模型,由此分析具有... 运用"中国八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经历调查"(JSNET2009)的数据,将教育程度、性别、年龄、户籍、党员身份、就业单位性质、单位主管部门以及职业类别作为解释变量,以社会资本及其各指标作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回归模型,由此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拜年网络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结构因素对个人关系网络的影响,研究发现,党员身份、个人就业单位性质以及职业类别对关系网络有显著影响。虽然经济改革促使了体制外经济的发展,但行政权利对个人关系网络的影响依然超过经济权利,成为影响个人关系网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拜年网 关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来自珠三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8
11
作者 蔡禾 曹志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文章通过对珠三角城市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logistic分析,构建了农民工身份认同和空间认同影响因素的模型,以此来探讨珠三角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认同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不仅受个体自身市场能力和相关制度设置的影响,同时还关... 文章通过对珠三角城市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logistic分析,构建了农民工身份认同和空间认同影响因素的模型,以此来探讨珠三角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认同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不仅受个体自身市场能力和相关制度设置的影响,同时还关系到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具体实践——他们能否弱化对原有乡土网络的依赖,更多地利用新生社会网络来开拓城市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能力 制度压力 社会网络 身份认同 空间认同 城市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运动中的政治与认同 被引量:32
12
作者 魏爱棠 彭兆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共8页
中国当前的"遗产热"是在国际遗产运动的语境中发生的,遗产运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公共资源政治的一种表述,也是东西方权力政治的一种表述。因此,全球化语境下的"遗产政治"与"遗产认同"主题的探讨逐渐成为... 中国当前的"遗产热"是在国际遗产运动的语境中发生的,遗产运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公共资源政治的一种表述,也是东西方权力政治的一种表述。因此,全球化语境下的"遗产政治"与"遗产认同"主题的探讨逐渐成为遗产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当代遗产运动的政治性话语过分强调遗产的共时形态以及它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对遗产认同在发生与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地缘性和历史脉络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应重视对遗产认同变化过程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辨析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利与责任,达到合理的保护规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运动 遗产政治 遗产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化、媒体使用和中国居民的政治效能感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荣 庄思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5,共10页
本文利用CGSS2010调查数据,考察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居民媒体使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市场化对居民新媒体使用行为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其次,媒体使用对政治效能感的不同维度的影响是不同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 本文利用CGSS2010调查数据,考察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居民媒体使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市场化对居民新媒体使用行为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其次,媒体使用对政治效能感的不同维度的影响是不同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使用将会促进内在效能感,而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对外在效能感还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最后,市场化的进程与中国居民的内在效能感呈线性递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 政治效能感 媒体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空间、青年女性与情感的生产和消费 被引量:13
14
作者 叶文振 奂倩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3,共9页
商品化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抬头,使得情感劳动成为"互动式服务工作"中的主要劳动形式。情感劳动的付出体现了劳动主体—青年女性劳动者的生物性情感向社会性情感的转化,从而使劳动者私人的情感成为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以情感... 商品化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抬头,使得情感劳动成为"互动式服务工作"中的主要劳动形式。情感劳动的付出体现了劳动主体—青年女性劳动者的生物性情感向社会性情感的转化,从而使劳动者私人的情感成为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以情感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为横坐标,以劳动过程中的生产和消费两大环节为纵坐标,刻画的四个象限体现了"互动式服务工作"中情感劳动的过程,反映了在不同的劳动空间—"化妆间""前台"和"后台"中青年女性劳动者双重属性的情感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揭示了情感劳动中蕴含的权力与规训、控制与反抗,以及青年女性劳动者的主体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空间 青年女性 情感劳动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客”:网络化生存的境遇与挑战 被引量:17
15
作者 林晓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共5页
在互联网的众多“新客”之中,“威客”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了惊喜。以智慧换取财富,以竞标的方式完成任务,“威客”正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网民的青睐与追捧。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威客”以及“威客”网站的运营模式,揭示了“威客”作为一种青... 在互联网的众多“新客”之中,“威客”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了惊喜。以智慧换取财富,以竞标的方式完成任务,“威客”正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网民的青睐与追捧。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威客”以及“威客”网站的运营模式,揭示了“威客”作为一种青年时尚的独特魅力以及它之所以招人喜爱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探讨了“威客”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客” “威客”模式 网络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公民对污名对象态度的诸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荣 林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5期75-83,共9页
污名化使个体或群体拥有或被相信拥有某些被贬抑的属性和特质,这不仅使被污名者产生自我贬损心理,亦导致了社会对其岐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影响公民对于污名行为的态度的因素很多,就业状况、同外来人口的交往意愿以及个人收入与污名行为... 污名化使个体或群体拥有或被相信拥有某些被贬抑的属性和特质,这不仅使被污名者产生自我贬损心理,亦导致了社会对其岐视和不公正的待遇。影响公民对于污名行为的态度的因素很多,就业状况、同外来人口的交往意愿以及个人收入与污名行为接纳程度呈正相关,年龄、文化程度与污名行为接纳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户口、个人政治面貌、媒体因素也对污名行为的接纳程度有显著影响。污名化理论会成为认识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工具,尤其对于人们摆脱特定的针对某些弱势群体的社会偏见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名 污名化 行为接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经历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健康水平——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7
17
作者 罗竖元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9,47,共5页
通过对湖南省481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流动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流动月收入、工作条件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而发展前途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 通过对湖南省481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流动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流动月收入、工作条件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而发展前途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另一方面,流动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流动时间和工作稳定性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而流动的次数、劳动强度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流动经历 健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力结构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质量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51,共10页
从能力结构的角度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质量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它控制变量的影响,而在控制这些变量后,个体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其中,学习创新能力通过提升... 从能力结构的角度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质量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它控制变量的影响,而在控制这些变量后,个体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质量有着显著影响。其中,学习创新能力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或以创业决策等形式作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基础型、稳定型和发展型创业质量;实践活动能力通过参与的主观体验,以创业技能的操作与运用来提升三类创业质量;资源运营能力通过对社会网络等显性或隐性资源进行创造性整合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型创业质量,但其容易造成个体创业目标"游离",导致稳定型创业质量的降低;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压力与抵御风险,提升其稳定型和发展型创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创业 能力结构 群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研究述评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计峰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6期64-68,共5页
进入本世纪以来,伴随着越南女性的大量涌入,中越边境跨国婚姻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从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的现状、跨国婚姻建立的基础、存在的问题、越南女性配偶的主动身份建构等方面,分别介绍近... 进入本世纪以来,伴随着越南女性的大量涌入,中越边境跨国婚姻日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对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从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的现状、跨国婚姻建立的基础、存在的问题、越南女性配偶的主动身份建构等方面,分别介绍近期的研究成果。随后对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越边境 跨国婚姻 越南女性配偶 社会排斥 制度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活动的结构性制约——基于福建、湖南和贵州三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萍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12,共14页
从闲暇活动的组织及休闲资源两个维度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活动的结构性制约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活动由娱乐消遣、学习提高、社会交往和观赏参与等四个维度构成,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控制了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它... 从闲暇活动的组织及休闲资源两个维度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活动的结构性制约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新生代农民工闲暇活动由娱乐消遣、学习提高、社会交往和观赏参与等四个维度构成,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控制了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它控制变量后,新生代农民工结构化的闲暇活动组织频率越高,越利于形成稳定的时间结构和休闲生活的例行化,从而驱动其参与娱乐消遣、社会交往和观赏参与型闲暇活动;公共休闲资源的不断完善,可为新生代农民工拓展休闲空间,促进其参与学习提高、社会交往和观赏参与型闲暇活动;商业休闲资源的选择空间越大,越能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自信,促进其参与到社会交往型和观赏参与型的闲暇活动;公共休闲资源的可获得性越高,休闲阻碍越小,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四种类型闲暇活动的倾向性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闲暇活动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