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清生物技术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培 莫蓓红 刘振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5-359,共5页
乳清是干酪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牛奶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和乳糖等水溶性有机物。对于生产奶酪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不能对乳清深加工转化成有经济价值的产物,而只能将乳清作为废水排放,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生物... 乳清是干酪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牛奶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和乳糖等水溶性有机物。对于生产奶酪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不能对乳清深加工转化成有经济价值的产物,而只能将乳清作为废水排放,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生物法作为当今最为有效的废弃物转化技术之一,在废弃生物质的转化过程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就国外在乳清生物技术处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这其中主要的生物技术包括:发酵产甲烷、乙醇、氢气、乳酸以及乳糖酶水解等技术,为国内乳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 乳糖 生物技术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及其遗传调控 被引量:5
2
作者 姚晶 任婧 +2 位作者 吴正钧 王荫榆 郭本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6,共6页
作为食品级的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由于其具有很多优良的功能特性,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胞外多糖产量偏低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因此从基因水平上探索增加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途径是大有裨益的。文中详细阐述了胞外多糖的分类、结构... 作为食品级的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由于其具有很多优良的功能特性,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胞外多糖产量偏低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因此从基因水平上探索增加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途径是大有裨益的。文中详细阐述了胞外多糖的分类、结构,同型多糖和异性多糖生物合成过程及其差异,以及在合成过程中的遗传调控,并介绍了一些增加产量的有效调控手段,为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生物合成 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颜君 孙颜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1,共6页
综述了超高压技术在各类乳制品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液奶、发酵乳、干酪和奶油类制品等。关于超高压在乳制品中的应用还仅是在研究阶段,市场上尚未有超高压处理乳制品销售,这些研究为促进超高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产业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 液奶 发酵乳 干酪 奶油类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和电泳技术在乳清蛋白分离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培 莫蓓红 刘振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7-391,共5页
乳清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是乳清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色谱和电泳技术是当今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之一。国内有关乳清再利用技术特别是乳清蛋白的分离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文章就国内外乳清蛋白的分离... 乳清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是乳清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色谱和电泳技术是当今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之一。国内有关乳清再利用技术特别是乳清蛋白的分离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文章就国内外乳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分析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为该类蛋白的分离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色谱 电泳 分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中常见微生物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焦晶凯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9,共6页
发酵乳微生物类型主要有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根据所使用微生物的不同,世界上的发酵乳类型多不胜数,酸奶中乳酸菌主要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 发酵乳微生物类型主要有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根据所使用微生物的不同,世界上的发酵乳类型多不胜数,酸奶中乳酸菌主要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主,根据其添加量和附属发酵剂的不同,所生产的发酵乳产品也各有不同。开菲尔是以酵母菌为主的发酵乳主要代表,目前使用霉菌的发酵乳以维利(Viili)酸奶为主。随着生活的健康化,益生菌发酵饮品也开始得到关注。文中论述了主要发酵乳微生物及其代表发酵乳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乳酸菌 酵母菌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益生菌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奇奇 张怡琳 游春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3-360,共8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之间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界面,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血脑屏障在衰老、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发展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重点阐述了肠道微生物...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之间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界面,对于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血脑屏障在衰老、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疾病发展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重点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BBB的影响。环境因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通过多种途径破坏BBB完整性,而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则对BBB有正向、负向或双向调节作用。例如脂多糖和疏水性胆汁酸通过破坏细胞结构,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加重炎症反应,而对BBB产生负向作用;短链脂肪酸、3-吲哚丙酸和亲水性胆汁酸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和发挥抗氧化效果,而对BBB产生正向作用;而氧化三甲胺则对BBB有双向调节作用。此外,介绍了不同益生菌菌株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调节短链脂肪酸水平,提高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以及抗炎、抗氧化等途径直接或间接改善BBB完整性。本文为治疗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肠道微生物 代谢产物 益生菌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特性的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共发酵的特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莎 马成杰 +2 位作者 徐志平 徐爱才 华宝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23-127,共5页
为探究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嗜热链球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株共发酵的特性,用产酸快的嗜热链球菌StCH-1菌株和产黏好的嗜热链球菌StTA040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Lb0925B菌株组合,测定其组合菌株的发酵性能。通过实验发现组合菌株发酵速率均... 为探究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嗜热链球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株共发酵的特性,用产酸快的嗜热链球菌StCH-1菌株和产黏好的嗜热链球菌StTA040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Lb0925B菌株组合,测定其组合菌株的发酵性能。通过实验发现组合菌株发酵速率均比单菌株发酵速率快,其中含有嗜热链球菌StCH-1的组合菌株发酵速率较快,而含有嗜热链球菌StTA040的组合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较高,发酵乳的黏度较高,持水力较强;三组分发酵剂的发酵速率快,发酵乳在贮藏期间黏度高,持水力强,通过感官分析得出三组分发酵剂制得的发酵乳的口感和风味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胞外多糖 共发酵 发酵特性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及发酵豆乳的贮藏稳定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马成杰 杜昭平 +2 位作者 华宝珍 徐爱才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155,共5页
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ST-Ⅲ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生长曲线、酸化曲线、蛋白水解能力和豆乳表观黏度、终产品感官分值,以及发酵豆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植物乳杆菌ST-Ⅲ菌数、pH值、持水力和感官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和... 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ST-Ⅲ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生长曲线、酸化曲线、蛋白水解能力和豆乳表观黏度、终产品感官分值,以及发酵豆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植物乳杆菌ST-Ⅲ菌数、pH值、持水力和感官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和发酵豆乳产品的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生长良好,到达发酵终点时的菌数为6.1×108CFU/mL(对数值为8.78),表观黏度可达0.24Pa.s,感官品质较佳;发酵豆乳在低温(4℃)条件下各指标变化差异较小,贮藏稳定性明显优于常温(25℃)时。表明植物乳杆菌ST-Ⅲ具有发酵豆乳制品的优势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豆乳 生长特性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ST-Ⅲ脱脂乳的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华宝珍 李莎 +2 位作者 徐爱才 徐志平 马成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6-284,共9页
为研发富含植物乳杆菌ST-Ⅲ新型益生菌发酵乳制品,该试验尝试用植物乳杆菌ST-Ⅲ和嗜热链球菌共发酵,并对植物乳杆菌ST-Ⅲ发酵乳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大豆多肽添加量、葡萄糖酸锰添加量、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和发... 为研发富含植物乳杆菌ST-Ⅲ新型益生菌发酵乳制品,该试验尝试用植物乳杆菌ST-Ⅲ和嗜热链球菌共发酵,并对植物乳杆菌ST-Ⅲ发酵乳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大豆多肽添加量、葡萄糖酸锰添加量、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和发酵温度对发酵乳的pH值和植物乳杆菌ST-Ⅲ活菌数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大豆多肽添加质量分数11 g/kg;葡萄糖酸锰添加质量分数11 mg/kg;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106 CFU/g;植物乳杆菌ST-Ⅲ的接种量106 CFU/g;发酵温度为37℃。在此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乳的植物乳杆菌ST-Ⅲ的活菌数为1.88×109 CFU/mL,有效地提高了发酵乳中植物乳杆菌ST-Ⅲ的活菌数。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植物乳杆菌ST-Ⅲ在乳制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优化 工艺 植物乳杆菌ST-Ⅲ 发酵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乳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杭锋 洪青 +3 位作者 王钦博 刘沛毅 刘振民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279,共7页
传统干酪制作使用的凝乳酶来源于小牛皱胃,目前小牛皱胃酶的供应量仅能满足世界干酪产量所需凝乳酶的20%~30%。小牛皱胃酶的供需矛盾和价格高昂等因素,使得寻求其替代物成为乳品领域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小牛皱胃酶的研... 传统干酪制作使用的凝乳酶来源于小牛皱胃,目前小牛皱胃酶的供应量仅能满足世界干酪产量所需凝乳酶的20%~30%。小牛皱胃酶的供需矛盾和价格高昂等因素,使得寻求其替代物成为乳品领域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小牛皱胃酶的研究现状,其次从动物、植物、基因重组以及微生物来源,综述了不同凝乳酶之间酶性质差异以及凝乳酶在干酪应用中的研究,旨在为凝乳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寻找凝乳酶替代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乳酶 凝乳酶活力 蛋白水解活力 干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和调节pH改性乳清蛋白浓缩物对搅打稀奶油加工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颜君 莫蓓红 +4 位作者 郑远荣 石春权 朱培 焦晶凯 刘振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通过热处理和调节p H对乳清蛋白浓缩物80(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80)进行改性处理,并将改性后的WPC80添加至低脂稀奶油中,以改善其搅打性质。结果表明调节WPC80溶液的p H为3,在80℃下加热15min时具有最佳的溶解性和起泡性,相同... 通过热处理和调节p H对乳清蛋白浓缩物80(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80)进行改性处理,并将改性后的WPC80添加至低脂稀奶油中,以改善其搅打性质。结果表明调节WPC80溶液的p H为3,在80℃下加热15min时具有最佳的溶解性和起泡性,相同p H条件下,不同的热处理时间会对溶解性和起泡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将热处理和p H改性后WPC80加入搅打稀奶油中,研究发现不同热处理时间,p H为5改性的WPC80可以显著提高搅打稀奶油的打发率(p〈0.05),但是p H为7处理的WPC80使稀奶油的泡沫稳定性增加了154.67%~193.42%。因此可通过热处理和调节p H改性的WPC80来提高低脂稀奶油的搅打特性,且此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PH 乳清蛋白浓缩物80 低脂搅打稀奶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enibacillus spp.BD3526发酵小麦麸皮生产凝乳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杭锋 洪青 +3 位作者 陶源 王钦博 刘振民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0,共6页
对Paenibacillus spp.BD3526凝乳酶的发酵条件和凝乳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发酵时间、碳源、氮源和装液量对凝乳酶活力和活菌数的影响,并与商业化的小牛皱胃酶、重组凝乳酶、Rhizomucor miehei来源凝乳酶进行凝乳性能比较... 对Paenibacillus spp.BD3526凝乳酶的发酵条件和凝乳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发酵时间、碳源、氮源和装液量对凝乳酶活力和活菌数的影响,并与商业化的小牛皱胃酶、重组凝乳酶、Rhizomucor miehei来源凝乳酶进行凝乳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碳源、氮源和装液量对BD3526凝乳酶活力(milkclotting activity,MCA)和蛋白水解活力(proteolytic activity,PA)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选用小麦麸皮培养基进行发酵至24 h时,MCA达到最大至3 279.76±67.11 SU/m L,凝乳性能强,PA值在整个发酵期间变化不大;添加碳源或氮源会不同程度地降低MCA值;装液量为30 m L时,发酵上清液中菌体浓度最高、MCA达到6 000 SU/m L。与商业化的凝乳酶相比,BD3256凝乳酶在凝乳过程中未使凝乳块产生过度水解,也无乳清析出现象,具有应用到干酪生产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ENIBACILLUS spp. 凝乳酶 小麦麸皮 凝乳酶活力 蛋白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韩梅 徐致远 +1 位作者 沈玲 廖文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3-245,共3页
研究了糖的添加量及灭菌时间对褐色乳饮料颜色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对对美拉德反应的加强作用远强于蔗糖,在95℃保温处理过程中,美拉德反应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加强;在发酵过程中,干酪乳杆菌数量随着... 研究了糖的添加量及灭菌时间对褐色乳饮料颜色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对对美拉德反应的加强作用远强于蔗糖,在95℃保温处理过程中,美拉德反应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和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加强;在发酵过程中,干酪乳杆菌数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 h后由于pH值的下降而减少;通过添加CaCO3减缓发酵过程中pH值的下降,使产品的活菌数提高1.21倍,并且货架期内乳酸菌数的衰减情况与不添加CaCO3相比明显改善。得到生产高数量级干酪乳杆菌褐色益生菌乳饮料的工艺参数为:脱脂奶粉12%(质量分数)、葡萄糖8%(质量分数)、CaCO35.0 g/L,灭菌120 min,接种干酪乳杆菌1×106CFU/mL,37℃发酵7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乳饮料 美拉德反应 优化工艺 干酪乳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大豆多糖在褐色乳饮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楚莹 陈卫 +2 位作者 徐致远 苏米亚 艾连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79-281,340,共4页
研究了大豆多糖对褐色乳饮料粘度与感官的影响,并以褐色乳饮料的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添加量、pH、水硬度、热处理温度对大豆多糖稳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果胶、羧甲基纤维素相比,以大豆多糖为稳定剂的乳饮料粘度最... 研究了大豆多糖对褐色乳饮料粘度与感官的影响,并以褐色乳饮料的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添加量、pH、水硬度、热处理温度对大豆多糖稳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果胶、羧甲基纤维素相比,以大豆多糖为稳定剂的乳饮料粘度最低,感官评定结果最佳,大豆多糖在褐色乳饮料中的稳定作用受添加量与水硬度影响最大,几乎不受pH与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大豆多糖 褐色乳饮料 粘度 感官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游春苹 任婧 孙克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08-412,共5页
对乳品污染物进行风险评估是保障乳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简单总结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分别从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乳品加工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乳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对乳品污染物进行风险评估是保障乳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简单总结了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分别从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乳品加工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乳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小结了乳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 乳制品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褐色乳饮料中益生菌数量的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致远 杭锋 +2 位作者 郭翔 郭本恒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93-195,共3页
以褐色益生菌乳饮料中的干酪乳杆菌数量为评价指标,研究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复原乳中固形物含量对干酪乳杆菌增殖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得到优化参数为:菌种添加量6×106CFU/mL,发酵时间78h,乳固形物含... 以褐色益生菌乳饮料中的干酪乳杆菌数量为评价指标,研究菌种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复原乳中固形物含量对干酪乳杆菌增殖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得到优化参数为:菌种添加量6×106CFU/mL,发酵时间78h,乳固形物含量120g/L,该条件下L.casei数量可达1.5×109CFU/mL,远高于市售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乳饮料 接种量 发酵时间 乳固形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制品抑菌方法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钦博 杭锋 +4 位作者 穆海菠 于华宁 朱军伟 王国娇 齐晓彦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4期151-156,共6页
随着人们乳制品消费安全意识的提高,天然、新鲜的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乳脂肪、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储藏运输过程极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寻求天然、有效、安全的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方法迫在眉睫... 随着人们乳制品消费安全意识的提高,天然、新鲜的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乳脂肪、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储藏运输过程极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寻求天然、有效、安全的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方法迫在眉睫。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在乳制品加工方面所涉及的抑菌方法和机理,分别从乳制品内源的抑菌成分、外源抑菌成分、加工方式及包装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指出针对保鲜奶、发酵乳、干酪等不同类型的乳制品,应使用多种抑菌方法协同作用,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乳制品微生物污染事件的发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乳制品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抑菌 抗菌肽 乳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浓缩乳清蛋白80加工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颜君 李志刚 +5 位作者 莫蓓红 郑远荣 石春权 朱培 焦晶凯 刘振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8-82,86,共6页
研究了超高压处理(300MPa和600MPa,10min)对浓缩乳清蛋白80加工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Pa和600MPa处理10min后,浓缩乳清蛋白80的△E值显著增加(p<0.05),明度值(L*)、a*和b*也发生不同程度变化;600MPa处理样品D50值较对... 研究了超高压处理(300MPa和600MPa,10min)对浓缩乳清蛋白80加工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Pa和600MPa处理10min后,浓缩乳清蛋白80的△E值显著增加(p<0.05),明度值(L*)、a*和b*也发生不同程度变化;600MPa处理样品D50值较对照样品增加了22.13倍;此研究中的超高压处理条件主要影响了浓缩乳清蛋白80的起泡性和乳化性,对溶解性并未有显著影响(p>0.05);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圆二色谱分析,300MPa和600MPa处理10min只是改变了蛋白的二级结构,但对乳清蛋白的分子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浓缩乳清蛋白80 加工性质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lumina MiSeq平台高覆盖率测定干酪中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2
19
作者 焦晶凯 莫蓓红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5期34-38,共5页
采用第二代测序Illumina MiSeq方法测定了来自内蒙古4个不同地区的自然成熟干酪中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Iluumnia MiSeq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测定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布。分析了4种干酪样品中菌种类别和丰度分布、群落组成、不同样品间... 采用第二代测序Illumina MiSeq方法测定了来自内蒙古4个不同地区的自然成熟干酪中的细菌微生物多样性。Iluumnia MiSeq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测定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布。分析了4种干酪样品中菌种类别和丰度分布、群落组成、不同样品间物种差异及进化关系等,全面的展现了干酪中细菌微生物的多样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 干酪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乳酸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瑨 季红 +1 位作者 周方方 吴正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6,328,共6页
以改良的体外模型为检测手段,测试了不同乳酸菌发酵大豆豆浆的产物对麦芽糖酶的抑制作用。在测试过的乳酸菌中,以植物乳杆菌ST-Ⅲ(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Ⅲ)在37℃发酵大豆豆浆获得的发酵产物对麦芽糖酶的抑制效果最强。随后,考... 以改良的体外模型为检测手段,测试了不同乳酸菌发酵大豆豆浆的产物对麦芽糖酶的抑制作用。在测试过的乳酸菌中,以植物乳杆菌ST-Ⅲ(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Ⅲ)在37℃发酵大豆豆浆获得的发酵产物对麦芽糖酶的抑制效果最强。随后,考察了接种量、豆浆固形物含量、发酵温度对植物乳杆菌ST-Ⅲ发酵豆浆对麦芽糖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ST-Ⅲ发酵大豆豆浆产生麦芽糖酶抑制物的最适条件分别为接种量2%(v/v)、豆浆固形物含量5%(w/v)、发酵温度37℃。在优化条件下,发酵8 h获得的发酵豆浆对麦芽糖酶的抑制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ST-Ⅲ 大豆豆浆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麦芽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