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清生物技术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培 莫蓓红 刘振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55-359,共5页
乳清是干酪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牛奶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和乳糖等水溶性有机物。对于生产奶酪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不能对乳清深加工转化成有经济价值的产物,而只能将乳清作为废水排放,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生物... 乳清是干酪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牛奶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和乳糖等水溶性有机物。对于生产奶酪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不能对乳清深加工转化成有经济价值的产物,而只能将乳清作为废水排放,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生物法作为当今最为有效的废弃物转化技术之一,在废弃生物质的转化过程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就国外在乳清生物技术处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这其中主要的生物技术包括:发酵产甲烷、乙醇、氢气、乳酸以及乳糖酶水解等技术,为国内乳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 乳糖 生物技术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乳品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游春苹 鄢明辉 +1 位作者 邢倩倩 张红发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4期55-62,共8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乳品产业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在乳品中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增多。生物技术赋予乳品更多的风味、更高的质量和更多的健康益处,也让乳业行业逐渐显现更多创新可能。本文梳理了生物技术在乳品中的研究脉络和应用进...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乳品产业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在乳品中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增多。生物技术赋予乳品更多的风味、更高的质量和更多的健康益处,也让乳业行业逐渐显现更多创新可能。本文梳理了生物技术在乳品中的研究脉络和应用进展,为乳品创新提供参考和启示,总结了发酵技术(包括发酵剂、益生菌)、微生态技术、测序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等生物技术在乳业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论述了生物技术在乳品产业应用中的难点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发酵 益生菌 测序 合成生物学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乳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军伟 杭锋 +2 位作者 王钦博 宋馨 侯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764-4766,4771,共4页
越来越多的基因组测序给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支持。最近有研究表明,基于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的技术成功应用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计数以及乳制品中益生菌数量的计算。基于qPCR方法的技术进步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 越来越多的基因组测序给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支持。最近有研究表明,基于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的技术成功应用于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计数以及乳制品中益生菌数量的计算。基于qPCR方法的技术进步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不仅可以计数活菌数量,还可以在单一反应体系中检测多个微生物菌群数量,且能构建高通量PCR流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证明其可靠性,尽管如此,该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广泛使用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标准化方法。综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乳品微生物学中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益生菌 干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副干酪乳酪杆菌蛋白酶基因的差异性分析
4
作者 郝燕萍 刘振民 +6 位作者 张欢畅 韩瑨 贾向飞 吴涵清 徐杏敏 郑远荣 吴正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0-162,I0004-I0012,共22页
为探索3株副干酪乳酪杆菌BDⅡ、J4、J17蛋白酶基因特征与表型的联系和差异,采用透明圈法和福林法筛选出蛋白酶活力较高的3株副干酪乳酪杆菌,然后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结合15株已公开的副干酪乳酪杆菌和约氏乳杆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 为探索3株副干酪乳酪杆菌BDⅡ、J4、J17蛋白酶基因特征与表型的联系和差异,采用透明圈法和福林法筛选出蛋白酶活力较高的3株副干酪乳酪杆菌,然后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结合15株已公开的副干酪乳酪杆菌和约氏乳杆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重点研究影响副干酪乳酪杆菌产蛋白酶能力的关键基因。结果显示,BDⅡ、J4、J17的蛋白酶活力相对较高,其中BDⅡ的蛋白酶活力最高,为22.017 U/mL;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3株菌GC含量为46.14%~46.64%,基因组大小为2.3~3.2 Mb。通过CAZys注释,发现BDⅡ含有与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密切相关的特有蛋白家族GT51(间接参与蛋白水解调控)和特有的肽酶pepX(分解肽),因此推测肽酶pepX和GT51的存在是BDⅡ蛋白酶活力最高的原因。该研究通过表型与基因组结合的方法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酶的副干酪乳酪杆菌BDⅡ,阐明了蛋白水解机制和蛋白水解相关基因的调控机制,发现BDⅡ在功能性乳制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力 基因组 副干酪乳酪杆菌B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鞘磷脂对肠屏障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艺瑾 陈佳丽 +6 位作者 刘振民 穆海波 郭阳泽 姜程曦 杨惠仪 刘汉宇 李墨翰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58,共7页
研究鞘磷脂的组成、功能及其在乳脂肪球膜中的作用,对人体健康和维持肠屏障完整等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与意义。鞘磷脂具有抗炎、维持皮肤屏障、调节肠道菌群、信号传导、提高婴儿认知能力、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和大脑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 研究鞘磷脂的组成、功能及其在乳脂肪球膜中的作用,对人体健康和维持肠屏障完整等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与意义。鞘磷脂具有抗炎、维持皮肤屏障、调节肠道菌群、信号传导、提高婴儿认知能力、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和大脑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乳中鞘磷脂存在于乳脂肪球膜外层,与胆固醇结合形成脂筏。作为乳脂肪球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乳鞘磷脂在细胞信号转导、肠道的吸收代谢、维持乳脂肪球稳定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乳鞘磷脂由鞘氨醇骨架、脂肪酸链和磷酸胆碱头部3部分组成的复杂结构、代谢特征及通过与胆固醇形成脂筏结构调节肠上皮完整性、水解产物缓解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稳态发挥肠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为功能性脂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磷脂 肠屏障 保护作用 肠道菌群 肠道上皮 脂筏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应激对冷冻干燥鼠李糖乳酪杆菌B6活性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杨婷 张佳 +1 位作者 张娟 吴正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93-100,共8页
为探究冷应激对冷冻干燥乳酸菌活性的影响,通过以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B6为研究对象,考察7种保护剂和不同冷应激处理对其冷冻干燥的保护效果,以及探讨了在不同冷应激温度及时间下其存活率、酸化能力、乳酸脱氢... 为探究冷应激对冷冻干燥乳酸菌活性的影响,通过以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B6为研究对象,考察7种保护剂和不同冷应激处理对其冷冻干燥的保护效果,以及探讨了在不同冷应激温度及时间下其存活率、酸化能力、乳酸脱氢酶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 g/L脱脂乳为最佳保护剂,其冷冻存活率达到了79.30%,显著高于其他保护剂的存活率(P<0.05)。在100 g/L脱脂乳为保护剂的基础上,4℃冷应激2 h时冷冻干燥存活率能够达到(97.94±1.1)%,较未冷应激对照组的存活率提高了18.64%,并且优于其他冷应激的条件(P<0.05)。此外,4℃冷应激2 h能够显著提高L.rhamnosus B6冷冻干燥后的酸化能力、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以及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因此,该研究表明冷应激处理方法对冷冻L.rhamnosus的活力具有有效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应激 冷冻干燥 鼠李糖乳酪杆菌 存活率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品中耐冷菌和耐热菌分型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詹翠青 祁岩 游春苹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73-384,共12页
耐冷菌和耐热菌是乳制品中主要污染微生物,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因此,深入研究污染菌群之间的关系,追溯污染的具体途径与源头,降低污染危害,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分型鉴定技术为污染微生物的精准识别与分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 耐冷菌和耐热菌是乳制品中主要污染微生物,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因此,深入研究污染菌群之间的关系,追溯污染的具体途径与源头,降低污染危害,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分型鉴定技术为污染微生物的精准识别与分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主要介绍乳制品中耐冷菌和耐热菌的分型鉴定研究进展,从表型分型技术、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以及质谱分型技术三方面展开论述,对每种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介绍,对当前分型鉴定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乳品中耐冷菌和耐热菌进行分型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更加精准、高效地识别与控制乳品中的污染微生物,从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菌 耐热菌 鉴定 分型 乳制品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光散射技术在乳体系稳定性分析中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杭锋 艾连中 +1 位作者 郭本恒 陈卫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6-41,共6页
基于多重光散射技术的Turbiscan和Quickscan是一种可在较短时间内检测出体系聚集、絮凝、浮油及沉淀等失稳现象的仪器。介绍了Turbiscan和Quickscan的工作原理、简单的操作和分析方法,综述了其在分析液态乳体系失稳原因、失稳程度量化... 基于多重光散射技术的Turbiscan和Quickscan是一种可在较短时间内检测出体系聚集、絮凝、浮油及沉淀等失稳现象的仪器。介绍了Turbiscan和Quickscan的工作原理、简单的操作和分析方法,综述了其在分析液态乳体系失稳原因、失稳程度量化、多体系稳定性比较、粒径测定以及乳蛋白稳定气泡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它们在乳体系稳定性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光散射 Turbiscan Quickscan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及其遗传调控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晶 任婧 +2 位作者 吴正钧 王荫榆 郭本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6,共6页
作为食品级的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由于其具有很多优良的功能特性,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胞外多糖产量偏低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因此从基因水平上探索增加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途径是大有裨益的。文中详细阐述了胞外多糖的分类、结构... 作为食品级的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由于其具有很多优良的功能特性,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胞外多糖产量偏低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因此从基因水平上探索增加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的途径是大有裨益的。文中详细阐述了胞外多糖的分类、结构,同型多糖和异性多糖生物合成过程及其差异,以及在合成过程中的遗传调控,并介绍了一些增加产量的有效调控手段,为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生物合成 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乳粉品牌溯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管骁 古方青 +1 位作者 刘静 杨永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21-2624,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模式,结合简易分类技术(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对不同品牌乳粉进行了分类溯源研究。实验共采集了四种不同品牌乳粉,包括光明乳粉54组,荷兰乳粉43组,雀巢乳粉33组以及伊利乳粉8组共138... 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模式,结合简易分类技术(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对不同品牌乳粉进行了分类溯源研究。实验共采集了四种不同品牌乳粉,包括光明乳粉54组,荷兰乳粉43组,雀巢乳粉33组以及伊利乳粉8组共138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通过对预处理后的训练集全谱段数据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9.07%。利用SIMCA类建模法建立的乳粉主成分回归模型对预测集乳粉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光明乳粉、荷兰乳粉、雀巢乳粉的识别率分别为78%,75%,100%,拒绝率分别为100%,87%,88%。因此,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建立的模型具备较好的乳粉品牌溯源能力,为快速、准确鉴别乳粉品牌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乳粉 SIMCA溯源 类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超滤技术浓缩乳清的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红艳 刘振民 莫蓓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1-354,共4页
采用孔径为20nm的无机陶瓷膜超滤干酪副产物乳清,浓缩乳清蛋白。通过对膜过滤压力、温度以及乳清pH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操作压力0.25MPa,温度51℃,pH6.1,此条件下超滤膜渗透通量达到169.37L/m2.h... 采用孔径为20nm的无机陶瓷膜超滤干酪副产物乳清,浓缩乳清蛋白。通过对膜过滤压力、温度以及乳清pH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操作压力0.25MPa,温度51℃,pH6.1,此条件下超滤膜渗透通量达到169.37L/m2.h,乳清蛋白可浓缩至5.4%,经喷雾干燥制得WPC蛋白质含量为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 浓缩乳清蛋白 陶瓷膜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宏信 苏米亚 +2 位作者 陈文亮 郭艳红 齐晓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0-357,共8页
传统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学技术已证明母乳内具有多种微生物,包含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最新研究也证明母乳内的微生物,有些具有特殊的功能如抗HIV、治疗乳腺炎及通过孕产妇肠道到达乳腺等。本文就... 传统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学技术已证明母乳内具有多种微生物,包含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最新研究也证明母乳内的微生物,有些具有特殊的功能如抗HIV、治疗乳腺炎及通过孕产妇肠道到达乳腺等。本文就母乳内微生物的来源、种类、鉴定方法、特殊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母乳微生物的研究方向,以期能为母乳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母乳微生物 益生菌 乳腺炎 H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颜君 孙颜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1,共6页
综述了超高压技术在各类乳制品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液奶、发酵乳、干酪和奶油类制品等。关于超高压在乳制品中的应用还仅是在研究阶段,市场上尚未有超高压处理乳制品销售,这些研究为促进超高压技术在乳制品加工中的产业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 超高压技术 液奶 发酵乳 干酪 奶油类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植物乳杆菌对干酪模型成熟中微生物及蛋白质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莫蓓红 赵建 +1 位作者 苗君莅 陈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104,共5页
采用无菌条件下生产的新鲜干酪凝块制作干酪模型,以WSN,12%TCASN和氨基酸含量等为指标测定植物乳杆菌SP-3对其的促熟作用。微生物测定表明SP-3在干酪模型的成熟过程中(12d)能保持较高的浓度;WSN结果表明SP-3对干酪中蛋白质的初级水解无... 采用无菌条件下生产的新鲜干酪凝块制作干酪模型,以WSN,12%TCASN和氨基酸含量等为指标测定植物乳杆菌SP-3对其的促熟作用。微生物测定表明SP-3在干酪模型的成熟过程中(12d)能保持较高的浓度;WSN结果表明SP-3对干酪中蛋白质的初级水解无显著影响;12%TCASN的结果表明SP-3影响了干酪中小肽的形成;5%PTA-SN和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SP-3促进了体系中游离氨基酸的产生;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显示谷氨酸、亮氨酸、组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丝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的含量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SP-3能加快干酪体系中蛋白质的水解进程,具有促进干酪成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干酪模型 蛋白质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和电泳技术在乳清蛋白分离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培 莫蓓红 刘振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7-391,共5页
乳清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是乳清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色谱和电泳技术是当今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之一。国内有关乳清再利用技术特别是乳清蛋白的分离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文章就国内外乳清蛋白的分离... 乳清蛋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是乳清经济价值的主要来源。色谱和电泳技术是当今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之一。国内有关乳清再利用技术特别是乳清蛋白的分离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文章就国内外乳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分析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为该类蛋白的分离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色谱 电泳 分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培养技术在干酪微生物群落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蓓红 孙立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298,共6页
非培养方法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非培养方法在分析干酪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监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干酪生产和成熟过程中演替的应用现状。主要介绍已被广泛用于分析干酪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DNA指纹图谱技术,包括PCR... 非培养方法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非培养方法在分析干酪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监测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干酪生产和成熟过程中演替的应用现状。主要介绍已被广泛用于分析干酪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DNA指纹图谱技术,包括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PCR-时间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TTGE)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PCR)技术以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等。此外,本文还对非培养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展望非培养方法在干酪行业的应用前景,认为将非培养方法和传统培养方法结合使用才是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最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培养方法 干酪 DNA指纹图谱技术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中常见微生物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焦晶凯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9,共6页
发酵乳微生物类型主要有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根据所使用微生物的不同,世界上的发酵乳类型多不胜数,酸奶中乳酸菌主要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 发酵乳微生物类型主要有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根据所使用微生物的不同,世界上的发酵乳类型多不胜数,酸奶中乳酸菌主要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主,根据其添加量和附属发酵剂的不同,所生产的发酵乳产品也各有不同。开菲尔是以酵母菌为主的发酵乳主要代表,目前使用霉菌的发酵乳以维利(Viili)酸奶为主。随着生活的健康化,益生菌发酵饮品也开始得到关注。文中论述了主要发酵乳微生物及其代表发酵乳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乳酸菌 酵母菌 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乳对机体健康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国骄 洪青 +2 位作者 刘振民 王吉栋 雍靖怡 《中国乳业》 2024年第7期106-110,共5页
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的重要载体。近10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益生菌发酵乳认识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对益生菌发酵乳对机体健康促进作用机理逐渐清晰。本文阐述益生菌发酵乳对便秘的缓解作用、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以及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 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的重要载体。近10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益生菌发酵乳认识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是对益生菌发酵乳对机体健康促进作用机理逐渐清晰。本文阐述益生菌发酵乳对便秘的缓解作用、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以及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并展望了益生菌发酵乳产业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发酵乳 机体健康 作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乳的成分、应用及酪乳中乳脂肪球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蕴桃 孙颜君 +2 位作者 刘振民 万嗣宝 王吉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14-322,共9页
酪乳是黄油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相,黄油的加工工艺会促使部分乳脂肪球及乳脂肪球膜释放到水相中而富集。酪乳因其富含乳脂肪球膜、极性脂类和功能性膜蛋白而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收集、利用黄油生产排放的酪乳,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酪乳是黄油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水相,黄油的加工工艺会促使部分乳脂肪球及乳脂肪球膜释放到水相中而富集。酪乳因其富含乳脂肪球膜、极性脂类和功能性膜蛋白而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收集、利用黄油生产排放的酪乳,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酪乳成分、应用和酪乳中乳脂肪球膜分离技术方面的研究,为酪乳和乳脂肪球膜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乳 乳脂肪球膜 极性脂质 分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乳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祁岩 游春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6,235,共7页
阐述了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流式细胞术在乳品微生物检测中的方法和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乳品 微生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