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及其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凡熙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紧密结合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开创性、系统性概括,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内涵特征、演进趋势、发...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紧密结合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开创性、系统性概括,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内涵特征、演进趋势、发展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深化了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理论框架,为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成逻辑 理论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组态分析——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伟 徐腾达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4,共9页
数字经济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其需要科技金融生态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构建一个由财政投入、风险投资、科技贷款、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和科技服务组成的科技金融生态,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我国31个省级行政... 数字经济是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其需要科技金融生态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构建一个由财政投入、风险投资、科技贷款、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和科技服务组成的科技金融生态,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科技金融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金融要素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科技金融生态通过多要素形成的组态发挥作用;(2)在科技金融生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两类组态中,政府-市场协同模式的绩效高于市场主导模式,说明市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而政府与市场协同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至更高水平;(3)在数字经济未能实现高水平发展的组态地区中,金融市场发展不足是共性问题。研究结论为各地因地制宜优化科技金融生态提供理论借鉴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生态 数字经济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fsQCA 组态 政府-市场协同模式 市场主导模式 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下的新基建高质量发展研究
3
作者 周海川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91-896,共6页
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对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相关国家提高新基建全球竞争力、注重关键技术研发、吸引私营部门深度参与、推动标准规则统一、提升供应链韧性等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尽管近... 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对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相关国家提高新基建全球竞争力、注重关键技术研发、吸引私营部门深度参与、推动标准规则统一、提升供应链韧性等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做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尽管近年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在发展规模、技术自主程度、数智化水平以及支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能力上不断提升,但也面临着自身安全风险较大、新技术引入风险、标准制定滞后等挑战,建议以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功能扩展为纽带、以边界治理为重点,着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安全威胁 安全防护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铭雨 刘基伟 李群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02,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研究发现:全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2021年分别达到0.840、0.809,较2011年分别上涨715.5%、235.7%。耦合协调度仅在2011年表现为轻度协调,2021年达到优质协调,说明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必须协同推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各地区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失调成因存在显著差异,广东省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到带头作用,黑龙江省等8个省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现出“辐射”效应,北京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负相关,出现“虹吸”效应,这导致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差距拉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出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强化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抢抓机会,转化“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攻关能源技术,助力重化工业地区加速能源体系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综合评价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4
5
作者 顾严 刘凡熙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79,共3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期盼,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理论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刻领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共同富裕 经济发展 根本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我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徐腾达 彭俊超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6,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一个由资源禀赋(包括人力资源和财政金融资源)、产业基础(包括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科研条件(包括科技条件和教育条件)组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一个由资源禀赋(包括人力资源和财政金融资源)、产业基础(包括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科研条件(包括科技条件和教育条件)组成的分析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并探讨我国30个省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模式。研究表明:单一因素不构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只有多因素组态才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目前存在两类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即“资源-产业-科研”三元模式和“产业-科研”二元模式;东、中、西部地区模式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短板是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薄弱,而非资源禀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资源禀赋 产业基础 科研条件 差异化模式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蕴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0-64,共5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为重要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水平社会主...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为重要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统一市场和分工协作、发展改革和安全稳定等关系,以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健全安全发展机制等方面为重点,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式现代化 政府和市场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推动绿色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新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4-59,共6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二者在理论内核上是统一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二者在理论内核上是统一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以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推动我国绿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牢牢把握推动绿色发展的实践要求,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理论结晶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夯实藏粮于技根基:历史演进与深化路径
9
作者 杨梦颖 赵冲 肜新春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共3页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强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内容,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国计民生基石方面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机械化通过持续稳产增产、节本增效、提质减损,成为护航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进入新发展阶段,粮食生产面临的“... 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强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内容,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筑牢国计民生基石方面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机械化通过持续稳产增产、节本增效、提质减损,成为护航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进入新发展阶段,粮食生产面临的“稳产量”“提质量”“拓空间”“增绿色”形势任务,对农业机械化拓展粮食生产潜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聚焦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创新和数字农机建设,构建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科技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10
作者 盛朝迅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86,共10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主要通过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生产组织模式变革等机制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我国具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高...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主要通过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生产组织模式变革等机制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我国具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基础,但也存在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顺畅、科技金融建设不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不力等现实问题。为此,应强化创新供给,率先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供需结合,促进科技成果顺畅转化;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供给持续稳定的创新投资;推动引育并举,加快集聚全球高水平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绩观纠偏与能力重塑: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的时代要求
11
作者 李玉举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6-40,共5页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认识、尊重、顺应规律,不超...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认识、尊重、顺应规律,不超越阶段、不超出条件安排,制定长远规划时保持历史耐心、反复研究论证、谋定而后动;又要在目标任务定下来后,雷厉风行抓落实、久久为功抓落实,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党员干部 干部能力本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和政策建议
12
作者 周海川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6-75,共10页
先进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孕育、转化和扩张三类产业载体,其中传统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在转化、扩张阶段的主要载体。综合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质生产力发展由产业质态、产业扩散速度、载体规模、科技水平、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因... 先进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孕育、转化和扩张三类产业载体,其中传统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在转化、扩张阶段的主要载体。综合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质生产力发展由产业质态、产业扩散速度、载体规模、科技水平、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等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与产业类别无关,并且因不同产业类别存在质态高低之分、因不同产业应用速度存在快慢之分、因载体规模不同存在大小之分、因产业载体结合不同而存在差异。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五条路径,即充分释放主要载体作用来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生产关系调整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以催生新质生产力,通过布局产业链以加速新质生产力,瞄准绿色生产力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但是,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将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割裂的“弃旧”认识、过度迷恋新技术将先进技术等同于新质生产力的盲目追新、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少导致新动能培育不够、应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等认识误区以及短板,亟须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地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聚焦“七化”发力等方面促进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 产业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13
作者 李沐霖 许家云 徐腾达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103,共28页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的当下,深入研究智能制造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对于保障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利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企业数据...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的当下,深入研究智能制造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对于保障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利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制造对企业OFDI行为的具体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制造是促进企业OFDI行为的有效途径,这不仅体现在OFDI的决策选择方面,也反映在OFDI的频次增加方面。机制分析发现,智能制造能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增强风险承担能力三个渠道来推动企业的OFDI活动。拓展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制造对企业OFDI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性,其中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智能制造对外资企业、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贸易型企业OFDI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智能制造能够扩展企业OFDI的投资广度,二者存在倒U型关系。本文为企业国际化行为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企业把握智能制造的时代机遇,对于推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企业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农村养老服务支持政策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顾严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8,共17页
经过70多年探索实践,我国农村建立起以家庭为主体、“五保”制度为基础、村民互助为特色、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阶段、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协调。因此,农村养老服务在需求、供给... 经过70多年探索实践,我国农村建立起以家庭为主体、“五保”制度为基础、村民互助为特色、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阶段、收入水平、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协调。因此,农村养老服务在需求、供给及政策效应上都不同于城市。基于城乡差异性,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必须以完善养老保障为先决条件,以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为基础工程,以重点发展互助型养老服务,特别是发挥返乡养老群体积极作用为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异 农村养老服务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主要指标及关联程度测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可山 孙铭雨 +1 位作者 刘基伟 李群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6,共16页
文章理论阐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涵义,构建四维度34个指标的粮食安全根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文章采用牛顿第二定律、灰色关联度等模型,揭示各指标对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强弱,测度各指标与粮食... 文章理论阐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政策涵义,构建四维度34个指标的粮食安全根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时间序列数据,文章采用牛顿第二定律、灰色关联度等模型,揭示各指标对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强弱,测度各指标与粮食安全根基的关联程度及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驱动力作用下,耕地保护和科技支撑起到正向作用,党政同责夯实的作用呈波动趋势,而种粮收益则表现为负向作用。应稳定党政同责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逐步将支持的重点转向农业科技进步,通过科技支撑带动耕地保护程度和种粮收益水平持续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根基综合指数呈“W”形变动,但科技支撑指数呈现的复杂趋势和种粮收益指数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态势要引起重视。未来耕地质量和科技支撑对粮食安全的作用将不断增强,要重点防范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和“谁来种粮”问题带来的粮食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科技进步 耕地保护 种粮收益 动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海良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6,共10页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新时期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在开放的基本国策、战略方针和开放格局上作出...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新时期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在开放的基本国策、战略方针和开放格局上作出多方面的开创性探索。新时代开放理论和实践协力推进、系统集成,在开放的战略和原则、特点和特征、理念和形式、布局和治理上,以及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倡议”和“全球南方现代化”中,开放的“显著标识”的意蕴得到多方面的创新性探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历史进程及其战略部署和方略布局中,开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决定》 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鲜明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促质,蓄势赋能——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形成机理及实现进路 被引量:42
17
作者 吕薇 金碚 +5 位作者 李平 王蕴 任保平 张辉 盛朝迅 李开孟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创新 自立自强 颠覆性技术 新动能 前沿技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高质量发展 创新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何以驱动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2
18
作者 耿子恒 孟山月 杨宜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5,I0002,共9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的新发展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创新,它是以新型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内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基于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的新发展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创新,它是以新型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内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从有效投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视角阐述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继而遵循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个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阐释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建议以治理体系创新为切入点,用系统平衡观指导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国家创新生态、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劳动者队伍以及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这一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化阐释 被引量:16
19
作者 顾严 张欣欣 马小腾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3,共11页
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由内涵、原则、路径、载体和领导力量等方面组成的科学体系。其丰富内涵可以从发展的阶段、形态、理念、战略、成效检验标准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新时代的硬道理... 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由内涵、原则、路径、载体和领导力量等方面组成的科学体系。其丰富内涵可以从发展的阶段、形态、理念、战略、成效检验标准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新时代的硬道理来把握。其原则要求可以从理念的先导、质量的互变、改革开放的动力、美好生活的取向等四个维度来提炼。其路径选择可以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标准市场体系、高品质生活等八个方面来梳理。其重要载体可以分为领域(行业)和空间(区域)两大类。其领导力量可以从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安排、宏观经济治理以及领导干部能力等视角来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理论体系化 习近平经济思想 新发展理念 首要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要求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瑾 万劲波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0-58,共9页
“四链融合”以资本循环理论和生产力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主线、两关键”的有机结构,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主线,创新链为产业链提供动力,产业链为创新链提供载体,资金链和人才链为创新链、产业链提供给养和支撑。四链深度融合后,... “四链融合”以资本循环理论和生产力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主线、两关键”的有机结构,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主线,创新链为产业链提供动力,产业链为创新链提供载体,资金链和人才链为创新链、产业链提供给养和支撑。四链深度融合后,呈现“目标一致、同向发力,无缝衔接、融为一体,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本特征。在实践中,应持续优化“四链融合”政策环境,搭建促进“四链融合”供需对接机制和平台,健全推动“四链融合”的投融资体系,加快完善“四链融合”的人才体系,构建创新主体互利共赢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链融合” 创新驱动发展 理论分析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