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序榆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杜有新 王军峰 +3 位作者 梁炜 杨晓君 王志高 刘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4,共9页
以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长序榆(Ulmus elongata L.K.Fu et C.S.Ding)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种类、胸径(地径)、株高、冠幅和盖度等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林冠层不同层次的种类组成。在此基础上,对... 以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长序榆(Ulmus elongata L.K.Fu et C.S.Ding)群落为研究对象,对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种类、胸径(地径)、株高、冠幅和盖度等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林冠层不同层次的种类组成。在此基础上,对该长序榆群落的种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χ^2和W检验以及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分析了该群落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显示:该长序榆群落共有维管植物37科53属58种,乔木层有19科26属32种,乔木层种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03、0.93和0.87;灌木层有17科18属19种,灌木层种类的H、D和J值分别2.73、0.92和0.93;草本层有14科17属18种,草本层种类的H、D和J值分别为2.55、0.90和0.88。林冠层越低种类数越多,且长序榆仅出现在林冠层的中上层,并缺乏更新苗。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群落乔木层25个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总体呈不显著正关联。从PC值看,仅有58个种对紧密关联(PC≥0.6),其中,长序榆仅与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et Zucc.)、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 Hand.-Mazz.)和华中樱桃〔Cerasus conradinae(Koehne)Yüet Li〕等10个种类紧密关联;从AC值看,有92个种对紧密正关联(AC≥0.60),有91个种对紧密负关联(AC≤-0.60),其中,长序榆仅与红楠、紫弹树(Celtis biondii Pamp.)和紫楠〔Phoebe sheareri(Hemsl.)Gamble〕(AC≥0.60)以及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L.Burtt et A.W.Hill〕、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和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Hemsl.)Hutch.〕(AC≤-0.60)紧密关联。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群落中,长序榆与多数树种不紧密正关联,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随机性。虽然群落中缺乏长序榆更新苗,但长序榆种群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种群中尚有一定数量的中小龄级个体,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序榆 群落结构 种类组成 种类多样性 χ2检验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春生 章艺 +4 位作者 刘鹏 廖进平 张家银 刘菊莲 康华靖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 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以高位芽占绝对的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型叶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木兰 群落特征 种群结构 集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伟成 朱爱军 +2 位作者 张方纲 刘菊莲 潘成椿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采用直接计数法和典型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了数量、分布、生境、利用、保护现状等调查,并依据频度、种型、利用价值、就地保护等13个单项指标,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 采用直接计数法和典型样方法,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了数量、分布、生境、利用、保护现状等调查,并依据频度、种型、利用价值、就地保护等13个单项指标,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5个组合指标,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野生植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开展优先保护序列研究,得出优先保护的序列为:花榈木、福建柏、九龙山榧树、凹叶厚朴、南方红豆杉、厚朴、钟萼木、连香树、榉树、樟、香果树、鹅掌楸、白豆杉、榧树、长序榆、毛红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资源现状 评价体系 优先保护序列 九龙山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及传统方法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黑麂资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季国华 郑伟成 +3 位作者 王华 刘菊莲 潘成椿 叶飞英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2012年10月和2013年5月,采用分层—样地—样带抽样统计法分别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所设置的15条样带进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资源调查,结合样带法、红外相机技术法以及分子标记法对九龙山保护区黑麂的种... 2012年10月和2013年5月,采用分层—样地—样带抽样统计法分别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所设置的15条样带进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资源调查,结合样带法、红外相机技术法以及分子标记法对九龙山保护区黑麂的种群密度及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黑麂种群平均密度为7.93±0.75只/km2,其中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黑麂种群密度分别为10.27±1.17、7.58±0.26、4.89±1.28只/km2;通过方差分析,不同样地间黑麂种群密度差异极显著(F=10.45>F3,26=4.64,P<0.01)。这表时,黑麂在九龙山保护区内广泛分布,而主要集中分布在上寮坑、岩坪一带,黄基坪等周边地带为黑麂的次要分布区,其余地区为一般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种群密度 样带法 红外相机法 分子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承川 李成惠 +3 位作者 陈卫新 张家银 巫松标 廖进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133,共5页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以樟科和山茶科植物为主,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以樟科和山茶科植物为主,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9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93.18%,细叶次之,占4.55%,;叶型以单叶占优势,为86.36%;叶质以革质叶为主,占75.00%。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红楠的种群年龄结构呈"巨"字型,幼苗储备丰富,种群呈增加的趋势。从群落演替来看,红楠将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 红楠 群落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经济树种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卫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20-21,共2页
经实地调查,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经济树种602种(含变种),隶属75科342属,根据植物经济用途,分为果树类、油料类、观赏类、药用类、芳香类及其他类资源,并提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经济树种 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及其分布
7
作者 张福根 徐锦法 +1 位作者 巫春雄 陈卫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186-186,193,共2页
在收集整理20多年保护区野外植物调查数据基础上,总结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及其分布。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3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9种;列入《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国家... 在收集整理20多年保护区野外植物调查数据基础上,总结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及其分布。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计3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9种;列入《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种;中国特有属植物有1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濒危植物 特有植物 分布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 浙江遂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建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2期324-324,326,共2页
通过对九龙山保护区管理现状的阐述,分析出管理体制不顺、保护政策过死和科研重视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建立独立的保护区管理局、适当开展实验区经营探索和加强保护区管理课题的研究等做好九龙山保护区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九龙山保护区 管理现状 社会经济发展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主体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祖良 李健 +1 位作者 刘菊莲 赵明水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3-57,60,共6页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主体主要有国家、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生态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等...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主体主要有国家、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生态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等,要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协调有序的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管理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自然分布与评价
10
作者 罗建峰 罗骑 郑春浩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93-93,95,共2页
经过调查,浙江省九龙山自然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19种,分属12科,18属,其中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14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17种。对其价值从科研、观赏、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关键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自然分布 浙江九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监测浙江省自然保护区豹猫生存状况 被引量:12
11
作者 章书声 李佳琦 +4 位作者 郑而重 吴友贵 刘菊莲 陈小南 徐爱春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7,共6页
2011-2014年,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化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淳安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布设302台红外相机,拍摄到66张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照片... 2011-2014年,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化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淳安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布设302台红外相机,拍摄到66张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照片。泰顺乌岩岭2012年全年拍摄35张,千岛湖近3 a时间共拍摄到10张。通过对豹猫照片数据分析,发现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春与夏、秋与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其繁殖和食物有关;调查发现,被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且无人干扰,豹猫出现较少,但是在已失去食物链高层森林里,豹猫将取而代之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浙江省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豹猫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梵净山石斛生境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成椿 刘菊莲 +3 位作者 黄帮文 胡有金 蔡臣臣 康华靖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梵净山石斛(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资源稀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资源,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梵净山石斛原生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梵净山石斛主要附生在乔木树种上,分布高度主要集中在15... 梵净山石斛(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资源稀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资源,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梵净山石斛原生境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梵净山石斛主要附生在乔木树种上,分布高度主要集中在15~20 m;其开花率高达64.8%,但结实率极低,且有大小年之分。2)光照的测量结果显示,群落郁闭度约70%左右;温湿度的监测结果显示,5—9月群落内平均温度21.8℃、平均相对湿度98.4%。根据调查资料估算,区内蕴藏量(鲜重)在10 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 梵净山石斛 生境 调查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春生 刘鹏 +4 位作者 张志祥 李成惠 黄帮文 罗建峰 金婷婷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1,共7页
采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了南方铁杉在九龙山群落中的地位。结果表明:乔木层中,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木荷(Schima superba)生态位宽度较大,它们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较... 采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了南方铁杉在九龙山群落中的地位。结果表明:乔木层中,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木荷(Schima superba)生态位宽度较大,它们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灌木层中,南方铁杉、猴头杜鹃、朱砂根(Ardisia crenata)、木荷、三角枫(Acer buergerig-num)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南方铁杉与这几个树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这些分析结果为珍稀濒危植物南方铁杉种群数量的扩增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生态位重叠 南方铁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南方铁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春生 刘鹏 +3 位作者 张志祥 蔡妙珍 胡有财 巫松标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33-1540,共8页
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同时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检验、联结系数AC、种间共同出现的百分率PC研究南方铁杉群落19个... 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物种多样性。同时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检验、联结系数AC、种间共同出现的百分率PC研究南方铁杉群落19个乔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的大小均表现为灌木层大于乔木层,乔木层中物种丰富度为乔木中层〉乔木下层〉乔木上层。(2)乔木层、乔木层上层和乔木层中层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1300~1500m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1500~1620m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物种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中间高度膨胀”现象;乔木下层和灌木层则表现为相反规律。(3),统计度量值表明,在162个种对中,147对联结关系来达到显著水平,种间的独立性较大;共同出现的百分率PC表明多数种对之间联结程度不显著,南方铁杉、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木荷(Schima superba)三者联结是比较紧密的;联结系数AC表明,南方铁杉与厚皮香(Temstroemia gymnanthe)、多脉冬青(Ilex polyneura)、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等种对存在显著负联结,表明这几个树种对南方铁杉的生长存在重要影响,在营造林工林时应重点加于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铁杉 物种多样性 乔木 种间联结 九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九龙山榧与其同属广布种榧树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英茂 周钰鸿 +3 位作者 潘成椿 刘菊莲 蓝本宽 康华靖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3,共8页
分别以栽培和野生条件下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雌、雄株)及同属广布种——榧树(T.grandis)为材料,比较了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光强的响应,以期为九龙山榧种质资源保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下,九龙山榧雌... 分别以栽培和野生条件下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雌、雄株)及同属广布种——榧树(T.grandis)为材料,比较了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光强的响应,以期为九龙山榧种质资源保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下,九龙山榧雌株幼苗叶片的光系统I最大荧光值整体高于榧树及九龙山榧的雄株;九龙山榧雌、雄株幼苗的光饱和点也较高,分别为788.581和550.640μmol/(m^(2)·s),所对应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较高,分别为40.690和39.546μmol/(m^(2)·s)。同样,在野外条件下,九龙山榧雌、雄株的光饱和点也均显著高于榧树,分别为1165.361和1416.817μmol/(m^(2)·s),光系统II最大电子传递速率也以九龙山榧雌株为最高,其值为80.322μmol/(m^(2)·s)。由此可见,九龙山榧为阳生树种,且与榧树相比具有更强的光合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榧 榧树 栽培条件 野生条件 荧光参数 光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幼苗生长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对不同光强的响应 被引量:51
16
作者 刘鹏 康华靖 +5 位作者 张志详 徐根娣 张争艳 陈子林 廖承川 陈卫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56-5664,共9页
研究了室内人工气候箱中相对高、中和低((5000±230)lx、(2200±110)lx和(1000±80)lx)光强下香果树幼苗的生长特性及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光强下的幼苗生长迅速,株高和生物量一直维持最高水平;高光强下的幼苗,... 研究了室内人工气候箱中相对高、中和低((5000±230)lx、(2200±110)lx和(1000±80)lx)光强下香果树幼苗的生长特性及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光强下的幼苗生长迅速,株高和生物量一直维持最高水平;高光强下的幼苗,生长极其缓慢,株高和生物量均处于最低水平;低光强下的幼苗比叶面积最大;而根冠比则以高光强下的为最高;叶绿素(a+b)含量在低光强下最高,中光下次之,强光下最小。前期,低光强下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值较大,随着幼苗的生长呈下降的趋势,120d后与其他处理相比达到最小。荧光参数的结果显示,高光强下,香果树幼苗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均处于最低水平,而测定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却处于最高水平,在低和中光强下则刚好相反。由此可见,高光强对香果树幼苗生长极其不利,而低和中光强下生长较好。建议在室内培育香果树幼苗时,适当减弱光强,保证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幼苗 不同光强 生长特性 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FTIR不同地理居群香果树多样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志祥 刘鹏 +3 位作者 康华靖 廖承川 陈子林 徐根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81-2086,共6页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浙江省7个不同地区香果树茎和叶的红外光谱,以721~3366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吸光度为指标,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浙江省7个不同地区香果树茎和叶的红外光谱,以721~3366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吸光度为指标,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比较了7个不同地理居群香果树茎和叶在红外光谱图上的差异程度,即各吸收峰所对应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香果树茎和叶的红外光谱存在一定差异,叶在聚类分析中所表现出来的居群间的距离系数和主成分分析三维排序图中各居群的相对位置都较大,在研究植物不同地理距离居群多样性分化方面具有比茎更好的效果。与其他地区地理距离相对较远的大盘山和古田山香果树居群红外光谱具有特殊性,多样性分化显著。九龙山、乌岩岭和松阳的香果树居群红外光谱图各有其特点,在三维排序图上的位置差异不大,聚类分析也显示这几个居群间距离系数很小,说明这几个地区香果树居群在植物化学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居群多样性分化不显著。发现基于FTIR的主成分分析排序图和聚类分析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植物不同地理居群间多样性的分化,这也表明,FTIR在应用于濒危植物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地理距离 多样性分化 香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铭红 宋瑞生 +4 位作者 姜云飞 赵谷风 付海龙 郑英茂 于明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7-1146,共10页
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使得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基本上已片断化。对位于浙、闽、赣、皖交界山区的6个以甜槠和木荷为建群种的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片断化样点共有物种69-142种。其中乔木层共有24-3... 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使得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基本上已片断化。对位于浙、闽、赣、皖交界山区的6个以甜槠和木荷为建群种的片断化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个片断化样点共有物种69-142种。其中乔木层共有24-39种,Simpson指数(λ)为0.7932-0.9319,Shannon-Weiner指数(H′)为2.4108-3.201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676-0.8132,Gleason指数(IG)为4.5816-8.2098;灌木层共有45-120种,λ为0.8309-0.9558,H′为2.6257-3.7902,J为0.6082-0.7903,IG为10.0216-17.2782;草本层共有6-23种,λ为0.5073-0.7639,H′为0.8783-1.8802,J为0.3822-0.5771,IG为0.9646-4.2871。(2)乔木层和灌木层分别在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上占有优势,此外,各片断化样点之间建群种比较类似,而林下灌木和草本种类则有明显差异。(3)人类干扰和片断化面积大小分别影响了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4)边缘效应明显,并且主要发生在林缘50m的范围内。从林缘到林内单位面积物种数根据片断化面积的大小分别呈现出上升和下降的格局,并且不同耐阴性的物种其分布密度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征。林缘0-50m的范围内,木本植物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50m以后开始下降,林缘100m附近达到稳定。此外,林缘比林内具有更为丰富的藤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片断化 植物多样性 边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演替阶段的低海拔次生林植物功能群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仲磊 刘菊莲 +4 位作者 丁文勇 田云 陈建华 李铭红 于明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93-599,610,共8页
选取浙江省低海拔地区的16个次生林样地并调查其中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通过观察群落外貌,结合数量分类方法(TWINSPAN)和排序方法(DCA),将这些样地划分为4种演替阶段的森林类型(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早期常绿阔叶林,... 选取浙江省低海拔地区的16个次生林样地并调查其中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通过观察群落外貌,结合数量分类方法(TWINSPAN)和排序方法(DCA),将这些样地划分为4种演替阶段的森林类型(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早期常绿阔叶林,演替中期常绿阔叶林).分析了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结构组成变化.结果显示:(1)适度择伐进入采伐期的马尾松可加速整个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替;(2)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3)按生活型、生长型、叶的生活期和对光的耐受性这4种功能群划分,所有样地分别以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乔木和灌木或小乔木、常绿植物和耐阴植物占优;(4)随着演替的进行,功能群结构比例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是矮高位芽植物,先降后升的为小高位芽植物,呈现先升后降的为大高位芽植物、灌木、乔木、小乔木、常绿植物、阴性植物呈现上升趋势,落叶植物和阳性植物呈现下降趋势,而中高位芽植物、灌木或小乔木、耐阴植物则维持相对恒定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群落演替 植物功能群 物种多样性 择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2种种子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叶喜阳 吴棣飞 +2 位作者 李根有 马丹丹 胡有财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8-479,共2页
报道了浙江省的2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分别是发现于遂昌九龙山的梵净山石斛兰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 Z.H.Tsi ex X.H.Jin et Y.W.Zhang和发现于永嘉龙湾潭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引证标本存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本... 报道了浙江省的2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分别是发现于遂昌九龙山的梵净山石斛兰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 Z.H.Tsi ex X.H.Jin et Y.W.Zhang和发现于永嘉龙湾潭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引证标本存于浙江林学院植物标本馆(ZJ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学 梵净山石斛兰 蚂蝗七 新记录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