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三个转变” 被引量:11
1
作者 童丰生 魏寒柏 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0,共4页
依据现代治理理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构建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治理主体维度上看,必须从"一元管理"转变为"多元治理";从治理对象维度上看,必须从"系统封闭"转变为"系统开放"... 依据现代治理理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构建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治理主体维度上看,必须从"一元管理"转变为"多元治理";从治理对象维度上看,必须从"系统封闭"转变为"系统开放";从机制维度上看,必须从"上令下行"转变为"多元制衡"。要实现"三个转变",应重塑政府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关系,突破高等职业教育的封闭状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制度;其突破口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打破高校内部的官僚制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治理体系 自主办学 职能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晓兰 张海峰 童丰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55-58,共4页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行,高职院校的教学时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越来越凸显其不适应性,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成为必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必须以系统科学、公共治理、跨界管理等...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行,高职院校的教学时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越来越凸显其不适应性,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成为必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必须以系统科学、公共治理、跨界管理等理论为依据,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并全面、系统地重建学校内部教学管理体系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体制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特征及其构建 被引量:30
3
作者 卢致俊 曾华 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3期28-29,共2页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从单个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更应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从专业体系的层面进行思考。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具有职业性、高技术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地方性等基本特征,在其构...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从单个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更应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从专业体系的层面进行思考。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体系具有职业性、高技术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地方性等基本特征,在其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需求与质量保证、适度超前与量力而行、整体稳定与局部微调、应对变化与针对岗位有机统一的原则,并加强社会成员参与、学术部门协作、多家联合预警和主管部门监控等机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体系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其制度保障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曾华 张海峰 +1 位作者 刘越 程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2,共3页
高职院校的办学需要独具特色的理念来引领,并通过相应的制度结构予以保障。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其制度结构包括法人治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师资管理制度、可选择性的... 高职院校的办学需要独具特色的理念来引领,并通过相应的制度结构予以保障。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其制度结构包括法人治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师资管理制度、可选择性的学习制度,学术管理制度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办学理念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晓兰 张海峰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然而,高职院校的特色发展不能停留于理念层面,应通过制度创新获得有效保障。高职院校的制度创新必须打破原有的制度安排,构建一种既能适应外部环境又能符合自身目标的制度结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传统高校 高等职业教育 制度创新 特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之劳动教育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魏东红 王丽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20-121,共2页
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劳动教育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重视劳动教育,从教育的内容到发展方向都需要高度认识、积极探讨。
关键词 劳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 被引量:83
7
作者 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1-13,共3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规范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其中包括法律性制度、监督性制度和技术性制度三个方面。构建这种制度体系应该采用相应的策略: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完善法律性制度,实施校企合作问责制健全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规范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其中包括法律性制度、监督性制度和技术性制度三个方面。构建这种制度体系应该采用相应的策略: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完善法律性制度,实施校企合作问责制健全监督性制度,缔结校企合作联盟细化技术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制度化 制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5-7,共3页
按照资源依赖理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资源依赖的稳定性,是形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基础。资源依赖的稳定性,需要稳定的校企合作联盟作保障。为提高这种联盟的运行效率,必须建立协调、互惠、学习、制衡等运行机制。为充分发... 按照资源依赖理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资源依赖的稳定性,是形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基础。资源依赖的稳定性,需要稳定的校企合作联盟作保障。为提高这种联盟的运行效率,必须建立协调、互惠、学习、制衡等运行机制。为充分发挥这种联盟的作用,必须下设制度研制、管理执行、信息处理和绩效评估等职能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联盟 机制 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威 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15,共3页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格化管理,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高职院校实行人力资本经营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打破人事制度刚性...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格化管理,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是高职院校实行人力资本经营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打破人事制度刚性结构、构建教师展示特长的舞台及借鉴权变管理策略,使人力资源管理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 柔性管理 权变管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视域中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11-13,共3页
治理与管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应从治理的视角寻求新的突破。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应形成法规驱动、利益互惠、激励导向、有效制衡、科学评估等机制,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造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和重建职能部门以形成多元... 治理与管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应从治理的视角寻求新的突破。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应形成法规驱动、利益互惠、激励导向、有效制衡、科学评估等机制,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造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和重建职能部门以形成多元治理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机制 科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初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寒柏 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24-26,共3页
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看,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担负起文化建设的责任,成为文化建设的模范。引领社会文化取向和凝练高职院校精神,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遵循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主流性与多样... 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看,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担负起文化建设的责任,成为文化建设的模范。引领社会文化取向和凝练高职院校精神,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遵循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主流性与多样性有机统一、区域行业性与校本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并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的路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性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责任 原则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12
作者 张威 殷锡武 张海峰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85,共2页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复杂,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分割是根本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高职院校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要教育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并加强创业教育;政... 导致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复杂,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分割是根本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高职院校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要教育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并加强创业教育;政府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并完善工资决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高职学生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