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风化与食用性菌根真菌共生策略与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启彪 连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1-319,共9页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ECM)真菌是一类能够与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结构的真菌,是连接地上共生植物与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其中很多种类是营养美味的食用真菌。ECM真菌能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特别是限制性的磷等矿质元素的吸收,进而促... 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l,ECM)真菌是一类能够与植物形成外生菌根结构的真菌,是连接地上共生植物与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其中很多种类是营养美味的食用真菌。ECM真菌能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特别是限制性的磷等矿质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植物生长。一般认为,ECM真菌对土壤矿质营养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其对土壤中难降解性矿物的风化作用,但风化过程与机制尚不清楚。通过野外考察、菌种分离和实验条件下的风化实验研究,发现很多ECM真菌不能通过上调小分子有机酸合成来风化矿物,显示出较弱的矿物风化能力,特别是不能独自利用磷灰石中的磷元素。结合生物组学技术研究,发现在森林土壤中,某些风化能力较弱的ECM真菌能通过富集矿物风化细菌来促进矿物溶解,并通过自身的高亲和性离子转运系统吸收溶出的矿质营养来供应宿主植物。此外,ECM真菌还能富集特殊的多功能性草酸盐降解菌(如兼具固氮和促进菌根形成作用)来消除过量草酸盐对矿物风化与营养吸收产生的障碍。研究证实,ECM真菌能够调控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植物-真菌-细菌”之间互惠协作关系,从而维持健康、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本文主要从矿物风化的角度分析ECM真菌的共生策略,提出增加林地ECM真菌产量和促进林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新思路,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共生关系 矿物风化机制 食物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启彪 钱璐 +5 位作者 何贞英 欧阳建萍 何芬 季晓红 陈晔 何刚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7-52,共6页
为获取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了解其离体培养最适条件,本研究对采自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温度、pH、碳源、... 为获取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了解其离体培养最适条件,本研究对采自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经鉴定分别为柳氏硬皮地星(Astraeus ryoocheoninii)和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在纯培养条件下,两株真菌的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5-6,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最适氮源均为铵盐,柳氏硬皮地星最适碳氮比为5∶1,花脸香蘑最适碳氮比为40∶1。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两种ECM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及开发其食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柳氏硬皮地星 花脸香蘑 ITS序列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启彪 毛莹 +5 位作者 钱璐 季晓红 何贞英 欧阳建萍 陈晔 何刚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果糖、淀粉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40∶1;硬皮地星最适pH为5.0~7.0,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5∶1;彩色豆马勃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硝态氮和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小笠原须腹菌 硬皮地星 彩色豆马勃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根系内生真菌染色方法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丽婷 施柳 +6 位作者 欧阳建萍 俞丽君 刘艳芬 季晓红 孙启彪 何刚 陈晔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目的】为更好地观察油茶根系内生真菌的显微结构特征以及侵染情况,建立一种油茶根系内生真菌较好的染色方法。【方法】将健康油茶根段置于10%KOH溶液中90℃水浴1 h,10%碱性H2O2溶液中透明30 min,1%HCl溶液浸泡5 min,染色3 h,70%乙醇脱... 【目的】为更好地观察油茶根系内生真菌的显微结构特征以及侵染情况,建立一种油茶根系内生真菌较好的染色方法。【方法】将健康油茶根段置于10%KOH溶液中90℃水浴1 h,10%碱性H2O2溶液中透明30 min,1%HCl溶液浸泡5 min,染色3 h,70%乙醇脱色1 h,随机选取根段制片观察并计算定殖率,根据观察效果及定殖率比较分析10种染色剂对油茶根系内生真菌的染色效果。【结果】10种染色剂中对油茶根系内生真菌的染色效果最佳为台盼蓝染色剂,染色后的油茶根内生真菌菌丝、泡囊、微菌核等结构均清晰可见;酸性品红、黑墨水、棉兰、水溶性苯胺蓝等染色效果次之;次甲基蓝、蓝墨水、红墨水、苏丹红Ⅳ和刚果红等染色效果最差。【结论】台盼蓝为最适用于油茶根系内生真菌结构染色的染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根系 内生真菌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松科外生菌根真菌的菌种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启彪 何贞英 +3 位作者 欧阳建萍 季晓红 陈晔 何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为外生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松科植物根部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通过分离获得LS07、LS062和LS065等3株纯培养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 【目的】为外生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松科植物根部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通过分离获得LS07、LS062和LS065等3株纯培养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成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LS07菌株经鉴定为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麦芽糖,最适多糖为棉子糖和果胶,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5℃;LS062菌株经鉴定为大孢硬皮马勃(Scleroderma bovista),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乳糖,最适多糖为棉子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30℃;LS065菌株经鉴定为东方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蔗糖、麦芽糖,最适多糖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6,最适生长温度为35℃。【结论】研究表明不同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和碳源具有显著差异,为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和扩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菌种分离 ITS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庐山野生桑黄菌的分离鉴定与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俞丽君 孙斌 +5 位作者 欧阳建萍 邓倩 季晓红 何刚 孙启彪 陈晔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3期20-26,34,共8页
对采自江西省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桑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形态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分离的菌株为锦带花桑黄。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该菌株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确定该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生长温度为27.5℃,最佳碳氮比... 对采自江西省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桑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形态学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分离的菌株为锦带花桑黄。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该菌株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确定该菌株生长的最适pH为6.0,最适生长温度为27.5℃,最佳碳氮比为5∶1。经正交试验对固体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菌株最适培养基为红糖20 g·L^(-1)、酵母浸膏2 g·L^(-1)、KH_(2)PO_(4)0.5 g·L^(-1)、琼脂20 g·L^(-1),菌丝生长速度为5.38 mm·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桑黄 菌株培养 ITS鉴定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销售药用猪苓的品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超勍 欧阳建萍 +4 位作者 邵君 许春明 孙启彪 季晓红 何刚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45-51,共7页
为评价线上平台所售不同产地7批猪苓药材品质,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猪苓项下有关要求、方法并结合分子鉴定,分析测定线上平台所售不同产地7批猪苓药材性状,检测水分(≤14.0%)、总灰分(≤12.0%)、酸不溶性灰分(≤5.0%)和... 为评价线上平台所售不同产地7批猪苓药材品质,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猪苓项下有关要求、方法并结合分子鉴定,分析测定线上平台所售不同产地7批猪苓药材性状,检测水分(≤14.0%)、总灰分(≤12.0%)、酸不溶性灰分(≤5.0%)和麦角甾醇含量(≥0.070%)。结果表明,线上平台所售7批不同产地猪苓药材水分含量为11.1%~15.0%,总灰分含量为2.7%~7.1%,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3%~1.8%,含麦角甾醇含量为0.2287%~0.3469%,除少部分样品水分含量超标外,其他指标测定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药用真菌 性状 分子鉴定 麦角甾醇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