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针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温湿度敏感性差异研究
1
作者 张喜亭 杨茗 +4 位作者 杨艳波 冯鹏 仲召亮 梁梓 武弘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针、阔叶林土壤碳汇稳定性差异,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针、阔叶林进行调查并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s)、温度敏感性(Q_(10))、湿度敏感性(Hs)及土壤理化... 为了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针、阔叶林土壤碳汇稳定性差异,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针、阔叶林进行调查并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s)、温度敏感性(Q_(10))、湿度敏感性(Hs)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针叶林显著高出31.49%(P<0.05),土壤异养呼吸速率针、阔叶林间差异不显著。针叶林土壤温度敏感性(Q_(10))比阔叶林显著高出16.82%,但湿度敏感性针、阔叶林间差异不显著。与针叶林相比,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更高,且阔叶林温度敏感性更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对碳汇稳定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阔叶林 土壤有机碳 温度敏感性 湿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绰纳河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喜亭 张建宇 +1 位作者 仲召亮 王文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0-737,共8页
探究林分结构、立地条件、保护强度与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有助于提升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基于此,该研究选择大兴安岭绰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特征... 探究林分结构、立地条件、保护强度与植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有助于提升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效果。基于此,该研究选择大兴安岭绰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特征,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频率分布、冗余排序与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揭示该区域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影响因素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绰纳河保护区乔木层主要树种为落叶松(Larix gmelinii),相对多度为64.35%,其次为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灌木以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占比最高,达到72.70%;草本共记录77种,其中羊须草(Carex callitrichos)占比最大(23.72%)。(2)乔、灌、草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以灌木层最高。(3)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结构的独立效应对植物多样性变化解释量最大;草本层盖度、灌木密度、乔木树高和土壤容重与植物多样性变化关系最为紧密。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来提升植物多样性是简单而又可靠的途径,上述结果为大兴安岭地区林分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林分结构 立地条件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入库溪流中麦氏花翅蜉(蜉蝣目:四节蜉科)的生活史研究
3
作者 杨坤 田震 +5 位作者 石欣 敖偲成 李浩然 李先福 谭路 蔡庆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5,共8页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麦氏花翅蜉(Baetiella macani)的种群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小频率法、幼虫期有效积温条件进行了生活史性状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麦氏花翅蜉为三化性昆虫,包含一个冬季世代和两个夏季世代。冬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4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1286℃;夏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757℃。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地区水生昆虫的生活史性状信息,并首次呈现了花翅蜉属的生活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香溪河 生命周期 有效积温 大小频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T+WAR工艺处理石化污水工程实例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斌 徐冰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19,共7页
采用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PACT)-湿式氧化再生(WAR)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含油、含盐污水,处理规模均为5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负荷冲击;含油污水处... 采用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PACT)-湿式氧化再生(WAR)工艺处理某石化企业含油、含盐污水,处理规模均为5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负荷冲击;含油污水处理后出水COD为36.8 mg/L,降低率为87.8%,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3 mg/L,平均去除率为97.2%;含盐污水处理后出水COD为48.4 mg/L,降低率为89.9%,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为0.4 mg/L,平均去除率为98.0%,达到了装置出水水质指标要求;污水处理直接运行成本为3.07元m^(3),且实现了装置废气达标排放、生化剩余污泥近零排放,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法 湿式氧化再生 石化污水 脱氮 除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志强 唐海鹰 +6 位作者 闻熠 肖涛 缪建群 杨文亭 杨滨娟 周泉 黄国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100,共12页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为全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合理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为其服务功能价值演变、改善和推广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梳理稻田生态系统服...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为全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合理评估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可为其服务功能价值演变、改善和推广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在梳理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和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方法的基础上,对评估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对比,并归纳总结了该区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因稻田类型、稻区分布区域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不同,各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存在一定差异,认为未来研究需要不断完善不同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准确性;同时本文还对长江中游地区部分稻田的服务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田微观试验和省市县区域宏观测算2个维度上,对稻田生态系统某一部分服务功能或系统整体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静态评估,而对其价值评估的长期动态跟踪研究不足,对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净价值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稻田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价值 价值评估 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高级氧化法处理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曹玉洁 任晓卿 +3 位作者 张庆芳 赵敏敏 白承祥 王天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4期1-5,39,共6页
水环境中的天然有机物(NOM)含量约为总有机碳含量的一半,含有大量的醌基、羧基、羰基、氨基等基团,导致水体可生化性很差。NOM能够与氯和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及其它毒性更大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巨大威胁。紫外-高级氧化法(... 水环境中的天然有机物(NOM)含量约为总有机碳含量的一半,含有大量的醌基、羧基、羰基、氨基等基团,导致水体可生化性很差。NOM能够与氯和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及其它毒性更大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巨大威胁。紫外-高级氧化法(UV-AOPs)能有效去除NOM,减少DBPs的生成,对控制水处理过程中NOM造成的膜污染具有积极作用。对UV-AOPs处理NOM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NOM) 紫外-高级氧化法(UV-AOPs) 消毒副产物(DB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DAAC助凝PAC处理高浊度丙烯酸乳液废水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文杰 齐建 +1 位作者 杨期勇 王慧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助凝剂主要用于低浊度天然水体的除浊,而很少用于高浓度的生产废水处理,为此,采用PDMDAAC助凝聚合氯化铝(PAC)处理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m(PDMDAAC)∶m(PAC)、初始pH、沉淀时间对PAC...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助凝剂主要用于低浊度天然水体的除浊,而很少用于高浓度的生产废水处理,为此,采用PDMDAAC助凝聚合氯化铝(PAC)处理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m(PDMDAAC)∶m(PAC)、初始pH、沉淀时间对PAC混凝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PDMDAAC的助凝机理。结果表明,PDMDAAC助凝剂对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混凝的处理效果明显,可以高效地去除COD和浊度。其最优混凝条件:PAC投加量为350 mg/L,m(PDMDAAC)∶m(PAC)为2%、初始pH=7.0,沉降时间为20 min。在最优混凝条件下进行中试混凝实验,废水COD由11 396 mg/L降为417 mg/L,COD去除率达到96.3%,浊度由11 220 NTU降为39 NTU,浊度去除率达到99.6%。由激光粒度和SEM分析可知,PDMDAAC助凝PAC的絮体粒径为12.4μm,PDMDAAC助凝PAC的絮凝机理更趋向于吸附电中和作用,而吸附架桥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聚合氯化铝 丙烯酸乳液废水 助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O-MBR组合工艺处理煤化工综合废水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斌 徐冰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7-192,共6页
采用O-AO-MBR组合工艺处理某煤化工综合废水,处理规模为13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来水水质和水温波动大、A/O池运行负荷低的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冲击负荷,在平均进水COD... 采用O-AO-MBR组合工艺处理某煤化工综合废水,处理规模为1300 m^(3)/h。针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来水水质和水温波动大、A/O池运行负荷低的问题进行了工艺优化。工程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脱氮除碳能力强且耐冲击负荷,在平均进水COD、氨氮、总氮、SS分别为655.6、169.9、178.3、72.6 mg/L的条件下,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平均出水COD、氨氮、总氮、SS分别为27.2、0.99、49.5、6.3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9%、99.5%、72.2%、91.3%,达到了装置设计的出水水质指标要求。该组合工艺直接运行成本为2.39元/m^(3),可连续稳定运行,具有较好的工程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综合废水 O-AO 膜生物反应器 脱氮 除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启彪 钱璐 +5 位作者 何贞英 欧阳建萍 何芬 季晓红 陈晔 何刚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47-52,共6页
为获取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了解其离体培养最适条件,本研究对采自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温度、pH、碳源、... 为获取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了解其离体培养最适条件,本研究对采自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经鉴定分别为柳氏硬皮地星(Astraeus ryoocheoninii)和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在纯培养条件下,两株真菌的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5-6,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最适氮源均为铵盐,柳氏硬皮地星最适碳氮比为5∶1,花脸香蘑最适碳氮比为40∶1。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两种ECM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及开发其食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柳氏硬皮地星 花脸香蘑 ITS序列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启彪 毛莹 +5 位作者 钱璐 季晓红 何贞英 欧阳建萍 陈晔 何刚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果糖、淀粉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40∶1;硬皮地星最适pH为5.0~7.0,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5∶1;彩色豆马勃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硝态氮和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小笠原须腹菌 硬皮地星 彩色豆马勃 最适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松科外生菌根真菌的菌种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启彪 何贞英 +3 位作者 欧阳建萍 季晓红 陈晔 何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为外生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松科植物根部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通过分离获得LS07、LS062和LS065等3株纯培养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 【目的】为外生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松科植物根部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通过分离获得LS07、LS062和LS065等3株纯培养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成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LS07菌株经鉴定为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麦芽糖,最适多糖为棉子糖和果胶,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5℃;LS062菌株经鉴定为大孢硬皮马勃(Scleroderma bovista),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乳糖,最适多糖为棉子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30℃;LS065菌株经鉴定为东方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其菌丝生长最适单糖为果糖,最适双糖为蔗糖、麦芽糖,最适多糖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pH为6,最适生长温度为35℃。【结论】研究表明不同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和碳源具有显著差异,为外生菌根真菌分离和扩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菌种分离 ITS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花生鸟害和出苗率的影响
12
作者 刘保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50-53,共4页
为了研究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鸟害和出苗率,设置3个重复试验,每个试验17个处理,每个处理播种花生10株,每株播种2粒花生种子(处理8除外)。结果表明,花生种芽遭到乌鸦啄食,3种对照出苗率平均为52.22%,花生饼肥和商品复合肥处理... 为了研究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鸟害和出苗率,设置3个重复试验,每个试验17个处理,每个处理播种花生10株,每株播种2粒花生种子(处理8除外)。结果表明,花生种芽遭到乌鸦啄食,3种对照出苗率平均为52.22%,花生饼肥和商品复合肥处理出苗率均为3.33%,单粒米处理出苗率为73.33%,而秘方(SF)处理出苗率为93.33%;只有硼肥处理花生出现黄苗,黄苗率为16.67%。方差分析表明,花生饼肥、商品复合肥、单粒米、硼肥4种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下同),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花生饼肥和商品复合肥引诱乌鸦啄食花生种芽,秘方(SF)处理与之相反;与单粒米种子相比,乌鸦显著偏爱啄食双粒米花生种芽;供试剂量的硼肥处理导致花生苗变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 鸟害 秘方 饼肥 硼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