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江地区3种荞麦黄酮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詹寿发 陈晔 +3 位作者 彭琴 樊有赋 沈福生 付小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9-350,共2页
对九江地区3种荞麦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期,其黄酮的含量均有所不同,九江苦荞植株在整个生育期内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
关键词 荞麦 黄酮 九江 品种 器官 生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九江甘棠湖浮游藻类调查及水质污染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詹寿发 樊有赋 +2 位作者 陈晔 罗敏 彭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192-11193,11198,共3页
对九江市城区内甘棠湖的浮游藻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藻类48属80种,浮游藻类平均生物量为367.498万个/L,其中硅藻占49.12%、绿藻占45.71%、隐藻占2.05%,在对水质进行理化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是甘棠湖为β-中污染。
关键词 甘棠湖 浮游藻类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九江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聂谷华 向其柏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7期49-51,共3页
综述了木芙蓉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作用,结合九江市园林绿化实际指出了木芙蓉的应用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包括水岸边及假山上进行大面积种植、厂矿企业周边绿化及桥头配置等。
关键词 木芙蓉 园林绿化 应用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垂直绿化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聂谷华 李超颖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在对九江市垂直绿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管理方面提出推进垂直绿化进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九江市城市垂直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垂直绿化 存在问题 意见建议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Marker成分群的枳壳品质评价
5
作者 冯艳 张雪梅 +7 位作者 周瑜 吴茜娃 张天乐 钟渊涵 秦倩 张寿文 钟国跃 曾金祥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9-1795,共7页
目的 评价枳壳品质。方法 HPLC法测定质量标志物(Q-Marker)成分群(伞形花内酯、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水合橘皮内酯、枸橘苷、马尔敏、橙皮内酯、川陈皮素、橘皮素、橙皮油素)的含量,对其总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枳壳中Q-Mar... 目的 评价枳壳品质。方法 HPLC法测定质量标志物(Q-Marker)成分群(伞形花内酯、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水合橘皮内酯、枸橘苷、马尔敏、橙皮内酯、川陈皮素、橘皮素、橙皮油素)的含量,对其总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枳壳中Q-Marker成分群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江西、四川、湖南、重庆,同一品种不同产地药材依次为江西产代代酸橙、湖南产代代酸橙、江西产香橙、其他三大产地产香橙,同一产地不同品种药材依次为江西产品种代代酸橙、臭橙、香橙,其差异与产地、品种密切相关。结论 各产地枳壳品质总体上良好,以江西产者更优。江西适宜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品种是枳壳道地性形成的重要因素,而替换品种是提升其他产地药材品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品质 质量标志物(Q-Marker) 成分群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城市广场绿化调查
6
作者 聂谷华 朱泽宁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城市广场的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市区的市政广场、和中广场、九江学院文化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和信华广场为对象,从树种种类,乔、灌、草比例,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及优势树种与伴生树种比例等方面调查了九... 城市广场的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西省九江市市区的市政广场、和中广场、九江学院文化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和信华广场为对象,从树种种类,乔、灌、草比例,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及优势树种与伴生树种比例等方面调查了九江城市广场绿化状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今后广场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市 城市广场 绿化状况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活动中的不应期
7
作者 郭自力 涂岩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5,53,共2页
兴奋性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兴奋性是指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但是这种反应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生物的兴奋性可以表现为升高、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例如,给神经、肌肉等可兴奋器官... 兴奋性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兴奋性是指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但是这种反应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生物的兴奋性可以表现为升高、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例如,给神经、肌肉等可兴奋器官或组织以刺激,刚产生兴奋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活动 不应期 兴奋性 活组织 能力 反应 生物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及人工胃肠液对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江慎华 蔡志鹏 +3 位作者 廖亮 上官新晨 徐明生 沈勇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9-155,共7页
采用水浴振荡、超声、微波和超声-微波协同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用人工胃、肠液对有效部位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4种提取方法中,协同提取和微波提取总多酚、总黄酮得率以及抗氧化能力要优于另外2种方法,协同提取时间仅... 采用水浴振荡、超声、微波和超声-微波协同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用人工胃、肠液对有效部位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4种提取方法中,协同提取和微波提取总多酚、总黄酮得率以及抗氧化能力要优于另外2种方法,协同提取时间仅为微波提取的1/2,协同提取效率最高。人工胃液处理后,丁香有效部位抗氧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P<0.001),而人工肠液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却显著性降低(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抗氧化活性 提取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非挥发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2
9
作者 沈勇根 蔡志鹏 +3 位作者 江慎华 上官新晨 徐明生 廖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对丁香非挥发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采用酸水解处理对丁香有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非挥发性成分各极性部位(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 对丁香非挥发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及采用酸水解处理对丁香有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香非挥发性成分各极性部位(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最强,为有效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相关。薄层色谱表明丁香有效部位主要含有8种成分。有效部位酸水解后可显著提高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非挥发性成分 抗氧化 酸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江慎华 吴士云 +3 位作者 马海乐 黄星奕 王振斌 廖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对诃子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及其初步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20、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4次、提取时间7 m in;总还原力、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结果均... 对诃子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及其初步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20、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4次、提取时间7 m in;总还原力、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结果均显示诃子粗提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生物活性追踪结果发现,诃子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由存在于乙酸乙酯相的弱极性化合物组成,该相质量浓度为25、50μg/mL样品的总还原力OD700值分别为0.197±0.002和0.380±0.006,FRAP法抗氧化能力OD593分别为0.272±0.023和0.631±0.002,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6.838±0.600)%和(90.318±0.917)%。相关关系表明,诃子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为总黄酮和总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抗氧化 提取工艺 生物活性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技术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常金 赵锦 +3 位作者 江慎华 王煌 廖亮 张小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3-229,共7页
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该技术高效提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50%乙醇、液料比30 m L/g、超声波功率50 W、微波功率100 W、协... 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技术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该技术高效提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50%乙醇、液料比30 m L/g、超声波功率50 W、微波功率100 W、协同提取时间12 min。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超声波-微波协同对丁香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效率显著高于水浴振荡提取(P<0.01);协同提取技术优势在于超声波和微波的协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对原料细胞结构破坏更严重,作用更充分,提高了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抗氧化活性物质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河湖水量交换过程 被引量:17
12
作者 赵军凯 李九发 +4 位作者 蒋陈娟 李立现 赵追 张爱社 曹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9-770,共12页
长江中下游的河湖水交换关系典型且复杂,为描述河湖水量相互交换过程,提出了河湖水量交换系数的概念,即某一时段内由支流汇入湖泊的径流量与湖泊泄入干流径流量的比值,表示河湖水量交换的激烈程度。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导出河湖水量交换... 长江中下游的河湖水交换关系典型且复杂,为描述河湖水量相互交换过程,提出了河湖水量交换系数的概念,即某一时段内由支流汇入湖泊的径流量与湖泊泄入干流径流量的比值,表示河湖水量交换的激烈程度。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导出河湖水量交换系数计算的经验公式,并把河湖水量交换过程分为3种状态:"湖分洪"、"稳定"和"湖补河"。近60多年来河湖水交换系数年际变化趋势表明:洞庭湖与长江干流的水交换状态从"湖分洪"到"稳定",再到"湖补河"状态发展;鄱阳湖与长江干流的水交换系数在稳定状态附近波动,河湖水交换状态无明显趋势性变化,河湖系统演化稳定。河湖水交换系数与长江干流径流量相关性良好,而与湖泊支流径流量相关性较差,表明长江干流径流量的大小是河湖水量交换过程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关系 河湖水量交换系数 洞庭湖 鄱阳湖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粗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仁绿 肖敏 +3 位作者 江卫青 张良慧 廖亮 江慎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00-104,共5页
为了研究诃子抑制低密度脂蛋(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氧化修饰活性,采用Cu2+体外诱导LDL氧化,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含量为指标评价氧化修饰程度。运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确定诃子抗LD... 为了研究诃子抑制低密度脂蛋(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氧化修饰活性,采用Cu2+体外诱导LDL氧化,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含量为指标评价氧化修饰程度。运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确定诃子抗LDL氧化修饰有效部位,并对其抗LDL氧化修饰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诃子粗提物(0.5、0.9、2.7mg/mL)抗LDL修饰抑制率分别为64.31%、77.22%和82.66%。相同浓度(0.5mg/mL)的不同极性部位中,乙酸乙酯相抗LDL氧化修饰能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极性部位(p<0.05),为有效部位。不同浓度有效部位(0.5、0.9、2.7mg/mL)抗LDL修饰的抑制率分别达73.19%、81.85%和86.29%。有效部位能明显延长LDL氧化反应潜伏期并能延缓和降低LDL氧化修饰程度。诃子抗LDL氧化修饰与其所含的总黄酮和总多酚有关。结果显示,诃子具有很强的抗LDL氧化修饰能力,为后期开发抗LDL氧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食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学和DNA序列的苎麻与其野生近缘类群系统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亮 李同建 +5 位作者 刘中来 邓辉胜 徐玲玲 潘其辉 赖占均 石庆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78-1790,共13页
为了了解苎麻与野生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更有效利用野生苎麻资源,通过细胞学观察和分子标记证据,对中国苎麻与其24个野生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细胞学结果表明,苎麻间期核形态属于田中分类体系的前染色体型,而其野生近缘种分别属... 为了了解苎麻与野生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更有效利用野生苎麻资源,通过细胞学观察和分子标记证据,对中国苎麻与其24个野生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细胞学结果表明,苎麻间期核形态属于田中分类体系的前染色体型,而其野生近缘种分别属于前染色体型和分散型;苎麻和23个野生近缘物种(其中15个类群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中,19个为二倍体(2n=28),而大叶苎麻组3个类群为三倍体(2n=42),1个为四倍体(2n=56),1个为五倍体(2n=70)。ITS序列和trnL-F序列分析表明,苎麻属可分成A(含A1和A2亚分支)、B(含B1和B2亚分支)和C3个基本分支。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苎麻属的两条演化路线:(1)前染色体型进化路线A1→A2,即腋球苎麻组→苎麻组;(2)分散型进化路线B→C,即腋球苎麻组→帚序苎麻组→序叶苎麻组→大叶苎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属 系统关系 间期核 染色体数目 ITS TRNL-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诃子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士云 张晓伟 +5 位作者 姚丽娅 江慎华 黄星奕 马海乐 王振斌 李永转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8-370,共3页
对诃子与龙井茶和银杏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诃子提取物总多酚含量为(211.229±8.236)mg/g、总黄酮含量为(49.509±1.362)mg/g,高含量的总多酚是其强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诃子... 对诃子与龙井茶和银杏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诃子提取物总多酚含量为(211.229±8.236)mg/g、总黄酮含量为(49.509±1.362)mg/g,高含量的总多酚是其强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诃子粗提物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BHT;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诃子粗提物进行萃取后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相抗氧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抗氧化 总还原力 FRAP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江慎华 马海乐 +3 位作者 王昌禄 王振斌 李永转 廖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146,共6页
对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60%和料液比1∶20;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研究发现,在极性依次增大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 对荷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60%和料液比1∶20;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研究发现,在极性依次增大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极性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FRAP法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通过验证试验发现该组分抗氧化能力(OD593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BHT和GBE(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抗氧化活性 提取工艺 生物活性追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中下游河道水沙特征和水沙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一斌 李九发 +3 位作者 赵军凯 姚弘毅 郭小斌 陈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8,共9页
利用1950-2010年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特性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2×10^(11)m^3,汉口站为7.07×10^(11)m^3,大通站为... 利用1950-2010年间宜昌、汉口和大通站的有关资料,对比分析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特性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32×10^(11)m^3,汉口站为7.07×10^(11)m^3,大通站为8.96×10^(11)m^3,上游来水量与中下游来水量各占一半左右.年际间年径流量存在波动变化,但未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增减变化.而三峡水库建成后径流量存在年内削峰补枯现象;1950—2010年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4×10~8t,汉口站为3.59×10~8t,大通站为3.90×10~8t,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流域.而年际间年输沙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下降,尤其2003年三峡水库建成后输沙量出现锐减,宜昌站年平均输沙量降为0.54×10~8t,汉口站为1.17×10~8t,大通站为1.52×10~8t,汛期输沙量减少更明显,而且不同粒径组的悬沙输沙量出现不一致的下降,这与中下游河床和岸滩沉积物再浮悬泥沙及湖泊补给的泥沙组成有关.对悬沙不同粒径组的输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建立散点关系图,表明D≥0.1 mm泥沙粒径组的线性关系较好,而全沙粒径组尤其是细颗粒组相关性较差,符合河流动力学的相关理论.本研究成果对认识近年来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长江流域水沙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流 输沙量 径流量 水沙关系 三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蕨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巫婷玉 杨丽 +4 位作者 许明敏 余文娟 詹寿发 樊有赋 陈晔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57-159,共3页
对槲蕨(Drynaria roosii)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共获得46株根际真菌,分属2亚门5目6科9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为槲蕨根际真菌优势属;50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亚门4目5科12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为槲蕨... 对槲蕨(Drynaria roosii)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共获得46株根际真菌,分属2亚门5目6科9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为槲蕨根际真菌优势属;50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亚门4目5科12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为槲蕨内生真菌优势属。槲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根际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蕨 根际真菌 内生真菌 多样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莲草凝血和溶血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锐 许群 +4 位作者 陈昱 李汉全 杨建远 过七根 张炳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研究旱莲草中的凝血和溶血活性物质,为旱莲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eclalbasaponinⅠ(1)、eclalbasaponinⅣ(2)、eclalbasaponinⅤ(3)、3,4,5-trihydroxy-6-(2-hydroxy-3-(palmitoyloxy)propoxy)-etrahydro-2H-p... 研究旱莲草中的凝血和溶血活性物质,为旱莲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eclalbasaponinⅠ(1)、eclalbasaponinⅣ(2)、eclalbasaponinⅤ(3)、3,4,5-trihydroxy-6-(2-hydroxy-3-(palmitoyloxy)propoxy)-etrahydro-2H-pyran-yl)methanesul-fonic acid(4)、蟛蜞菊内酯(5)和异去甲蟛蜞菊内酯(6),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旱莲草中分离到。体外溶血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4具有很强溶血活性,在浓度为0.6μg/mL时,对红细胞的溶解率分别达到(93.52±1.56)%、(82.55±2.72)%和(94.99±0.68)%。体外凝血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5、6具有很强的凝血活性,它们既能直接使红细胞凝聚成团,也能通过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再通过纤维蛋白使红细胞凝聚成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莲草 凝血活性 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叶活性物质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比较及人工胃液处理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勇 杜先锋 +4 位作者 江慎华 张良慧 程建波 贺元元 李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06-109,113,共5页
为了提高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效率及探索体内胃环境消化对荷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测定总还原力、总抗氧化力、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对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人... 为了提高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效率及探索体内胃环境消化对荷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测定总还原力、总抗氧化力、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对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荷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人工胃液在体外模拟体内胃环境对荷叶粗提物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总抗氧化力、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强于超声辅助提取液,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也高于超声辅助提取液;荷叶粗提物经人工胃液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力、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微波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 人工胃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