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段珊珊 袁坚磊 +3 位作者 肖好珍 李俊博 朱子情 曹良中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127-134,共8页
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不均衡指数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模型分析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九江... 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数据,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不均衡指数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模型分析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等级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式分布,5A级旅游景点和4A级旅游景点的数量较为稀少,而3A级旅游景点是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的主体部分占总数量的81.05%,不同等级的景点在全市内各个区域内呈现较强的分布不均衡性;②九江市整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呈现出聚集型分布特征,在其市域范围内,永修县呈现出聚集型分布特征,修水县呈现出随机型分布特征,其他各县(区)均表现为均匀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③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的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鄱阳湖沿岸以及长江沿岸的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九江市西部的修水县、武宁县和瑞昌县以及东南部的都昌县的核密度值均比较低,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相对较为分散;④影响九江市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乡村旅游景点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力分析
2
作者 张智 严一洲 +3 位作者 寇海群 陈龙 刘子强 兰鹘芳 《绿色科技》 2025年第3期150-155,162,共7页
本文基于2010年、2014年、2018年和2020年的江西省旅游地数据,采用了平均最邻近分析、泰森多边形及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江西省旅游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利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程度。研究... 本文基于2010年、2014年、2018年和2020年的江西省旅游地数据,采用了平均最邻近分析、泰森多边形及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江西省旅游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利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影响因素的变化程度。研究结果显示:①旅游地分布呈现出逐渐集中化的趋势,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升,展现出“北密南疏”的分布特征;②旅游收入的变化过程比客流量的变化更为迅速和显著,旅游目的地的演变主要以南北方向为主,且重心正向西南方向移动;③全省旅游景点的分布主要受GDP、人口以及距离县级行政中心的距离3个因素的影响。GDP、人口、距离县级行政中心的距离、平均气温以及距离主要河流的距离等因素的组合效应,对江西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总体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空间分布格局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3
作者 陈立 樊春梅 《黑龙江粮食》 2021年第4期54-55,共2页
九江襟江带湖,物产丰饶,具备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本文从九江的饮食资源入手,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九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 九江 饮食文化旅游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西南盐源盆地中—晚三叠世砂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4
作者 朱民 陈汉林 孟立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67,共19页
三叠纪期间,作为扬子板块西缘研究古特提斯洋闭合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窗口,盐源盆地经历了由被动陆缘至前陆盆地的转换。通过对盐塘地区三个地质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砂岩镜下鉴定、古水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合已报道数据分析其... 三叠纪期间,作为扬子板块西缘研究古特提斯洋闭合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窗口,盐源盆地经历了由被动陆缘至前陆盆地的转换。通过对盐塘地区三个地质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砂岩镜下鉴定、古水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合已报道数据分析其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显示,盐源盆地中—晚三叠世砂岩碎屑组分以及碎屑锆石年龄谱构成具有差异性,揭示不同的物源体系: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盐源盆地沉积主要受扬子板块西部整体抬升影响,为扬子板内物源;而晚三叠世诺利期盆地开始接收来自西部羌塘多弧盆体系的物质,反映西部三江造山带开始影响盐源盆地的形成,扬子西部开始了全面盆山转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中—晚三叠世砂岩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FOST模型和遥感数据同化的区域夏玉米产量预测
5
作者 吴韡 温华炜 +2 位作者 李俊博 朱子情 曹良中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271-278,共8页
以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为研究区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Sobol方法对模型内的作物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关键的待优化参数,并通过DIRECT-L和SUBPLEX算法对这些参数进行标定。最终,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遥感信息与作... 以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为研究区域,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Sobol方法对模型内的作物参数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关键的待优化参数,并通过DIRECT-L和SUBPLEX算法对这些参数进行标定。最终,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遥感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准确预测了区域内夏玉米的单产水平。结果显示:应用DIRECT-L和SUBPLEX算法对选出的敏感性参数标定,标定结果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低于10%,显示出模拟精度高,这表明调整后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本研究区域内夏玉米的生长状况。通过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GLASS-LAI数据与WOFOST模型,预测区域夏玉米产量,LAI均方根误差由0.23降至0.14,相对均方根误差从9.15%降至5.52%,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产量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测 WOFOST模型 集合卡尔曼滤波 数据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技术应用的白鹿洞书院文化旅游资源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术光 赖芳 李松志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3期192-195,共4页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于AR技术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发展,AR技术的研究也成了前沿热点领域,但关于增强现实与书院文化旅游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两种结合方面的研究,目前在江西还缺少相关研究案例。首先梳理了当前国内外AR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尤...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于AR技术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发展,AR技术的研究也成了前沿热点领域,但关于增强现实与书院文化旅游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两种结合方面的研究,目前在江西还缺少相关研究案例。首先梳理了当前国内外AR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尤其是AR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方面,分析了白鹿洞书院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要素和开发必要性,并提出了以白鹿洞书院为载体进行AR数字化文化内容的创新设计思路。通过将区域文化内涵以虚拟信息形式植入现实文化资源当中的设计,提升了白鹿洞书院的体验感和趣味性,促进了研学旅游的发展,让游客在体验过程中深层次地解读白鹿洞书院的文化内涵,增强了书院文化的传播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技术 白鹿洞书院 文化旅游产品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旅游系统视角构建《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体系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樊春梅 《湖北农机化》 2020年第1期109-110,共2页
通过论述当前《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应该从旅游系统中的旅游者、旅游业、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和旅游目的地等5个要素对该课程进行内容体系的构建,从职业导向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 通过论述当前《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应该从旅游系统中的旅游者、旅游业、旅游客源地、旅游通道和旅游目的地等5个要素对该课程进行内容体系的构建,从职业导向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旅游理论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系统 《旅游学概论》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示范点转型发展实证分析——以JY山庄为例
8
作者 赖芳 胡玥 严宽荣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197-200,共4页
指出了旅游新六要素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思路。分析了JY山庄乡村旅游示范点转型发展基础,提出了JY山庄旅游产品的创新主题,以期深化JY山庄旅游产品亮点,提升JY山庄旅游服务水平。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示范点 转型发展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建成区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9
作者 余佳美 王妍 +3 位作者 叶辉 林雅睿 雷彬 曹良中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1期203-209,227,共8页
随着城市用地的快速增长,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污染,土地承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显现,分析城市建成区边界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对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九江市为研究区,选取2000-2020年五期建成区数据,利用GI... 随着城市用地的快速增长,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污染,土地承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显现,分析城市建成区边界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对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九江市为研究区,选取2000-2020年五期建成区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结合扩张速度、强度、紧凑度、分形维数指数等指标对建成区时空变化及驱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探索城市建成区时空演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①九江市建成区空间形态一直处于扩张模式;②在研究时间段内,九江市建成区重心总体呈现出西偏南转移的趋势,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扩张,且建成区边界不规则,形态不稳定;③城市建成区边界扩张驱动力因素主要包括自然、人口、经济、交通、政策,而其中政策具有关键的强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区 时空变化分析 驱动力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50米空间分辨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集
10
作者 王军邦 张秀娟 叶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量化陆地生态系统光合生产的关键指标,随着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空间异质性较高的陆地生态系统长期时空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提供关键数据基础。应用遥感-生态过程耦合模型G...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量化陆地生态系统光合生产的关键指标,随着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空间异质性较高的陆地生态系统长期时空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提供关键数据基础。应用遥感-生态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以2000–2018年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反演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FPAR)数据为输入,得到2000–2018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50米空间分辨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集,并通过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开放共享。通过数据共享,以期为三江源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三江源 遥感数据 GLOPEM-CEVS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庭康 王军邦 +2 位作者 叶辉 赖文钦 张秀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70,共17页
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基本机制是适应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决策基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以通过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行量化。采用1982—2018年青海省境内基于遥感的现实净初级生产力(NPP_(R))和气候驱动的潜... 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基本机制是适应和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决策基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以通过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进行量化。采用1982—2018年青海省境内基于遥感的现实净初级生产力(NPP_(R))和气候驱动的潜在净初级生产力(NPP_(C)),量化了高寒生态系统的敏感性(Sensitivity)、适应性(Adaptability)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然后探讨了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变化,并分别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其基本机制。结果表明:(1)基于NPP_(R)和NPP_(C)的生态系统脆弱性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度脆弱的模式,脆弱性从东南向西北由不脆弱依次递增到极度脆弱等级。(2)耕地的脆弱性较低,基于NPP_(R)和NPP_(C)的指数分别为-1.31和-0.93,这是由于其适应水平较高而敏感性较低;森林次之,指数为-1.18(NPP_(R))和-1.06(NPP_(C));草原的指数为-0.17(NPP_(R))和-0.17(NPP_(C));而荒漠的脆弱性较高,指数为0.77(NPP_(R))和0.78(NPP_(C)),这是由于其敏感性较高,适应性较低。(3)基于NPP_(R)的高寒草地的脆弱性有两个温度阈值(-2.2±0.8)℃和(5.5±0.8)℃,一个降水阈值(387±45.6)mm,两个干旱指数阈值为(14.2±20.2)和(78.2±20.2)。而基于NPP_(C)的脆弱性也发现了同样的阈值,并且数值相似。阈值表明最佳气候条件下,生态系统将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较低的敏感性,即较低的脆弱性。但如果气温较低或较高,或者降水较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将会更高。(4)人类活动对东部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但就整个青海省的生态系统而言,这些影响在区域平均水平上较小。这项研究表明,在高寒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气候条件决定了脆弱性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这应该被视为生态保护决策的理论基础。此外,本研究发现的阈值将为生态系统生态学提供一个案例研究,并应在世界各地的脆弱生态系统中广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脆弱性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脆弱性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的2003–2015年青海三江源地区地表蒸散发数据集
12
作者 杨妍希 王军邦 +1 位作者 叶辉 张秀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陆地水、碳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不同模型和不同遥感数据估算的ET,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提供了降低不确定性的一种途径。本研究采用中国三...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陆地水、碳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不同模型和不同遥感数据估算的ET,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提供了降低不确定性的一种途径。本研究采用中国三江源地区水热通量观测数据,以ARTS、PT-JPL、MOD16和SSEBop遥感蒸散发产品为基础,进行了BMA集成研究,生成了三江源地区2003–2015年250 m空间分辨率的年均地表蒸散发数据集。通过验证各输入模型和BMA集成模型结果,发现基于BMA的ET与通量观测数据相关性达0.94,能够解释观测数据季节变化的89%,优于单个模型的性能。说明BMA模型集成能够整合不同模型内在优势,降低结果估算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更可靠的估算结果。本数据集可为三江源区域水热变化研究和生态系统调节功能评估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中国三江源 贝叶斯模型平均BMA 通量数据 遥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文化村景观资源类型和价值分析
13
作者 雷彬 魏伟新 陈金花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地质文化村是地质工作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通过对地质文化村景观资源的整理,结合相关划分依据,本文构建地质文化村景观资源分类体系,包括地质遗迹、特色农业、自然生态、设施和建筑、民俗风情等5个主类景观资源,主类下分23个亚类... 地质文化村是地质工作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通过对地质文化村景观资源的整理,结合相关划分依据,本文构建地质文化村景观资源分类体系,包括地质遗迹、特色农业、自然生态、设施和建筑、民俗风情等5个主类景观资源,主类下分23个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主要景观资源类型特征和价值内涵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对地质文化村的资源评价、分类管理和系统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村 景观资源类型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14
作者 彭怡 祝明霞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年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西省气象站台数据,使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1981—2010年的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分别进行空间插值,并检验插值结果精度。在此基础上,结合DEM,分析研究江西省... 年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江西省气象站台数据,使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1981—2010年的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分别进行空间插值,并检验插值结果精度。在此基础上,结合DEM,分析研究江西省气温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年均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总体受纬度影响,局部受到地形和寒潮的影响,纬度、海拔与寒潮成为低温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阐述了气温分布特征对农业布局、农作物生长、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普通克里金插值 DEM 气温空间分布 对农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以华中地区为例
15
作者 谢金林 曹良中 +4 位作者 张智 王妍 张辉 李澜 徐少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8期163-169,179,共8页
近年来,华中地区极端恶劣天气多发,空气污染程度愈发严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针对其空气污染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MK检验方法分析2000-2021年华中地区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影... 近年来,华中地区极端恶劣天气多发,空气污染程度愈发严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针对其空气污染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MK检验方法分析2000-2021年华中地区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影响该地区PM_(2.5)浓度的因子。结果表明:华中地区PM_(2.5)浓度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地区年均PM_(2.5)浓度呈倒“V”形分布特征,2000-2009年PM_(2.5)年均浓度显著上升,2010-2021年显著下降。在所有驱动因子中,相对湿度的驱动力最强(q=0.733),其与碳排放组合为最强交互因子(q=0.84)。交互探测结果显示社会因子和自然因子交互解释效果大于其他因子交互,表明地区PM_(2.5)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MK检验 地理探测器 交互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rbon Tracker模型的大气CO_(2)浓度时空分布随海拔高度变化特征
16
作者 张智 魏丹丹 +5 位作者 刘舟雯 刘媛 杨梅花 刘子强 萧远翔 曹良中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112-124,131,共14页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为紧迫、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准确且全面地获取大气CO_(2)浓度信息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评价CO_(2)减排成效以及制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rbon...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为紧迫、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准确且全面地获取大气CO_(2)浓度信息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评价CO_(2)减排成效以及制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arbon Tracker CO_(2)产品数据、GOSAT近地面CO_(2)浓度数据、TCCON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平均核函数及先验廓线法等对全球的大气CO_(2)浓度的时空分布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大气CO_(2)浓度的空间异质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而空间分布特征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变化显著;②北半球大气CO_(2)年均浓度、增长率以及中亚地区增长率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持续减小,而其他区域大气CO_(2)年平均浓度、增长率则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则具有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变化特征;③6个区域(全球、北半球、南半球、陆地、海洋、中亚)所有海拔高度上的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均呈现出持续增长及季节循环特征,但季节循环特征会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得不明显;④海洋上空大气CO_(2)浓度无明显日变化特征,其他5个地区仅在地面附近才能观测到日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Tracker模型 二氧化碳 全球地区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军凯 李立现 +3 位作者 李九发 赵瑞哲 王辉 刘新圣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0,共8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干流上游水库群运行和鄱阳湖区采砂等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与长江之间水沙交换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速了江湖关系演变。主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其他统计分析法,分析了近50年来鄱阳湖水位变化阶段性和趋势性特... 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干流上游水库群运行和鄱阳湖区采砂等人类活动对鄱阳湖与长江之间水沙交换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加速了江湖关系演变。主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其他统计分析法,分析了近50年来鄱阳湖水位变化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并探讨了长江干流上游水库群调节和湖区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水位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2000~2014年鄱阳湖水位分阶段降低,2006~2014年水位降至最低,比2000年前低了1.08m。2000年之后,鄱阳湖全年、汛期和枯季平均水位都有减少趋势,特别是10月份平均水位有非常显著的减少趋势;不同季节主湖区与入江水道水位变化趋势不一致。长江干流上游水库群调节对鄱阳湖水位影响存在时空差异,水库群蓄水期加剧了鄱阳湖水位下降的幅度。人工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在枯季尤其是冬季影响更明显。合理调度长江干流上游水库群及湖区采砂活动对维护鄱阳湖和长江关系的健康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趋势性 水库群调节 采砂活动 鄱阳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18
作者 左婵 王军邦 +5 位作者 张秀娟 芦光新 叶辉 王春雨 张志军 李英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59-5573,共15页
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生态系统状况、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以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对象,利用GLOPEM⁃CEVSA耦合模型,以1981—2018年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反演的FPAR数... 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下生态系统状况、过程和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以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为对象,利用GLOPEM⁃CEVSA耦合模型,以1981—2018年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反演的FPAR数据为输入,分别估算仅气候驱动的潜在NPP(NPP_(CL))和气候遥感共同驱动的现实NPP(NPP_(RS)),以二者之差厘定人类活动影响的NPP(NPP_(HA)),进而探究全球气候变化下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NPP_(RS)多年均值为309.70 g C m^(-2)a^(-1),占NPP_(CL)的61.65%。其中,黄河源、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园区NPP_(RS)分别为249.88 g C m^(-2)a^(-1)、140.18 g C m^(-2)a^(-1)和330.55 g C m^(-2)a^(-1)。(2)全区NPP_(RS)以2.00 g C m^(-2)a^(-1)速率显著增加,高于NPP_(CL)(1.74 g C m^(-2)a^(-1)),其中黄河源、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园区NPP_(RS)增长速率分别占各自NPP_(CL)增长速率的89.13%、90.23%和77.43%,澜沧江源园区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3)气候影响方面,年降水、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共同可解释全区NPP_(CL)和NPP_(RS)年际变化的51%和73%,可分别解释黄河源、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园区的48%和58%、52%和69%、42%和50%,其中气温对NPP年际变化趋势影响更大。(4)人类活动在大部分区域呈负影响,存在西北向东南负面影响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但2000年前后人类活动对生产力变化趋势呈负影响的面积从79.12%降低到56.34%,NPP变化量从-71.41 Tg C降低到-38.72 Tg C,作为主导因子的变化范围从18.73%增加至38.76%,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等措施促进了植被生产力增加,但需进一步实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国家公园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GLOPEM-CEV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区高寒植被地表反照率变化及其辐射温度效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躲萍 叶辉 +5 位作者 王军邦 赵烜岚 左婵 芦光新 张法伟 李英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630-5641,共12页
地表反照率是影响地表辐射收支与能量平衡的重要地表物理参数,是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以三江源为案例区,基于2001—2018年生长季(6—8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地表反照率(MCD43C3)产品,以及同期气候和植被指... 地表反照率是影响地表辐射收支与能量平衡的重要地表物理参数,是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以三江源为案例区,基于2001—2018年生长季(6—8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地表反照率(MCD43C3)产品,以及同期气候和植被指数数据,应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量化植被和气候对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导致的地表辐射特性参数(地表反照率)的改变引起的辐射温度效应。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域生长季地表反照率在空间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特征,其均值为(0.163±0.027),集中分布在0.12—0.18。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以及澜沧江源园区地表反照率差异较大,分别是(0.177±0.036)、(0.153±0.037)和(0.156±0.002)。从年际变化来看,研究区地表反照率以每10年(0.152±0.763)%速率不显著下降(P=0.47),但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分异,其中显著减少(增加)的区域占8.4%(1.9%),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以及澜沧江源园区以不同速率下降,分别为每10年下降(0.078±0.900)%、(0.215±0.740)%、(0.152±0.450)%。三江源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受气候和植被因子双重影响,而植被因子是主导因子。在气候因子中,最高气温对地表反照率年际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降水,影响最小的是最低气温。生长季地表反照率变化的辐射温度效应总体上表现为辐射增温效应,值为(0.11±0.42)℃,空间上既有增温效应,也有降温效应。植被覆盖度、地表反照率与辐射温度效应间为正反馈,生长季草地覆盖度增加(降低),地表反照率减少(增加)引起辐射温增(降温)效应。统计分析表明高寒退化植被恢复对区域地表反照率影响引起了辐射增温效应,需对该问题予以更多关注,建议开展进一步的观测和模拟研究,以更深入地揭示高寒草地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地表反照率 气候变化 土地覆被与利用变化 辐射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7年青海三江源区草地家畜承载力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钱前 张秀娟 +3 位作者 王军邦 叶辉 李英年 张志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1317,共7页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脆弱区,是我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遏制该地区高寒草地生态退化,在2005—2017年先后实施了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本研究应用基于卫星遥感模型估算的植被净初级...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脆弱区,是我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遏制该地区高寒草地生态退化,在2005—2017年先后实施了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本研究应用基于卫星遥感模型估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家畜存栏统计数据,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草地理论载畜量及载畜压力时空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7年间三江源区理论载畜量呈现不显著降低趋势,较之前一期工程期间,二期工程实施期间理论载畜量降低了6.75%;一期工程实施期间现实载畜总量2041.39万羊单位,载畜压力指数1.38;而二期工程实施期间,可能由于气候暖干化使得理论载畜量降低,以及实施减畜政策与补偿的不对等关系,导致现实载畜总量增至2216.40万羊单位,载畜压力指数增至1.60。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仍然面临着艰巨而又复杂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高寒草地 载畜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