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NA-140-5p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的预测 被引量:5
1
作者 汪涛 颜瑞巧 +7 位作者 曹俊 曹玲玲 张铉浦 李兴暖 吴萍 周小鸥 吴建芳 许晓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筛选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成脂分化中具有潜在价值的mi RNA及其靶基因,为人类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分化平衡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h 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的0、7、14、21 d的细胞样品,应用mi RNA芯片和... 目的筛选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成脂分化中具有潜在价值的mi RNA及其靶基因,为人类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分化平衡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h 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的0、7、14、21 d的细胞样品,应用mi RNA芯片和转录组测序(m RNA-seq)技术,分析4个点细胞中mi RNA和m RNA的表达水平,并将mi RNA与m RNA的表达趋势进行关联分析,聚焦具有研究价值的mi RNA与m RNA相互调控关系,同时,采用Target Scan、Pic Tar和mi Randa等数据库进行靶基因的预测。结果发现mi R-140-5p在成脂分化中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二者呈现负调控的对应关系。同时经3个靶基因数据库预测,LIFR为mi R-140-5p共有的靶基因。结论 mi RNA-140-5p可能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密切相关,且通过调控其靶基因LIFR的表达而参与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MI RNA-140-5p 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病:速殖子、包囊和卵囊的传播 被引量:8
2
作者 汪涛 汤自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弓形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机会致病原虫,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能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本文重点阐述弓形虫速殖子、包囊和卵囊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特点。
关键词 弓形虫 生物学特性 传播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巨噬细胞感染弓形虫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志军 董辉 +5 位作者 汪涛 郭雅琪 钟利 王姝 殷国民 林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分析大鼠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感染弓形虫RH株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以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SD大鼠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0h、6h后提取细胞总RNA,采用NimbleGen 12x135K微阵列基因表达分析芯片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部分表达变化的基因... 目的分析大鼠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感染弓形虫RH株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以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SD大鼠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0h、6h后提取细胞总RNA,采用NimbleGen 12x135K微阵列基因表达分析芯片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部分表达变化的基因进行Real time PCR验证。结果表达分析芯片涵盖大鼠26 419个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Fold Change≥4.0)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经弓形虫RH株作用6h和0h的RNA表达谱相比,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调的基因有49个(主要包括Zfp90,Map4k4,Mrpl42等),下调的基因有130个(主要包括Pitx1,Chpt1,Chd6等)。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上调的基因有136个(主要包括Map2k3,Il17b,Phka2等),下调的272个(主要包括Tlr2,Tgfb2,Wnt2等)。GO、Pathway分析差异表达的基因,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能够引发更多和弓形虫有关的信号通路变化,其肺泡巨噬细胞则不能引起这一效应。Real time PCR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大鼠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感染弓形虫不同的表现型,可能和其基因表达差异引起的信号通路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巨噬细胞 弓形虫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汪涛 余辉 王中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1,共4页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目前,脑内弓形虫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重点阐述了弓形虫从感染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 弓形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机会性致病原虫,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目前,脑内弓形虫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论文重点阐述了弓形虫从感染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感染急性阶段逐渐向慢性阶段转化的整个过程中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导致的相关神经系统症状进行了简要概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弓形虫和宿主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将来的研究中弓形虫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也会被进一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中枢神经系统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感染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涛 李金福 +4 位作者 李兴暖 梅钧 龙锴 汤自豪 赵志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9-33,共5页
为探讨地塞米松(DX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刚地弓形虫(T.gondii)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DXM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注射6d,再抽取腹腔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即DXM组和DXM+T.gondii感染组;对照组和T.gondii感染组。通过... 为探讨地塞米松(DXM)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刚地弓形虫(T.gondii)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DXM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注射6d,再抽取腹腔巨噬细胞后分为4组,即DXM组和DXM+T.gondii感染组;对照组和T.gondii感染组。通过瑞-吉染色观察T.gondii在巨噬细胞内的增殖;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DXM组和对照组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IFN-γ、TNF-α和IL-2mRNA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4个试验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3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T.gondii不增殖反而减少,而在DXM注射大鼠后巨噬细胞内T.gondii大量增殖;同时与T.gondii感染免疫密切相关的这3种细胞因子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被DXM明显抑制。试验表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对T.gondii具有明显的抗性;但DXM又可诱发腹腔巨噬细胞易感T.gondii,这一结果与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弓形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构建与鉴定
6
作者 汪涛 汤自豪 +2 位作者 周小鸥 余辉 周英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SS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MRP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SS2型基因组为模板,扩增MRP基因片段(467-1351)序列。将PCR产物通过pMD18-T载体克隆后,再连接至腺病毒穿... 目的构建猪链球菌2型(SS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MRP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SS2型基因组为模板,扩增MRP基因片段(467-1351)序列。将PCR产物通过pMD18-T载体克隆后,再连接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MRP,再经PmeⅠ酶切,然后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AD-1感受态细胞中,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no-CMV-MRP。PacⅠ酶切线性化该重组腺病毒质粒,再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最后对细胞包装的病毒液进行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no-CMV-MRP转染AD-293细胞8 d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在培养细胞的上清病毒液中也检测到了MRP基因片段及其表达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SS2型MRP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rAdeno-M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菌酶释放蛋白(MRP)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MRP和E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7
作者 汪涛 余辉 +3 位作者 梅钧 李兴暖 周小鸥 赵志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134,共5页
旨在构建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胞外因子(E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根据猪链球菌2型MRP和EF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以猪链球菌2型基因组为模板,扩增MRP基因(第1 801-2 513位)和EF基因(第1 783-2 563位)序列,并克... 旨在构建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和胞外因子(EF)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根据猪链球菌2型MRP和EF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以猪链球菌2型基因组为模板,扩增MRP基因(第1 801-2 513位)和EF基因(第1 783-2 563位)序列,并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将MRP基因、IRES元件和EF基因依次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MRP-IRES-EF,再经PmeⅠ酶切,然后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AD-1感受态细胞中,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rAdeno-CMV-MRP-IRES-EF。PacⅠ酶切线性化该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再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最后对细胞包装的病毒液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克隆的MRP和EF基因测序正确,酶切重组穿梭质粒和腺病毒载体质粒得到特异酶切产物;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质粒rAdeno-CMV-MRP-IRES-EF转染AD-293细胞6 d后也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在培养细胞的上清病毒液中也检测到了MRP和EF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菌酶释放蛋白 胞外因子 双基因共表达 重组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