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策略研究——以九江市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郎少杰 彭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200-4201,4281,共3页
在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策略,以期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城市圈 产业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酚基阻燃剂制备及对环氧树脂的阻燃抑烟效果
2
作者 叶张均 张译夫 +2 位作者 艾钰媛 熊佳敏 向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5,共8页
为有效改善环氧树脂(EP)的阻燃性能,首先以腰果酚、三聚氰氯、3-氯过氧苯甲酸、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原料通过脱氯化氢、环氧化、开环加成反应制得了含磷杂菲结构的改性腰果酚基阻燃剂。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 为有效改善环氧树脂(EP)的阻燃性能,首先以腰果酚、三聚氰氯、3-氯过氧苯甲酸、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为原料通过脱氯化氢、环氧化、开环加成反应制得了含磷杂菲结构的改性腰果酚基阻燃剂。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合成的阻燃剂表征,确定其化学结构。随后,加入一定量的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对EP进行固化。采用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测试仪、极限氧指数(LOI)、水平垂直燃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测试了EP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阻燃剂时,EP在800°C热重测试中的残炭率从2.2%提升至19.8%。其LOI值从无添加时的23.7%提升到32.8%。锥形量热仪测得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率峰值、总热释放量、烟雾释放率和总烟雾释放量分别下降了34.9%,25.1%,22.2%,32.3%。水平垂直燃烧试验证明加入阻燃剂后,EP的阻燃等级从无等级提升至V-0级。利用SEM对燃烧后的残炭表层分析后发现,阻燃剂的加入会使EP在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炭层以阻止燃烧。以上测试充分说明合成的腰果酚基阻燃剂对EP有着优异的阻燃和抑烟效果。同时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阻燃剂的加入对EP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不影响其在多领域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环氧树脂 阻燃剂 阻燃性能 抑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思考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传保 刘利江 +1 位作者 曾湘晖 万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7,共3页
阐述了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以前沿文献科研活动与实验教学结合来提高创新能力。总结了作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考、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催化H_2O_2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 被引量:18
4
作者 黎先财 曹小华 徐常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49-1252,共4页
以WO3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和相转移催化剂的情况下,用H2O2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探讨了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n(环己酮)∶n(H2O2)∶n(WO3)=100∶500∶2,反应温度为120℃,反应6 h,... 以WO3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和相转移催化剂的情况下,用H2O2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探讨了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n(环己酮)∶n(H2O2)∶n(WO3)=100∶500∶2,反应温度为120℃,反应6 h,己二酸分离收率可达80.3%,纯度为99.8%;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己二酸收率仍可达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 环己酮 WO3 H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微波干法辅助提取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游 邓泽元 +1 位作者 叶志刚 喻国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6-269,238,共5页
考察大豆异黄酮的微波光波组合无溶剂提取方法,发现微波光波提取干法仅用9.4%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能量传递介质,功率800 W(微波55%与光波45%)加热6 min后,乙醇萃取得总黄酮。大豆苷元的提取率为0.14%,与相应的常规提取法接近,该... 考察大豆异黄酮的微波光波组合无溶剂提取方法,发现微波光波提取干法仅用9.4%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能量传递介质,功率800 W(微波55%与光波45%)加热6 min后,乙醇萃取得总黄酮。大豆苷元的提取率为0.14%,与相应的常规提取法接近,该法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利用高倍荧光显微镜FM,IR对微波提取机理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微波光波可能是从对植物组织结构的影响上来改善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微波光波 提取机理 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志刚 史鸿鑫 +1 位作者 占昌朝 谭景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3-1009,共7页
以含氢硅油(PMHS)、N-甲基-N-烯丙基-2-全氟-2-甲基-3-氧代己酰胺(NF2)、N,N-二甲基烯丙胺(DAEMA)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经硅氢化反应后,再与CH3I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了氟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F2DI);考察了温度、催化剂、反应... 以含氢硅油(PMHS)、N-甲基-N-烯丙基-2-全氟-2-甲基-3-氧代己酰胺(NF2)、N,N-二甲基烯丙胺(DAEMA)为原料,在Karstedt催化剂作用下,经硅氢化反应后,再与CH3I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备了氟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PF2DI);考察了温度、催化剂、反应物比例对硅氢化反应的影响;采用IR和19F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产物分子量、阳离子活性物含量、溶解度、表面张力和润湿性能。得到较优硅氢化反应条件:n(Si—H)∶n(NF2)∶n(DAEMA)=10∶1∶9,2.5 g含氢硅油,120μL Karstedt催化剂(16.123 g Pt/L),80℃反应6 h,在该条件下转化率为58%。当n(Si—H)∶n(NF2)∶n(DAEMA)从10∶0.5∶9.5到10∶2∶8变化时,PF2DI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阳离子活性物含量、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临界胶束浓度(CMC)均逐渐减小;PF2DI水溶液的γCMC和在有机玻璃板及石蜡表面的接触角都先减小再增大;当n(Si—H)∶n(NF2)∶n(DAEMA)=10∶1∶9时,三者均达到最小值,此时PF2DI水溶液润湿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表面活性剂 硅氢化反应 表面张力 润湿性 溶解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汤明 王莎莎 +3 位作者 孙志平 钟丹 陶春元 董瑞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084-11086,11105,共4页
笔者收集整理了近年来鄱阳湖区的生态系统方面的各类数据及相关理论分析研究成果,按照空间差异性将鄱阳湖区生态服务功能分为内涵型服务功能和外延型服务功能,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论证,为进一步进行鄱阳湖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作准备。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服务功能 内涵型 外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钛白副产物绿矾制备混凝剂聚磷硫酸铁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代军 雷红英 +1 位作者 孙剑奇 杨平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3,47,共4页
以钛白副产物FeSO4.7H2O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磷硫酸铁(PPFS)。研究了PPFS的合成过程和工艺条件,考察了KClO3用量、n(SO42-)/n(Fe),n(P)/n(Fe)等因素对PPFS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PPFS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氧化... 以钛白副产物FeSO4.7H2O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磷硫酸铁(PPFS)。研究了PPFS的合成过程和工艺条件,考察了KClO3用量、n(SO42-)/n(Fe),n(P)/n(Fe)等因素对PPFS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PPFS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氧化剂KClO3的用量为其理论用量的1.1倍;n(SO42-)/n(Fe)的最佳值为0.65;n(P)/n(Fe)的最佳值为0.05。合成的PPFS絮凝性能良好,能有效去除印染废水的浊度和CODCr,为钛白副产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副产物 绿矾 聚磷硫酸铁 混凝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豆异黄酮磺酸酯的临床前药物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游 陶春元 邓泽元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2-399,共8页
为寻找新的大豆异黄酮前药,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磺酸酯(GBS)进行前药判定以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考察前药中染料木素(GE)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 为寻找新的大豆异黄酮前药,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磺酸酯(GBS)进行前药判定以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考察前药中染料木素(GE)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灌胃给予的大鼠血浆中能检测到GE的存在。在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该前体药以40mg/kg GE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GBS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原药的198.6%。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药GE,前药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得到极大地改善。该前药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磺酸酯 前药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豆异黄酮磺酸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游 钟婵娟 邓泽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为了寻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本文用MMT法考察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体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该大豆苷元磺酸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10-7mol/L时有抑制作用(P<0.05),该浓度下的抑制率... 为了寻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本文用MMT法考察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体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该大豆苷元磺酸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10-7mol/L时有抑制作用(P<0.05),该浓度下的抑制率为56.06%,与先导化合物大豆苷元相比活性提高约1000倍。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大豆苷元经苯磺酸酯修饰,改变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可极化率从26.51增加到54.12,改变了药物的电荷分布,更有利于药物通过细胞膜到达靶标和与靶标更精确作用而导致药物药理作用大大增强。药理实验与构效关系研究初步表明,该大豆苷元磺酸酯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元磺酸酯 血管平滑肌细胞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于对苯二酚的高选择性测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平华 乔波 +2 位作者 陈小艳 陶春元 陈福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3-446,449,共5页
通过电聚合酸性络蓝K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构建了一种新的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该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和选择性能,可在异构体存在下伏安法选择测定对苯二酚。线性范围在1×10^-6-1×10^-4m... 通过电聚合酸性络蓝K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构建了一种新的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该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和选择性能,可在异构体存在下伏安法选择测定对苯二酚。线性范围在1×10^-6-1×10^-4mol·L^-1,检出限为1×10^-7mol·L^-1。所制作的电极对水样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与光谱法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法 化学修饰电极 对苯二酚 多壁碳纳米管 酸性络蓝K 电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苯磺酸酯前药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游 黄齐 +1 位作者 邓泽元 陶春元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1-827,共7页
为了提高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以改善其抗肿瘤等活性,本论文根据其体内基本传递特性,利用前药原理成功设计合成了3个新型槲皮素磺酸酯衍生物(1,3~4),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MS,元素分析和1 H NMR等确证。对目标产物进行溶解度测定,发现... 为了提高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以改善其抗肿瘤等活性,本论文根据其体内基本传递特性,利用前药原理成功设计合成了3个新型槲皮素磺酸酯衍生物(1,3~4),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MS,元素分析和1 H NMR等确证。对目标产物进行溶解度测定,发现三种目标化合物的脂溶性与水溶性均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前药 苯磺酸酯 合成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上段短切物/淀粉环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传保 孙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409-10411,共3页
开发基于农作物秸秆的复合材料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采用热压方法制备了稻草上段短切物/淀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淀粉用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硬度的影响。当淀粉用量为40%,... 开发基于农作物秸秆的复合材料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采用热压方法制备了稻草上段短切物/淀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淀粉用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硬度的影响。当淀粉用量为40%,热压温度为120℃,热压时间为8min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2.0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秸秆 稻草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大豆苷元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游 钟婵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96-3797,共2页
植物雌激素大豆苷元具有抗氧化活性、心血管保护作用、抗癌作用、消炎作用、抗溃疡作用及雌激素等多种药理功能。综述大豆苷元的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大豆苷元的药剂学研究和发展以大豆苷元为先导物的前药修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豆苷元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杨酸与龙胆酸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剑奇 吴海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6-689,693,共5页
利用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在色谱保留时间为0.662 8~0.949 5min(间隔1/150 min)、紫外吸收波长为268~332 nm(间隔2 nm)且在未知干扰物2,3-二羟基苯甲酸存在下,同时测定了水溶液中光谱及色谱严重重... 利用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ATLD)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在色谱保留时间为0.662 8~0.949 5min(间隔1/150 min)、紫外吸收波长为268~332 nm(间隔2 nm)且在未知干扰物2,3-二羟基苯甲酸存在下,同时测定了水溶液中光谱及色谱严重重叠的水杨酸(SA)和龙胆酸(GA)的含量,回收率分别为(102.2±6.7)%,(102.1±4.1)%,分辨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定量快速准确、实验操作步骤简单,说明ATLD算法收敛快速稳定,对复杂体系中组分数估计不敏感,能有效解决色谱中的二阶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龙胆酸 2 3-二羟基苯甲酸 交替三线性分解 二阶校正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长程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传保 刘利江 +1 位作者 曾湘晖 万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内容的组织方式及深度是决定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化学实验中的能力培养效果和深度,应当增强化学实验内容体系内部的系统性、完整性、层次性、创新性、应用性。为...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内容的组织方式及深度是决定能力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化学实验中的能力培养效果和深度,应当增强化学实验内容体系内部的系统性、完整性、层次性、创新性、应用性。为此,可以构造以分段长程实验为主体的实验体系。该文阐述了分段长程实验的涵义、构造方法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实验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三线性分解二阶校正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合成样与增效联磺片中的磺胺嘧啶及磺胺甲噁唑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剑奇 吴海龙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6,共6页
利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二阶校正法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联用技术相结合,取色谱洗脱时间为1.0770~1.6237min(间隔1/75min),紫外吸收波长为230~316nm(间隔2nm),同时测定了在未知干扰物(磺胺... 利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二阶校正法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联用技术相结合,取色谱洗脱时间为1.0770~1.6237min(间隔1/75min),紫外吸收波长为230~316nm(间隔2nm),同时测定了在未知干扰物(磺胺(SN))共存下,合成样与增效联磺片中色谱及光谱皆严重重叠的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噁唑(SM)的含量。当算法因子数N选定为3时,SD与SM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1.4%和100.7±3.7%;当N=4时,SD与SM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2.1%和96.3±2.8%,增效联磺片中SD和SM的解析含量分别为195mg/tablet和197mg/tablet(N=3)以及198mg/tablet,193mg/tablet(N=4)(SD和SM药品标示含量均为200mg/tablet),测定结果与实际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三线性分解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 增效联磺片 磺胺嘧啶 磺胺甲噁唑 二阶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
18
作者 彭游 赵文红 +1 位作者 邓泽元 叶志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4-848,共5页
为寻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用MMT法考察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体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该大豆苷元磺酸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10-6mol/L时有抑制作用(P<0.05),该浓度下的抑制率为64.6... 为寻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化合物,用MMT法考察新型大豆苷元磺酸酯体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该大豆苷元磺酸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在10-6mol/L时有抑制作用(P<0.05),该浓度下的抑制率为64.62%,与先导化合物大豆苷元相比活性提高约100倍。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大豆苷元经苯磺酸酯修饰,改变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可极化率从26.51增加到40.32,改变了药物的电荷分布,更有利于药物通过细胞膜到达靶标和与靶标更精确作用而导致药物药理作用大大增强。药理实验与构效关系研究初步表明,该大豆苷元磺酸酯有进一步药理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元 磺酸酯衍生物 血管平滑肌细胞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染料木素磺酸酯的前药判定与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英文)
19
作者 彭游 刘新强 邓泽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寻找染料木素(GE)新的前药,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磺酸酯(GB)进行前药判定以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考察前药中染料木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 为寻找染料木素(GE)新的前药,采用建立的生物样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液相色谱法对新型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磺酸酯(GB)进行前药判定以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考察前药中染料木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否改善。在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实验中,灌胃给予GB的大鼠血浆中能检测到明显的GE。在临床前药物动力学实验中,该前体静注给药和以40 mg/kg灌胃药后,GE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GB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为原药的110.9%。研究表明,相对于原药GE,前药中GE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达到预期的改善,该前药有进一步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磺酸酯 前药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