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九江市早籼稻品种筛选试验
1
作者 李坤 刘中来 +2 位作者 余轩 王宵 潘世文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九江市的高产、稳产早籼稻品种,以中早35作为对照品种,对2个常规稻品种和7个杂交稻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中早49产量8.04t/hm^(2),比CK高4.41%;千粒重28.2g,比CK高0.8g;生育期119d,比CK短1d;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 为筛选出适合九江市的高产、稳产早籼稻品种,以中早35作为对照品种,对2个常规稻品种和7个杂交稻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中早49产量8.04t/hm^(2),比CK高4.41%;千粒重28.2g,比CK高0.8g;生育期119d,比CK短1d;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均未发生。锦两优718产量7.97t/hm^(2),比CK高3.51%;分蘖率320.5%,比CK高79.6个百分点;结实率87.3%,比CK高5.8个百分点;生育期117d,比CK短3d;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稻曲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均未发生,仅纹枯病为轻发生。中早49、锦两优718表现均突出,丰产、稳产性强,建议在九江市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品种 筛选试验 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常规粳稻品种在赣北地区的生产力研究
2
作者 李坤 刘中来 +4 位作者 曹国军 潘世文 余轩 张义月 王智权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26-829,共4页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战略,满足赣北地区种植粳稻的生产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本试验选择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4个常规粳稻品种,以赣宁粳1号为对照品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生育期、分蘖性、农艺...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战略,满足赣北地区种植粳稻的生产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本试验选择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4个常规粳稻品种,以赣宁粳1号为对照品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生育期、分蘖性、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21Q251各种生产表现不佳,不建议推广种植;21Q216表现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抗病性较强,产量水平略低的特点,建议继续进行栽培实验时,应有足够的基本苗,早施分蘖肥,以确保有足够的有效穗数;赣晚粳688有较好的高产稳产表现,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抗倒伏性强、抗病性较强的特点,建议在赣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北地区 生产需求 常规粳稻 生产表现 推广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副沙鳅属鱼类骨骼解剖学比较研究
3
作者 王永明 杨木牛 +4 位作者 高小平 史晋绒 郭佳萍 谢碧文 李燕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为了解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与双斑副沙鳅P.bimaculata骨骼系统形态差异,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2种副沙鳅属Parabotia鱼类骨骼进行染色,系统观察并比较其骨骼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花斑副沙鳅脑颅中鼻骨较长,呈哑铃形,眼下刺... 为了解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与双斑副沙鳅P.bimaculata骨骼系统形态差异,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2种副沙鳅属Parabotia鱼类骨骼进行染色,系统观察并比较其骨骼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花斑副沙鳅脑颅中鼻骨较长,呈哑铃形,眼下刺分叉较浅;咽颅的前颌骨、上颌骨、齿骨、前腭骨、方骨、主鳃盖骨、基舌骨、角鳃骨、上鳃骨、咽鳃骨形态及咽齿数量与双斑副沙鳅有所差异;脊柱与肋骨数量较双斑副沙鳅多,但尾椎椎骨数占脊柱总数的比值较双斑副沙鳅小;附肢骨中的匙骨、上匙骨、尾下骨形态及尾下骨附着鳍条数目与双斑副沙鳅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可作为2种副沙鳅属鱼类种间的鉴别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沙鳅科Botiidae鱼类骨骼系统研究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副沙鳅 双斑副沙鳅 骨骼解剖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泽鲫循环精养技术
4
作者 杜时强 张颂 +2 位作者 江敏 徐燕婷 徐金根 《科学养鱼》 2025年第2期24-25,共2页
近年来进行普通淡水养殖品种调查时发现,鲫鱼市场相对较稳定,但受产量限制,不能全年陆续出鱼,导致有价无市的现象时有发生。彭泽鲫是江西及周边水产养殖的主要鲫鱼品种之一,因其易养殖和独特的美味而广受养殖户喜爱,同时也是休闲垂钓的... 近年来进行普通淡水养殖品种调查时发现,鲫鱼市场相对较稳定,但受产量限制,不能全年陆续出鱼,导致有价无市的现象时有发生。彭泽鲫是江西及周边水产养殖的主要鲫鱼品种之一,因其易养殖和独特的美味而广受养殖户喜爱,同时也是休闲垂钓的主要品种之一。本文通过对彭泽鲫循环高产精养技术研究,创新一套适合本地养殖的方法和技术,全年循环养殖,随时有鱼上市,避免在价格低迷时集中出鱼,让养殖户受益的同时也能更大范围推广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泽鲫 休闲垂钓 水产养殖 养殖户 循环养殖 有价无市 淡水养殖品种 鲫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中棉所系列棉花品种在九江地区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冰可 谢国强 +5 位作者 薛中立 黄群 张亚林 雷凯 王斌强 张西岭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47-48,共2页
进行中棉所系列4个棉花品种的比较试验,经对农艺性状、生育期、丰产性等综合考察,发现中棉所55在九江地区表现最优,籽棉、皮棉折合667 m^2产量最高,分别达到232.41和104.26 kg。
关键词 中棉所棉花品种 比较试验 九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九江综合试验站助力九江油菜产业发展纪实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冰可 谢国强 +5 位作者 管甲元 时燎原 张滟琰 曹人方 熊雄 陈国徽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期4-5,259,共3页
简要介绍了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九江综合试验站运行10年来对九江地区油菜产业发展起到的提升作用,并对今后油菜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 九江综合试验站 油菜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黑芝麻品种在九江地区分期播种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春凤 徐仕樱 +5 位作者 熊雄 柯美林 雷凯 陈国徽 高冰可 谌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2期67-69,共3页
从7月18日到8月8日设置4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黑芝麻品种在九江地区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芝麻单株产量、稍尖长度和单株蒴数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特点,生育期、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呈不断下降趋势;每蒴粒... 从7月18日到8月8日设置4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黑芝麻品种在九江地区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芝麻单株产量、稍尖长度和单株蒴数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特点,生育期、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呈不断下降趋势;每蒴粒数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及单株产量影响明显,在Ⅰ播期下两个指标均为最大值,说明芝麻的适宜播期在7月18日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分期播种 生育期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市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分析和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微 朱国才 +2 位作者 李彩刚 方旺顺 陈诗伟 《江西农业》 2021年第22期129-132,共4页
今年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的开局之年,是禁捕退捕工作由攻坚战转向持久战的强基之年,也是退捕渔民转型上岸的巩固提升年。今年以来,九江市积极适应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 今年是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的开局之年,是禁捕退捕工作由攻坚战转向持久战的强基之年,也是退捕渔民转型上岸的巩固提升年。今年以来,九江市积极适应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总体思路和“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的目标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多向统筹发力,慎终如始、查遗补缺、纵深推进,不断巩固提高禁捕质量和退捕成色,禁捕退捕工作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禁捕退捕 持续向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两优1998在九江地区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9
作者 沈华喜 周微 +3 位作者 黄晓波 曹国军 陈国徽 吕太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4期148-149,共2页
介绍Y两优1998品种特性,总结了该组合在九江地区轻简化(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Y两优1998 轻简化 栽培技术 九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加生物炭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博洋 叶茵 +3 位作者 楚睿雯 井苗 张岁岐 严加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5-708,共14页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研究表明施加生物炭显著提高谷子产量,但生物炭施用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缺乏详细研究。因此,为研究生物炭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分配和土壤的影响,以“榆谷抗1”为试验材料,于2...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研究表明施加生物炭显著提高谷子产量,但生物炭施用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缺乏详细研究。因此,为研究生物炭对谷子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分配和土壤的影响,以“榆谷抗1”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2年在毛乌素新开垦沙地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1个对照组(CK,生物炭添加量0.0 t hm^(-2))和3个试验组3.0 t hm^(-2)(C1)、4.5 t hm^(-2)(C2)和6.0 t hm^(-2)(C3)。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新开垦沙地施加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谷子产量和总干物质量,增长幅度分别为12.22%~53.70%和9.62%~40.62%。与CK相比,施加生物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后0(开花期)、7、14、21、28和45 d谷子倒一叶(旗叶)至倒十三叶的叶片干重。施加生物炭提高了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花后同化物积累量、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以及收获期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但是后三者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收获期茎、叶总干物质分配比例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降低,千粒重和收获指数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谷子产量与收获期茎重(R2=0.68)、收获期地上部总重(R2=0.71)和收获期全株总重(R2=0.70)呈显著正相关。施加生物炭能有效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并且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其中C2(4.5 t hm^(-2))处理改善效果较大。综上,施加生物炭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开花期谷子净光合速率,增加花后营养器官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最终实现谷子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谷子 干物质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溯河洄游型刀鲚生活史及资源养护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宇 陈建华 +4 位作者 冯广朋 高小平 赵峰 王海华 宋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6,共9页
长江“十年禁渔”的全面实施是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回顾和概述了长江溯河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生活史、资源现状和资源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资源养护对策,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刀鲚的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孵化期、仔鱼期、稚... 长江“十年禁渔”的全面实施是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的重要举措。回顾和概述了长江溯河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生活史、资源现状和资源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资源养护对策,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刀鲚的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孵化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各阶段的生长、摄食和栖息环境都有所不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对刀鲚资源具有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源恢复;刀鲚资源衰退主要原因为:水文条件转变、水域环境污染、人为过度捕捞以及重要生境被破坏。对刀鲚资源养护的主要建议包括:1)加强重点水域监测、强化资源增殖放流、改善重要栖息生境以及持续强化渔政监管;2)建立繁殖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分析栖息环境对刀鲚补充群体潜在的影响;3)建立刀鲚集群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开发刀鲚渔场渔情速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生活史 资源现状 资源养护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油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车品高 陈国徽 +5 位作者 曹国军 高冰可 陈艳芳 熊文 应治宏 周庆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18-3128,共11页
为明确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6-2023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典型稻油轮作区进行了为期7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稻油2季秸秆均不还田(CK)、仅油菜季水稻秸杆还田(T1)、仅水稻季油菜... 为明确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6-2023年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典型稻油轮作区进行了为期7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设置稻油2季秸秆均不还田(CK)、仅油菜季水稻秸杆还田(T1)、仅水稻季油菜秸秆还田(T2)及稻油两季秸秆均还田(T3)4个处理,分别测定了2022年水稻季及2022-2023年油菜季各作物关键生育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含量、成熟期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pH、有机质及N、P、K等养分含量。以T3处理较为突出,其在水稻季和油菜季分别显著提高土壤pH值9.7%和12.9%、碱解氮32.9%和25.5%、有效磷33.5%和24.3%、速效钾56.3%和58.6%、全氮22.9%和33.0%、有机质26.6%和50.8%(P<0.05)。水稻干物质积累随生育期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T2处理对干物质积累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T3处理对水稻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产生一定抑制。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提高了水稻籽粒产量,以T2增幅最大,为13.9%(P<0.05)。油菜干物质积累随生育期延长持续增加,以T2处理对油菜干物质积累促进最显著。与不还田相比,T2处理油菜籽粒产量增幅最大,为20.0%(P<0.05)。相关分析表明,速效钾与水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P<0.01),全氮和速效钾分别与油菜单株分枝角果数(r=0.705*,r=0.623*,P<0.05)、油菜籽粒产量(r=0.623*,r=0.690*,P<0.05)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可能是导致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综合土壤养分、干物质积累及作物产量,水稻季油菜秸秆还田表现最佳,可在长江中下游区域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稻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养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联合机收与分段机收作业效果综合测评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传云 冯健 +4 位作者 陈兴和 李曦 王康军 刘雪丽 沈少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我国油菜种植方式多样,既有人工撒播、机械直播、无人机飞播,也有人工移栽、机械移栽。我国油菜机收方式主要有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两种,针对不同条件和需求,既要减损、又要提质、还要高效,需要在实践中综合各种因素,平衡各种关系,求得... 我国油菜种植方式多样,既有人工撒播、机械直播、无人机飞播,也有人工移栽、机械移栽。我国油菜机收方式主要有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两种,针对不同条件和需求,既要减损、又要提质、还要高效,需要在实践中综合各种因素,平衡各种关系,求得最优方案,因地制宜为油菜收获提出高效低损机收方式。为此,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在江西瑞昌组织开展不同种植方式条件下油菜联合机收与分段机收作业效果综合测评。结果显示,不同种植方式对机收的影响体现在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能够实现晚种早熟、减轻草害、易于机收;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能够减损4.6个百分点,减损收益516.6元/hm^(2),且能获得较好的油菜籽成熟度一致性;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增加作业成本248.7元/hm^(2)。通过结果分析,提出加大适宜机收的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推广力度、采取措施准确把握油菜成熟度获得最佳适收期、因地制宜选择适宜高效低损机收方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收获 联合收获 分段收获 综合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阳 程淑媛 +11 位作者 蒋军喜 陈艳 黄纪刚 刘爽 刘克东 邱慧芳 江武 叶茵 袁倩 余玉华 单崇蕾 刘家鑫 《生物灾害科学》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melliae)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 camelliae)为检测目标,根据刺盘孢属ApMat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q PCR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melliae)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 camelliae)为检测目标,根据刺盘孢属ApMat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q PCR检测技术体系,验证引物特异性,测试反应的灵敏度,绘制标准曲线,并采集田间病叶测试检测效果。【结果】设计的四组引物对中,引物对CcF/CcR特异性最好,扩增效率最高;用于定量检测C. camelliae的灵敏度为10 pg/μL,DNA浓度的对数(X)与Ct值(Y)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3.529 6X+36.938(R^(2)=0.9957,E=92.01);该体系检测C.camelliae溶解曲线对应的特异峰值Tm为(85.5±0.5)℃;用该体系在人工接种C. camelliae的病斑组织和田间病叶中检测到了C. camelliae的存在。【结论】建立的q PCR反应体系可特异性定量检测C. camelliae,并可应用于田间病害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炭疽病 山茶刺盘孢 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赣北地区草鱼苗种分级培育模式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金根 杜时强 +5 位作者 段志鹏 徐艳婷 江敏 张颂 徐小平 周智勇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6期40-41,44,共3页
草鱼苗种分级培育可为成鱼养殖提供不同规格的鱼种,通过分批放养,缩短成鱼养殖周期,实现成鱼分批上市,助力养殖增产增效。2023年在赣北地区开展草鱼苗种分级培育试验示范,通过不同密度和饲养方式的组合,综合水质调控、饲料投喂及病害防... 草鱼苗种分级培育可为成鱼养殖提供不同规格的鱼种,通过分批放养,缩短成鱼养殖周期,实现成鱼分批上市,助力养殖增产增效。2023年在赣北地区开展草鱼苗种分级培育试验示范,通过不同密度和饲养方式的组合,综合水质调控、饲料投喂及病害防控等关键技术,探索草鱼苗种分级培育、分批供苗的新模式,为草鱼成鱼高产高效养殖新模式提供苗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苗种 分级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特色柑桔轻简高效生产情况分析与展望
16
作者 曾维维 骆赞磊 +10 位作者 吴茵 稂晓嘉 马承和 余璇 李秀梅 陶慧慧 王云 陈伟 张昊 叶茵 郭丽虹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65-72,共8页
轻简高效生产作为一种省工、省时、省力的生产方式,近年来在江西省果园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柑桔实际生产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准确摸清当前江西特色类柑桔轻简高效技术(模式)实际生产应用现状,先后调查了江西省兴国县、寻乌县、... 轻简高效生产作为一种省工、省时、省力的生产方式,近年来在江西省果园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柑桔实际生产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准确摸清当前江西特色类柑桔轻简高效技术(模式)实际生产应用现状,先后调查了江西省兴国县、寻乌县、信丰县、安远县、于都县、遂川县、峡江县、吉安县、吉水县、新干县、南丰县等柑桔主产区,通过专题座谈、现场咨询、调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梳理总结了全省特色柑桔类轻简高效技术运用、政策支持、取得成效、老旧果园等整体情况,深入剖析了制约柑桔轻简高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特色 柑桔 轻简 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珍 许翔 +5 位作者 陶慧慧 沈菲 郭林滚 欧阳志华 付戴波 陈海南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2期84-85,共2页
猪的免疫抑制疾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一种病理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猪体在接种疫苗后无法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免疫抑制对猪群的危害包括生长发育迟缓、饲料转化率低下和死淘率升高等问题。此外,还... 猪的免疫抑制疾病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的一种病理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猪体在接种疫苗后无法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免疫抑制对猪群的危害包括生长发育迟缓、饲料转化率低下和死淘率升高等问题。此外,还会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有时,接种某些致弱的疫苗后,免疫抑制还可能加重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迟缓 免疫抑制 免疫失败 死淘率 免疫应答 综合防治措施 免疫效果 致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飞播技术规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茵 邰晓东 +5 位作者 黄玲 李泽良 徐志峰 徐沁 井雪 黄晓波 《农技服务》 2024年第3期62-64,共3页
油菜无人机飞播具有作业速度快、工效高、不误农时、节省工时、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和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为江西省油菜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江西省协同创新项目为依托,经多年试验示范,明确了油菜飞播种植中的播前管... 油菜无人机飞播具有作业速度快、工效高、不误农时、节省工时、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和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为江西省油菜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江西省协同创新项目为依托,经多年试验示范,明确了油菜飞播种植中的播前管理、播种、施肥、开沟、除草防病、收获贮藏等技术规范,集成油菜飞播技术规程,供江西省油棉两熟种植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飞播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北地区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轩 李坤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8-22,共5页
为筛选适宜赣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熟期适宜的大豆品种,本试验以中豆5101、华豆42和皖豆60等1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各品种在试验田当年生产条件下的生育期、田间性状特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农艺性状及产... 为筛选适宜赣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和熟期适宜的大豆品种,本试验以中豆5101、华豆42和皖豆60等13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各品种在试验田当年生产条件下的生育期、田间性状特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华豆42、兴豆106、中黄338和中豆5101,其生育期在93~96 d,农艺性状优良、抗倒伏能力较好,产量在3.452~3.738 t/hm^(2),较中豆41(CK)增产0.97%~9.33%,其中华豆42、兴豆106较CK分别增产9.33%、6.41%,增产潜力较大,可在研究区推广种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大豆高产和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 特征特性 大豆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赣北地区一季稻粳稻品种(系)比较试验
20
作者 李坤 王智权 +2 位作者 曹国军 潘世文 刘中来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7期36-40,共5页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战略,增加赣北地区粳稻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本试验选择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杂交粳稻品种(系)14个,以深两优5814为对照品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了生育期、分蘖性、农艺性状、抗... 为推进江西省“籼改粳”战略,增加赣北地区粳稻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效益,本试验选择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选育的杂交粳稻品种(系)14个,以深两优5814为对照品种,在相同田间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了生育期、分蘖性、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结果表明,各品种(系)的实际产量表现优异,有13个品种(系)实际产量在600 kg/亩以上。与CK相比,卢S/马1R减产最多,减产5.82%,泰765A/T1517减产5.22%;华中2A/T1512-3增产最多,增产12.05%,50S/马37增产4.65%,嘉212A/T1517增产4.40%,嘉212A/T1512-3增产3.83%,华中2A/T1517增产3.38%。由此可见,华中2A/T1512-3、50S/马37、嘉212A/T1517、嘉212A/T1512-3、华中2A/T1517等品种(系)表现突出,丰产性强、经济性状优良,适宜在赣北地区种植,可进行下一步试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经济性状 产量 赣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