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水县茶叶品牌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艳南 吴东生 +5 位作者 胡拥军 朱修南 王平 李军 樊耀 林饶军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第1期18-19,共2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约谈、座谈等形式对修水县茶叶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梳理和分析修水县品牌建设的优缺点,对修水县茶叶品牌建设措施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修水县 品牌建设 调查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上敌敌畏农药生物解毒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天霓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59-62,共4页
本文以杀虫药剂的代谢为引导,在国内首次报道了茶叶上敌敌畏残留的人工生物降解方法。指出了用自制生物活性物质—PHd-No.2处理萎凋叶或杀青叶,经揉捻至干燥过程后,可使成茶的敌敌畏残留量显著减少。
关键词 茶叶 敌敌畏 生物解毒 茶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红茶:修水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3
作者 李军 徐璐 +1 位作者 荣骅 李烈国 《江西农业》 2020年第13期23-24,共2页
一片富民叶、茶香飘千年。修水县产茶已逾1200年历史,始于唐、名于宋、盛于清。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征途中,修水县利用"宁红茶"的品牌效益,结合茶叶受益期长、效益高,金丝皇菊短平快的特点,通过"政府扶持、... 一片富民叶、茶香飘千年。修水县产茶已逾1200年历史,始于唐、名于宋、盛于清。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征途中,修水县利用"宁红茶"的品牌效益,结合茶叶受益期长、效益高,金丝皇菊短平快的特点,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激活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中流砥柱作用。同时,紧密结合"品牌引领、合作领办、茶业扶贫"的茶产业发展模式,把传统产业转变为优势产业发展,推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模式 脱贫攻坚 农户参与 受益期 脱贫致富 宁红茶 政府扶持 品牌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宁州群体种和混合种制成的宁红茶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彩婷 荣骅 +5 位作者 徐璐 饶雨 李军 邓婷 石向群 高银祥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1-281,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研究宁州群体种和混合种制成的宁红茶在挥发性成分上的差异。运用感官审评法评定茶样的香气特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 本研究旨在比较研究宁州群体种和混合种制成的宁红茶在挥发性成分上的差异。运用感官审评法评定茶样的香气特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种制成的宁红茶的香气以花香和甜香为主,而宁州群体种制成的宁红茶主要表现为甜香。本研究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成分,不同茶样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8种关键差异物质(VIP值>1且P<0.05)。此外,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大于1,进一步筛选出7种关键呈香物质,包括香叶醇(花香、甜香)、水杨酸甲酯(清香、花香)、苯乙醇(甜香、花香)、反式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花香)、苯乙醛(甜香、花香)、β-月桂烯(花香、果香)以及反式-橙花叔醇(果香、花香),这些物质对混合种制成的宁红茶的“花香、甜香”香气特征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综上所述,宁州群体种和混合种制成的宁红茶在挥发性成分上存在差异,多品种混合加工为生产花香型宁红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红茶 挥发性成分 宁州群体种 混合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变茶树短穗腋芽的试验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柏龄 万辉 李烈国 《蚕桑茶叶通讯》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来。大多数同源多倍体的叶片大小、花朵大小、茎粗和叶厚都随着染色体组(x)数目的增加而递增,而其成熟期则随着染色体组数的增加而递延。但由于同源多倍... 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来。大多数同源多倍体的叶片大小、花朵大小、茎粗和叶厚都随着染色体组(x)数目的增加而递增,而其成熟期则随着染色体组数的增加而递延。但由于同源多倍体的高度不育,不能留下子代,或者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短穗 腋芽 秋水仙素 诱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资源潜力 打造茶叶强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艳南 《蚕桑茶叶通讯》 2009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茶叶产业 资源潜力 挖掘 山地面积 茶园面积 加工业 县政府 茶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短穗育苗的“以苗育苗”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柏龄 樊启水 寥亮 《蚕桑茶叶通讯》 2003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茶树 短穗育苗 “以苗育苗”繁殖技术 苗木育根 枝叶生长 肥培管理 遮荫保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朝向、挂置高度和信息素对黄、蓝色板诱捕茶园主要害虫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枫 金玲莉 +3 位作者 涂娟 胡拥军 乐美旺 刘艳南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共2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朝向、挂置高度和信息素对黄、蓝色板诱捕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蓟马的影响。结果表明:朝向、挂置高度和信息素对诱虫量均具有一定影响,适宜的悬挂方向为东西向,最佳悬挂高度则为色板下缘距茶丛顶端10 cm,使用信... 本文研究了不同朝向、挂置高度和信息素对黄、蓝色板诱捕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蓟马的影响。结果表明:朝向、挂置高度和信息素对诱虫量均具有一定影响,适宜的悬挂方向为东西向,最佳悬挂高度则为色板下缘距茶丛顶端10 cm,使用信息素诱芯能大幅提高黄、蓝板对这几种害虫的诱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板 朝向 挂置高度 信息素 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黄板对茶园害虫诱捕试验初探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枫 金玲莉 +4 位作者 涂娟 胡拥军 乐美旺 王璠 刘艳南 《中国茶叶》 2015年第5期16-16,18,共2页
色板诱捕小型害虫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而开发的一种防虫手段。色板颜色对诱捕效果影响很大,而黄板是目前茶叶生产上使用最广泛的色板类型。姚元涛等试验表明在黄、绿、蓝3种颜色色板中,黄板对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赵冬香等采用... 色板诱捕小型害虫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而开发的一种防虫手段。色板颜色对诱捕效果影响很大,而黄板是目前茶叶生产上使用最广泛的色板类型。姚元涛等试验表明在黄、绿、蓝3种颜色色板中,黄板对茶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赵冬香等采用6种颜色色板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最偏嗜黄色;王蓉通过试验也证明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要优于蓝板。应用黄板诱捕茶园害虫,是实施茶园虫害绿色防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市场上黄板种类较多,对茶园害虫的诱捕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采用市场上3种常见且色度差异较大的黄板作为试验材料,以期筛选出适用于茶园害虫防治的黄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害虫 诱捕试验 黄板 假眼小绿叶蝉 田间防治效果 诱捕效果 茶叶生产 农药使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黄、蓝板对茶园昆虫的诱捕效果 被引量:9
10
作者 涂娟 金玲莉 +3 位作者 谢枫 胡拥军 乐美旺 刘艳南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第1期32-34,共3页
采用8种色板对茶园主要害虫的诱捕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8种色板诱捕的昆虫绝大多数是同翅目和缨翅目昆虫;诱捕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蓟马优先选择纯黄色板,诱捕黑刺粉虱可选橙黄和黄绿色板,诱捕蓟马优先选用黄绿色板。
关键词 黄板 蓝板 诱捕 假眼小绿叶蝉 黑刺粉虱 蓟马 茶园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色差黄板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初报
11
作者 涂娟 金玲莉 +4 位作者 谢枫 胡拥军 王璠 刘艳南 乐美旺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第6期37-38,共2页
采用三种不同色差黄板对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初步探明不同色差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色差 黄板 假眼小绿叶蝉 诱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鲜叶摇青光发酵生产兰花香型茶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柏龄 李烈国 +1 位作者 吴东生 徐玲玲 《蚕桑茶叶通讯》 2005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兰花 茶树 鲜叶 花果 苹果 芳香物质 香型 萎凋 杀青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里茶道上的宁红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东生 朱修南 《中国茶叶》 2016年第9期35-36,共2页
红茶发源于武夷山区(即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和江西省铅山县),然后传到江西省修水县,再又传到浮梁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最后传到祁门。就红茶而言,是先有“正山小种”“河红”,次有“宁红”,再有“浮红”,后有“祁红”。
关键词 红茶 茶道 武夷山市 江西省 铅山县 福建省 修水县 东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消减食品中亚硝酸盐新法试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贺观群 吴东生 +1 位作者 李烈国 樊启水 《蚕桑茶叶通讯》 2005年第3期26-27,共2页
本文报告了茶消减食品中亚硝酸盐新法,指出应用5%(W/W)冷却后的茶叶水溶液洗涤新鲜蔬菜和肉制品,可以使新鲜蔬菜和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减少。
关键词 茶水溶液 洗涤 食品 消减 亚硝酸盐 试验 亚硝酸盐含量 茶叶 新法 食品 消减 试验 新鲜蔬菜 肉制品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加倍后的茶树短穗嫁接杂交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柏龄 万辉 余志成 《蚕桑茶叶通讯》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嫁接杂交是茶树无性杂交育种的又一种新方法 ,其程序是首先用秋水仙素动摇旧的遗传保守性 ,再用遗传性已经动摇的有机体接受穗 /砧组合的内环境条件的蒙导教养 ,最终形成似砧型的茶树新品种。但又因秋水仙素对体细胞的加倍为同源染色体... 嫁接杂交是茶树无性杂交育种的又一种新方法 ,其程序是首先用秋水仙素动摇旧的遗传保守性 ,再用遗传性已经动摇的有机体接受穗 /砧组合的内环境条件的蒙导教养 ,最终形成似砧型的茶树新品种。但又因秋水仙素对体细胞的加倍为同源染色体的加倍 ,而生长点整体细胞中各细胞核的加倍倍数又存在着差异 ,由此产生的嫁接杂交种可从遗传上解决茶树开花结籽的遗传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加倍 嫁接杂交 茶树育种 秋水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红茶区茶园蜘蛛群落及动态分布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拥军 《蚕桑茶叶通讯》 2013年第1期39-39,共1页
茶园蜘蛛是控制茶树害虫种群的重要天敌,栽培、管理方式对蜘蛛群落的多样性影响重大。保护蜘蛛、研究蜘蛛是未来茶园害虫防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茶园蜘蛛 群落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用菊花加工操作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饶军 李烈国 +1 位作者 李军 吴章荣 《蚕桑茶叶通讯》 2017年第2期33-33,35,共2页
菊花烘制加工是一个较新型的工艺,加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菊花茶的品质,从茶用菊花的原料选择、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技术概括,为茶用菊花加工企业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茶用菊花 加工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消减食品中亚硝酸盐新法试验
18
作者 贺观群 吴东生 +1 位作者 李烈国 樊启水 《中国茶叶》 2006年第2期28-28,共1页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蔬菜为种植在九江市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蔬菜圃内的萝卜菜,供试前5天喷施0.5%尿素水溶液;猪腊肠由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长实肉类制品厂生产;茶叶为本地生产的绿茶,茶多酚含量21.6%。
关键词 亚硝酸盐 茶叶 尿素水溶液 试验 食品 消减 科学研究所 茶多酚含量 肉类制品 萝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驰名的宁州工夫红茶
19
作者 陈天霓 胡拥军 樊启水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0期24-25,共2页
一、品质特征 宁州工夫红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产于江西省的修水、武宁、铜鼓3县,修水是主产县,占宁红产量的80%。因修水在明代称为“宁州”,所以“宁州工夫红茶”简称为“宁红”。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品质特征 江西省 宁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突变枝无性繁殖群体中的反突变现象
20
作者 王柏龄 吴东生 +3 位作者 冷冬莲 樊启水 李烈国 冷述军 《蚕桑茶叶通讯》 2010年第5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突变现象 繁殖群体 茶树 繁殖苗木 无性扦插 第3代 茶园 新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