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大豆原油含磷量
1
作者 王雪 张海荣 +4 位作者 吴丹丹 王伟宁 王立琦 罗淑年 于殿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6-322,共7页
针对现有含磷量检测方法无法通过实时监测指导调控精炼过程中酸碱的添加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大豆原油含磷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发现标准正态变换法对大豆原油样本含磷量光谱数据的去除噪声效果最优。采用组合区... 针对现有含磷量检测方法无法通过实时监测指导调控精炼过程中酸碱的添加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大豆原油含磷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发现标准正态变换法对大豆原油样本含磷量光谱数据的去除噪声效果最优。采用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优选出磷脂的最佳特征吸收波段,选用学习效率0.005、训练次数108,建立了大豆原油含磷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校正集的决定系数(R^(2))为0.979 7、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859 3、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89%;预测集的R^(2)为0.978 5、RMSE为0.963 8、RSD为2.15%。以上结果说明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大豆原油中含磷量的快速、精准、无损检测,为后续精炼工段及调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大豆原油 含磷量 区间偏最小二乘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性能探究
2
作者 于殿宇 张寅风 +6 位作者 高佳佳 曲佳瑶 吉晓蕊 罗淑年 张晨晨 杨福明 朱秀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101,共8页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温度为-13℃的条件下去除副产物中的残余PC,再用90%的石油醚,在料液比为1∶4,温度为3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去除肌醇等其他磷脂,使PE纯度达到91.28%,得率为86.83%。在总压力为11 MPa(CO_(2)分压7 MPa、氢气分压4 MPa),Pd/c催化剂用量为4%,氢化温度为60℃,氢化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当氢化磷脂酰乙醇胺(HSPE)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比例为3.5∶1,三乙胺添加量为3 mL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产物转化率为84.6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现原料中的—NH_(2)消失,产物中出现—NH基团,产物吸光度为0.631、碘值为23.27 gI/100 g、水-正己烷两相分开10 mL时间为392 s,所得产品分散性好、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 磷脂酰乙醇胺 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加工技术对稻米油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淑年 王宁 +5 位作者 董天玉 李子越 于坤弘 江连洲 于殿宇 姚凯 《大豆科技》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旨在对稻米油脂脱色、脱臭工序进行有益的研究,根据脱除物质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脱除,避免了过度加工。在一定温度下,硅藻土添加量为油重的0.2%,除去其中大部分热敏性物质,在温度为110℃左右的条件下,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1.1%,稻米脱... 本文旨在对稻米油脂脱色、脱臭工序进行有益的研究,根据脱除物质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脱除,避免了过度加工。在一定温度下,硅藻土添加量为油重的0.2%,除去其中大部分热敏性物质,在温度为110℃左右的条件下,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1.1%,稻米脱色油的色泽为Y20 R2.0。在残压1 mbar条件下,先将脱色稻米油脂加热到170℃左右,脱除易挥发的物质,然后再将油脂加热至240℃,脱除难挥发的物质,脱臭时间60 min,经稻米油脱蜡及脱脂后,精炼油中TFAs为0.31%,三氯丙醇酯甾醇为23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油 适度脱色 两段式脱臭 返色 TFAs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脂生产质量安全因素及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淑年 代雅杰 +5 位作者 于坤弘 王立琦 于殿宇 宁春宇 焦春刚 文野 《大豆科技》 2021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了降低如今市场上不断增加的食用植物油脂安全风险,企业可以尝试建立食用植物油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因子控制计划。对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进行监控,实现风险预警及风险及时处置。企业在进行风险检测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以... 为了降低如今市场上不断增加的食用植物油脂安全风险,企业可以尝试建立食用植物油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因子控制计划。对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进行监控,实现风险预警及风险及时处置。企业在进行风险检测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食用植物油的安全性,做到合理有效降低食用植物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避免企业遭受负面影响。文章总结了生产食用植物油脂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并介绍了其来源,根据来源找到了安全因素监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脂 安全因素 监测 来源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精油对大豆胚芽油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淑年 王伟宁 +5 位作者 张星震 马小宇 张寅风 张理博 于殿宇 于坤弘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0年第5期52-55,共4页
把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制备的大蒜精油添加到大豆胚芽油中,通过抗氧化试验探究大蒜精油对大豆胚芽油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大蒜精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加入到大豆胚芽油中可以延长大豆胚芽油的保质期,当大蒜精油的... 把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制备的大蒜精油添加到大豆胚芽油中,通过抗氧化试验探究大蒜精油对大豆胚芽油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大蒜精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加入到大豆胚芽油中可以延长大豆胚芽油的保质期,当大蒜精油的添加量达到0.1%时,已具有明显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大豆胚芽油 大蒜精油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高温豆粕工业化生产高蛋白饲料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坤弘 杨欣润 +4 位作者 代雅杰 于殿宇 罗淑年 文野 何远华 《大豆科技》 2021年第4期15-23,共9页
随着发酵饲料的流行,工业化生产发酵饲料也成为热点。试验利用黑曲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合适配比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并且设计了发酵饲料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以粗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I值)... 随着发酵饲料的流行,工业化生产发酵饲料也成为热点。试验利用黑曲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合适配比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并且设计了发酵饲料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以粗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I值)为指标,根据单因素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可知:豆粕添加量为95%,黑曲霉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酸杆菌的菌种比例为2:3:1:1,菌种比例接种量20%(v/m),料水比2:5,发酵时间120 h,发酵温度35℃,初始pH为7.3,MgSO_(4)·7H_(2)O为2%,CaCl_(2)为1%,KH_(2)PO_(4)为1%。以豆粕为原料生产高蛋白饲料,发酵过程中为了满足菌种的生长,干物质损耗约在20%左右。因此,每日需要23.75 t豆粕、50 t生产用水、0.5 t MgSO_(4)·7H_(2)O、0.25 t CaCl_(2)、0.5 t KH_(2)PO_(4),可生产饲料2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饲料 工业化生产 高温豆粕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榨大豆油工艺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罗淑年 高珊 +6 位作者 张星震 马晓宇 郭庆启 张理博 张佳宁 于殿宇 刘立新 《大豆科技》 2020年第5期13-18,共6页
将高品质大豆进行保鲜后熟,而后对其制取工艺进行摸索和优化,在大豆水分含量10%,挤出温度80℃,双螺杆转速80 r/min工艺条件下压榨取油,出油率为71.08%,得到的鲜榨大豆油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大豆油》(GB/T 1535-2017)前提下,维生素E等营... 将高品质大豆进行保鲜后熟,而后对其制取工艺进行摸索和优化,在大豆水分含量10%,挤出温度80℃,双螺杆转速80 r/min工艺条件下压榨取油,出油率为71.08%,得到的鲜榨大豆油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大豆油》(GB/T 1535-2017)前提下,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与普通大豆油相比,也有更多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熟 工艺 鲜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