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三集团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振兴之路
1
作者 王喜刚 《黑龙江粮食》 2013年第1期37-38,共2页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三集团")是北大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贸、工、农为一体的大型大豆经营加工企业集团。从1985年投产时年加工量6万吨的中型油脂加工企业,到现在拥有绿色食品...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三集团")是北大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贸、工、农为一体的大型大豆经营加工企业集团。从1985年投产时年加工量6万吨的中型油脂加工企业,到现在拥有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大豆产品初加工基地和大豆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年加工大豆总能力1000万吨,年销售收入30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30亿美元的大型集团企业,九三集团始终奋战在民族大豆产业最前沿,用负责的态度和辉煌的业绩走在了振兴民族大豆产业的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业 非转基因 油脂加工企业 加工基地 大豆产品 农业产业化 进出口贸易 粮油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红松籽油酶法脱胶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屈岩峰 向岚 +3 位作者 陈田鹏 张哲 贾云哲 张寒冰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75,共6页
[目的]降低红松籽油中磷含量,开发一种高效的红松籽油脱胶方法。[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通过正交试验对红松籽油脱胶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脱胶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红松籽油的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20... [目的]降低红松籽油中磷含量,开发一种高效的红松籽油脱胶方法。[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通过正交试验对红松籽油脱胶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脱胶后红松籽油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红松籽油的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20 W,脱胶温度50℃,脱胶时间3.5 h,酶添加量40 mg/kg,pH 4.8,该条件下红松籽油中磷含量为(5.18±0.24) mg/kg,皮诺敛酸占总脂肪酸比例为15.46%。当样品质量浓度为40 mg/mL时,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1.42±0.38)%,(92.47±0.84)%。[结论]通过优化后的超声辅助红松籽油酶法脱胶工艺可获得高质量的红松籽脱胶油,该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红松籽油 酶法脱胶 皮诺敛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凝胶的制备及在食品中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屈岩峰 刘偌铭 +2 位作者 孔珍 裴濡楠 张晓红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27,共7页
油凝胶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半固体状塑性脂肪替代品之一,可替代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SFAs)和反式脂肪酸(TFAs)的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文章概述了包括直接分散法在内的油凝胶的4种制备方法、油凝胶多种凝胶剂的特点及油凝胶在食品中应用的... 油凝胶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半固体状塑性脂肪替代品之一,可替代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SFAs)和反式脂肪酸(TFAs)的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文章概述了包括直接分散法在内的油凝胶的4种制备方法、油凝胶多种凝胶剂的特点及油凝胶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油凝胶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脂肪替代品 反式脂肪酸 凝胶剂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近红外过程分析技术在豆粕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乐 史永革 +1 位作者 李勇 魏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通过在豆粕生产线上安装在线近红外检测设备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对30个豆粕样品进行检测,采用标准分析误差(SEP)评价了在线近红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实践证明,将在线近红外过程分析技术应用于豆粕工业生产上可有效保证产... 通过在豆粕生产线上安装在线近红外检测设备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对30个豆粕样品进行检测,采用标准分析误差(SEP)评价了在线近红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实践证明,将在线近红外过程分析技术应用于豆粕工业生产上可有效保证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 近红外 豆粕 生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在食品及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雨洋 李杨 肖志刚 《大豆科技》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大豆是唯一"完全蛋白质"的植物来源,其9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近几年,随着加工工艺的改进,添加大豆蛋白的营养食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简要介绍了大豆蛋白的应用现状、特点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大豆 蛋白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中天然成分提取工艺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屈岩峰 郭晓婵 +2 位作者 唐嘉瞳 万芮宁 张寒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240,共7页
花椒原产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食品调味料与中药药材,在食品加工和疾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近年来花椒及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花椒的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主要论述了花... 花椒原产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食品调味料与中药药材,在食品加工和疾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近年来花椒及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花椒的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主要论述了花椒提取物的生理活性及其提取方法,以及花椒提取物在食品贮藏、调味品及其他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对花椒及其提取物在食品行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提取物 活性成分 应用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弹性干豆腐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齐宝坤 王中江 +7 位作者 王胜男 冯丽丽 马文君 梁婧 王春颖 姜剑 周麟依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74-278,共5页
在传统干豆腐制作工艺基础上,对高弹性干豆腐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新鲜大豆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高弹性干豆腐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微射流均质压力120MPa,蒸汽煮浆压力0.25MPa,蒸汽煮... 在传统干豆腐制作工艺基础上,对高弹性干豆腐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新鲜大豆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对高弹性干豆腐生产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微射流均质压力120MPa,蒸汽煮浆压力0.25MPa,蒸汽煮浆温度11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可制得弹性高、品质及感官好的干豆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弹性 干豆腐 微射流均质 蒸汽煮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豉纤溶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9
8
作者 侯静 赵敏 +1 位作者 杨福明 孙佰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豆豉纤溶酶是从我国豆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蛋白酶,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用。文章综述了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菌种特性,酶的理化性质、发酵工艺、分离纯化、酶活测定、分子生物学及溶栓实验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豆豉纤溶酶 发酵 分离纯化 酶活测定 溶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鑫 王振宇 +3 位作者 徐宁 姬昌平 吴志光 吴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35-338,共4页
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影响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对筛选出的主因素进行最陡爬坡实验来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对乳化凝胶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包埋率的主要... 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影响蓝靛果花色苷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对筛选出的主因素进行最陡爬坡实验来逼近最佳响应面区域,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对乳化凝胶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4个影响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芯壁材比例、CaCl2浓度和Span80浓度。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minitab1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制备蓝靛果花色苷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浓度2.94%、芯壁材比例1∶2.05、CaCl2浓度3.19%、Span80浓度6.21%。在优化后的条件下,中粒度微胶囊包埋率可以达到7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靛果 花色苷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植物甾醇与植物甾醇酯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福明 马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38,145,共6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同时检测植物甾醇和甾醇酯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检测条件优化,植物甾醇和甾醇酯的12种不同组分在以丙酮和乙腈(3∶1)为流动相,柱温30℃,流动相流速1.0mL/min,等度洗脱的条件下,达到最好分离效果。此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同时检测植物甾醇和甾醇酯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检测条件优化,植物甾醇和甾醇酯的12种不同组分在以丙酮和乙腈(3∶1)为流动相,柱温30℃,流动相流速1.0mL/min,等度洗脱的条件下,达到最好分离效果。此方法不需要样品的前处理,分析时间25 min,检出限为5.1~1.1μg/mL,定量限为17.0~137.0μg/mL,回收率93.81%~111.98%。植物甾醇与甾醇乙酸酯在0.01~1.0 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甾醇亚油酸酯与甾醇油酸酯在0.1~1.0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超过0.998。该方法可应用于多种甾醇和甾醇酯产品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碳纳米管催化转移氢化大豆油工艺优化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晶 张晨晨 +6 位作者 王莹 高佳佳 朱秀清 于殿宇 王立琦 罗淑年 史永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5-120,共6页
为降低油脂氢化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本实验以自制的Pd/碳纳米管(Pd/carbon nanotubes,Pd/CNTs)为催化剂,在催化转移氢化体系中氢化大豆油,通过响应面试验以大豆油碘值为响应值摸索最优工艺条件,同时对催化转移氢化大豆油进行动力学... 为降低油脂氢化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本实验以自制的Pd/碳纳米管(Pd/carbon nanotubes,Pd/CNTs)为催化剂,在催化转移氢化体系中氢化大豆油,通过响应面试验以大豆油碘值为响应值摸索最优工艺条件,同时对催化转移氢化大豆油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氢化温度84℃、催化剂添加量0.20%(以体系质量计)、甲酸铵供体浓度0.33 mol/50 mL、氢化时间90 min,产品的三烯酸、二烯酸和单烯酸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4.9×10^(-2)、8.7×10^(-3)和8.31×10(-4),氢化亚麻酸和亚油酸的选择性高达5.63和10.47,氢化后大豆油碘值为95.3 g/100 g,反式脂肪酸相对含量仅为10.2%。采用催化转移氢化的方式进行油脂氢化,对制备低反式氢化油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也可为油脂氢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碳纳米管 催化转移氢化 大豆油 反式脂肪酸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冷榨法制取南瓜籽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立斌 解桂东 +4 位作者 刘欣 王磊 刘迎朝 于殿宇 胡立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26,共5页
以南瓜籽为原料,通过先冷榨,冷榨饼再经酶解后复榨制取南瓜籽油。以出油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7.0、酶用量2.0%、酶解时间4.5 h。在最佳酶解条件下进行酶解,出油效率达72.6%。以亚油酸... 以南瓜籽为原料,通过先冷榨,冷榨饼再经酶解后复榨制取南瓜籽油。以出油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7.0、酶用量2.0%、酶解时间4.5 h。在最佳酶解条件下进行酶解,出油效率达72.6%。以亚油酸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的复榨过程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量7.0%、榨膛温度76℃、榨膛压力3.5 MPa,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得到的南瓜籽油中亚油酸含量为3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冷榨 酶解 复榨 亚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式脱臭过程对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振岚 罗淑年 +2 位作者 史加宁 冯丽丽 于殿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6-69,共4页
本试验以脱色大豆油为原料,采用两段式的脱臭方式,首先将脱色大豆油加热至170℃,通入直接蒸汽脱除油脂中的酮类等低沸点的物质,通入压力为0.5 MPa蒸汽,蒸汽用量为油重的0.3%,脱臭时间为12 min,残压为266 Pa,初步脱臭后大豆油中反式脂肪... 本试验以脱色大豆油为原料,采用两段式的脱臭方式,首先将脱色大豆油加热至170℃,通入直接蒸汽脱除油脂中的酮类等低沸点的物质,通入压力为0.5 MPa蒸汽,蒸汽用量为油重的0.3%,脱臭时间为12 min,残压为266 Pa,初步脱臭后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0.016%,为了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烃类等高沸点的物质,将大豆油加热至240℃,蒸汽用量为油重的0.5%,脱臭时间为40 min,残压为266 Pa。由于大豆油在高温条件下脱臭时间短,不易形成反式脂肪酸,成品油中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仅为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两段式脱臭 脱臭温度 脱臭时间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蜡制备稻米油基油凝胶及其相关性质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伟宁 王莹 +5 位作者 于洋 姜宇婷 吴非 韩翠萍 于殿宇 史永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2,共6页
在稻米油中添加一定量的甘蔗蜡制成具有塑性的油脂凝胶。研究甘蔗蜡添加量对油脂凝胶硬度、热力学性质、固体脂肪含量(solid fat content,SFC)、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油脂凝胶中... 在稻米油中添加一定量的甘蔗蜡制成具有塑性的油脂凝胶。研究甘蔗蜡添加量对油脂凝胶硬度、热力学性质、固体脂肪含量(solid fat content,SFC)、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油脂凝胶中甘蔗蜡添加量不小于7%时,即可出现凝胶行为。油脂凝胶体系的硬度、SFC、融化焓和结晶焓均随甘蔗蜡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加。XRD结果显示,甘蔗蜡油脂凝胶中同时含有α、β、β’三种晶型,其中以β晶型为主,随着甘蔗蜡添加量增多,α和β’晶型的量增多。晶体呈球状,分布均匀。随甘蔗蜡添加量的增加,结晶数量增加,尺寸减小,导致分布密度增加,即甘蔗蜡添加量越高,硬度越大,结构化植物油的能力越强,形成油脂凝胶结构稳定性越好,表明在稻米油中加入甘蔗蜡可以形成油脂凝胶,该油脂凝胶中无反式脂肪酸,富含天然营养成分,具有适宜的油脂凝胶硬度及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凝胶 甘蔗蜡 稻米油 凝胶特性 结晶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黑加仑籽油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淑年 王瑾 +2 位作者 李默馨 姜维 于殿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4,共3页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影响黑加仑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投料量300g、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25MPa,粉碎度50目、萃取时间3.5h;在此条件下黑加仑提油率为90.78%。超临界CO2法得到黑加仑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影响黑加仑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投料量300g、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25MPa,粉碎度50目、萃取时间3.5h;在此条件下黑加仑提油率为90.78%。超临界CO2法得到黑加仑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其中γ-亚麻酸含量为15.2%,品质优于溶剂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黑加仑籽油 Γ-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磷脂酶用于大豆油脱胶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卞清德 马英昌 +3 位作者 罗淑年 于殿宇 梁海峰 侯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共4页
将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磷脂酶用于水化大豆油脱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旋转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脱胶条件为:固定化酶添加量0.012%,起始pH 5.8,反应温度58℃,反应时间4 h。在最优条件下进行脱胶实验,测定固定化酶法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3.85 m... 将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磷脂酶用于水化大豆油脱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旋转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脱胶条件为:固定化酶添加量0.012%,起始pH 5.8,反应温度58℃,反应时间4 h。在最优条件下进行脱胶实验,测定固定化酶法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3.85 mg/kg,脱胶效果较好。同时,固定化磷脂酶热稳定性提高,对反应环境的耐受力明显增强,使脱胶反应条件更易控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脱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固定化磷脂酶 非水化磷脂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的几个食品安全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雨洋 肖志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4-686,692,共4页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已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产品应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重视食用油脂的安全卫生,大力倡导科学合理的油脂加工和食用方法。文章就食用植物油在原料采集过程中、油脂加工过程...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已与消费者健康息息相关,产品应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重视食用油脂的安全卫生,大力倡导科学合理的油脂加工和食用方法。文章就食用植物油在原料采集过程中、油脂加工过程中以及烹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食用油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节能脱臭塔降低成品油中反式脂肪酸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淑年 李振岚 +4 位作者 王妍 李越 胡立志 于殿宇 周雁 《大豆科技》 2011年第6期27-30,共4页
对现有的板式脱臭塔进行改造,采用外部加热的方式,进行两段式脱臭,该方法是将脱色油通过高温介质油,用双螺旋加热器加热到170℃,使其进入上段板式塔,将经初步汽提后的油引出脱臭塔,进入残压2Torr的双螺旋加热器加热到250℃,然后进入下... 对现有的板式脱臭塔进行改造,采用外部加热的方式,进行两段式脱臭,该方法是将脱色油通过高温介质油,用双螺旋加热器加热到170℃,使其进入上段板式塔,将经初步汽提后的油引出脱臭塔,进入残压2Torr的双螺旋加热器加热到250℃,然后进入下段板式塔蒸馏。脱臭过程中蒸汽用量为油重的2%,总脱臭时间为70min,由于大豆油在高温条件下脱臭时间缩短,成品油中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为0.97%,并且较传统脱臭工艺节约蒸汽用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两段式脱臭 残压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陶瓷膜处理的碱炼废水用于大豆油酶法脱胶
19
作者 罗淑年 时敏 +3 位作者 张春艳 刘鑫 于殿宇 杜晶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0,107,共5页
采用无机陶瓷膜过滤技术处理食用油脂加工的废水,并将处理后废水应用于油脂脱胶工艺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油脂废水酶法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陶瓷膜处理后的碱炼水洗废水添加量2%,加酶量30 mg/kg,温度45℃,时间4 h,搅拌速度100... 采用无机陶瓷膜过滤技术处理食用油脂加工的废水,并将处理后废水应用于油脂脱胶工艺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油脂废水酶法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陶瓷膜处理后的碱炼水洗废水添加量2%,加酶量30 mg/kg,温度45℃,时间4 h,搅拌速度100 r/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脱胶试验,测定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4.15 mg/kg,同时在表压300 kPa条件下,采用陶瓷膜处理后的碱炼水洗废水脱胶,加工大豆油可节省蒸汽消耗0.016吨/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油 陶瓷膜 碱炼废水 磷脂酶A1 脱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国家大豆生长和质量情况分析及对进口大豆质量情况的反思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乐 史永革 +2 位作者 杨向前 周巧菊 姜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3-97,共5页
对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及我国黑龙江省种植的大豆生长时间进行了总结,并对39份大豆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我国黑龙江省大豆品相最好,百粒重最大,破碎粒和总损伤粒均较低;俄罗斯大豆与我国黑龙江省大豆相比除水分和粗... 对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及我国黑龙江省种植的大豆生长时间进行了总结,并对39份大豆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我国黑龙江省大豆品相最好,百粒重最大,破碎粒和总损伤粒均较低;俄罗斯大豆与我国黑龙江省大豆相比除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外相差不大;巴西、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大豆的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虽然较高,但杂质、破碎粒和总损伤粒也同样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大豆 生长 质量 不同国家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