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主植物对田间稻水象甲一代成虫取食斑数量与长度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蔡雪涛 郑永敏 +5 位作者 商晗武 杨琼 唐启义 郑雪浩 程家安 祝增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9-315,共7页
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田间实验中,研究分析了每丛植物上稻水象甲一代成虫的取食斑数量与长度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每丛稗草上的稻水象甲取食斑总量显著高于水稻、异型莎草和李氏禾上的;两种寄主植物的两种移栽期的组合、4种不同寄主植物... 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田间实验中,研究分析了每丛植物上稻水象甲一代成虫的取食斑数量与长度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每丛稗草上的稻水象甲取食斑总量显著高于水稻、异型莎草和李氏禾上的;两种寄主植物的两种移栽期的组合、4种不同寄主植物各2次观察得到的共16组每丛植物上的稻水象甲取食斑数量和总长度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均显著;植物种类对回归系数有显著影响,以稗草上的最大。这些回归方程对稗草和水稻的不同移栽期总体而言是稳健的,但对不同观察期则不稳健。本试验建立的取食斑数量与总长度的直线回归法可用于稻水象甲控制阈值的确定、稻水象甲入侵早期的取食量及成虫密度初步推断、抗稻水象甲的水稻种质资源评估以及应用一些象甲控制外来入侵植物时的寄主专一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取食斑 稗草 回归分析 预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水象甲(Li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的卵子发生-飞行共轭 被引量:12
2
作者 翟保平 程家安 +4 位作者 黄恩友 商晗武 郑雪浩 吴建 吕旭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249,共8页
1994-1996年对双季稻区稻水象甲发生消长和迁飞动态的系统研究表明,稻水象甲的飞行肌和卵巢发育随生活史的季节性变化出现兴衰交替,从而迁入迁出稻田和越冬场所,表现出典型的卵子发生-飞行共轭;春季越冬代成虫从越冬场所... 1994-1996年对双季稻区稻水象甲发生消长和迁飞动态的系统研究表明,稻水象甲的飞行肌和卵巢发育随生活史的季节性变化出现兴衰交替,从而迁入迁出稻田和越冬场所,表现出典型的卵子发生-飞行共轭;春季越冬代成虫从越冬场所迁入早稻田后飞行肌消解而卵巢发育,繁殖形成一代致害种群。夏季一代成虫生殖滞育,飞行肌和脂肪体发达,绝大部分个体迁出早稻田行夏蛰并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季节性迁飞 卵子发生 飞行共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滞育征候群中的飞行行为 被引量:8
3
作者 翟保平 郑雪浩 +2 位作者 商晗武 程家安 汪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3-457,共5页
1994~1996 年对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飞行行为的研究表明,稻水象甲飞行扩散的行为特征是:①长时间的起飞准备和不高的起飞成功率,每晚的迁出率... 1994~1996 年对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飞行行为的研究表明,稻水象甲飞行扩散的行为特征是:①长时间的起飞准备和不高的起飞成功率,每晚的迁出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②卵巢、飞行肌呈季节性消长而无局地飞行(trivialflight);③飞行速度不高,飞行能力不强,且风力稍大便无法起飞,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远距离自然扩散。因此,严格控制人为传带是控制疫区扩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双季稻区 飞行行为 滞育征候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水稻稻水象甲的优选农药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英 蒋自珍 +1 位作者 郑京相 章丽华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B12期199-199,260,共2页
用5%锐劲特SC25ml/667m2,35ml/667m2,45ml/667m2,20%三唑膦EC110ml/667m2,40%辛硫膦EC75ml/667m2防治水稻稻水象甲,以5%锐劲特SC45ml/667m2防效最好,40%辛硫膦防效较好。建议这两种农药可以作为防治水稻稻水象甲交替使用的农药。
关键词 水稻 稻水象甲 优选农药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达等除草剂对假高粱根茎灭活处理试验简报
5
作者 蒋自珍 吴建 +2 位作者 王海英 郑京相 林统益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6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试验简报 灭活处理 假高粱 除草剂 根茎 危险性有害生物 农达 无性繁殖 多年生杂草 恶性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