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冰 王晓 赵灵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74-2077,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7至2010年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培养所分离的所有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007至2008年、2009至2010年两个时段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儿...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07至2010年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培养所分离的所有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007至2008年、2009至2010年两个时段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4年共分离菌株1506株,2007至2008年下呼吸道病原菌前五位依次为:肺炎链球菌(22.2%)、金黄色葡萄球菌(17.1%)、肺炎克雷伯菌(17.0%)、大肠埃希菌(15.2%)、流感嗜血杆菌(14.1%);2009至2010年主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前五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2.9%)、肺炎链球菌(17.1%)、大肠埃希菌(15.9%)、流感嗜血杆菌(15.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0%)。年龄分布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非酵母菌以新生儿和1岁以内的婴儿多见,流感嗜血杆菌好发于1~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但在不同年龄的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且近2年来我院儿科常见病原菌分布排序已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通过促进巨噬细胞Ⅰ型干扰素的产生抑制病毒感染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莉蔓 陈旭央 阮旦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病毒感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感染后,不同浓度紫草素通过腹腔注射处理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率以及肝、脾和肺组织中的VSV病毒滴度和VSV-G病毒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H&E组化...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病毒感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SV)感染后,不同浓度紫草素通过腹腔注射处理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率以及肝、脾和肺组织中的VSV病毒滴度和VSV-G病毒基因的转录水平变化;H&E组化实验检测肺部组织的损伤和炎症细胞的浸润。RT-PCR检测小鼠肝脏、脾脏及肺中IFN-β和IL-6的mRNA表达。在细胞实验中,用VSV病毒感染经不同浓度紫草素预处理的原代巨噬细胞,利用RT-PCR及ELISA实验方法检测IFN-α和IFN-β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38、ERK、JNK、p65、TBK1、IRF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紫草素处理能够显著提高VSV病毒感染小鼠的生存率;H&E组化实验结果表明,VSV病毒感染小鼠在紫草素处理后其肺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VSV病毒感染小鼠在紫草素处理后其肝、脾和肺组织中的VSV滴度和VSV-G mRN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IFN-β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在细胞实验中,紫草素能够显著提高巨噬细胞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抑制病毒基因VSV-G mRNA的表达。紫草素能够促进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诱导IFN-α和IFN-β的产生,然而TNF-α没有明显差异。此外,利用Ⅰ型干扰素受体的阻断抗体(IFNAR1 Ab)来阻断Ⅰ型干扰素的信号通路,发现紫草素并不能抑制VSV病毒的扩增和复制。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紫草素能够显著促进巨噬细胞IRF3的磷酸化。结论:紫草素通过促进IRF3激活来上调Ⅰ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抑制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病毒感染 Ⅰ型干扰素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3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立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762-762,共1页
关键词 婴儿 晚发性 维生素K缺乏症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