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种竹叶中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 1
-
-
作者
王燕
胡强
王延云
刘玉婷
-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竹类病虫防控及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2,共8页
-
基金
乐山市科技计划(16NZD037)
-
文摘
目的研究对比苦竹、麻竹、紫竹竹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旨在开发新型抗菌抗氧化成分资源,为天然安全的抗菌抗氧化包装及保鲜技术开发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种竹叶挥发油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对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从3种竹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1,49,68种挥发性成分,以酯类(16.358%~31.930%)、酮类(18.206%~24.033%)、烃类(3.873%~19.632%)、醛类(8.436%~15.414%)和醇类(8.448%~11.182%)化合物为主。3种竹叶挥发油含24种相同成分,以棕榈酸异丙酯(9.826%~22.408%)、4-羟基-3-甲基苯乙酮(5.870%~7.078%)、苯乙醛(3.746%~4.486%)等为主。结论 3种竹叶挥发油相同成分均相对含量较高,这些含量较高的物质均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特性。
-
关键词
竹叶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GC-MS
保留指数
-
Keywords
bamboo leaves
steam distillation
volatile oils
GC-MS
retention index
-
分类号
TQ914
[化学工程]
-
-
题名超高压处理大型竹笋贮藏加工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胡强
王燕
张欣
王延云
-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竹类病虫防控及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6,共7页
-
基金
乐山市科技计划(16NZD037)
川菜发展研究中心规划项目基金(CC16Z15)。
-
文摘
目的针对春夏中大型竹笋,开发一种新的优良保鲜加工方法,在延长竹笋货架期的同时,更加完整地保持其各营养成分及功能性成分。方法选取南方地区的夏季高产大型笋——硬头黄竹笋为实验材料,应用超高压技术对硬头黄竹笋保鲜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热处理工艺进行横向对比。以贮藏期间竹笋的质量损失率、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菌含量为正交试验指标,采用多指标正交设计讨论超高压处理强度、超高压处理时间、装量等3个主要工艺因素对竹笋保鲜的影响。结果最优水平组合为压强550 MPa,时间6 min,15 cm×25 cm PE袋装量1/2。在灭菌及口感风味保持方面,超高压技术处理的新鲜硬头黄竹笋保鲜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热处理工艺。结论超高压保鲜处理在灭菌和抑制多酚氧化酶活力等方面,相较于传统热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且该方法处理温度低,更有利于保持大部分营养物质及热敏性功能性成分。
-
关键词
超高压
硬头黄竹笋
保鲜
-
Keywords
ultra-high pressure
bambusa rigida
freshness retaining
-
分类号
TS255.36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TS206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复合益生菌协同发酵调味笋工艺探索及优化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胡强
王燕
王延云
陶慧笑
-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竹类病虫防控及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6-128,131,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7ZA0198)
-
文摘
该研究旨在结合肠道益生菌、膳食纤维及花青素3个有益因素,采用竹笋为发酵主料,红皮萝卜为发酵辅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出发菌种,发酵调味获得新型健康的竹笋食品。以L16正交设计方案讨论发酵块直径大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接种量、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量5个因素。试验结果分析得到协同发酵的最佳工艺组合为:发酵块直径3 cm;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植物乳杆菌接种量3%;嗜热链球菌接种量2%。
-
关键词
益生菌
调味竹笋
发酵
-
Keywords
probiotics
seasoned bamboo shoots
fermentation
-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