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体系的新构想 |
王杰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2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新探 |
陈俐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
2007 |
4
|
|
3
|
“苏体”的本体研究及谱系探源 |
陈晓春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4
|
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
吴刚平
樊莹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86
|
|
5
|
中国足球新闻暴力叙事分析 |
王宏江
任志萍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6
|
大众文化语境下体育新闻的可读性分析 |
任志萍
王宏江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7
|
对苦难的双重超越——在当代意义上解读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
邓芳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7
|
|
8
|
汉代简帛量词新论 |
吉仕梅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9
|
苏轼书法美学思想述略 |
陈晓春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0
|
苏轼绘画艺术管窥 |
陈晓春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1
|
贾宝玉三重性格在《家》中的体现——兼论巴金对《红楼梦》继承发展的时代性 |
熊泽文
张萍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
|
|
12
|
漂泊的人生 漂泊的文学——《山峡中》与《伊豆的舞女》比较 |
付金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4 |
6
|
|
13
|
《人间词话》“气象”说探析 |
王海涛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4
|
量词是体词吗?——量词的数量语义特征与语法功能 |
赖先刚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5
|
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策略构想 |
王华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6
|
谈谈量词的主观认定性 |
赖先刚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7
|
冰心文学观的当代意义 |
王开志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2
|
|
18
|
拨雾见日观“玫瑰”——再看《野玫瑰》与《屈原》的论争 |
付金艳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2
|
|
19
|
须一瓜小说中的悲剧色彩 |
李畅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2
|
|
20
|
从审美解读到民族精神的建构——郭沫若对儒家文化的阐释 |
陈晓春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