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山市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颜学海 龚芸 +6 位作者 罗李飞 刘媛媛 杨春林 贺孝思 郝丽宁 马艳玮 代世红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十三五”以来,四川省乐山市种子管理站一直致力于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在各区县主要水稻生产区域布点,建立展示示范基地,形成了一套推广应用体系、一批适宜稻—药轮作的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了一批产量在... “十三五”以来,四川省乐山市种子管理站一直致力于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在各区县主要水稻生产区域布点,建立展示示范基地,形成了一套推广应用体系、一批适宜稻—药轮作的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了一批产量在800kg/667m^(2)及以上的超高产品种、一批重金属低镉吸附品种,筛选了一批再生能力强和丰产性好的品种,培育了一批优质优价“乐字号”大米品牌,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效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优质 水稻 品种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市农药减量化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志刚 封传红 +2 位作者 杨春林 杨子威 冯波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87-89,共3页
为了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乐山市认真领会农药减量化精神,从体系建设、宣传培训、病虫害监测预报、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农药经营门店、农药使用监测和问题整改等方面入手,优化工作措施,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 为了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乐山市认真领会农药减量化精神,从体系建设、宣传培训、病虫害监测预报、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农药经营门店、农药使用监测和问题整改等方面入手,优化工作措施,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有效防治重大病虫害的前提下,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化 乐山市 病虫害监测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红菊 刘永忠 +2 位作者 朱峻加 杨春林 任柏凌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0年第3期25-26,共2页
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秸秆逐步成为无处安置的资源,焚烧现象仍有发生,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轻环境压... 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秸秆逐步成为无处安置的资源,焚烧现象仍有发生,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轻环境压力意义重大,也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压力 秸秆综合利用 生产生活方式 农作物秸秆 乐山市 现状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β-葡聚糖酶诱导、纯化及对黄瓜幼苗的促生防病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春林 李洪浩 +1 位作者 胡强 席亚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β-葡聚糖、麦麸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细胞壁作为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h-30发酵产生β-葡聚糖酶,采用硫酸铵盐析和琼脂糖凝胶色谱柱层析法对β-葡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津...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β-葡聚糖、麦麸和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细胞壁作为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h-30发酵产生β-葡聚糖酶,采用硫酸铵盐析和琼脂糖凝胶色谱柱层析法对β-葡聚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探究β-葡聚糖酶对黄瓜幼苗抗性生理指标、形态指标的影响及黄瓜常见土传病害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条件下木霉Th-30发酵产β-葡聚糖酶活性差异显著,经β-葡聚糖诱导发酵的粗酶液酶活性最高,发酵72 h时达75.63 U·mL^(-1);纯化的β-葡聚糖酶比活力为783.56 U·mg^(-1),是粗酶液的45.32倍;5倍液和10倍液β-葡聚糖酶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根冠比和壮苗指数;β-葡聚糖酶10倍液处理对黄瓜立枯病、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猝倒病、黄瓜菌核病的防效为50.36%~8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Β-葡聚糖酶 分离纯化 黄瓜幼苗 生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UN⁃2β⁃葡聚糖酶诱导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春林 席亚东 +1 位作者 胡强 李洪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cfu/mL)、瓶装量30 mL/250 mL、摇床转速160 r/min条件下发酵64 h获得β⁃葡聚糖酶活性最高。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达70.45%,与5%井冈霉素处理相当,β⁃葡聚糖酶粗酶液处理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稻粒充实度。【结论】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最优发酵条件下产酶活性达97.68 U/mL,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强的抑菌防病效果,并对水稻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β⁃葡聚糖酶 诱导条件 水稻纹枯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对草地贪夜蛾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丽丽 刘振东 +3 位作者 赵小英 杨志刚 郭前爽 杜永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171,共9页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形成高浓度性信息素Z7-12:Ac、Z9-14:Ac和Z11-16:Ac环境,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进一步开发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草地贪夜...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形成高浓度性信息素Z7-12:Ac、Z9-14:Ac和Z11-16:Ac环境,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的求偶和交配行为,为进一步开发交配干扰技术提供技术参数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草地贪夜蛾雄蛾的暗期活动时间延后,而雌蛾的活动节律则没有变化,雌雄蛾之间产生了活动节律的时间差。同时,雌雄交配率和交配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交配日龄则显著延迟2 d。由于交配日龄延迟,产卵量及其孵化率也相应降低。性信息素喷射时间间隔对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释放滴度有显著影响,当间隔时间为5、10、20 min时,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滴度显著下降,以5 min为最低。因此,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不仅影响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定向,对雌雄蛾间化学通讯和交配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性信息素 交配干扰 求偶 交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生物酶活性及田间发育动态的影响
7
作者 杨春林 胡强 +1 位作者 李洪浩 席亚东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4,共11页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的亚致死效应,为水稻生产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科学高效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以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为试虫,通过测定不同种群(RW-Js、RW-Gy、RW-Mz、RW-Zy、RW-Lc)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的... 【目的】了解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的亚致死效应,为水稻生产中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科学高效防治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以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为试虫,通过测定不同种群(RW-Js、RW-Gy、RW-Mz、RW-Zy、RW-Lc)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的致死中浓度(LC_(50))和亚致死剂量(LC_(25));分别采用室内测定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体内多种生物酶活性及田间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来源稻水象甲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大,RW-Js种群的LC_(50)值为RW-Gy种群的13.45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解毒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iperomyl butoxide,PBO)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协同增效作用明显高于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iethyl maleate,DEM);抗性种群RW-Js体内3种解毒酶活性较敏感种群RW-Gy显著增高(P<0.05),其中多功能氧化酶(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变化最为明显。稻水象甲成虫经氯虫苯甲酰胺LC_(25)剂量处理后,虫体内几种生物酶活性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具明显的时间效应,其中MFO活性在整个测定周期内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氯虫苯甲酰胺LC_(25)剂量对稻水象甲各虫态的田间始见期、发生高峰期和发生末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解毒酶活性可能与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有关,MFO是稻水象甲对氯虫苯甲酰胺解毒代谢过程中最重要的酶,在抗性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可延缓稻水象甲幼虫、蛹和一代成虫的生长发育,缩短成虫寿命、加快田间成虫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氯虫苯甲酰胺 亚致死剂量 生物酶活性 解毒酶抑制剂 发育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β-葡聚糖酶木霉菌诱变育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春林 李洪浩 +1 位作者 胡强 席亚东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70,共7页
为提高木霉菌株的生防潜力,采用紫外线诱变与亚硝基胍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茨木霉菌Th-30进行复合诱变育种,测定突变木霉菌株的β-葡聚糖酶活性及生长特性,并评价其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 为提高木霉菌株的生防潜力,采用紫外线诱变与亚硝基胍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哈茨木霉菌Th-30进行复合诱变育种,测定突变木霉菌株的β-葡聚糖酶活性及生长特性,并评价其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6株突变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能力显著高于亲本菌株,其中突变菌株NU-2产β-葡聚糖酶活性较亲本菌株Th-30显著提高106.36%,且高产酶能力具有遗传稳定性。突变木霉菌株UN-2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液和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黄瓜枯萎病的室内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65.29%和63.77%,黄瓜幼苗鲜质量的增重率分别为和30.30%和22.73%。2023年UN-2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液对不同生育期黄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68.47%、71.63%、70.79%和68.65%。综上所述,与亲本菌株Th-30相比,突变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活性显著提高,其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并对黄瓜幼苗具有明显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哈茨木霉 Β-葡聚糖酶 诱变育种 枯萎病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育期对稻水象甲成虫种群空间格局影响及抽样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春林 李洪浩 +2 位作者 牟成君 王锐 席亚东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181-190,共10页
【目的】明确四川省西南浅丘稻区稻水象甲成虫种群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获取准确稻水象甲虫情调查资料和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整水稻播栽时间,错开2组试验田水稻的生育期,用聚集度指标法... 【目的】明确四川省西南浅丘稻区稻水象甲成虫种群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获取准确稻水象甲虫情调查资料和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整水稻播栽时间,错开2组试验田水稻的生育期,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法和频次卡方检验法分析稻水象甲成虫种群的空间格局及水稻生育期对空间聚集特性的影响,并对田间序贯抽样技术和抽样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田块稻水象甲成虫平均密度为0.48~5.83头·丛^-1,分蘖期水稻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抽穗期。稻水象甲成虫在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间呈负二项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种群密度较低时,其聚集由环境因素引起;种群密度较高时,其聚集为其自身的聚集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双对角线抽样法是稻水象甲成虫田间抽样的最佳方法,当稻水象甲成虫防治指标为1头·丛^-1时,Iwao序贯抽样模型为T 1(n),T 0(n)=n±1.96■2.286n,结合Kuno序贯抽样模型建立了用于田间抽样的复序贯抽样图。【结论】稻水象甲成虫在不同水稻生育期稻田间呈负二项聚集分布,分蘖期水稻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抽穗期,双对角线抽样法是稻水象甲成虫田间抽样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育期 稻水象甲 成虫种群 空间格局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杀菌剂对川西南山区茶饼病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春林 杨志刚 +4 位作者 席亚东 胡强 杨子威 张梅 颜学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34-38,共5页
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在四川西南山区茶园发生较重,严重影响当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促进山区茶园茶饼病精准用药和科学用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5种杀菌剂对川西南山区茶饼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各处理对茶叶生长指标的影... 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在四川西南山区茶园发生较重,严重影响当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促进山区茶园茶饼病精准用药和科学用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5种杀菌剂对川西南山区茶饼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各处理对茶叶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茶饼病的流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7%寡糖·吡唑酯和33%锰锌·三唑酮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两次施药后平均防效分别为86.17%、80.41%和89.07%、86.03%;25%吡唑醚菌酯次之,两次施药后平均防效为77.65%和82.48%;27%寡糖·吡唑酯水乳剂和33%锰锌·三唑酮对茶叶的百芽质量、茶芽密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茶叶理论产量较对照增加111.95%和78.31%。综上,27%寡糖·吡唑酯和33%锰锌·三唑酮可用于川西南山区茶饼病的防控,供试药剂在春夏高温季节使用对茶树安全,无药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山区 茶饼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在害虫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封传红 张志东 +2 位作者 贾勇 黄新春 杨志刚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7期31-33,共3页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控害虫具有防效较高、专一性高、用量低、无污染、兼容性好,是一项重要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信息素迷向释放材料主要有迷向丝、微胶囊和蜡滴,生产上以迷向丝应用广泛。田间使用迷向丝要在害虫发生初期,选择3hm 2以...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控害虫具有防效较高、专一性高、用量低、无污染、兼容性好,是一项重要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信息素迷向释放材料主要有迷向丝、微胶囊和蜡滴,生产上以迷向丝应用广泛。田间使用迷向丝要在害虫发生初期,选择3hm 2以上区域连片使用,密度控制在50根/667m 2以上,注意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设置均匀,当害虫密度过高时需结合高效低毒农药配合防治。信息素迷向技术持效期一般为60d以上,对靶标害虫的迷向率为90%以上,田间防效为60%~90%,经济效益较高,是高效、生态农业的有效选择。随着固体迷向丝、精准定时定量释放装置的研制以及田间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提高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防控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迷向 交配干扰 害虫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封传红 曾伟 +3 位作者 杨子威 杨志刚 李娟 李志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4期338-345,共8页
【目的】有效筛选确定适合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防控的性信息素诱芯与诱捕装置,科学评价开展害虫性迷向和性诱杀防控的效果,为指导害虫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四川省犍为县,开展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其对害虫夏... 【目的】有效筛选确定适合茉莉花双纹须歧角螟性诱监测防控的性信息素诱芯与诱捕装置,科学评价开展害虫性迷向和性诱杀防控的效果,为指导害虫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四川省犍为县,开展性诱监测材料筛选及其对害虫夏秋季发生期迷向和诱杀防控效果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粘胶型诱捕器诱捕成虫效果好,以N型、Z型和M型性信息素诱芯捕获雄蛾最多。在夏季茉莉花的第一次为害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下旬)时,性迷向和性诱杀处理对防花被害的平均效果分别为63.08%和77.45%,防有虫花的控制效果分别为66.65%和80.98%,2处理与农户自防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性迷向和性诱杀处理技术后,茉莉花的质量增加了4.01%~4.14%,第二次为害高峰(9月初)时,防效最高的性诱杀处理对防花被害和防有虫花的防效分别为38.88%和42.60%,对秋季蛀花、蛀枝的防效分别为39.99%和40.84%,防效有所下降。【结论】生产上可推广采用粘胶型诱捕器及N型、Z型和M型性信息素诱芯,用于害虫的监测及夏季第一为害虫峰的性迷向和性诱杀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双纹须歧角螟 诱捕器 性信息素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颜学海 吴红梅 +3 位作者 郝丽宁 马艳玮 杨春林 魏应海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7期88-92,共5页
分析了“十三五”期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产量、抗性、米质等性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共有131个水稻品种通过四川省审定,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中籼型为主,占比97.71%;品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科企联合选育;参与审定的... 分析了“十三五”期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产量、抗性、米质等性状。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共有131个水稻品种通过四川省审定,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中籼型为主,占比97.71%;品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科企联合选育;参与审定的不育系有79个、恢复系有98个,使用最广泛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分别是蓉18A和成恢727;亲本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但血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同质化严重;产量在550 kg/亩以上水平的高产组合占90.48%;对稻瘟病抗性处于“感”至“中感”水平,“中感”等级呈现年度上升趋势,“感”等级呈现年度下降趋势,整体抗性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整体抗性水平较低;抗倒性上有26个品种出现倒伏,占比19.85%;米质达到3级及以上的品种占比49.62%,2级及以上的优质品种仅占23.66%;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限制四川水稻品种米质的主要性状。因此,要围绕“背景更宽、产量更高、米质更优、抗性更强”进行四川省的水稻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审定 产量 抗性 米质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白绢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14
作者 刘琼英 杨子威 +2 位作者 杨志刚 李娟 彭成林 《植物医生》 2016年第5期42-44,共3页
近年茉莉花白绢病在犍为县种植老区呈加重发生趋势,造成茉莉花减产。经过长期观测和调查,介绍茉莉花白绢病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病因素等,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茉莉花白绢病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