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峨眉含笑种子发育的形态解剖研究
1
作者 陈小红 陈俐洁 +1 位作者 龚志鸿 赵安玖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探究峨眉含笑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解剖特征变化,解析其种子繁殖的生物学机制和濒危原因,为濒危植物的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的峨眉含笑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测形态学变化和解剖... 【目的】探究峨眉含笑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解剖特征变化,解析其种子繁殖的生物学机制和濒危原因,为濒危植物的生态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的峨眉含笑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在显微镜下观测形态学变化和解剖结构特征,并用植物生理学方法对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子发育初期为黄绿色圆球形,成熟后圆形子弹头状。外种皮红色革质,由3~4层表皮细胞构成;中种皮为橘红色肉质,由薄壁组织构成,细胞内后含物丰富,油脂感显著;内种皮中的扁平细胞分化成厚壁细胞,逐渐坚硬木质化,颜色由白色变为黑色。胚乳由薄壁细胞组成,胞内染成红色的后含物越来越多,形态从透明液态逐渐发育为坚实凝固态。种胚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4个阶段,种子掉落时子叶形胚已发育完全。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初期缓慢上升,中后期逐渐稳定;粗脂肪含量前期快速上升、后期积累放缓。【结论】种子发育过程中出现外种皮色彩鲜艳、中种皮油脂含量高、内种皮通透性差、种子早期停止生长、中后期胚乳发育异常和含胚率低等问题,导致峨眉含笑种子质量低下,限制了种子自然萌发和天然更新进程,是种群衰退甚至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发育 形态解剖 营养物质 峨眉含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进展、监测与评价——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海兰 菅宁红 +5 位作者 刘珉 夏朝宗 钟小川 毛建雄 吴哲 胡博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以“四川乐山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中设计的主要森林经营类型和技术措施为依据,在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指标体系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开展经营区、小班及样地、投入产出层面的监测,以验证森林... 以“四川乐山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中设计的主要森林经营类型和技术措施为依据,在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指标体系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森林经营技术模式,开展经营区、小班及样地、投入产出层面的监测,以验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典型技术模式的适用性,评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经营区森林资源总量在不断增长,小班及样地的乔木层、幼树层、灌木层、草本层监测指标表现良好,森林经营投入产出效益可观。结果表明:乐山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质量 精准提升 监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不同竹—食用菌复合经营模式效益分析与评价
3
作者 甘澍 刘中敏 +3 位作者 罗姝辰 李琳 刘祥东 孙鹏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采用走访踏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5个竹林下食用菌栽培区共计22种竹—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比了不同竹—食用菌复合模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竹下食用菌栽培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出了竹... 采用走访踏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省5个竹林下食用菌栽培区共计22种竹—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比了不同竹—食用菌复合模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总结了竹下食用菌栽培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出了竹—食用菌复合模式选择的合理化建议。评价结果显示,四川省竹林下最适宜种植的食用菌类型为赤菇和竹荪,在22种竹—菌复合栽培模式中综合效益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雷竹—赤菇、丛生竹—赤菇、毛竹—赤菇、苦竹—竹荪和丛生竹—竹荪。该研究可为四川省合理利用竹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竹—菌复合经营、推动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复合经营模式 效益分析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嫁接时间和方法对“峨山”清香核桃嫁接成效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许加银 刘小兵 +2 位作者 荆亮 罗建勋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对影响"峨山清香核桃"嫁接成活不同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嫁接方法,其成活率影响极为显著,改良方块芽嫁接法平均成活率最高达到88.00%,嫩枝劈接法为45.00%,带木质部芽接法最低为33.00%;不同嫁接时间对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5月~9月... 对影响"峨山清香核桃"嫁接成活不同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嫁接方法,其成活率影响极为显著,改良方块芽嫁接法平均成活率最高达到88.00%,嫩枝劈接法为45.00%,带木质部芽接法最低为33.00%;不同嫁接时间对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5月~9月份均可嫁接,其中6月份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00%;考虑培育商品苗,最佳嫁接时间在5月~6月,其中5月份嫁接可在当年全部培育成核桃Ⅰ级苗,6月份嫁接当年生长量达到Ⅰ级苗标准占78.89%,Ⅱ级苗占2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山清香核桃 嫁接时间 嫁接方法 嫁接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叶杜仲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龚兆全 吴哲 +3 位作者 蒋豆玉 高巍 郭尧 黄明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25-126,13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叶杜仲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树林进行处理,并用碱浸法处理杜仲叶,再用正己烷-丙酮提取法来提取杜仲胶,计算杜仲胶含量。[结果]随喷洒次数的增多,不同处理杜仲叶杜仲胶含...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叶杜仲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杜仲树林进行处理,并用碱浸法处理杜仲叶,再用正己烷-丙酮提取法来提取杜仲胶,计算杜仲胶含量。[结果]随喷洒次数的增多,不同处理杜仲叶杜仲胶含量增加;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杜仲叶杜仲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GA3、NAA、6-BA、2,4-D,杜仲胶含量均高于CK。[结论]4种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使杜仲叶杜仲胶含量不同程度提高。从优选角度考虑,生产上可采用GA3300 mg/L进行1次喷洒,来提高杜仲叶中杜仲胶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杜仲叶 杜仲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杜仲叶产量与杜仲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龚兆全 蒋豆玉 +3 位作者 毛建雄 吴哲 鱼晓婷 黄明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2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配方施肥对杜仲叶产量与杜仲胶含量的影响。[方法]对乐山沙湾葫芦镇2年生胶用杜仲林进行施肥试验,通过6个施肥配比(NPK组、PK组、NK组、PN组,微量元素组、NPK+微量元素组)和1次与2次等量供肥处理,研究其对杜仲叶产量与杜仲叶... [目的]研究配方施肥对杜仲叶产量与杜仲胶含量的影响。[方法]对乐山沙湾葫芦镇2年生胶用杜仲林进行施肥试验,通过6个施肥配比(NPK组、PK组、NK组、PN组,微量元素组、NPK+微量元素组)和1次与2次等量供肥处理,研究其对杜仲叶产量与杜仲叶中杜仲含胶量的影响。[结果]1次供肥杜仲平均单株叶产量:NPK组为685.97 g、PK组545.61 g、NK组573.31 g、PN组610.23 g、微量元素组472.64 g、NPK+微量元素组734.29 g; 2次供肥杜仲平均单株叶产量:NPK组为745.64 g、PK组596.48 g、NK组619.97 g、PN组675.17 g、微量元素组515.28 g、NPK+微量元素组810.29 g。1次供肥杜仲叶中杜仲胶含量:NPK组为2.03%、PN组1.94%、NK组1.89%、PK组1.83%、微量元素组1.85%、NPK+微量元素组2.13%; 2次供肥杜仲叶中杜仲胶含量:NPK组为2.16%、PN组2.11%、NK组2.02%、PK组1.96%、微量元素组1.98%、NPK+微量元素组2.21%。[结论]6个施肥配比杜仲叶产量和杜仲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次供肥处理的NPK+微量元素组对杜仲叶产量和杜仲胶含量增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2年生杜仲 叶产量 杜仲胶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油用牡丹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开君 张安刚 +4 位作者 刘芳 龚兆全 吴哲 颜伟 高巍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51-54,共4页
引进3个油用牡丹品种,经过3年的栽培试验观测,从生长性状、丰产性、果实品质、抗逆性等4个方面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合乐山市进一步开展油用牡丹试验研究的品种为凤丹鲁选,辅助品种为普通凤丹。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引种 抗逆性 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