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形式和层级上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1
作者 梁华英 《四川教育》 2024年第21期72-72,共1页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思考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有挑战性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一、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思考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有挑战性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一、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创新作业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可创新设计,使作业不再是单调的任务,而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语文作业设计 创新作业设计 创新设计 如何优化 学习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作文的畏难心理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小林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4-15,共2页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尤以中高年级学生最为突出),一谈到作文,总觉得“难”,写不出来,这种畏难心理严重地干扰着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觉得作文“难”呢?它的解决办法又是怎样?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 畏难心理 作文能力 作文水平 生活积累 写作材料 作文要求 观察生活 写作对象 语文教学大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信心去期待——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3
作者 何宇龙 《四川教育》 2022年第18期34-35,共2页
案例朱XX,男,8岁,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性格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不合群,孤独,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交流,因学习上的事对老师撒过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必须回答问题时,常常因紧张而说话条理不清,语言表达... 案例朱XX,男,8岁,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性格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不合群,孤独,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交流,因学习上的事对老师撒过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必须回答问题时,常常因紧张而说话条理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表达能力 条理不清 学习成绩 自卑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年级学生 个案分析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撒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如花美丽——小学生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的应对策略
4
作者 周晓玲 《四川教育》 2022年第18期24-25,共2页
小学生身边的各种诱惑很多。他们常常会因为判断力不强,极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滋生不良行为。探讨小学生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的表现有的学生没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小学生身边的各种诱惑很多。他们常常会因为判断力不强,极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滋生不良行为。探讨小学生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及不良行为的表现有的学生没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时常走神,对待作业,存在急于求成的态度,甚至是直接选择、抄袭或不完成作业,厌学情绪十分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心理问题 不良行为 应对策略 厌学情绪 主动性和积极性 判断力 学习兴趣 播撒阳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要以表扬为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勤利 《四川教育》 2013年第12期28-29,共2页
一、为学生建构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课上,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让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呵护,从而让他们愿意回答、敢于回... 一、为学生建构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课上,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让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呵护,从而让他们愿意回答、敢于回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进一步思考问题,给优生以挑战,促进其学习的激情。二、灵活运用表扬激励措施,“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课堂评价的基本特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性评价 表扬激励 心理空间 评价标准 价值多元 课堂评价 尊重差异 评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扣重点 活用教材
6
作者 庄丽 《四川教育》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9-20,共2页
小语教学的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教材内容难以使学生达到训练要求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时,教师应紧扣训练重点,灵活使用教材,引导学生顺利地达到训练目的。一... 小语教学的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教材内容难以使学生达到训练要求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时,教师应紧扣训练重点,灵活使用教材,引导学生顺利地达到训练目的。一、“活”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使学生有所为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语教 学语文 训练要求 教学效果 基础训练 训练重点 思维方法 小鸭 袁微子 写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堂微写作 选点有诀窍
7
作者 何宇龙 《四川教育》 2017年第18期45-45,共1页
立足课堂,发掘教材资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选择恰当的时机微写片段或语句,这就是随堂微写作,这种“微写”,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课堂微写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 立足课堂,发掘教材资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选择恰当的时机微写片段或语句,这就是随堂微写作,这种“微写”,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课堂微写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诀窍 选点 教材资源 谋篇布局 表情达意 习作能力 语文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敬畏道德规范
8
作者 何宇龙 《四川教育》 2020年第30期32-32,共1页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载体。小学思品课教学要为学生制定有效的行为规则。教师要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引导学生敬畏规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载体。小学思品课教学要为学生制定有效的行为规则。教师要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引导学生敬畏规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思品课教学要由知识传授向发展能力转变,由机械简单的灌输,向学生的体验、领悟转变,由单纯注重知识讲授向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思品课教学 良好的行为习惯 道德素养 新课程改革 行为规则 生活化 价值观转变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活动为载体,助推良好品格的形成
9
作者 何宇龙 《四川教育》 2019年第33期23-23,共1页
小学品格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多方位、多视角的品格教育大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儿童良好品格的形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保障,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单纯,自控能力差,但这些孩子模仿能... 小学品格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形成多方位、多视角的品格教育大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儿童良好品格的形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保障,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单纯,自控能力差,但这些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可塑性也特别强。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格教育 良好品格 有效促进 良好的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为载体 模仿能力 提高个人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学生乐学、乐群的心理品质
10
作者 罗旸 《四川教育》 2022年第21期43-43,共1页
由于成长环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不同,学生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个性特征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勤学好问,乐于探究。有的学生懒散拖沓,不愿意与同伴交流。有的学生落落大方、活泼好言谈。有的学生少言寡语,不合群... 由于成长环境、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不同,学生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个性特征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勤学好问,乐于探究。有的学生懒散拖沓,不愿意与同伴交流。有的学生落落大方、活泼好言谈。有的学生少言寡语,不合群。有的学生热情,有的冷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勤学好问 乐于探究 心理品质 学生乐学 行为习惯 身体素质 个体差异 同伴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机融合
11
作者 何宇龙 《四川教育》 2021年第21期73-73,共1页
在新时期,学校德育要开拓创新,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方式,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效结合,可以助推学校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传统的学校德育,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对小学生进... 在新时期,学校德育要开拓创新,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方式,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效结合,可以助推学校德育教育目的的实现。传统的学校德育,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后,教师可以用心理教育的手段,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小学德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尝试建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教学方式,打破壁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德育 小学德育 有机融合 重点关注学生 不断提升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好“源头”,让课堂灵动起来
12
作者 李文莉 《四川教育》 2019年第9期26-26,共1页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教育家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给人诸多启迪。课堂犹如“半亩方塘”,教师和学生就是“天光云影”,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就是“共徘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教育家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给人诸多启迪。课堂犹如“半亩方塘”,教师和学生就是“天光云影”,师生间的交互作用就是“共徘徊”。课堂有了源头活水,才能生成灵动,才会充满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头 课堂 交互作用 教育家 活水 学生 教师 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新生成,达成新平衡
13
作者 万俊霞 《四川教育》 2009年第10期38-38,共1页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体。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灵活性。所以,我们应关注’教学中的新知生成,顺势引导,让文本与生...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一个个生动的生命体。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灵活性。所以,我们应关注’教学中的新知生成,顺势引导,让文本与生本结合实现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 新生 课堂教学 主观能动性 生命体 丰富性 复杂性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课堂评价的实施角度
14
作者 李晓花 《四川教育》 2013年第12期31-31,共1页
一、针对学生的发言有的老师喜欢这样评价学生:“你的回答真精彩!''‘‘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的回答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学生用什么办法读出了哪一种感情?被评价者听了如同在云雾之中一般,“这只是自己一次不经意的表现,为什么... 一、针对学生的发言有的老师喜欢这样评价学生:“你的回答真精彩!''‘‘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的回答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学生用什么办法读出了哪一种感情?被评价者听了如同在云雾之中一般,“这只是自己一次不经意的表现,为什么得到老师如此高的评价呢?”其他听的同学也没能从中获得启示。这样的评价能有多少价值呢?学生的发言在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如果不加比较、分析,简单评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那作为教师特有的引导、点拨作用就被弱化了,长期下去,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评价 个体差异 学生 评价者 非标准 老师 感情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野蛮"地成长
15
作者 何宇龙 《四川教育》 2019年第6期39-39,共1页
有了对阅读的热情,一切水到渠成。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鼓励学生自由地阅读,自由地表达,允许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野蛮”地... 有了对阅读的热情,一切水到渠成。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悟,鼓励学生自由地阅读,自由地表达,允许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野蛮”地成长。只有这样,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过程 尊重学生 野蛮 世界 学生自由 形式和内容 学生自主 阅读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数学的美
16
作者 刘芳 《四川教育》 2019年第33期32-32,共1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也许对有些人来说神秘深奥、枯燥无味,但它又是神奇美丽而耐人寻味的: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平等交流,更是情感之间的浸润融合。只要学生用心发现,用心领略数学世界的魅力,就能感受其中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也许对有些人来说神秘深奥、枯燥无味,但它又是神奇美丽而耐人寻味的: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平等交流,更是情感之间的浸润融合。只要学生用心发现,用心领略数学世界的魅力,就能感受其中蕴含的无限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交流 数学 用心发现 逻辑性 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