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山大佛胸部渗水病害特征研究
1
作者 孙博 张虎元 +2 位作者 张鹏 申喜旺 杨天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7-1044,共8页
为给乐山大佛渗水病害治理及后期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次对乐山大佛渗水及大气降水进行定量监测采样,分析大佛渗水来源及其特征,并结合水化学性质和岩石组成对“大佛砂岩”风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乐山大佛胸部渗水在平... 为给乐山大佛渗水病害治理及后期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次对乐山大佛渗水及大气降水进行定量监测采样,分析大佛渗水来源及其特征,并结合水化学性质和岩石组成对“大佛砂岩”风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乐山大佛胸部渗水在平水期与枯水期主要补给来源为地下水,丰水期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大佛胸部渗水含有大量溶解质组分,pH平均值为7.70,2009年之后乐山市降水年平均pH>5.60且逐年增高,至2015年全年降水pH平均值大于7.00,降水已由酸性转为碱性;大佛胸部渗水水化学类型为碳酸盐类-钙组-Ⅱ型与硫酸盐类-钙组-Ⅲ型,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SO_(4)^(2-)与HCO_(3)^(-)为主;大佛胸部岩石主要成分为CaCO_(3)和SiO_(2),在空气和水存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溶蚀,岩石风化对大佛渗水中离子贡献超过90%,H_(2)CO_(3)与H2SO_(4)共同参与了“大佛砂岩”的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大佛 渗水监测 大气降水 岩石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大佛发髻修复材料失效机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贺鹏 王芬 +3 位作者 朱建锋 王秀峰 王金华 彭学艺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68-1873,共6页
现今乐山大佛头部发髻修复材料是2001年启用的,经过十几年的风雨侵蚀,修复材料发生了大面积的脱落和裂隙。为了揭示修复材料的结构组成,研究其失效过程,利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修... 现今乐山大佛头部发髻修复材料是2001年启用的,经过十几年的风雨侵蚀,修复材料发生了大面积的脱落和裂隙。为了揭示修复材料的结构组成,研究其失效过程,利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修复材料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修复材料失效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污染问题(酸雨、CO2)、渗水和修复材料与砂岩的结合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修复材料的失效机理,为开发新的修复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材料 环境污染 渗水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高岭土改性乐山大佛修复材料龄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乔榛 孙博 +3 位作者 王逢睿 王捷 丁梓涵 杨天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3-551,共9页
捶灰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曾多次应用于乐山大佛修复保护工程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偏高岭土对捶灰进行改性处理,对龄期性能和固化反应产物进行检测表征。研究发现,使用偏高岭土改性捶灰能提升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 捶灰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曾多次应用于乐山大佛修复保护工程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偏高岭土对捶灰进行改性处理,对龄期性能和固化反应产物进行检测表征。研究发现,使用偏高岭土改性捶灰能提升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同时能减少材料中的离子含量,降低离子富集对岩石颗粒间胶结物的破坏作用。通过XRD和FT-IR分析可知,固化过程中偏高岭土与Ca(OH)2发生了火山灰反应,生成了水化硅酸钙(C-S-H),并且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火山灰反应程度随之增加,样品中剩余的Ca(OH)2逐渐减少。S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样品的微观结构逐渐变得致密,火山灰反应产生的钙质胶结物填充了颗粒间的空隙。研究表明,使用偏高岭土改性捶灰能够有效提升修复材料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大佛 捶灰 偏高岭土 龄期性能 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资源在旅游上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曹成全 舒代宁 +7 位作者 陈申芝 吴艳兵 陈先树 欧定翔 徐平 张桥 王焰 简宏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0-222,共3页
本文提出了发展昆虫旅游景观的几个途径:建设观赏昆虫景观、鸣叫昆虫景观、昆虫迪斯尼乐园、昆虫美食村、生态旅游庄园、昆虫博物馆,开发昆虫纪念品,并指出了发展昆虫旅游的几个注意事项。
关键词 昆虫 旅游 生态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传统砂岩文物修复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乔榛 王捷 +3 位作者 孙博 王逢睿 丁梓涵 杨天宇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5-163,共9页
川渝地区分布有8000余处石窟和摩崖造像,大部分凿刻于砂岩中,长期环境作用导致砂岩性能劣化,对赋存文化遗产的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提升传统砂岩文物修复材料的性能,将石墨烯纳米片加入传统修复材料中,运用传统工艺制备出"CH@G"... 川渝地区分布有8000余处石窟和摩崖造像,大部分凿刻于砂岩中,长期环境作用导致砂岩性能劣化,对赋存文化遗产的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提升传统砂岩文物修复材料的性能,将石墨烯纳米片加入传统修复材料中,运用传统工艺制备出"CH@G"灰浆。结果表明,加入石墨烯纳米片的CH@G灰浆的力学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较传统材料明显提高。当石墨烯纳米片的添加量为质量百分比0.07%时,样品力学性能最佳,56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21、2.21、0.47MPa,相对于传统修复材料,强度分别提升了7.36%、19.46%、51.61%。FT-IR、Raman和XRD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对固化反应产物影响较小,并且可以在早期加速水化反应,从而提升早期强度。SEM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片作为一种调节相,促使灰浆形成均匀致密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文物 灰浆 石墨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