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顾俊鹏 顾朋 +3 位作者 迪力木拉提·巴吾东 许晓冬 张海潇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2-957,共6页
目的评价大咯血不同血供方式、栓塞方法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120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及临近体循环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出血动脉。按供血方式分为单支动脉供血(35例)和多支动脉供血(85例)2组;按栓塞方法分为单纯明胶海... 目的评价大咯血不同血供方式、栓塞方法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120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及临近体循环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出血动脉。按供血方式分为单支动脉供血(35例)和多支动脉供血(85例)2组;按栓塞方法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59例)、单纯PVA颗粒栓塞(20例)、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41例)3组,分别行χ2检验,评价各组的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复发(35例)与未复发(85例)为2组,对供血方式和不同栓塞方法进行分析,建立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评价各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程度。结果120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均完全停止,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1~7年,35例复发,总有效率为70.8%。其中单支动脉供血4例复发,复发率11.4%;多支动脉供血31例复发,复发率36.5%。单纯明胶海绵组26例复发,复发率为44.1%;单纯PVA颗粒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15.0%;PVA颗粒加明胶海绵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14.6%。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后复发时间最短(P<0.05);单纯PVA颗粒栓塞及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复发时间较长,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多支动脉供血更容易导致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且时间较短;单纯PVA、PVA加明胶海绵栓塞后疗效较好且复发间隔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咯血 介入治疗 血管栓塞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治疗后血清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管清龙 任伟新 纪卫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1-704,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肝癌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预后有重要关系。本文主要对肝癌行不同的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射频消融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门静脉药物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帝文 穆民 +3 位作者 任伟新 胡汉华 汤朝安 温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4-677,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门静脉灌注阿苯达唑脂质体与碘化油混悬液后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的电镜下形态学变化过程。方法以1只正常饲养大鼠为空白对照组,1只感染泡球蚴病大鼠为实验对照组,19只复制成功模型大鼠为实验组分为三组。将19只模型大...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门静脉灌注阿苯达唑脂质体与碘化油混悬液后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的电镜下形态学变化过程。方法以1只正常饲养大鼠为空白对照组,1只感染泡球蚴病大鼠为实验对照组,19只复制成功模型大鼠为实验组分为三组。将19只模型大鼠开腹直视下穿刺门静脉,灌注阿苯达唑脂质体(0.1 ml)和碘化油(0.1 ml)混悬液共0.2 ml,分别在4、7、10 d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行电镜观察。结果灌注化疗栓塞后,4 d内泡球蚴周边组织结构以炎性改变为主,泡球蚴组织基本正常。7 d时可见泡球蚴组织结构发生变性改变,10 d可见肝泡球蚴组织结构破坏,囊泡塌陷,生发层、角质层结构退变等坏死表现。结论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技术方法,疗效迅速、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病 门静脉 阿苯达唑 碘油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TACE治疗TACE-抵抗性肝癌1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耿飞 纪卫政 +3 位作者 顾俊鹏 朱帝文 张海潇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TACE-抵抗性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9月,行介入治疗的584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13例患者出现TACE-抵抗,并行经导管灌注贝伐单抗联合TACE。术后依...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TACE-抵抗性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9月,行介入治疗的584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13例患者出现TACE-抵抗,并行经导管灌注贝伐单抗联合TACE。术后依据m RCIST标准评价肿瘤反应,观察患者体能评分、肝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13例患者中PR 2例,SD 8例,PD 3例。ECOG评分改善者6例,肝功能改善者6例,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356.5 d,中位生存期410.0 d;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灌注贝伐单抗联合TACE,在治疗TACE-抵抗性肝癌中疗效肯定,方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贝伐单抗 TACE TACE-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及病理改变 被引量:8
5
作者 桑泽杰 朱帝文 +4 位作者 纪卫政 任伟新 顾俊鹏 张海潇 温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射频消融术后3、5、7 d肝脏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7 d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探索射频消融治疗大鼠HA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取30只成功接种HAE模型大鼠,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对照组仅开腹后缝... 目的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射频消融术后3、5、7 d肝脏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7 d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探索射频消融治疗大鼠HA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取30只成功接种HAE模型大鼠,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对照组仅开腹后缝合,实验组在开腹直视下行病灶完全消融,两组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5、7 d剪尾取血,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第7天处死全部大鼠,取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行病理检查,将肝功能测定结果与病理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显微镜下大鼠肝脏消融范围内病灶组织完全坏死。术后第3天,AST、ALT明显升高,第5天逐渐恢复,第7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术后肝功能变化与射频消融毁损区范围有关,并与消融后病理相对应。结论短期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HAE技术简便易行,消融病灶液化坏死明显,可以完全消融。可能是治疗早期微小及难治性HAE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病 射频消融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ency覆膜支架在TIPS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7
6
作者 鲍应军 顾俊鹏 任伟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7-359,共3页
Fluency覆膜支架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门脉高压症中,其较裸支架的优势已得到广泛的认可,文章就Fluency覆膜支架在TIPS中的优势及其与同类支架存在问题作一综述,对覆膜支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相信覆膜支架将会有更美好的发展。
关键词 覆膜支架 门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