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海市成人含糖饮料饮用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海珍 张婷 +6 位作者 周景 王东平 王浩杰 宋阳 朱珠 王培玉 刘爱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乌海市成人含糖饮料的饮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乌海市8 131名35~7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饮食行为、健康状况、血糖指标以... 目的:探讨乌海市成人含糖饮料的饮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乌海市8 131名35~7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饮食行为、健康状况、血糖指标以及其他的协变量信息,采用卡方检验、趋势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乌海市35岁及以上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分别为6.0%和18.4%,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均<0.01),且男性均远高于女性(P均<0.01)。含糖饮料的饮用率为30.2%,按每天不同的饮用量分为A(0~m L/d)、B(16~m L/d)和C(237~m L/d)3组,A组占75.4%,B组占21.5%,C组占3.1%;以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空腹血糖受损的OR值分别为1.4和2.2,糖尿病的OR值分别为1.2和2.1,两者趋势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1,Ptrend<0.01),且调整其他协变量之后,亦是如此。结论:含糖饮料饮用量增加会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的危险性,建议该地区居民合理控制含糖饮料的饮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糖饮料 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海市居民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景 张婷 +6 位作者 王东平 何海珍 王浩杰 宋阳 朱珠 王培玉 刘爱萍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2-346,359,共6页
目的分析内蒙古乌海市居民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于2014年9-11月对乌海市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体力活动情况、健康状况、... 目的分析内蒙古乌海市居民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于2014年9-11月对乌海市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体力活动情况、健康状况、糖尿病相关指标及其他协变量信息,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7260人。体力活动情况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长卷测量。结果调查对象中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5.2%,糖尿病患病检出率为8.1%。体力活动充足者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低于体力活动不足者(OR=0.736,P=0.025);<3000 MET-min/week的工作类活动组糖尿病患病检出率低于无工作类活动组(OR=0.642,P=0.007);≥600 MET-min/week和<600 MET-min/week的家务类活动组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低于无家务类活动组(OR_1=0.552,P_1=0.001;OR_2=0.632,P_2=0.003),糖尿病检出率低于无家务类活动组(OR_1=0.647,P_1=0.003;OR_2=0.663,P_2=0.002)。结论充足的体力活动与乌海市居民空腹血糖受损的风险降低有关。工作类活动与乌海市居民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有关,家务类活动与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7年乌海市居民伤害死因及减寿年数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海玲 徐肖倩 +1 位作者 朱浩 宋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分析2014-2017年乌海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指数、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WPYLL)等指标... 目的分析2014-2017年乌海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指数、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AWPYLL)等指标对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4-2017年乌海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0.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73/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52.39/10万)高于女性(17.76/10万)。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溺水和自杀。0~14岁年龄组人群伤害的主要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则是交通伤害,65岁及以上人群则以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为主,其次为自杀。溺水和交通事故的早死指数位居最高,男性高于女性。因交通事故和溺水导致的PYLL分别为12787人年和1891人年,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伤害死亡是乌海市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伤害的主要类型,制定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有效降低伤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分析 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景 周倩 +7 位作者 王东平 张婷 王浩杰 宋阳 何海珍 王蒙 王培玉 刘爱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8-423,共6页
目的:分析乌海市居民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乌海市11 497名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情况、健康状况、血脂指标及其... 目的:分析乌海市居民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对乌海市11 497名18~79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信息、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情况、健康状况、血脂指标及其他协变量信息,其中静坐行为和体力活动部分采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长卷测量,在中国人群中信度和效度得到了检验,血脂异常的定义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结果:根据IPAQ工作组建议,剔除124名报告的每天体力活动时间超过960 min的研究对象。11 373名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中,静坐时间4 h/d以上占50.58%;体力活动水平低、中等和高的比例分别为23.43%、37.29%和39.28%;血脂异常新发和现患检出率分别为20.46%和16.13%。静坐行为增高女性血脂异常新发风险(OR=1.17,95%CI:1.00~1.36),增高男女性血脂异常现患风险(OR男=1.21,95%CI:1.02~1.44;OR女=1.24,95%CI:1.04~1.48)。体力活动与血脂异常关系的分析发现,男性高体力活动水平降低血脂异常现患风险(OR=0.78,95%CI:0.62~0.98)。结论:静坐行为增高血脂异常风险,体力活动降低血脂异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坐 体力活动 血脂异常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静坐行为的时间分布与肥胖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那晓娜 朱珠 +6 位作者 陈阳阳 王东平 王浩杰 宋阳 马晓川 王培玉 刘爱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6-491,共6页
目的:综合探究乌海市成年居民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静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的时间分布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以乌海市18~79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 目的:综合探究乌海市成年居民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静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的时间分布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以乌海市18~79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PA和SB时间、饮食摄入、慢性病控制情况、身高、体质量、腰围及其他协变量。成分线性回归分析PA、SB的时间分布与肥胖的关系,以及时间重新分配后对肥胖的影响。结果:成分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职业与非职业人群PA、SB的时间占比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身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WHtR)的负自然对数(-lnWHtR)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职业人群中,中高强度PA的时间占比与-lnWHtR呈负相关(β=-0.008,P=0.022),而SB时间占比与BMI、-lnWHtR呈正相关(β=0.117,P=0.003;β=0.007,P=0.005)。非职业人群中,中高强度PA的时间占比与BMI呈负相关(β=-0.079,P=0.041)。职业与非职业人群中,低强度PA的时间占比与BMI、-lnWHtR关系无统计学意义。时间重新分配结果显示,10 min的中高强度PA代替低强度PA和SB对肥胖的影响更大。结论:在运动指南的制定以及健康管理的实践中,综合考虑不同人群PA、SB的时间分布对健康的影响,而非简单地增减PA或SB的绝对时间,将取得更长远的健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数据分析 肥胖 身体活动 静坐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