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拉特中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1
作者 素布达 额日古那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30-31,共2页
近年来,随着乌拉特中旗畜禽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乌拉特中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该文介绍了乌拉特中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 近年来,随着乌拉特中旗畜禽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乌拉特中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该文介绍了乌拉特中旗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畜禽粪污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促进当地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中旗 畜禽粪污 资源化利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骨生物活性肽体内外降尿酸活性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晓彤 胡冠华 +7 位作者 王诗琪 刘培清 王生富 王富荣 乌兰花 孙立娜 靳烨 赵丽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3-150,共8页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分步水解法从羊骨中提取羊骨生物活性肽(sheep bone bioactive peptides,SBBP),本研究评估了其结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双酶分步水解改变了羊骨蛋白的二级结构...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双酶分步水解法从羊骨中提取羊骨生物活性肽(sheep bone bioactive peptides,SBBP),本研究评估了其结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双酶分步水解改变了羊骨蛋白的二级结构,所制备的SBBP富含疏水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且<1000 Da的肽段占比高达94.48%。SBBP在体外显示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为14.27 mg/mL)。在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中,SBBP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并减轻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研究表明,SBBP具备预防和缓解高尿酸血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 高尿酸血症 羊骨生物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3
作者 何潮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5期75-77,共3页
文章针对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的繁殖成活率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和提升母牛繁殖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并且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对提升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的繁殖成活率的措施进行了评估,期望能够提升规模化母牛养殖场... 文章针对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的繁殖成活率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母牛繁殖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和提升母牛繁殖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并且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对提升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的繁殖成活率的措施进行了评估,期望能够提升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的繁殖成活率,促进母牛养殖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 母牛 养殖场 繁殖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鲤鱼急性烂鳃防治方法
4
作者 弓俊良 陈瑞霞 +3 位作者 李向平 赵世林 曹丽霞 高丽 《科学养鱼》 2025年第5期55-56,共2页
笔者结合多年养殖经验及调查研究发现,鲤鱼急性烂鳃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多年的未彻底清除底泥且又未能定期有效改底和调水的池塘,同一个渔场两个紧相邻且放养密度相同鲤鱼池塘,一个池塘能做到定期有效改底和调水且定期投喂护肝药饵的鲤鱼... 笔者结合多年养殖经验及调查研究发现,鲤鱼急性烂鳃病主要发生在养殖多年的未彻底清除底泥且又未能定期有效改底和调水的池塘,同一个渔场两个紧相邻且放养密度相同鲤鱼池塘,一个池塘能做到定期有效改底和调水且定期投喂护肝药饵的鲤鱼不发生该病,另一个池塘未定期有效改底和调水的鲤鱼却发生了该病,但两个池塘的鲤鱼相互不传染该病;新开挖的池塘养殖鲤鱼也不发生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 底泥 改底 鲤鱼 急性烂鳃病 养殖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与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史军 魏冬勤 《河北农业》 2025年第1期77-78,共2页
山旱区是我国马铃薯重要的种植区域,但受限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马铃薯产量面临诸多挑战。为提高山旱区马铃薯产量,需系统研究高产栽培技术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探讨优化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山旱区是我国马铃薯重要的种植区域,但受限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马铃薯产量面临诸多挑战。为提高山旱区马铃薯产量,需系统研究高产栽培技术和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探讨优化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适当的种植密度可提高植株光合作用效率,合理施肥与科学灌溉则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结薯率。同时,病虫害防治对确保马铃薯高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对产量的具体影响,为山旱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旱区 马铃薯 高产栽培 产量影响因素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业发展的意义与发展建议
6
作者 额日古那 素布达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6期20-21,共2页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部分,与乡村振兴有密切联系。该文介绍了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多重作用,并提出了通过产业化发展、结构调整、标准化养殖、资源综合利用和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措施,可以...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部分,与乡村振兴有密切联系。该文介绍了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多重作用,并提出了通过产业化发展、结构调整、标准化养殖、资源综合利用和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乡村振兴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徐广祥 刘琳 +5 位作者 渠佳慧 许景荣 温瑞强 贾英 杜慧婷 武敏 《中国奶牛》 2024年第8期52-56,共5页
为了探明大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饲用大麦、箭筈豌豆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100%大麦单播、25%大麦+75%箭筈豌豆、50%大麦+50%箭筈豌豆、75%大麦+25%箭筈豌豆、100%箭筈豌豆单播5个处理,分析不同刈割期和混播比例对... 为了探明大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饲用大麦、箭筈豌豆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100%大麦单播、25%大麦+75%箭筈豌豆、50%大麦+50%箭筈豌豆、75%大麦+25%箭筈豌豆、100%箭筈豌豆单播5个处理,分析不同刈割期和混播比例对株高、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播大麦与各混播处理在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混播处理和刈割期下,鲜、干草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刈割期和混播比例对鲜、干草产量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P<0.05)。在乳熟期刈割时,50%大麦+50%箭筈豌豆干草产量最大,达20117.89kg/hm^(2)。不同混播处理和刈割期下,各组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刈割期和混播比例对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P<0.01)。通过对各处理间株高、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刈割期的综合比较可知,50%大麦+50%箭筈豌豆的混播组合及乳熟期刈割在河套地区种植应用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混播 饲草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病虫害综合管理策略
8
作者 魏冬勤 史军 《河北农业》 2024年第12期73-74,共2页
农业病虫害综合管理策略是实现生态平衡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病虫害现状及其对生态的影响,探讨了综合管理策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挑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生态平衡导向的防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积极效果。综合... 农业病虫害综合管理策略是实现生态平衡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深入分析了病虫害现状及其对生态的影响,探讨了综合管理策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挑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生态平衡导向的防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积极效果。综合管理策略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天敌的利用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维护,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生态平衡导向的病虫害防治将更加普及,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健康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病虫害 综合管理 生态平衡 防治策略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肌纤维组成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 被引量:17
9
作者 侯艳茹 苏琳 +6 位作者 侯普馨 白艳苹 孙冰 赵丽华 黄凯飚 吕科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89,共7页
本实验以不同饲养方式下(放牧和舍饲)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材料,分析其肉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并利用ATPase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肌纤维类型进行划分,同时对相关代谢酶活力以及肌纤维转化相关调控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分... 本实验以不同饲养方式下(放牧和舍饲)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材料,分析其肉品质指标的差异性,并利用ATPase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肌纤维类型进行划分,同时对相关代谢酶活力以及肌纤维转化相关调控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组的胴体质量、L~*值、剪切力和pH_(24)值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或P<0.01);IIB型肌纤维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I型、IIA型和IIB型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横截面积,乳酸脱氢酶酶活力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或P<0.01)。而放牧组IIA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MyHC I和MyHCIIX mRNA表达量、苹果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力、AMPKα2和COXIV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或P<0.01)。PGC-1αmRNA表达量在两种饲养方式下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舍饲相比,放牧饲养能提高肌纤维的AMPKα2 mRNA相对表达量,激活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V,提高肌肉的线粒体生物合成水平,增强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使肌纤维类型由酵解型向氧化型转化,进而改善肉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苏尼特羊 肌纤维组成 酶活力 肌纤维调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肉品质、风味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窦露 刘畅 +6 位作者 巴吉木色 杨致昊 苏琳 赵丽华 田建军 郭月英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探究日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肉品质、风味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苏尼特羊各12只测定生长性能及肠道中乳酸菌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挥发性风味... 为探究日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肉品质、风味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苏尼特羊各12只测定生长性能及肠道中乳酸菌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肉品质、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乳酸菌组苏尼特羊肠道中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的添加提高了苏尼特羊的平均日增体质量(P<0.05)。乳酸菌组的剪切力、b*值和pH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45 min和熟肉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菌可影响苏尼特羊肉的风味组成及相对含量,羊肉中主要脂质氧化产物为辛醛、壬醛、癸醛、1-戊醇、正己醇和庚醇,其相对含量均表现为乳酸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乳酸菌可抑制肌肉的过度氧化,平衡羊肉风味。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乳酸菌可赋予羊肉橙子、洋葱、玫瑰和蘑菇气味。乳酸菌组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的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抗氧化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量的分析得出,乳酸菌组的CAT、GPx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印证了乳酸菌可提高羊肉的抗氧化能力。综上,在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改善苏尼特羊肠道菌群及风味,提高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苏尼特羊 生长 肉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苏尼特羊胃肠道菌群、代谢物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杜瑞 靳烨 +4 位作者 王柏辉 罗玉龙 宝勒格 赵丽华 苏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1,共8页
实验选取3月龄的苏尼特羊12只(体质量(16.72±1.32)kg)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6只)和益生菌组(基础饲粮、1.50×10^9 CFU/g复合益生菌,6只)进行90 d的饲养实验,屠宰后测定肉羊胃肠道菌群、代谢物、血脂指标及肉品质。结果表明... 实验选取3月龄的苏尼特羊12只(体质量(16.72±1.32)kg)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6只)和益生菌组(基础饲粮、1.50×10^9 CFU/g复合益生菌,6只)进行90 d的饲养实验,屠宰后测定肉羊胃肠道菌群、代谢物、血脂指标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益生菌组的胃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益生菌组瘤胃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f-Bacteroidales-BS11-gut-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肠道菌群中毛螺菌(f-Lachnospiraceae)和Ruminococcaceae-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胃肠道代谢物的丁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羊肉的pH24值和剪切力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瘤胃菌群中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与乙酸、丙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肠道菌群的Ruminococcaceae-UCG-002相对丰度与异丁酸、异戊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瘤胃菌群的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1)相对丰度与HDL-C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瘤胃菌群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与熟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肠道菌群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整体上饲粮中添加益生菌能调整肉羊胃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代谢物和血脂指标,进而改善羊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胃肠道菌群 代谢物 血脂指标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诱导线粒体生物发生对绵羊肌纤维特性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白艳苹 侯艳茹 +6 位作者 苏琳 孙冰 窦露 赵丽华 刘瑞军 敖特恒格日乐 靳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9-276,共8页
为了研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肌纤维特性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选择12只、3月龄健康无病的纯种苏尼特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2 g/只(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3×1010 cfu/g)),进行为期90 d的饲喂试验... 为了研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肌纤维特性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选择12只、3月龄健康无病的纯种苏尼特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乳酸菌组(基础日粮、2 g/只(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3×1010 cfu/g)),进行为期90 d的饲喂试验。屠宰后取其背最长肌,利用ATPase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肌纤维特性、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s)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测定,此外测定代谢酶活力、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探究肌纤维特性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乳酸菌显著提高了肌肉排酸24 h的pH值(P<0.01),降低肉的黄度值(P<0.05)和蒸煮损失(P<0.01)。肌纤维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显著提高了ⅡA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P<0.01),降低了ⅡB型肌纤维的数量比例(P<0.01),同时MyHCⅠ(P<0.05)、MyHCⅡa(P<0.01)、MyHCⅡx(P<0.01)mRNA表达量均显著提高。乳酸菌显著提高了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的酶活力(P<0.05),降低了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酶活力(P<0.05)。此外,乳酸菌显著提高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α1,AMPKα1)(P<0.0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uin1,SIRT1)(P<0.01)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ytochrome c oxidase,COXⅣ)(P<0.05)mRNA表达量。综上所述,日粮添加乳酸菌可能通过提高AMPKα1、SIRT1和COXⅣmRNA表达量促进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增强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促进苏尼特羊的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化,进而改善肉品质,研究结果为改善绵羊的肉用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乳酸菌 线粒体生物发生 肌纤维特性 苏尼特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侯冉 郭月英 +6 位作者 张敏 窦露 巴吉木色 张月 苏琳 赵丽华 靳烨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1-402,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3月龄小尾寒羊16只,平均体重(27.36±0.59)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3月龄小尾寒羊16只,平均体重(27.36±0.59)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菌组在饲粮基础中添加活菌数为5×108CFU/g的丁酸梭菌,添加量为每只羊5 g/d。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丁酸梭菌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丁酸梭菌组的背最长肌pH24 h、亮度(L*)值、黄度(b*)值、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丁酸梭菌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丁酸梭菌组的背最长肌硬脂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背最长肌油酸、花生四烯酸、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丁酸梭菌组的背最长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背最长肌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α2 (AMPKα2)和肉碱脂酰转移酶1-B(CPT1-B)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可影响小尾寒羊生长性能、改善肉品质,并通过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通路影响小尾寒羊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生长性能 脂肪代谢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血浆代谢物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婷 靳烨 +6 位作者 要铎 张艳妮 王宏迪 苏琳 田建军 杜霞 段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6-294,共9页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血浆代谢物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选取三月龄苏尼特羊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基础日粮)和植物乳杆菌组(R组,基础日粮、活菌数为3×10;cfu/g植物乳杆菌),进行为期90d的饲...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血浆代谢物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选取三月龄苏尼特羊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基础日粮)和植物乳杆菌组(R组,基础日粮、活菌数为3×10;cfu/g植物乳杆菌),进行为期90d的饲喂试验。屠宰后取其肠道内容物及背最长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等对苏尼特羊肠道菌群、血浆代谢物及肉品质进行测定,探究肠道菌群与血浆代谢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饲喂植物乳杆菌显著提高了肠道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拟杆菌属(Bacteroides)、克里斯滕森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理研菌属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0)的丰度(P<0.05),减少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另枝菌属(Alistipes)和普雷沃氏菌UCG-003菌属(Prevotellaceae_UCG-003)的丰度(P<0.05)。血浆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显著增加了吲哚-3-丙酸、皮质醇、甘氨胆酸、L-精氨酸等含量(P<0.05),降低了3-羟基月桂酸含量(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中Bacteroidetes、Prevotellaceae_UCG-001均与血浆代谢物甘氨胆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在肉品质分析中植物乳杆菌显著提高了肉的亮度值(L*)、黄度值(b*)、pH;值(P<0.05),显著降低肉的蒸煮损失、剪切力(P<0.05)。由此可见,日粮添加植物乳杆菌能够通过改变苏尼特羊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血浆代谢物参与机体脂肪代谢,进而改善羊肉品质,试验结果为今后提高蒙古羊肉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苏尼特羊 植物乳杆菌 肠道微生物菌群 血浆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脂质代谢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月 郭月英 +6 位作者 要铎 黄欢 张敏 苏琳 赵丽华 杜霞 靳烨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为探究日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脂质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2只3月龄苏尼特羊[体重(18.70±2.69)kg],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乳酸菌组(基础饲粮添加复合乳酸菌,复合乳酸菌活菌数为1.5×10^(9) CFU/g),进行90 d的饲养实... 为探究日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脂质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2只3月龄苏尼特羊[体重(18.70±2.69)kg],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乳酸菌组(基础饲粮添加复合乳酸菌,复合乳酸菌活菌数为1.5×10^(9) CFU/g),进行90 d的饲养实验,对宰后苏尼特羊肉品质、血脂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质代谢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乳酸菌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和24 h的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值和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组苏尼特羊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背最长肌中γ-亚麻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四碳烯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添加乳酸菌可能影响苏尼特羊血脂代谢和脂肪酸组成。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乳酸菌促进了苏尼特羊脂质代谢水平,使乳酸菌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因此,日粮添加乳酸菌能够通过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乙酰辅酶A羧化酶信号通路,调节苏尼特羊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肉品质 血脂代谢 脂肪酸组成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苏尼特羊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欢 郭月英 +6 位作者 张敏 张月 要铎 苏琳 萨仁图亚 刘培清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7-23,共7页
为探究运动对苏尼特羊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质量为(20.22±0.68)kg的3月龄苏尼特羊共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在半开放羊舍中圈养,运动组则在相同环境下每天进行约6 km的驱赶运动,预实验期7 d,正式... 为探究运动对苏尼特羊脂肪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质量为(20.22±0.68)kg的3月龄苏尼特羊共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对照组在半开放羊舍中圈养,运动组则在相同环境下每天进行约6 km的驱赶运动,预实验期7 d,正式实验期90 d。屠宰前称量羊活体质量,屠宰后取其背最长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对羊肉品质指标、脂肪酸组成和脂肪代谢相关调控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运动组屠宰性能(活体质量、背膘厚度)和肉品质(肌内脂肪含量、L*值、a*值、b*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嫩度变差。运动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略低于对照组,而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背最长肌中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脂肪酸合成酶、锌指蛋白PRDM16、解偶联蛋白-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持续90 d的运动提高了苏尼特羊肉的脂肪代谢水平,但羊肉品质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羊肉品质 脂肪酸组成 脂肪代谢相关调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宏迪 窦露 +6 位作者 王柏辉 刘婷 段艳 孙立娜 张琳璐 乌兰花 靳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87-2895,共9页
【目的】旨在探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体重相近的3月龄苏尼特羊,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公母各半,饲喂90 d后屠宰,期间测定了第30、60... 【目的】旨在探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体重相近的3月龄苏尼特羊,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和试验组(基础日粮添加乳酸菌),公母各半,饲喂90 d后屠宰,期间测定了第30、60和90天的生长性能以及90 d屠宰后的屠宰性能、背最长肌肉品质。同时于第0、30、60和90天采集新鲜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乳酸菌对苏尼特羊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第30和90天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且屠宰后的骨肉比与眼肌面积和pH_(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蒸煮损失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性能和肉品质指标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乳酸菌后,苏尼特羊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Chao1和Ace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苏尼特羊肠道微生物的主要菌门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试验组第30和第90天厚壁菌门的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变形菌门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组饲喂第30天,瘤胃菌科_UCG-010、未分类毛螺菌属、另枝菌属的丰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琥珀酸弧菌属的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60天,瘤胃菌科_UCG-010、未分类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_1的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第90天,另枝菌属、普雷沃氏菌属_1、密螺旋体属_2的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琥珀酸弧菌属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酸菌作为天然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其对提升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均有积极影响,为乳酸菌饲料开发和改善舍饲羊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羊 乳酸菌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侯冉 窦露 +8 位作者 任钦 张敏 张月 谢骏康 敖登图雅 郭月英 苏琳 赵丽华 靳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8,共8页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6月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宰后成熟(4℃),然后分别在第0、1、2、3、4、5天对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 为探究丁酸梭菌对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6月龄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取其背最长肌进行宰后成熟(4℃),然后分别在第0、1、2、3、4、5天对羊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CPT1)等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电子鼻测定结果显示,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的烷类、氢过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的含量更加丰富;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结果可知,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醛、醇及酮类化合物的种类较为丰富,而脂肪氧化产物如辛醛、壬醛、癸醛、庚醛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筛选了宰后成熟过程中两组小尾寒羊肉中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包括辛醛、壬醛、反-2-癸烯醛和1-辛烯-3-醇,其中癸醛对羊肉风味的贡献最大。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AMPK和CPT1的含量在宰后成熟过程中均显著降低(P<0.05),而丁酸梭菌组小尾寒羊肉中ACC含量在宰后成熟第0、1、3、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MPK和CPT1与壬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而ACC与壬醛和癸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综上,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可能通过调控AMPK-ACC-CPT1通路进而影响小尾寒羊宰后成熟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后成熟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 小尾寒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养方式下苏尼特羊肌纤维组成和羊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冰 侯艳茹 +5 位作者 徐丽媛 王晨蕾 靳烨 赵丽华 图雅 苏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6-103,共8页
本研究以6月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试验对象,分析三种饲养方式(放牧、放牧+补饲和舍饲)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通过ATPase组化染色法、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分子分型法对肌纤维类型进行定性及定量划分,并测定肌肉代谢... 本研究以6月龄苏尼特羊背最长肌为试验对象,分析三种饲养方式(放牧、放牧+补饲和舍饲)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通过ATPase组化染色法、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分子分型法对肌纤维类型进行定性及定量划分,并测定肌肉代谢酶活力,探究不同饲养方式肉品质产生差异性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放牧组的屠宰性能指标(总增重量、净肉重量、净肉率、屠宰率、产肉率)与胴体品质指标(背膘厚、胴体重)显著低于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P<0.05),放牧组的骨肉比显著高于舍饲组和放牧+补饲组(P<0.05)。放牧+补饲组和放牧组pH24 h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剪切力值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和放牧+补饲组Ⅱb型肌纤维直径和面积比例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MyHCⅡb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Ⅰ型、Ⅱa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力均显著低于舍饲组(P<0.05),舍饲组肌纤维密度、Ⅱa数量比例及面积比例、MyHCⅠmRNA表达量、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活力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和放牧组(P<0.05),MyHCⅡx、MyHCⅡa mRNA表达量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力均显著小于放牧组(P<0.05)。综上所述,相比于自然放牧的苏尼特羊,舍饲和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下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更优,而放牧和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由于能增强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且氧化型肌纤维比例更高,一定程度上肉品品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苏尼特羊 屠宰性能 肌纤维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宏迪 窦露 +6 位作者 王柏辉 杨乐 王威皓 关海天 段艳 哈斯高娃 靳烨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98-460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选择14只3月龄苏尼特羊,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乳酸菌组(饲喂基础饲粮+2 g/只乳酸菌,乳酸菌活菌数为1.5×10^(9)CFU/g),每组7只。预试期7 d...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选择14只3月龄苏尼特羊,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乳酸菌组(饲喂基础饲粮+2 g/只乳酸菌,乳酸菌活菌数为1.5×10^(9)CFU/g),每组7只。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乳酸菌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眼肌面积和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乳酸菌组的股二头肌pH_(24 h)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股二头肌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乳酸菌组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乳酸菌组的股二头肌粗蛋白质、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甘氨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乳酸菌组的股二头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S6K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股二头肌肌肉萎缩相关基因-1(Atrogin-1)、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乳酸菌对苏尼特羊的蛋白质合成代谢能力有积极影响,增加了股二头肌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提高了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苏尼特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蛋白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