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耕还林对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沙漠化敏感性的影响
1
作者 朝力格尔 兴安 +1 位作者 乌吉木吉 贾小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91-4404,共14页
实时评估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MEDALUS模型,构建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因素的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 实时评估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基于MEDALUS模型,构建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因素的沙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沙漠化敏感性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阴山北麓生态功能区西北部对沙漠化敏感性的抑制作用低于东南部。地形、气候和植被质量指数较为稳定,土壤质量指数从1.028上升至1.165,表明土壤对沙漠化的抑制作用减弱,而水文质量指数从0.769下降至0.713,水资源的抑制作用增强。时间上,功能区土地的沙漠化敏感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不敏感区域的面积从20.68%下降至14.80%,而极度敏感区域的面积从10.34%上升至13.06%。空间上,西北部荒漠周边草地、大青山北麓耕地及东南部耕地周边草地的沙漠化敏感性上升,面积比例为7.97%;狼山向东北延伸至乌兰察布高原的荒漠草原区域沙漠化敏感性下降,面积比例为0.91%,整体呈轻微上升趋势。水文和气候是沙漠化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q=0.779,0.768),植被是基础性因素(q=0.757),而地形和土壤对沙漠化敏感性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q=0.286,0.627)。草地和林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17.02km^(2)和175.71km^(2),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减少了239.47km^(2)和527.85km^(2)。尽管退耕还林治理措施在抑制沙漠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退耕区的沙漠化敏感性上升面积比例(13.74%)仍低于非退耕区(44.11%),沙漠化敏感性整体仍在上升,不合理的退耕方式、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匮乏等因素加剧了这一趋势,需引起进一步关注。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敏感性 退耕还林 干旱半干旱区 阴山北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