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兰布和灌域有效灌溉面积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田鑫 李瑞平 +3 位作者 王艳明 王思楠 范雷雷 樊爱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119,共5页
为了使乌兰布和灌域有效灌溉面积得以健康发展,同时了解乌兰布和灌域有效灌溉面积的发展趋势,引入了支持向量机回归滑动预测模型,以归一化处理后的2007-2016年的有效灌溉面积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2017年有效灌溉面积数据作为检验样本,结... 为了使乌兰布和灌域有效灌溉面积得以健康发展,同时了解乌兰布和灌域有效灌溉面积的发展趋势,引入了支持向量机回归滑动预测模型,以归一化处理后的2007-2016年的有效灌溉面积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2017年有效灌溉面积数据作为检验样本,结合新陈代谢法,对乌兰布和灌域有效灌溉面积进行预测。同时引入Logistic灰色预测模型,与支持向量机回归滑动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回归滑动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Logistic灰色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滑动预测模型对2018-2025年乌兰布和灌域各年份的有效灌溉面积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乌兰布和灌域有效灌溉面积将于2022年达到其上限5.36万hm^2,2017年有效灌溉面积为5.244万hm^2,已经接近其上限,且乌兰布和灌域有效灌溉面积增速将于2018年开始减缓,在某些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需要对有效灌溉面积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整,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新陈代谢法 灰色预测模型 有效灌溉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节水型水土保持防治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建英 李锦荣 +4 位作者 胡小龙 邢恩德 刘铁军 陈全才 郭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风积沙活动强烈,其风积沙直接侵入河道,严重淤积河床,使该河段局部河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造成洪灾、凌灾频繁发生,对下游三胜公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亟待在该河段沿岸大力营...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风积沙活动强烈,其风积沙直接侵入河道,严重淤积河床,使该河段局部河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造成洪灾、凌灾频繁发生,对下游三胜公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亟待在该河段沿岸大力营建水土保持工程防治体系。文章在系统分析沿岸流沙危害、治理现状及其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探讨节水抗旱型植被筛选、流沙环境的水土保育技术、植物生理调控及其沙区植被合理灌溉等技术与途径,提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节水型水土保持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沿岸 节水型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野生蔬菜资源
3
作者 王金成 白杜娟 +3 位作者 李志熙 白岗栓 尚宇翔 边利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22-26,52,共6页
为了充分利用与保护野生蔬菜资源,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野生蔬菜资源及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有野生蔬菜90种,分属于19科36属,其中菊科、百合科、黎科及蒿属、葱属、香蒲属的种类较多。常见的野生蔬菜有枸杞、... 为了充分利用与保护野生蔬菜资源,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野生蔬菜资源及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有野生蔬菜90种,分属于19科36属,其中菊科、百合科、黎科及蒿属、葱属、香蒲属的种类较多。常见的野生蔬菜有枸杞、苋菜、灰绿藜、地肤和马齿苋。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野生蔬菜总体上利用率低,但个别种类如沙葱、沙芥却存在着过渡采集。乌兰布和沙漠应积极开展野生蔬菜资源方面的开发及保护,加快野生蔬菜的驯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野生蔬菜 种类 利用状况 驯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首水位实时调控模型——以船行灌区一支渠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静茹 王艳明 +1 位作者 杨江 宋常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244-247,共4页
很多大中型灌区在输配水过程中存在水位衔接不当的问题,加之田面高程存在起伏,使得灌溉时往往存在部分田面不能上水或受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空间灌溉率的概念,并利用GIS的三维分析功能研究了其与渠道渠首水位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空... 很多大中型灌区在输配水过程中存在水位衔接不当的问题,加之田面高程存在起伏,使得灌溉时往往存在部分田面不能上水或受淹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空间灌溉率的概念,并利用GIS的三维分析功能研究了其与渠道渠首水位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空间灌溉率与渠首水位之间的关系符合Logistic曲线;针对船行灌区一支渠,得到该Logistic曲线的参数,并确定了一支渠渠首和干渠渠首不同空间灌溉率所需的水位,为灌区水位实时调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首水位 水位实时调控 数字高程模型 空间灌溉率 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春小麦后茬复种向日葵栽培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白岗栓 谢中华 +3 位作者 郭建忠 邹超煜 任志宏 宋耀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57-158,共2页
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自流灌区,光、热、水资源丰富,但无霜期仅125~145d,往往是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河套灌区的主要农作物,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蛋白质含量高,是我国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 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自流灌区,光、热、水资源丰富,但无霜期仅125~145d,往往是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河套灌区的主要农作物,不仅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蛋白质含量高,是我国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河套罐区春小麦收获后到初霜(早霜)来临往往有80~90d的生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春小麦 向日葵 技术 栽培 复种 后茬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畦灌灌水质量评价与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范雷雷 史海滨 +3 位作者 李瑞平 苗庆丰 孙娜 王艳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5-321,337,共8页
针对河套灌区农田规格不合理问题,为探求变化环境下适宜的畦灌灌水技术要素,在不同畦田宽度下进行田间灌水试验,采用模型模拟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畦灌水流运动状态及灌水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畦田宽度为18~23 m时灌水质量不佳,灌... 针对河套灌区农田规格不合理问题,为探求变化环境下适宜的畦灌灌水技术要素,在不同畦田宽度下进行田间灌水试验,采用模型模拟与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畦灌水流运动状态及灌水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畦田宽度为18~23 m时灌水质量不佳,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仅分别为59.78%~77.40%和84.61%~87.02%,尽管此时储水效率为100%,但其灌水效果仍然较差;畦田宽度缩小到10~15 m时,灌水效率为70.20%~87.00%,灌水均匀度为86.77%~90.80%,灌水质量最好;当缩小畦田宽度到5 m时,灌水质量反而降低。在此基础上,结合田间实测资料,通过模型模拟、均匀试验设计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含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以及储水效率的单目标优化模型(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将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作为决策变量,采用冒泡排序法(Bubble sort method)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畦灌适宜的单宽流量和灌水时间组合,根据示范区实际入田流量,初步确定最优畦田宽度为10.7~14.2 m。研究结果为灌区节水改造设计、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灌水质量 畦灌 SIRMOD模型 单目标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沟微地形及断面形状变异性对灌水质量影响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倪东宁 李瑞平 +3 位作者 史海滨 苗庆丰 边利军 李茂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为研究沟灌受水界面的时空变异性对灌水质量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测试了灌水前后沟底微地形及断面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在灌水等多因素的影响下,表征沟底微地形起伏状况的S_d值呈现减小... 为研究沟灌受水界面的时空变异性对灌水质量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测试了灌水前后沟底微地形及断面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在灌水等多因素的影响下,表征沟底微地形起伏状况的S_d值呈现减小趋势,平均由3.45降至1.17,变异性逐渐减小,变异系数平均由0.17降至0.09,沟底微地形逐渐趋于平整;表征沟断面形状变异情况的P_1值标准差及变异性呈现增加趋势,标准差平均由1.68增至1.95,变异系数平均由0.47增至0.53,但总体来说属弱变异性;随沟底相对高程及断面形状参数标准差的增加,灌水质量指标均呈现降低趋势;通过敏感性分析,两影响因素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大于灌水效率,平均敏感系数大9.46%和11.84%,且沟底微地形变异的影响大于沟断面形状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灌 沟底微地形 沟断面形状 变异性 灌水均匀度 灌水效率 敏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降解地膜覆盖农田硝态氮迁移与利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仙岳 冷旭 +2 位作者 张景俊 胡小东 樊小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4-303,共10页
为解决塑料地膜覆盖及撒施氮肥中农膜残留严重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明确干旱区降解地膜覆盖与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农田氮肥的利用特征,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乌兰布和农场连续2年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及不同施氮量试验。设置了降解地膜覆盖农田... 为解决塑料地膜覆盖及撒施氮肥中农膜残留严重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明确干旱区降解地膜覆盖与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农田氮肥的利用特征,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乌兰布和农场连续2年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及不同施氮量试验。设置了降解地膜覆盖农田不施氮(BM0,0 kg/hm^2),基肥施氮量均为56 kg/hm^2下低氮(BM1,160 kg/hm^2)、中氮(BM2,220 kg/hm^2)和高氮(BM3,280 kg/hm^2)4个施氮水平,同时设置了塑料地膜覆盖高氮(PM3)和无膜覆盖高氮(NM3)2个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及不同施氮量对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累积、渗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0 cm土层,与塑料地膜覆盖相比,在第3降解阶段(降解膜出现20~50 cm裂缝)和第4降解阶段(降解膜均匀碎裂),降解地膜覆盖处理2年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9.49%和28.84%;与无膜处理相比,降解地膜覆盖2年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0.46%和25.74%(P<0.05)。整个生育期降解地膜覆盖下玉米氮含量仅比塑料地膜覆盖2年平均降低了2.26%,氮淋失量2年平均降低了3.36%,但玉米氮含量分别比无膜处理提高了8.90%和11.38%,氮淋失量分别提高了22.01%和26.25%。降解地膜与塑料地膜覆盖下产量无显著差异,PM3与BM3处理2年平均产量比无膜覆盖处理分别提高了13.67%和18.38%(P<0.05)。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玉米氮含量、淋失量和产量增大,BM3处理比BM2和BM1处理在0~30 cm土层2年硝态氮含量增加了49.45%和135.78%,玉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0.78%和24.54%,氮淋失量2年平均分别增加了84.08%和255.37%(P<0.05),2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0.16%和35.37%(P<0.05)。追肥施氮量为220 kg/hm^2的BM2处理的氮肥综合效率最高,每施用1 kg氮肥可以出产27.99 kg玉米,为该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较优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可降解地膜 氮肥调控 产量 氮肥利用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改良措施探讨 被引量:29
9
作者 宋静茹 杨江 +1 位作者 王艳明 宋常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95-97,234,共4页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原因及危害,对水利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等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盐碱地改良新技术的建议,以期为提高盐碱地利用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原因 改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与玉米、向日葵间作套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艾海舰 李志熙 边利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8,共8页
在河套灌区以春小麦、玉米、向日葵单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作物生长季0—120cm土层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生长季的土壤水分蒸散强度为双峰曲线,春小麦... 在河套灌区以春小麦、玉米、向日葵单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了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作物生长季0—120cm土层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生长季的土壤水分蒸散强度为双峰曲线,春小麦、玉米、向日葵单作为单峰曲线。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的土壤水分蒸散量高于春小麦、玉米、向日葵单作。春小麦/玉米、春小麦/向日葵间作套种提高了作物产量,提高了土地当量比,但降低了作物生长期、作物生长季及灌溉水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当量比。建议河套灌区减少间作套种面积,或间作套种时在不同作物之间修建土埂隔挡,根据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分别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向日葵 间作套种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水盐及油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艾海舰 李志熙 边利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8,241,共6页
为了推广地膜再利用栽培技术,在河套灌区以露地种植油葵为对照,在旧地膜覆盖的田地,在土壤顶凌期、返浆期和油葵种植前、油葵幼苗期分别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附近、旧地膜间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 为了推广地膜再利用栽培技术,在河套灌区以露地种植油葵为对照,在旧地膜覆盖的田地,在土壤顶凌期、返浆期和油葵种植前、油葵幼苗期分别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附近、旧地膜间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提高了旧地膜覆盖田地耕层的土壤水分,降低旧地膜覆盖带耕层土壤盐分,提高旧地膜附近及旧地膜间耕层土壤盐分;地膜再利用对深层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无显著影响。地膜再利用缩短了旧地膜覆盖带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及存活率,促进了油葵幼苗生长;但地膜再利用延长了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降低了出苗率及存活率,抑制了幼苗生长。地膜再利用种植油葵时应将油葵种植在旧地膜带覆盖带上,不应种植在旧地膜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地膜覆盖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油葵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地土壤风蚀特征参数及风蚀物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冷艳杰 赵相军 +1 位作者 刘铁军 郭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3期12987-12990,共4页
通过对黑土区风季风速和表土含水量的监测、旱作耕地风蚀物野外采集试验、室内风蚀物粒度分析试验,对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特征参数以及风蚀物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研究,初步得出黑土区裸露耕地下垫面粗糙度、摩阻风速、起沙风速等风蚀... 通过对黑土区风季风速和表土含水量的监测、旱作耕地风蚀物野外采集试验、室内风蚀物粒度分析试验,对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特征参数以及风蚀物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研究,初步得出黑土区裸露耕地下垫面粗糙度、摩阻风速、起沙风速等风蚀过程的重要特征参数,得出黑土地土壤风蚀风沙流断面风蚀物含量、风蚀物颗粒尺度的垂向规律,为该区土壤风蚀、土地沙化的进一步研究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地 风蚀 输沙率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亚麻F_4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登明 王树彦 +1 位作者 赵塞洲 孙上峰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62-63,88,共3页
分析油用亚麻杂交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可以为育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考察了来自F431个油用亚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其农艺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F4中有4对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 分析油用亚麻杂交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可以为育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别考察了来自F431个油用亚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其农艺性状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F4中有4对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F4杂交种的7个农艺性状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分为5类;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选取能代表全部遗传信息85%以上的5个主成分,并对各个性状在相应主成分中的贡献率进行分析,F5应选择单株粒重较大,果球数较多,株高、分枝数和分茎数适中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亚麻F4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超煜 白岗栓 +2 位作者 李志熙 边利军 王正娟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1期76-80,共5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急剧转变并显著影响城市的土壤环境。城市化过程加快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外源输入速率,造成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其排泄物导致城市土壤氮磷失衡,引起土壤富...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急剧转变并显著影响城市的土壤环境。城市化过程加快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外源输入速率,造成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其排泄物导致城市土壤氮磷失衡,引起土壤富营养化;城市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引起城市土壤有机物污染;城市的厂房、住宅、道路等建设造成城市土壤孔隙分布、剖面结构和土壤的水、热、气、养分等发生变化;与农村土壤相比,城市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呈多样化,但微生物总量减少,种群不稳定;城市的"三废"及郊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重了郊区土壤污染。为了维护、改良城市土壤,提出了做好城市规划、加强土壤保护、制定合理的土壤安全管理政策、探索城市土壤修复新技术、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树立城市土壤可持续利用观等土壤保护及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富营养化 有机污染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