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煤层多场联合勘探综合解译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河南新义煤矿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明方 李度周 +2 位作者 王冕 马合飞 仇念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3-1001,共9页
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由于勘探条件较差或者存在多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干扰,导致单一的物探手段难以准确辨识不良地质体,需要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联合勘探,相互补充印证,以解决物探多解性问题。针对新义煤矿11080工作面揭露的大范围薄化... 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由于勘探条件较差或者存在多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干扰,导致单一的物探手段难以准确辨识不良地质体,需要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联合勘探,相互补充印证,以解决物探多解性问题。针对新义煤矿11080工作面揭露的大范围薄化带,采用地震槽波速度场、质量场、能量场以及无线电波透视法联合勘探,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探查,开展多场耦合综合解译,圈出了工作面煤层薄化带和开采关注区。结果显示,多场联合勘探综合解译技术能够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极不稳定煤层进行有效探查,能够准确判断不良地质体的相关属性,为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该方法能够在类似地质条件工作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槽波 速度场 能量场 质量场 无线电波坑透 综合解译 新义煤矿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庄下孤岛工作面开采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研究
2
作者 王比比 郭文兵 +4 位作者 郭明杰 杨恒 贾明魁 李度周 王志毅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7-97,共11页
我国村庄建筑物下压煤量大,研究村庄下压煤开采对于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村庄下孤岛工作面软硬岩互层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通过对软硬岩互层覆岩... 我国村庄建筑物下压煤量大,研究村庄下压煤开采对于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村庄下孤岛工作面软硬岩互层覆岩离层注浆减沉技术。通过对软硬岩互层覆岩力学理论分析得出软硬岩互层条件下煤层开采后覆岩离层的发育特征,提出了一种多层位离层注浆减沉技术。同时研发并实施了一种覆岩、采空区“三步”帷幕-离层注浆技术。并针对多层位离层注浆技术特征分析探讨了多层位离层注浆的原理和优势、保护层厚度和稳定性、注浆压力和浆液渗透性及多层位离层空间体积和充填量等相关问题。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表明:采用离层注浆技术后地表下沉系数减少到0.15~0.17,地表减沉率为75.8%~79.3%。该研究有效地保护了地表建筑物,实现了村庄不搬迁采煤,并为建、构筑物下离层注浆工程减沉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下采煤 孤岛工作面 倾斜长壁开采 开采沉陷 离层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新安煤田二_(1)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3
作者 金明方 李度周 +2 位作者 杜留群 马合飞 张万鹏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4-474,共11页
为了解决豫西新安煤田局部煤层厚度剧烈变化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为矿井灾害治理和采掘布局提供依据,基于统计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原理,对该煤田山西组二_(1)煤层厚度变化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安煤田煤层... 为了解决豫西新安煤田局部煤层厚度剧烈变化对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为矿井灾害治理和采掘布局提供依据,基于统计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原理,对该煤田山西组二_(1)煤层厚度变化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安煤田煤层赋存整体变化规律不明显,煤层厚度在宏观和微观上均存在较大变化,是受到古沉积环境和多期构造运动叠加作用的结果。(1)区内二_(1)煤层平均厚度4.04 m,主要集中在0~5 m,煤层存在西部厚、东部薄的特征,且西部煤层赋存较东部更不稳定;(2)二_(1)煤层顶底板岩性分为4种不同的组合模式,以顶板泥岩底板泥岩和顶板砂岩底板泥岩为主,不同的顶底板岩性组合对煤层厚度变化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3)二_(1)煤层厚度变化在区域上受到后生冲蚀作用影响,局部厚度变化剧烈主要受到层间滑动构造控制,控制范围25~92 m;(4)中小型断裂构造是工作面煤层厚度突变的另一个原因,控制范围30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厚度 沉积环境 构造运动 层间滑动 新安煤田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高突煤巷快速掘进综合防突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辉 陈良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105,共4页
为了改变新义矿12041工作面运输巷道掘进时突出危险性高、巷道掘进困难、掘进速度缓慢的现状,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结合矿井瓦斯防治理论,提出工作面区域防突及局部防突相结合的综合防突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防突技... 为了改变新义矿12041工作面运输巷道掘进时突出危险性高、巷道掘进困难、掘进速度缓慢的现状,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结合矿井瓦斯防治理论,提出工作面区域防突及局部防突相结合的综合防突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防突技术能使运输巷道掘进面及两帮煤体的集中应力向深部转移,煤体裂隙增多,煤体内的瓦斯能量得到有效释放,消除或降低巷道掘进时煤体突出的危险性,有效降低了瓦斯超限几率,提高了巷道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突煤层 巷道掘进 防突技术 大孔径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流场结构及粉尘沉降规律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冕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研究掘进巷道流场结构对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机制,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相似原理构建了掘进巷道压入式通风的相似实验模型,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和掘进巷道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风流场及粉尘运移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压入... 为研究掘进巷道流场结构对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机制,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和相似原理构建了掘进巷道压入式通风的相似实验模型,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和掘进巷道相似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风流场及粉尘运移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压入式通风条件下的流场特征对粉尘运移和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模拟实验在满足相似准则的情况下得出模型巷道的平均风速为0.66~2.62 m/s;粉尘自工作面脱离后随风流向巷道后方运移,大部分粉尘在综掘机后方发生扩散,部分细颗粒粉尘被综掘机附近的涡流结构捕获;在距掘进工作面端头3~5 m内发生大颗粒粉尘沉降和堆积,随与工作面端头距离的增加沉降粉尘颗粒粒径逐渐变小且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压入式通风 相似理论 粉尘运移 沉降 风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