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科门诊鼻解剖变异及鼻源性头痛现况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楼正才 付涛 +1 位作者 杨剑 吴小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了解鼻科门诊患者鼻解剖变异及鼻源性头痛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院鼻科门诊单一医生接诊的鼻科患者进行专科检查,检查结果及症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56例(1512侧)患者鼻中隔偏曲率88.76%,中鼻甲气化率28.3... 目的:了解鼻科门诊患者鼻解剖变异及鼻源性头痛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院鼻科门诊单一医生接诊的鼻科患者进行专科检查,检查结果及症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56例(1512侧)患者鼻中隔偏曲率88.76%,中鼻甲气化率28.37%,中鼻甲反曲率14.75%,钩突变异率29.23%,筛泡变异率23.61%,上鼻甲变异率5.69%,鼻丘气化率1.39%,Hallers气房率3.11%。鼻源性头痛262例(34.66%),接触点头痛的发生率为3.17%。男女鼻解剖变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痛患者与无头痛患者鼻解剖变异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科门诊鼻源性头痛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医生与患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头痛 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区鼻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楼正才 罗利民 +7 位作者 陈家海 楼兴华 张艳慧 吴小洪 陈怀华 金靓 陈华英 杨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2088-2090,共3页
隐蔽区鼻出血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症,以往由于出血点不易明确被称为难治性鼻出血,往往采用鼻腔填塞、动脉结扎、动脉栓塞等治疗。随着内镜技术在鼻科领域的应用,多数隐蔽区鼻出血可明确出血点并采用微波、电凝等微创治疗。现对隐蔽区鼻... 隐蔽区鼻出血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症,以往由于出血点不易明确被称为难治性鼻出血,往往采用鼻腔填塞、动脉结扎、动脉栓塞等治疗。随着内镜技术在鼻科领域的应用,多数隐蔽区鼻出血可明确出血点并采用微波、电凝等微创治疗。现对隐蔽区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出血点形态及其识别方法、干预手段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动脉结扎 动脉栓塞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区鼻出血的检诊及识别 被引量:5
3
作者 楼正才 罗利民 +6 位作者 陈家海 楼兴华 吴小洪 陈怀华 金靓 陈华英 杨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3-875,共3页
目的探讨隐蔽区鼻出血部位和出血灶的检诊及识别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22例常规鼻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的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灶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认明出血部位及出血灶后分别采用电热烧灼术、微波凝... 目的探讨隐蔽区鼻出血部位和出血灶的检诊及识别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22例常规鼻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的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灶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认明出血部位及出血灶后分别采用电热烧灼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结果122例患者的鼻出血部位分别为:嗅裂48例(39·34%)、下鼻道20例(16·39%)、中鼻道6例(4·92%)、鼻中隔前上部5例(4·10%)、鼻中隔中部凸起的凹面28例(22·95%)、鼻中隔后端11例(9·02%)、总鼻道底部前端3例(2·46%)、咽鼓管隆突1例(0·82%)。所有患者中,113例(92·62%)出血灶明确,分别为粟粒样隆起50例(44·25%)、点状突起37例(32·74%)、血管痣7例(6·19%)、粗糙隆起19例(16·81%),采用激光、微波、电凝等方法止血;另有9例(7·38%)出血灶不明,采用局部定向填塞止血。122例中1次治愈106例(86·89%),经2次治愈16例(13·11%),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中、下鼻道侧后部及嗅裂等是隐蔽区鼻出血发生的常见部位,鼻内镜技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以及不同隐蔽区鼻出血的血流特点对探查隐蔽区出血灶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出血灶后于内镜下采用个性化微创干预可有效控制鼻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内窥镜检查 嗅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结构异常与慢性头痛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楼正才 楼放毅 +5 位作者 罗利民 陈家海 楼兴华 张艳慧 吴小洪 陈怀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慢性头痛的病因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题,近年来,鼻结构异常引起的鼻黏膜接触性头痛已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已将其列为头痛的病因之一。现将鼻结构异常与慢性头痛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解剖 鼻窦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诊治 被引量:5
5
作者 楼正才 楼放毅 +1 位作者 罗利民 陈家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有效的诊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鼻腔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鼻窦CT及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接触类型,同时测定骨间隙CT值,并通过内镜手术纠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结果73例中,67... 目的探讨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其有效的诊治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鼻腔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鼻窦CT及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接触类型,同时测定骨间隙CT值,并通过内镜手术纠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结果73例中,67例局部麻醉后头痛消失,5例上颌窦穿刺后头痛消失;内镜检查发现,73例中筛泡肥大31侧,钩突肥大、内移、气化59侧,中鼻甲异常91侧,鼻中隔高位偏曲51例,其中57例存在同侧2处及以上相邻解剖结构黏膜接触。73例中,术后1周内头痛消失64例(87.67%),头痛减轻9例(12.33%)。随访12个月,痊愈59例(80.82%),有效12例(16.44%),无效2例(2.74%)。结论接触性头痛患者鼻腔解剖异常以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病变最明显。解剖结构黏膜挤压及鼻窦自然口阻塞是接触性头痛的主要原因,内镜及鼻窦CT结合局麻试验可有效诊断鼻内接触性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鼻结构异常的微创整形治疗接触性头痛 被引量:2
6
作者 楼正才 楼放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31-3633,共3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结构异常微创整形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5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整形,包括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上述各个单一手...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结构异常微创整形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5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整形,包括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上述各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微创整形方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痊愈21例(84.00%),有效3例(12.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96.00%。结论:鼻内接触性头痛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黏膜接触的一类鼻源性头痛。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结构、功能、形态的微创整形,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可有效治疗接触性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内镜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黏膜接触类型与接触点头痛 被引量:1
7
作者 楼正才 楼放毅 杨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鼻黏膜接触类型与头痛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头痛问卷调查表,对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鼻腔专科检查,同时对现症接触点头痛患者进行药物干预,1周后随访疗效。结果: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中,223例(45.1%)发生头痛,271... 目的:探讨鼻黏膜接触类型与头痛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头痛问卷调查表,对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鼻腔专科检查,同时对现症接触点头痛患者进行药物干预,1周后随访疗效。结果: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中,223例(45.1%)发生头痛,271例记忆中无头痛发生。中鼻甲与鼻中隔、筛泡、钩突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20.6%、15.3%、78.4%;钩突与筛泡、鼻中隔黏膜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45.8%、70.4%;上鼻甲与筛泡、鼻中隔黏膜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100.1%、88.9%。鼻中部解剖黏膜多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74.5%、70.5%、71.0%。126例现症头痛患者随访1周,86例(68.3%)头痛减弱,27例(21.4%)头痛消失,13例(10.3%)头痛无明显变化。结论:接触点头痛与鼻黏膜接触类型密切相关,以鼻中部黏膜多点接触头痛发生率最高,不同黏膜接触类型头痛机理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解剖 头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楼正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09-409,共1页
微波热疗具有简便、出血少等优点,耳科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本研究对37例微波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外耳道乳头状瘤 微波治疗 临床观察 微波热疗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手术治疗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楼正才 张艳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4-775,共2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的76例患者行常规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将其分为微波组及手术组,微波组(41例)接受对双侧...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血管运动性鼻炎合并鼻结构异常的76例患者行常规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根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将其分为微波组及手术组,微波组(41例)接受对双侧下鼻甲及鼻丘黏膜微波处理,手术组(35例)接受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时进行随访。结果微波组术后3、6、12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90.2%、46.3%、4.9%,而手术组分别为97.1%、97.1%、88.6%,两组3个月时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6、12个月时疗效差异显著(P<0.05)。微波组鼻干、鼻腔粘连发生率分别为70.7%、56.1%,手术组鼻腔粘连发生率为22.9%。结论对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合并鼻结构异常的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施行内镜下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鼻炎 血管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黏膜接触点头痛与接触类型分析
10
作者 楼正才 楼放毅 杨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698-3700,共3页
目的:分析鼻腔黏膜接触点头痛与接触类型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头痛问卷调查表,对494例黏膜接触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鼻腔专科检查,同时对现症头痛患者进行药物干预,1周后随访疗效。结果: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中,223(45.14%)例有既往或现... 目的:分析鼻腔黏膜接触点头痛与接触类型的关系。方法:自行设计头痛问卷调查表,对494例黏膜接触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鼻腔专科检查,同时对现症头痛患者进行药物干预,1周后随访疗效。结果:494例鼻黏膜接触患者中,223(45.14%)例有既往或现症头痛史。中鼻甲与鼻中隔、筛泡、钩突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20.6%、15.3%、78.4%;钩突与筛泡、鼻中隔黏膜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45.8%、70.4%;上鼻甲与筛泡、鼻中隔黏膜单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100.0%、88.9%。鼻中部解剖黏膜多点接触头痛出现率分别为74.5%、70.5%、71.0%。结论:接触点头痛与鼻腔黏膜接触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鼻解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解剖结构与接触性头痛的关系
11
作者 楼正才 何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95-2395,共1页
为探讨接触性头痛与鼻解剖变异之间的关系。现将颅骨解剖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鼻腔接触性头痛诊断标准(1)位于眼眶周围、眼眶内侧、颞部或颧弓部的间歇性头痛。(2)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找到黏膜点接触的证据.并... 为探讨接触性头痛与鼻解剖变异之间的关系。现将颅骨解剖及影像学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鼻腔接触性头痛诊断标准(1)位于眼眶周围、眼眶内侧、颞部或颧弓部的间歇性头痛。(2)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找到黏膜点接触的证据.并且没有急性鼻窦炎的症状。(3)头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之一:头痛程度随体位变化。应用局部麻醉剂麻醉中鼻甲,头痛在5mm内消失。(4)手术去除黏膜接触点后,头痛在7d内消失并且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头痛 解剖结构 接触性 鼻腔 影像学结果 局部麻醉剂 急性鼻窦炎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接触性头痛误诊分析
12
作者 楼正才 楼放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7-488,共2页
目的分析鼻内接触性头痛的误诊原因,提高鼻内接触性头痛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鼻结构异常情况,同时行内镜下鼻结构异常整形。结果51例患者均被误诊3次或3次以上,中鼻甲变异81侧,鼻中隔高... 目的分析鼻内接触性头痛的误诊原因,提高鼻内接触性头痛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下鼻结构异常情况,同时行内镜下鼻结构异常整形。结果51例患者均被误诊3次或3次以上,中鼻甲变异81侧,鼻中隔高位偏曲32例,钩突异常39侧,筛泡肥大33侧,上鼻甲变异5侧。行内镜下鼻结构异常整形治疗后,随访8~12个月,痊愈39例(76.47%),有效8例(15.69%),无效4例(7.84%),总有效率为92.16%。结论临床医生对鼻内接触性头痛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不明原因头痛伴鼻内结构异常及黏膜挤压应考虑鼻内接触性头痛,内镜下鼻结构整形可有效解除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异物继发鼻结石6例误诊分析
13
作者 楼正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86-887,共2页
目的提高基层耳鼻咽喉科医生诊断鼻异物继发鼻结石的能力。方法对本院误诊的6例鼻异物继发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鼻异物继发鼻结石均为单侧性,外观呈白色或灰白色,其中鼻腔额外牙3例,鼻腔外生性异物存留2-11年... 目的提高基层耳鼻咽喉科医生诊断鼻异物继发鼻结石的能力。方法对本院误诊的6例鼻异物继发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鼻异物继发鼻结石均为单侧性,外观呈白色或灰白色,其中鼻腔额外牙3例,鼻腔外生性异物存留2-11年3例。误诊为慢性鼻炎3次以上6例,慢性鼻窦炎4例,鼻前庭炎3例,鼻腔肿瘤2例,支气管炎1例。内镜下确诊4例,额镜下确诊2例。6例均在前鼻镜或内镜下1次取出。结论单侧鼻腔白色或灰白色新生物伴分泌物持续或恶臭味、鼻前庭糜烂应首先考虑鼻异物继发鼻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异物 结石 额外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舌象联合听力学检查对中医耳鸣辨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庆平 宋大桥 楼正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548-355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舌象联合听力学检查对中医耳鸣辨证的作用。方法选择传统中医辨证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脾胃虚弱、肾精亏损5个证型的53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分别由西医医师进行舌象观察及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结果各证型中风热... 目的探讨中医舌象联合听力学检查对中医耳鸣辨证的作用。方法选择传统中医辨证为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脾胃虚弱、肾精亏损5个证型的53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分别由西医医师进行舌象观察及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结果各证型中风热侵袭型均表现为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肝火上扰型中有12例表现为舌深红、苔黄,1例表现为舌淡、苔薄白或薄黄;痰火郁结型均表现为舌深红、苔黄;肾精亏损型均表现为舌淡红、苔薄白;脾胃虚弱型中有14例表现为舌淡红、无苔。不同证型鼓室导抗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图显示风热侵袭型突出表现为全频听阈升高,平坦型曲线占7/9;肝火上扰型表现为高频听阈升高,陡降型曲线占9/13;肾精亏损型表现为低、高频听阈升高,显降型和山型曲线各占4/9、3/9;痰火郁结型表现为中、高频听阈升高,缓降型和陡降型曲线各占2/7、3/7,脾胃虚弱型表现为中、高频听阈升高,陡降型和切迹型曲线各占5/15、4/15。结论中医舌象联合听力图可能对西医医师进行中医耳鸣辨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舌象 鼓室图 听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无症状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理
15
作者 金舰 罗利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理。方法对40例55耳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药物治疗1周,并随访观察3月,对无效者行鼓膜切开置管,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加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药物治疗和观察随访3月,治愈率达83%(33/40);7例接... 目的探讨儿童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理。方法对40例55耳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药物治疗1周,并随访观察3月,对无效者行鼓膜切开置管,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加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药物治疗和观察随访3月,治愈率达83%(33/40);7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例加行腺样体切除术。结论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应首选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无效者再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 鼓膜切开置管 腺样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补法治疗不同程度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楼正才 吴小洪 +2 位作者 陈华英 杨剑 欧阳治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5-596,共2页
目的探讨贴补法治疗不同程度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15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按外伤后贴补治疗时间分为伤后12小时内(A组)、伤后12小时以后(B组),分别行贴补法,观察两组的鼓膜愈合情况。结果A组大、中、小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 目的探讨贴补法治疗不同程度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方法15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按外伤后贴补治疗时间分为伤后12小时内(A组)、伤后12小时以后(B组),分别行贴补法,观察两组的鼓膜愈合情况。结果A组大、中、小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中、小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6.43%、72.97%、40.90%,愈合时间分别为10.3±1.2、15.6±2.1、18.1±2.2天,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鼓膜穿孔贴补干预的时间愈早,愈合率愈高,时间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穿孔 外伤性 贴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生长因子治疗创伤性鼓膜大穿孔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华英 吴小洪 杨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7-949,共3页
目的评估直接应用碱性重组牛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治疗创伤性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07例鼓膜穿孔面积超过鼓膜面积50%的创伤性鼓膜大穿孔患者,患者均在伤后14 d内就诊,按照就诊顺... 目的评估直接应用碱性重组牛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治疗创伤性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07例鼓膜穿孔面积超过鼓膜面积50%的创伤性鼓膜大穿孔患者,患者均在伤后14 d内就诊,按照就诊顺序分为3组:保守治疗组(n=36)、bFGF治疗组(n=35)、bFGF联合明胶海绵贴片组(联合治疗组,n=36)。随访观察3组的鼓膜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耳漏发生率及听力改善程度。结果随访3个月时,保守治疗组、bFGF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失访7、3、3例,共94例患者纳入疗效分析。bFGF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的愈合率分别为100.0%(32/32)、97.0%(32/33)、55.2%(16/29),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1.1±1.5)、(11.1±2.3)、(46.3±8.7)d。与保守治疗组比较,bFGF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愈合率高,平均愈合时间短(P<0.05),bFGF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愈合率和平均愈合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中有2例发生感染的穿孔无一例愈合;bFGF治疗组中有2例发生感染的穿孔分别在治疗17、14 d时闭合;联合治疗组中1例发生感染的穿孔经局部抗生素滴耳后在治疗11 d时闭合。随访期间,3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应用bFGF能提高创伤性鼓膜大穿孔愈合率,缩短平均愈合时间,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鼓膜穿孔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鼓膜穿孔不同疗法治疗效果及医疗成本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楼正才 胡云星 +1 位作者 杨剑 张艳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84-2386,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不同疗法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组成,为减轻患者医疗费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37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依据费用来源及经济状况分为A、B、C3组,分别采用保守治疗、贴片修复及耳内镜手术,观察穿孔愈合情况... 目的分析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不同疗法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组成,为减轻患者医疗费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37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依据费用来源及经济状况分为A、B、C3组,分别采用保守治疗、贴片修复及耳内镜手术,观察穿孔愈合情况并计算医疗成本。结果 A、B、C组患者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1.49%、84.21%、8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7.4±4.6)、(19.3±2.7)、(17.5±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染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直接医疗成本分别为(870±720)、(1750±900)、(2250±80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贴片干预及内镜手术治愈率无差异,虽然保守治疗愈合时间较长但感染发生率及平均直接医疗成本明显减少,临床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进一步采用贴片干预及内镜手术方法治疗,以减少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穿孔 费用 医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膜外伤性穿孔缘翻折鼓膜的识别及干预 被引量:4
19
作者 楼正才 胡云星 +1 位作者 吴小洪 陈华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963-2964,共2页
目的:探讨鼓膜外伤性穿孔缘翻折鼓膜的识别及干预。方法:对64例鼓膜外伤性穿孔缘鼓膜翻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中,48例穿孔缘鼓膜外翻,穿孔形态呈三角形、扇形、及椭圆形。15例穿孔缘鼓膜内卷,呈肾形穿孔。64例耳内镜... 目的:探讨鼓膜外伤性穿孔缘翻折鼓膜的识别及干预。方法:对64例鼓膜外伤性穿孔缘鼓膜翻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中,48例穿孔缘鼓膜外翻,穿孔形态呈三角形、扇形、及椭圆形。15例穿孔缘鼓膜内卷,呈肾形穿孔。64例耳内镜下见鼓膜翻折处穿孔缘光滑,其中,52例用显微吸引头全部修复,12例经显微钩针仅修复鼓膜瓣面积的1/3~1/4。结论:鼓膜外伤性穿孔患者早期内镜下穿孔缘光滑应考虑存在翻折鼓膜。此时,应尽早采用内镜下显微吸引头小负压吸引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穿孔 修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小洪 胡云星 +1 位作者 杨剑 楼正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77-3679,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作用。方法 90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按接诊时间顺序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自然修复、单纯贴片修复及表皮生长因子贴片修复,比较三组患者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并动态观察修复过程穿孔边...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作用。方法 90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按接诊时间顺序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自然修复、单纯贴片修复及表皮生长因子贴片修复,比较三组患者穿孔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并动态观察修复过程穿孔边缘形态变化。结果随访2个月,A组26例定期随访,B组29例定期随访,C组27例定期随访。三组穿孔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穿孔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愈合末期穿孔呈圆形或裂隙状,愈合鼓膜形态同周围鼓膜,纯音听阈(PTA)除3例外均恢复正常。B、C两组愈合末期穿孔呈圆形、裂隙状及不规则,愈合鼓膜充血肿胀、形态增厚与正常鼓膜有明显界限,3~7d后恢复正常。愈合时PTA(12±7)dB,10~30d后听力恢复正常。结论创伤性鼓膜穿孔贴膜修复不增加愈合率,可缩短穿孔愈合时间,但贴膜时局部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对缩短穿孔愈合时间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膜穿孔 创伤和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