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先锋诗歌“自指性”写作研究——在“语言论转向”视域下
被引量:
4
1
作者
毛靖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自指性写作是先锋诗歌"语言论转向"诗学探索中产生的必然现象。在这种写作中,词语及文本的意义不是指向一个"外在于"语言的对象,而是指向词语能指、文本形式及写作过程本身。通过这种自指,原来蔽而不显的"语...
自指性写作是先锋诗歌"语言论转向"诗学探索中产生的必然现象。在这种写作中,词语及文本的意义不是指向一个"外在于"语言的对象,而是指向词语能指、文本形式及写作过程本身。通过这种自指,原来蔽而不显的"语言自身"得到了强调,这就产生了"诗"。自指性写作对于新诗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带来了一些内在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诗歌
自指性写作
语言论转向
语言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申爱的教育
被引量:
2
2
作者
程路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作为生命走向超越的动力,从古希腊引起哲人们的重视以来,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本质性构成要素。但是今天这一主题似乎渐渐从教育者的视野里消隐了,应有重申的必要。缺乏爱的教育只能是非教育。重申爱与教育的共生关系...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作为生命走向超越的动力,从古希腊引起哲人们的重视以来,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本质性构成要素。但是今天这一主题似乎渐渐从教育者的视野里消隐了,应有重申的必要。缺乏爱的教育只能是非教育。重申爱与教育的共生关系,就是对教育异化的批判,就是对本真教育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歌当哭之后——审美生存限度之考察
3
作者
陈雪梅
张琦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19-722,共4页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奠晴雯,悲痛的审美体验之后,却是失重的情感分量。审美生存的内在悖论发人深省。这一生存模式在美学史和当代语境中高标独领,长久以来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化生存模式的期望。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感性化...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奠晴雯,悲痛的审美体验之后,却是失重的情感分量。审美生存的内在悖论发人深省。这一生存模式在美学史和当代语境中高标独领,长久以来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化生存模式的期望。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感性化和自由化。考察人们对审美生存的沉思录,我们发现其中不乏质疑和批判的视角。综合地来看,审美生存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它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解脱之道;其次,它伴随着感性的沉迷;最后,它指向对痛苦的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存
限度
审美泛化
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锋诗歌“自指性”写作研究——在“语言论转向”视域下
被引量:
4
1
作者
毛靖宇
机构
清华大学中文
系
义乌工商学院文秘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文摘
自指性写作是先锋诗歌"语言论转向"诗学探索中产生的必然现象。在这种写作中,词语及文本的意义不是指向一个"外在于"语言的对象,而是指向词语能指、文本形式及写作过程本身。通过这种自指,原来蔽而不显的"语言自身"得到了强调,这就产生了"诗"。自指性写作对于新诗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带来了一些内在的弊端。
关键词
先锋诗歌
自指性写作
语言论转向
语言本体论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申爱的教育
被引量:
2
2
作者
程路
机构
浙江
义乌工商学院文秘系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文摘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爱作为生命走向超越的动力,从古希腊引起哲人们的重视以来,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本质性构成要素。但是今天这一主题似乎渐渐从教育者的视野里消隐了,应有重申的必要。缺乏爱的教育只能是非教育。重申爱与教育的共生关系,就是对教育异化的批判,就是对本真教育的呼唤。
关键词
爱
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歌当哭之后——审美生存限度之考察
3
作者
陈雪梅
张琦璋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
学院
义乌
工商学院
现代
文秘
系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19-722,共4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2006年立项课题<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研究及其正负影响之考察>资助项目(20060572)
文摘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奠晴雯,悲痛的审美体验之后,却是失重的情感分量。审美生存的内在悖论发人深省。这一生存模式在美学史和当代语境中高标独领,长久以来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化生存模式的期望。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感性化和自由化。考察人们对审美生存的沉思录,我们发现其中不乏质疑和批判的视角。综合地来看,审美生存的局限性表现在:首先,它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解脱之道;其次,它伴随着感性的沉迷;最后,它指向对痛苦的疏离。
关键词
审美生存
限度
审美泛化
虚无主义
Keywords
aesthetic life
limit
aesthetic expansing
nihilism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先锋诗歌“自指性”写作研究——在“语言论转向”视域下
毛靖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申爱的教育
程路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歌当哭之后——审美生存限度之考察
陈雪梅
张琦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