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水市茭白秸秆利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马雅敏 张哲 +3 位作者 丁丽玲 李春萌 蔡婉玲 李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2406-2407,2414,共3页
丽水市通过茭白茎叶综合利用,形成茭白秸秆堆制有机肥、茭白秸秆覆盖旱地、茭白秸秆加工青贮饲料、茭白秸秆作食用菌基料、茭白叶加工工艺品等不同模式,既能缓解茭白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又开拓农民增收渠道,促进茭白产业绿色高效... 丽水市通过茭白茎叶综合利用,形成茭白秸秆堆制有机肥、茭白秸秆覆盖旱地、茭白秸秆加工青贮饲料、茭白秸秆作食用菌基料、茭白叶加工工艺品等不同模式,既能缓解茭白产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又开拓农民增收渠道,促进茭白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秸秆 综合利用 丽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践 被引量:5
2
作者 郑许松 钟列权 +6 位作者 王会福 陈方景 成丽萍 徐启强 李阳 钟旭华 吕仲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56-1664,共9页
在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余姚(平原)、临海(丘陵)、龙泉(山区盆地)和景宁(山区梯田)进行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实践。减肥主要包括减少总施氮量、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和优化氮磷钾比例。以浙粳88、甬优18、甬优1540和中浙优2838... 在浙江省不同水稻种植区域——余姚(平原)、临海(丘陵)、龙泉(山区盆地)和景宁(山区梯田)进行单季稻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实践。减肥主要包括减少总施氮量、氮肥后移、增施钾肥和优化氮磷钾比例。以浙粳88、甬优18、甬优1540和中浙优2838为材料,比较减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肥可以明显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稻飞虱密度、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稻曲病和纹枯病病株率分别平均减轻64.79%、30.57%、14.76%和64.82%。余姚、临海和龙泉3地在平均减施氮肥19.31%和减施磷肥31.80%的情况下,水稻产量平均增加5.88%,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分别提高50.26%、28.93%和44.29%。在景宁的山区梯田稻田减肥略有减产,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降低2.62%;但当增苗20%时增产16.67%,氮肥偏生产力提高18.05%。试验证明,稻田减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和降低主要病虫发生,同时还能增产。减肥控制病虫害技术在浙江省的各个稻区都较适应,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减肥控制病虫害 氮肥 病虫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单季稻甬优1540控肥减害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启强 李阳 +5 位作者 王忠林 叶昴成 田俊策 鲁艳辉 吕仲贤 郑许松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921-923,1014,共4页
以单季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以龙泉当地传统施肥习惯为对照,研究了控肥技术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控肥策略具体包括减施氮肥、氮肥后移及氮磷钾协调使用。结果表明,控肥区氮肥和磷肥比对照区分别减施29.0%和25.0%,钾肥增... 以单季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以龙泉当地传统施肥习惯为对照,研究了控肥技术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控肥策略具体包括减施氮肥、氮肥后移及氮磷钾协调使用。结果表明,控肥区氮肥和磷肥比对照区分别减施29.0%和25.0%,钾肥增施42.9%;控肥区比对照区有效穗减少,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控肥区比对照区增产2.5%;控肥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显著比对照区减轻,少施杀虫剂3次。控肥试验减少了药、肥及其他成本,增加了水稻产值,合计增收2 925元·hm^-2。应用控肥技术有效地减少水稻氮、磷肥的施用量,降低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增产增值的同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肥 水稻 氮肥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谢子正 方辉 +3 位作者 李阳 许渭根 陈红 黄世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等方法,测定了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曲病田间空间分布主要为非随机性的聚集型分布。m~*-x回归分析表明,稻曲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法则等方法,测定了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稻曲病田间空间分布主要为非随机性的聚集型分布。m~*-x回归分析表明,稻曲病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分析显示,稻曲病病株聚集度依赖于密度。不同取样方法准确度比较结果指出,稻曲病田间抽样调查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稻曲病田间理论抽样公式和序贯抽样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饶汉宗 罗华池 +2 位作者 施通武 李阳 黄世文 《中国稻米》 2019年第1期74-79,共6页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稻曲病 防治适期 破口期 甬优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山区单季杂交稻稻曲病发生与气候的关系及防控 被引量:7
6
作者 饶汉宗 谢子正 +2 位作者 李阳 石磊 黄世文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89-92,共4页
通过10年的观察、调研,并结合田间试验,明确了浙南山区青田县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规律,防控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甬优1540等品种在田间能较好抗(耐)稻曲病,适宜在浙南山区种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孕穗-破口期... 通过10年的观察、调研,并结合田间试验,明确了浙南山区青田县水稻稻曲病发生、为害规律,防控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甬优1540等品种在田间能较好抗(耐)稻曲病,适宜在浙南山区种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孕穗-破口期至灌浆初期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26℃~28℃)高湿(80%以上)条件特别有利于该病害发生;施肥特别是氮肥对稻曲病有加重或减轻作用;穗大粒多着粒密度大的品种(组合)易感稻曲病。防治稻曲病以打2次药预防效果最好,防治药剂最好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发生程度 气候 品种 防治药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捕器设置高度和密度对稻纵卷叶螟诱捕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叶春福 蓝建军 +3 位作者 李阳 田俊策 吕仲贤 郑许松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1725-1726,共2页
进行诱捕器设置高度和密度对稻纵卷叶螟诱捕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当诱捕器底部低于水稻叶面20 cm时,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是诱捕器底部高于水稻叶面20 cm的3.7~7.0倍,诱捕器底部与叶面持平的效果介于二者之间。每667 ... 进行诱捕器设置高度和密度对稻纵卷叶螟诱捕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当诱捕器底部低于水稻叶面20 cm时,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最好,诱捕量是诱捕器底部高于水稻叶面20 cm的3.7~7.0倍,诱捕器底部与叶面持平的效果介于二者之间。每667 m^2设置1只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最好,是每333 m^2和每222 m^2设置1只诱捕器的近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性信息素 诱捕器设置 高度 密度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白腐病预防药剂的筛选与防治技术集成 被引量:7
8
作者 饶汉宗 谢子正 +3 位作者 李阳 许渭根 李国钧 李艳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杨梅白腐病是影响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杨梅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7种药剂对杨梅白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白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6%寡... 杨梅白腐病是影响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杨梅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7种药剂对杨梅白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白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6%寡糖·链蛋白WP、8%对氯苯氧乙酸钠SP和29%吡萘·嘧菌酯SC对白腐病的预防效果在80%以上;40%戊唑·腐霉利SC、38%吡唑·啶酰菌胺SC和35%氟菌·戊唑醇SC的预防效果在杨梅成熟前期较好,能达到80%以上,但持效性不长;13.3%抑霉唑硫酸盐SG的预防效果不佳,在杨梅成熟期阶段最高防效只有65.5%。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预防杨梅白腐病选用6%寡糖·链蛋白WP、8%对氯苯氧乙酸钠SP和29%吡萘·嘧菌酯SC。平衡施肥、避雨栽培、疏花疏果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降低白腐病的发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白腐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田山区单季稻稻飞虱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饶汉宗 谢子正 +2 位作者 李阳 石磊 黄世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2096-2098,共3页
总结青田县2005—2017年稻飞虱田间发生状况及2008—2017年白背飞虱、褐飞虱测报灯下诱虫情况。明确青田县山区稻飞虱发生现状及发生特点为间歇性大发生,提出稻鱼共生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 稻飞虱 间歇性大发生 绿色防控 青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单季稻鱼共生病虫生态控制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小荣 吴敏芳 李阳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800-1801,1806,共3页
通过采用稻鱼共生生态原理,强化平衡种养技术,突出病虫绿色防控,形成了一套单季稻鱼共生病虫生态控制技术,应用此技术后田间杂草明显减少,病虫发生和为害明显减轻,生态防控效果显著。
关键词 山区单季稻 稻鱼共生 病虫害 生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环唑对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阳 俞永健 +1 位作者 郑仕华 江伟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222-1224,共3页
对嘧菌酯添加氟环唑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和添加12.5%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氟环唑对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未表现增效作用;药后14 d,嘧菌酯添加氟环唑防效达79.0%,... 对嘧菌酯添加氟环唑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和添加12.5%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氟环唑对嘧菌酯防治水稻纹枯病未表现增效作用;药后14 d,嘧菌酯添加氟环唑防效达79.0%,其防效和药效持久性优于单独使用%嘧菌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氟环唑 水稻纹枯病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绿色优质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阳 潘永年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397-1399,共3页
对藏红花绿色优质生产种球引进、室内培育开花环境条件控制、田间种植管理等栽培关键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藏红花 西红花 引种 绿色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减量对长豇豆主要病虫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小荣 李阳 俞永健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426-1427,共2页
为减少长豇豆生产中施药次数和施药量,以常规手动喷雾器为对照,研究了静电喷雾器减量施药对长豇豆锈病和豆荚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静电喷雾器减量施药与常规手动喷雾器防效无显著差异,药后7d对锈病和豆荚螟的防效为89.16%和90.93%,... 为减少长豇豆生产中施药次数和施药量,以常规手动喷雾器为对照,研究了静电喷雾器减量施药对长豇豆锈病和豆荚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静电喷雾器减量施药与常规手动喷雾器防效无显著差异,药后7d对锈病和豆荚螟的防效为89.16%和90.93%,且药后14 d防效仍保持在7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50%左右,达到了农药减量控制长豇豆主要病虫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 长豇豆 静电喷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单季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
14
作者 饶汉宗 李阳 谢子正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6期59-60,共2页
针对浙西南山区小气候复杂稻曲病防控难问题,选用当前国内稻区生产中广泛使用的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稻曲病防治研究,以期筛选出对浙南山区单季稻稻曲病防效好且用量少的高效杀菌剂。结果表明,供试5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在综合考虑... 针对浙西南山区小气候复杂稻曲病防控难问题,选用当前国内稻区生产中广泛使用的5种杀菌剂进行田间稻曲病防治研究,以期筛选出对浙南山区单季稻稻曲病防效好且用量少的高效杀菌剂。结果表明,供试5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在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农药减量控害作用的前提下,75%肟菌·戊唑醇WG、30%苯甲·丙环唑EC具有较好的减量控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农药减量 药剂防效 比较试验 浙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