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转移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红响 陈根生 +3 位作者 颜志平 罗剑钧 曾群 姜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肾上腺转移癌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4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  1例未找到肾上腺供血动脉 ,5 3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 76次灌注及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为 98.1% ,栓... 目的 探讨对肾上腺转移癌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4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  1例未找到肾上腺供血动脉 ,5 3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 76次灌注及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为 98.1% ,栓塞后临床症状改善率 10 0 % ,术后 3个月 ,75 .4 %患者瘤灶内碘油仍沉积良好 ;并发症发生率为 1.88%。结论 采用介入方法对肾上腺转移癌行灌注及栓塞治疗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转移癌 介入化疗栓塞 动脉插管灌注 并发症发生率 介入方法 栓塞治疗 技术成功率 临床疗效 供血动脉 临床症状 治疗安全 推广应用 癌患者 改善率 栓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介入栓塞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红响 陈根生 +2 位作者 孙慧伶 颜志平 曾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和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或联合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结果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手术成功率97.9%,止血率达100%。术中弹簧圈移位1例,发生以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为特点的迷走反射4例;术后出现顽固性(胸)腹水4例,腹腔内出血导致死亡1例。术后连续随访1年:在前6个月内2例死于肝衰竭,再出血2例;在后6个月内3例失访,再出血5例。结论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操作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门静脉穿刺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首次TACE的疗效
3
作者 陈炜越 林桂涵 +3 位作者 陈勇军 施昌盛 涂建飞 纪建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探讨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首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心1)、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中心2)和2022年1月至2024年... 目的探讨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首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心1)、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中心2)和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中心3)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CNLCⅡb~Ⅲb)患者。将134例来自中心1的患者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4例和内部验证集40例;61例来自中心2和中心3的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首次TACE术后的早期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增强MRI的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图像勾画肿瘤轮廓并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基于降维后的特征建立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和多层感知器模型。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独立预测因素进行筛选,并联合最优影像组学评分建立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性能,并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计算净获益。结果经筛选获得了9个关键影像组学特征。轻量级梯度提升机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09、0.836、0.783,选择其作为最优影像组学模型。基于AFP水平、瘤周强化和最优影像组学评分构建的列线图可进一步提升性能,其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62、0.890、0.821。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为患者带来更高的净获益。结论增强MRI影像组学联合AFP水平和瘤周强化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中晚期HCC患者首次TACE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化疗栓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21例 被引量:17
4
作者 姚红响 陈根生 +4 位作者 徐磊 曾群 陈洪波 陈烨 张鹏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CT引导下同轴法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采用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术后CT验证放射... 目的探讨通过CT引导下同轴法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患者,采用同轴法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术后CT验证放射性粒子种植后分布,观察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肿瘤指标等改善情况及粒子植入术后靶淋巴结的局部反应。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消化道穿孔、放射性肠炎、大血管损伤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每隔1~2个月CT复查,术后6个月评价: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6例,病灶稳定(SD)2例,无病灶进展(PD),总有效率(CR+PR)90.5%。16例患者腹痛、腹胀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4例患者肿瘤标志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CT引导下同轴法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提供了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 同轴法 125I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9
5
作者 姚红响 陈根生 +7 位作者 叶冠雄 徐胜前 吴成军 秦勇 潘德标 曾群 陈烨 张鹏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先行PTCD引流后,二期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结果手术过程支... 目的:探讨通过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先行PTCD引流后,二期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结果手术过程支架及粒子条移位2例,经胆道活检钳复位,技术成功率100%,黄疸缓解率10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个月,未发生放射性泄漏、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支架内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导致再次梗阻征象,但部分患者(25%)由于支架网孔处内膜增生或胆道内结石形成导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其中位生存时间10.9个月。结论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术后能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支架 125I粒子 腔内照射 恶性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