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益气滴丸通过TRPC1/STIM1通路调节Ca^(2+)稳态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武明 施振华 +2 位作者 叶士勇 向贻佳 曾春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究芪参益气滴丸(Qishen-Yiqi dropping pills,Q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饮食建立SD大鼠A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处理1... 目的:探究芪参益气滴丸(Qishen-Yiqi dropping pills,Q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饮食建立SD大鼠A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只。处理12周后收集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及Ca^(2+)水平;HE染色观察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动脉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动脉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protein 1,TRPC1)、基质交互分子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STIM1)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芪参益气滴丸能减轻AS大鼠动脉内膜增厚及血管狭窄,抑制AS斑块形成;与模型组相比,芪参益气滴丸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与AS大鼠相比显著降低(P<0.05);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大鼠血清Ca^(2+)水平显著低于且动脉组织中NO水平显著高于AS大鼠(P<0.05);与AS大鼠相比,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大鼠动脉组织中TRPC1和STIM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且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以通过TRPC1/STIM1通路调节钙稳态,促进血管舒张因子NO的合成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AS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C1/STIM1通路 钙稳态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芪参益气滴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冠状动脉造影后对比剂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卢海燕 吕玲春 +4 位作者 沈珈谊 徐剑 吴小燕 韦铁民 纪建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前血清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是否是一独立预测CAG后发展为对比剂肾病(CIN)的可靠有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228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CAG前24 h内检测血清NT-proBNP...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前血清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是否是一独立预测CAG后发展为对比剂肾病(CIN)的可靠有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228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CAG前24 h内检测血清NT-proBNP、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ys)C、血尿素氮(BUN)、尿酸(UA),CAG后24、48、72 h检测NT-proBNP、SCr、BUN、UA。根据肾脏疾病膳食改良(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根据CAG后72 h内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n=36)和非CIN组(n=192)。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AG前NTproBNP对CIN预测价值。结果 CIN组、非CIN组CAG前NT-proBNP分别为(1 065.41±275.08)pg/m L、(533.02±489.32)pg/m L(P<0.001),NT-proBNP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68~0.875),CIN发生预测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G前NT-proBNP是CIN发病危险因素,NT-proBNP升高患者CIN发病率比正常患者高2.42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AG前NT-proBNP与CAG后SCr升高绝对值呈正相关(OR=0.17,P=0.01)。结论 CAG前NT-proBNP是独立预测急性胸痛患者CAG后发生CIN的简便、可靠有用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冠状动脉造影 对比剂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变化轨迹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芳 阮筱珠 朱夏玲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28-334,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变化轨迹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随访3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丽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1522例老...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变化轨迹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随访3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丽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1522例老年NSTE-ACS患者。利用潜在混合模型识别暴露期间(2016—2023年)的GDF-15水平确定了五种不同变化轨迹:低水平-稳定(Q 1组,620~1324 ng/L,248例)、中低水平-稳定(Q 2组,1325~1576 ng/L,366例)、中高水平-稳定(Q 3组,1577~1783 ng/L,559例)、高水平-稳定(Q 4组,1784~1991 ng/L,274例)和高水平-升高(Q 5组,>1991 ng/L,75例)。结局指标是MACE,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入院或室性心律失常(需要ICD治疗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复合事件。比较随访3年的MACE风险,Cox回归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基线GDF-15、GDF-15变化轨迹、肌钙蛋白I(TNI)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预测MACE的价值。结果1522例老年NSTE-ACS患者中,男性805例(52.9%),年龄60~87岁,平均(72.2±7.5)岁。五组的年龄、饮酒史、吸烟史、体质指数、糖尿病、心房颤动、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以及血红蛋白、空腹血糖、TNI、NT-proBNP、GDF-15、血尿酸、左室射血分数、收缩末期容积、SYNTAX评分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五组的利尿剂应用率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例等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中位随访35个月期间,共发生206例(13.5%)MACE,包括104例(6.8%)心力衰竭入院、37例(2.4%)死亡和65例(4.3%)室性心律失常。混杂变量校正后,GDF-15变化轨迹与心力衰竭入院风险(HR=1.594,95%CI:1.035~2.743)和死亡风险(HR=1.152,95%CI:1.007~1.441)均显著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GDF-15变化轨迹(HR=1.484)、年龄(HR=1.136)、吸烟史(HR=1.285)、陈旧心肌梗死(HR=1.247)、NT-proBNP(HR=1.425)、TNI(HR=1.293)、左室质量指数(HR=1.173)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HR=0.874)是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校正其他因素后,GDF-15变化轨迹仍与发生MACE显著相关(HR=1.264)。ROC曲线显示GDF-15变化轨迹对MACE的预测价值较高(AUC=0.786),高于入院时NT-proBNP(AUC=0.771)、入院时GDF-15(AUC=0.755)和入院时TNI(AUC=0.739)。结论GDF-15变化轨迹与老年NSTE-ACS患者随访发生MACE风险明显相关,提示连续测量GDF-15可优化老年NSTE-ACS患者的风险分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5 老年人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运动康复干预对其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深心 朱夏玲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症状缓解时间及满意度,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气喘缓解、水肿消失、心率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左心室舒张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内径(LVES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轻对心脏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且对其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常规护理 运动康复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